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例 父母各捐半肺救女

THE MERIT TIMES
本報台北訊
字級
收藏文章
45觀看次
11歲廖小妹(前中)因呼吸衰竭裝置葉克膜長達4個月,苦等不到合適大愛器捐,由父(左2)母(右3)捐贈肺葉;台大醫院團隊挑戰高難度活體肺葉移植搶命成功,讓廖小妹今年可以回家過年。圖/台大醫院提供
活體肺葉移植手術,由4團隊歷經15小時完成。 圖/台大醫院提供
【本報台北訊】偉大的父母之愛!11歲廖小妹因呼吸衰竭裝置葉克膜長達4個月,苦等不到合適大愛器捐。台大醫院團隊決定挑戰高難度活體肺葉移植搶命,由父母親捐贈肺葉,順利助女童獲新生,成為台灣首例。廖小妹經2個多月努力復健,昨天順利出院返家過年。她說,復健過程常想著病好了,就要和同學一起玩,透過同學視訊打氣,這是她堅持的力量。

廖爸爸說,女兒去年不明原因高燒不退,一度高燒至39℃、40℃,就醫檢查找不出病因,最後經骨髓檢查為嗜血症候群,住院第5天轉入加護病房,6月20日接上葉克膜,但病情始終沒有好轉,7月15日轉送至台大醫院。面對女兒病情,原本打算等待大愛捐贈肺葉,但家住南投,只能周六、周日北上看女兒,十分不便。

移植困難重重 成功率僅50%

當台大告知可以活體捐贈,經家屬討論後,很快就做了決定,可是他有高血糖,十分擔心、害怕無法捐贈,所幸手術順利,目前逐漸康復。

「女兒在台大住院期間,曾傳訊息說,她感覺吸不到氣。」廖爸爸說,當時移植程序已經啟動,但真的一度認為女兒可能撐不到移植,「就要死掉了」,所幸台大手術成功,「感謝台大團隊,把我瀕臨死亡的女兒救活」,目前廖小妹父親已順利返回職場工作,母親也恢復正常作息,且陪同女兒復健。

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徐紹勛說,活體肺葉移植最困難在於須找到2名捐贈者,年齡介於18~55歲的5等親屬,體型與肺功能皆須達到捐贈標準,且血型須與病人相容,捐贈器官大小、功能符合病人未來使用。他曾詢問活體肺葉移植手術經驗豐富的日本京都大學團隊,評估成功率僅有50%,但在女童父母同意下,團隊決定一試,最後由廖爸爸捐出右下肺葉、廖媽媽捐出左下肺葉,手術非常成功。

徐紹勛說,廖小妹術後相當虛弱,但經過復健現在可以輕鬆走路,復健期間醫療團隊利用switch健身環進行自我鍛鍊,終於看到她露出笑容。徐紹勛要求,廖小妹每天要從台大醫院2樓爬到15樓至少3次,依照京都大學的數據,10年存活率可逾8成,但須持續復健,維持肺功能。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黃俊升表示,台大團隊2005年通過衛福部核可准予,直到去年10月多才首度執行這個手術,豈止是十年磨一劍,過程中團隊不斷思考是否合適、會不會成功,首先要確保捐贈肺臟的父母親安全,且對小孩沒其他方式可以恢復健康,帶著這樣的想法,努力完成任務。

器官移植手術 台大醫寫新里程碑

徐紹勛說,目前此項手術為臨床試驗階段,這次廖小妹手術費用由台大醫院支付。此項手術為台灣器官移植寫下新的里程碑,為急待移植器官拯救生命的國人,開啟另一種治療選擇。

歷經近15小時馬拉松式手術,成功完成這次活體移植。台大醫院副院長賴逸儒致詞指出,對一般人而言,呼吸應該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回家過年也是,但對去年的廖小妹來說,呼吸及回家過年都是很難達成的願望,很高興讓他們一家人有機會回家過年。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