文教

調查:超過七成幼兒 周歲前開始閱讀

【本報台北訊】信誼年度大調查以「1-6歲幼兒語言發展與親子對話」為題,於2023年11月間進行線上調查,發現疫情三年間出生的幼兒語言發展進程,沒有太大的差異,且家長對於親子共讀的好處愈來愈了解,有74%幼兒1歲前開始閱讀經驗。 此次調查發現,幼兒從語言理解、表達到整體語言能力的表現,符合自然發展脈絡,在孩子1.5歲到3歲時父母最能感受到語言力的快速進展,3歲後孩子已能聽懂生活用語,表達能力則要到5歲後才漸熟練。 調查顯示大多數的台灣父母已經掌握嬰兒學習語言的契機,認為幼兒的語言學習應該是從小開始、在生活中逐漸學習。 99%認同父母要以身作則注意自己的用字遣詞與說話態度,87%同意必須規畫安排孩子的語言活動,顯示多數台灣父母認為身教和及早的多元語言活動的安排,對孩子的語言發展至關重要。 調查也發現多數父母於孩子1歲前就積極和孩子互動,88%父母聽到嬰兒發出咕咕咿呀聲就會即時回應小寶寶,85%父母在照顧孩子時會隨時與寶寶對話,80%父母會指著寶寶眼前的物品告訴他名稱和功能。 此外,98%父母同意親子共讀是促進語言最好的方法,74%的幼兒在1歲前就開始接受閱讀的洗禮,甚至44%家庭在孩子6個月前便開始親子共讀。 調查也發現,受訪者孩子的年齡愈小,親子共讀啟動的時間就愈早,足見信誼近20年推動的「閱讀起步走」嬰幼兒閱讀運動,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效顯著。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指出,1歲以前爸媽不用急著教寶寶說話,而是多和寶寶互動。父母的聲音、表情和肢體動作不僅是親子互動橋梁,更是孩子學習語言溝通或表達模仿的重要依據。 1至3歲是孩子語言學習的爆發期,這時候不僅要幫助孩子累積詞彙,最重要的是多製造機會讓孩子主動表達,可善用繪本、玩具等互動,多予反覆練習的機會。

MORE

2024普立茲獎 文大校友林辰峰入圍最終名單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文化大學今天表示,第45屆新聞系畢業生林辰峰目前任職於美國彭博新聞社擔任圖像數據記者,分別以兩篇新聞作品,獲得The 2024 Pulitzer Prize普立茲新聞獎「入圍最終名單(Nominated Finalists)」。 普立茲新聞獎為美國表彰新聞報導的最高榮譽獎項,也是全球新聞界的至高殊榮,普立茲最終名單經評審團評選、進入委員會投票選出,最後與獲獎者一起公布的三件作品才能被稱為「入圍最終名單者」,等同於該獎項前三名。 林辰峰被推薦的新聞作品分別為「Groundwater Gold Rush 」以及「Arizona Is Running Out of Cheap Water. Investors Saw It Coming」,文大表示,新聞系師生均與有榮焉。 文大表示,林辰峰自文化新聞系畢業後,應屆申請上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新聞研究所,之後打敗3000人,爭取到《紐約時報》實習機會,碩士第二年在《華盛頓郵報》實習,現任職《彭博新聞社》擔任圖像數據記者。 林辰峰受訪時曾表示,在文大新聞系求學時成績並不出色,新聞英文還被當,但受到系上老師們給予許多啟發及建議,才打通讀書的任督二脈。 新傳學院暨新聞系主任郭文平指出,文大新聞系近年也因應大數據時代提早佈署,開設資料新聞學、大數據分析、資訊視覺化與資訊圖表等課程,培養學生用資料與圖像呈現與解釋新聞能力。 此外,因應AI人工智慧愈發成長,郭文平也提到,新傳學院將於113學年度成立「人工智慧與新媒體研究中心」,將人工智慧導入媒體應用,積極進行相關領域研究,培育全方位傳播人才。

MORE

南華推健康樂活日  師生誠心浴佛齊健走

【記者羅智華嘉義報導】為學習佛陀智慧與慈悲,佛光山圓福寺日前在佛光山南華大學圖書館前設浴佛區,並藉祈福活動幫助學生認識佛誕節典故、培養感恩心,現場有許多師生共同參與法喜充滿的感動一刻。 浴佛儀式由南華人文學院院長慧開法師主法。他開示時談到,浴佛不僅是感念佛陀慈悲,也藉此結合三好運動淨化身、口、意。校長高俊雄也率領副校長賴淑玲、教職員出席,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副總校長林聰明也共襄盛舉。 高俊雄談到,感謝駐校董事覺禹法師帶領與指導,於三個月前就開始討論校務,讓他一上任就能無縫接軌,推動校務穩健往前邁進。   除透過浴佛洗滌身心,為鼓勵教職員規律運動,高俊雄表示,他提倡將每周三訂為「南華樂活日」,並於日前展開首場健走活動,邀嘉義縣樂齡健走師資團隊指導員蒞校,指導大家如何運用健走杖正確健走,打造活力健康校園。

MORE

迎接母親節  非洲外籍生遙寄卡片謝母恩

【記者羅智華彰化報導】五月金針花盛開,大葉大學舉辦溫馨的「金針花宴慶祝母親節活動」,運用華人世界的母親花金針花,製作金針炸及金針愛心飯糰,將溫暖傳遞給師生,共同迎接母親節。 校長方文昌表示,金針花是華人世界的母親花,也是大葉大學學生票選出來的校花,母親節將至,學校特別藉著五月校園金針花盛開,推出「金針花宴慶祝母親節活動」,凝聚校園師生情誼,讓每位遠離家鄉的學子都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主秘侯雪娟指出,金針花又名萱草,古時候孩子遠行,會在母親居住的萱堂前種植萱草,母親透過觀賞金針花紓解思念孩子的心情,同時祝福孩子平安健康,「金針花宴慶祝母親節活動」運用校園種植的金針花,精心製作了金針炸和金針愛心飯糰,將母親的愛以美食的形式分享給大家,傳遞溫暖與關懷。 英語系的史瓦帝尼學生Vee說,謝謝學校的母親節活動,讓在異國求學、母親節不在媽媽身邊的人,可以透過卡片傳遞祝福,感謝媽媽的愛。

MORE

天主教愛進偏鄉 攜手學童歌舞獻愛母親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母親節前夕,天主教單國璽基金會前進屏東萬安國小,與偏鄉學童提前歡慶母親節,小朋友以「畫我母親」、歌舞獻唱,感謝母親給予滿滿的家庭溫暖,近百人共度溫馨感恩時刻,也引導孩子面對親子互動的衝突情境,學習情緒管理及溝通和好。 萬安國小位於大武山麓、萬安溪旁,學區內有5個部落,萬安、安平、達里3個部落多屬泰武鄉萬安村,兒童幾乎都屬排灣族原住民。地處偏鄉部落,學習資源有限,單國璽基金會欣然受邀出席和小朋友同樂。 萬安國小提前舉行「母親節感恩活動」,萬安國小校長王國亨、家長會長謝新春、泰武鄉代表邱登星及單國璽基金會社工湯美珠等人出席,百人參與母親節感恩活動,在師生合唱〈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溫馨歌曲中揭開晚會序幕。 王國亨感謝基金會及親師排除萬難共襄盛舉,一起慶祝母親節,也透過活動讓孩子了解家庭、親子互動的重要,小朋友嘹亮的歌聲、行動短劇傳達對母親的愛及感謝,真情流露,令媽媽們為之動容。 現場也有「愛我媽媽藝文展」,小朋友「畫我母親」、感恩小卡等,字句間傳達對母親的愛和感恩,孩子感性分享「謝謝您含辛茹苦把我養大,接下來換我照顧您!」孩子懂事、體貼讓大人為之莞爾、感動! 圖/單國璽基金會提供 湯美珠表示,課輔班照顧30多名孩子,多都來自萬安國小,他們渴望有表演的舞台,終能有機會大秀才藝,看到孩子自信的演出,是情感、文化的表達。企畫岳玟伶說,活動透過引導讓孩子思考面對家庭互動的衝突情境,學習情緒管理及良好的溝通。

MORE

【薇樂日記】桑葚富翁

文/薇樂 「你們猜猜看這是什麼?」我從廚房端出兩杯自己特調的果汁牛奶,神祕兮兮的要妹妹和外婆試喝。這是一種深紫色的水果,平常在超市或大賣場不容易買到。阿一開始以為是芋頭,喝完又猜葡、櫻桃、蔓越莓…… 通通答錯。味覺記憶雖久遠卻清晰,妹妹聞到香味,淺嘗一口立刻知道正解:「我們小時候喝過,是桑葚!」 小時候阿家隔壁種了一棵桑樹,每到春天,樹上總會結出纍纍的深紫色、紅色、紫紅色果實。鄰居來不及吃又不想浪費天賜的禮物,端了一整籃的桑葚送過來。阿找我和妹妹一起洗淨新鮮桑葚,我拿起幾顆輕輕沖水,發現小桑葚長得像一串迷你葡,大桑葚則是有點像毛毛蟲,我有些不太敢摸。 新鮮桑葚吃起來有酸有甜,還能咬到一顆顆小小的籽,有趣的口感和其他水果都不一樣;如果桑葚沒滋味,我們就用小碟子盛白砂糖沾著吃。由於冰箱裡的庫存太多,阿把一部分熬製成可以抹烤吐司的果醬,剩下的煮成濃縮桑葚汁,兌冰水喝,沁涼解渴。個人最愛的特調非桑葚牛奶莫屬!準備一杯牛奶再慢慢倒入桑葚汁,讓濃郁紫漩渦襲捲牛奶湖,再逐漸融合成夢幻的淺紫色。香甜桑葚搭配奶香簡直是果汁牛奶界的最佳組合,我每嘗一口都感到滿足。 可惜某一年的颱風把桑樹吹倒,我們再也無法「坐享其成(收成)」了。因為桑葚的產季本來就短,市場上較為少見,各種桑葚食譜也從此被束之高閣,只剩下透過味蕾紀錄的味覺印象留在腦袋檔案庫中。直到今年因緣際會買到朋友家自產自銷的限量桑葚原汁,立刻多訂幾瓶帶回家與家人分享回味。時隔多年再調製桑葚牛奶,光是看到純白的牛奶被桑葚汁暈染成一片淺紫,就忍不住嘴角上揚,口中的香醇和兒時印象一樣甜美。 晚上媽媽回到家,我興高采烈請她試喝一杯桑葚牛奶。媽媽非常驚訝,跑到冰箱拿出一罐深紫色的玻璃罐說:「九十歲的阿祖今天才送我她自己做的蜜漬桑葚!」我眼睛發亮立刻打開罐子,把一顆顆的桑葚放進碗裡,發給每人一支小湯匙準備開動。我忍不住笑出來:「我們是桑葚富翁吧?」

MORE

血壓計歷史

文/小C  數千年來,體內血液循環一直是研究的主題。在古代,中國人認識到血液通過血管循環的事實,並發展了有關此類系統如何運作的理論。有證據也表明,印度學者已經發展了一些關於循環系統的知識,重點是脈搏及其動態性質。 血液循環 脈搏動態 到了1600年代初期,一位名叫William Harvey的醫生,對血液循環與循環系統有了更廣泛的理解。他於1615年開始教授血液循環,並於1628年出版了題為《論動物心臟和血液的運動》(Exercitatio Anatomica de Motu Cordis et Sanguinis in Animalibus)一書,而他的工作成為循環系統研究的基礎,至今仍受到高度重視。 原來,一旦發現心率與脈搏之間的相關性,就可以確定血液容量及血壓。1733年,史蒂芬‧黑爾斯牧師首次記錄了馬的血壓測量結果。他將一根長玻璃管,直立插入動脈,觀察血液被迫上管時壓力的增加。 技術改進 收縮舒張 1881年,第一台血壓計由俄國的塞繆爾·西格弗里德·卡爾·里特·馮·巴斯克發明。它由一個充滿水的橡膠球組成,以限制動脈中的血流。然後將燈泡連接到汞柱,汞柱會將完全遮蔽脈衝所需的壓力轉換為毫米汞柱,後來科羅特科夫發現了收縮壓和舒張壓。1896年,Scipione Riva-Rocci進一步改良了該裝置。改進包括可以固定在手臂上的袖帶,以向肢體施加均勻的壓力,這將成為未來此類設備的標準設計。 現代血壓測量直到1905年,由Nikolai Korotkoff博士發現收縮壓與舒張壓之間的差異後才得以發展。這些壓力對應於施加然後釋放壓力時,動脈內聲音的出現與消失。收縮壓及舒張壓的聲音稱為「柯氏音」,現已成為血壓測量的標準。 從那時起,血壓計取得了進一步的進步。現在血壓測量有多種類型,從水銀血壓計到無液血壓計及電子血壓計,血壓測量變得更加準確,並被廣泛接受為診斷患者時的重要生命體徵。

MORE

你測過血壓嗎?

文/江明麗  祥祥的奶奶是75歲的高齡者,每天都要吃很多藥,有時候早晚都要拿個小機器繞在上臂的位置,小阿姨說那是測血壓的儀器,叫做「手臂式血壓計」,可以清楚奶奶的血壓值有沒有在安全的範圍。祥祥喜歡游泳,知道在水裡會有水壓,但是非常疑惑,人體的血管是流動的,也會有所謂的血壓嗎? 心臟壓縮 流動循環 正在就讀醫科的小阿姨為他說明,血壓是指血液從心臟流到血管,由血流衝擊動脈血管壁而形成的壓力。血液之所以可以在身體裡流動循環,依靠的就是這種來自心臟的壓縮作用,以及動脈彈性回循的壓迫力量,因此血壓又可以分為收縮壓(高壓)與舒張壓(低壓)。收縮壓是當心臟收縮,血液會由心室打出,衝擊血管壁形成壓力;舒張壓則是當心臟舒張放鬆時,血液在動脈血管彈性回縮產生流動而形成的壓力。血壓的度量單位是毫米汞柱(縮寫為mmHg)依照衛福部公布,正常血壓值應等於或小於120/80mmHg,當血壓達130/85 mmHg即有偏高情形,140/90mmHg以上就代表有高血壓。 高血壓輕微時會有頭暈、頭痛、耳鳴及後頸僵硬等症狀,嚴重的話甚至有可能腦中風、腦出血,然後造成半身或全身癱瘓現象,祥祥的奶奶就有高血壓的病症,已經長期服用降血壓藥好幾年,為得就是穩定奶奶的高血壓數值。高血壓區分為前期以及第一到三期,都是以毫米汞柱的數值為標準,前期的收縮壓在120到139mmHg之間,舒張壓在80到89mmHg之間。若血壓超過140/90mmHg,建議應與醫師討論如何追蹤及是否治療。高血壓的成因與遺傳及年齡相關,但是如果體重過重、喜歡吃過鹹的食物或脂肪過高、愛抽喝酒、過於焦慮與不愛運動等,也是高血壓會找上的族群,所以保持正常飲食、多運動,自然會有健康的體魄。 血壓管理 自我監測 至於低血壓是因為輸送到腦部的血流量降低產生,最常見的情況就是蹲久突然站起來,有些人會頭暈目眩,這是因為姿勢突然改變,心臟跳動的頻率升高,血管必須收縮,盡快補充到大腦的血液,一旦無法及時供應,就會短時間眼黑、暈眩,尤其好發在女性跟老人家族群,只要多注意姿勢變換的速度即可。其他造成低血壓的原因另外還包括懷孕、心跳過慢、過敏或藥物性的影響等。 要知道自己的血壓值在哪個範圍,可使用測量的儀器很多,種類有傳統的錶式與水銀式血壓計,這種要手動按壓充氣的臂套、聽診器或麥克風來測試,多是醫療人員使用。一般民眾普遍常備的則是電子血壓計,又分為手臂及手腕兩種,前者是在上臂套上壓脈帶(袖套)做記錄,後者顧名思義就是在手腕套上壓脈帶,體積輕巧,類似戴手表,可外出攜帶使用。 量血壓要有正確的姿勢及時間,否則數值不夠精準。測量前30分鐘內避免吃東西、喝茶、咖啡、運動或抽菸,讓身體休息至少5分鐘再開始。測量時可躺可坐,只要心臟、上臂及血壓計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不能說話、滑手機。壓脈帶要綁在手肘上方距離1到2公分的地方,鬆緊適中,以能塞進一根手指寬度最佳。雙手各測試一次,之後就固定選血壓偏高的那一側,一天內選擇至少兩個不同時段測量,建議早上起床後,以及每晚睡覺前。高血壓並不可怕,只要選擇健康的面對,一樣能與之和平共存。

MORE

金馬前進坎城 5國片躍國際舞台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金馬前進坎城」計畫將於十六日在「坎城影展市場」登場!昨日舉辦行前記者會,邀請《破浪男女》、《鬼才之道》、《功夫》、《大濛》、《女兒的女兒》五部後製中的台灣電影主創劇組,多位金馬得主與入圍影人搶先亮相。 楊雅喆的《破浪男女》以童話〈小美人魚〉的純愛故事為靈感,揭開一段都會男女的愛情寓言。徐漢強《鬼才之道》,打造陰間猛鬼力爭上游的喜劇。每推出新作必引領風潮的九把刀,籌備長達十年的奇幻冒險電影《功夫》,將帶領觀眾揭開現代江湖的世界與祕密。 陳玉勳以白色恐怖時期為背景的矚目新作《大濛》,述說兩個沒有血緣的人,因為緣分成為患難之交,踏上賭命的旅程。曾以《強尼.凱克》角逐金馬獎的黃熙,新作《女兒的女兒》透過女性視角探討母女關係。

MORE

港生開發AI抽認卡 吸引10萬用戶

【本報綜合報導】香港《明報》8日報導,香港兩名大學生利用AI(人工智慧)製作抽認卡(Flash Card)幫助學習,結果產生意外收穫,受到全球106個國家地區約10萬用戶採用,其中不乏美國哈佛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等名校學生。 小卡幫助記憶  也能錄聲音 不少學生會製作抽認卡幫助學習,但以人手製作的話,所需時間頗多;針對龐大的醫科課程內容,香港大學二年級醫科生張天俊及陳志誠開發以AI製作抽認卡的網路平台「PDF2Anki」,大減人手製作時間。 抽認卡或稱閃卡、字卡,是用來記錄辭彙、歷史事件、公式等的一塊小紙片,為一種輔助教學的工具。使用抽認卡主要是幫助記憶、提高學習動機,以及為學生提供多種感官的刺激。 抽認卡概念是德國心理學家Sebastian Leitner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80年代電子抽認卡問世,不僅可以記錄文字和圖片,還能加入聲音。 按照張、陳2名學生的製作,用戶只需上傳不同教材或筆記的PDF檔案到PDF2Anki,AI便會根據上傳內容產生抽認卡,且平台支援多種語言。他們當初設計平台只為自用,但拍片上網分享後,吸引約10萬名用戶關注。 平台納3模型  準確率9成 張天俊說,以往以人手製作每張抽認卡,動輒需要數小時,他們兩人花了一個周末研發出網路平台,投資成本達「5位數」。陳志誠說,平台採用GPT-4、Anthropic Claude Opus及Llama 3的AI語言模型,準確率達90%。 他說,相關設計最初只為自用,後來發現其他學生也面臨同樣問題,因此去年9月免費推出平台。不過,用戶每次使用平台時,AI模型都會收費,隨著用戶增多,經營成本超出預算,於是新增收費計畫。 目前港大學生可以免費使用他們的設計,其他用戶可有限度免費使用,也可以繳付8.99美元(約新台幣290元)獲得更多使用次數。 目前PDF2Anki已獲香港數碼港創科培育計畫資助港幣50萬元(約新台幣200萬元),至今吸引了106個國家地區的用戶使用,當中以印度最多,其餘則有來自菲律賓、英國和美國等。  

MORE
/483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