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噪音極度敏感 疑患恐音症

THE MERIT TIMES
本報台北訊
字級
收藏文章
84觀看次
【本報台北訊】女藝人與鄰居因噪音引發爭議 ,但有人就是對噪音異常敏感,連樹枝刮到大樓牆面的聲音都會被吵到。精神科醫師表示,部分對聲音極度敏感的病患可能是受「恐音症」所擾,其中臨床上又以女性的患者占多數,需透過藥物加上認知行為治療,積極改善症狀。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確實許多人對於聲音「異常敏感」,尤其是人聲,可能是所謂的「選擇性聲音敏感綜合症」(Selective Sound Sensitivity Syndrome),也稱為「恐音症」,由於恐音症目前仍不是正式的疾病診斷,也有人會將其分類到強迫症的範疇內。

楊聰財說明,一般人在40分貝以下的環境中就能夠安睡,但恐音症最嚴重恐怕10分貝的環境就無法入眠。臨床上遇到對聲音極度敏感的個案,也有在辦公室內對某個同事、某個人的聲音特別容易感到焦慮不安的狀況,輕易就能引起憤怒情緒,發生的族群又以年紀輕、女性較多。

恐音症長期下來,對健康影響不小。楊聰財解釋,睡眠不好就容易精神衰弱,連帶注意力、記憶力都不好,煩燥、焦慮的情緒便容易浮現,也有人嚴重到出現憂鬱、恐慌症狀。

在治療上不只是透過藥物治療,非藥物的介入也相當重要。楊聰財指出,除了服用醫師開立的輔助藥物外,心理上要透過認知行為治療,「注意力分散訓練」就相當好,幫助病患不過度專注在聽覺感受上,像是到餐廳可以多留意菜的香氣、咀嚼的口感等等;或透過反制約練習,透過能讓心中感到愉悅的事情,跟會引發負面情緒的事物共同進行,以減少負面連結的機會等等。

生活日常中可以自我練習。楊聰財建議,若民眾對於聲音極度敏感,或不好入睡,可試著戴耳塞睡覺,同時透過「腹式呼吸」,加強鼻子吸氣、嘴巴吐氣的練習,或慢慢冥想,心中數著數字,幫助自己在30分鐘內入眠。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