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趣聞】日常生活,無吃不在

THE MERIT TIMES
文/王文隆
字級
收藏文章
27觀看次
文/王文隆













華人重視吃食,判斷與人之間交情的重要依據,就是有沒有一起吃過飯?有沒有常常吃飯?連日常問候的起始與結束也多以吃開頭,像是「吃過飯了嗎?」(食飽未?)、「約個時間吃飯?」、「下回一起吃飯!」而困擾著上班族的日常問題,也是「中午吃什麼?」以及「晚上吃什麼?」

這樣的習慣,在海外華僑社群中一樣能見得。華僑出洋三把刀:菜刀、裁縫刀、剃頭刀。菜刀指的就是廚子,這也顯現在海外中國城中多有中華料理的情況。

在日常用語上,與吃相關的詞彙也相當多。

賺錢養家叫做「餬口」,指涉工作的叫做「飯碗」。公家單位的工作常被稱為「鐵飯碗」,表示這工作能持續做下去,像是鐵飯碗一般摔不破;如果工作丟了,就會說是「丟飯碗」或是說「被炒魷魚」了。

如果蝸居不工作,僅靠存款度日,就稱為「坐吃山空」或是「吃老本」;若不光吃自己的餘糧,還吃上了父母的,就稱為「啃老」。收入太少的話會說是「吃不飽」,窮到吃不上飯,會說是「喝西北風」。

生活中,也有許多吃食的比喻。

如果得道多助、很有辦法,就會說是「吃得開」,反之就是「吃不開」。受到歡迎就是「吃香」,日子過得很好就是「吃香喝辣」;反之,沒錢生活就說是「吃土」。占人便宜說是「吃豆腐」,占了職務卻不做事則叫「尸位素餐」。

負面詞彙同樣離不開吃。

上當受騙或是受人欺負稱為「吃虧」,靠女人營生或是依賴女性供養而不工作的男人,會被說是「吃軟飯」。指謫別人多管閒事,會說「吃飽撐著」或是「吃飽太閒」,受不了或負擔沉重會說「吃不消」。猶豫不決或是沒有把握會說「吃不準」,被拒於門外則是「吃閉門羹」。心裡有苦說不出,叫做「啞巴吃黃蓮」,做事別人不領情則叫「吃力不討好」。

另外,遭人算計,會說是「吃上一記悶棍」,惹了事或造成不良後果,說是「吃不完兜著走」。心事重重說是「食不知味」,欺騙別人占盡好處叫「騙吃騙喝」。因為一點小事情而擱下要緊的事,被說成「因噎廢食」,輕信聽來的流言而不思考,則是「耳食目論」。

學習知識不通透是「囫圇吞棗」,努力學習說是「廢寢忘食」。勤政愛民、努力工作是「宵衣旰食」,旅途勞苦、生活艱辛則是「餐風露宿」。感念前人之恩,說要「吃果子,拜樹頭」,知恩圖報也會說「食人一口,報人一斗」。

人的一生避不開吃喝拉撒,但放眼全世界,如華人一般,經常利用吃食比喻生活種種的並不多見,這也可見得,吃食在華人生活中的分量。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