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城鄉】新北考古公園:北台灣最大考古主題園區

THE MERIT TIMES
文/丹青
字級
收藏文章
15觀看次
以十三行文化為核心的新北考古公園。圖/丹青
考古公園兼具教育與生態溼地功能。圖/丹青
文/丹青

新北市八里區的十三行遺址,據說是一九五五年,我國空軍飛行員潘克永少校駕機飛越八里的觀音山上空時,發現飛機羅盤出現了磁力異常現象。他認為底下一定有豐富的鐵礦才會影響羅盤的運作,於是報告上級,請台大地質學家及考古團隊前去探勘、調查,一九五九年終於發現了這裡有近兩千年前的先民存生活過的遺址。

那些挖掘出來鐵器、銅器等生活工具,在一九九一年由內政部指定為國家二級古蹟,保存範圍長約一百四十四公尺、寬約二十二公尺,總面積為三千一百六十一‧九平方公尺,並撥地成立了「十三行遺址文物陳列館」。一九九八年,陳列館更名為「十三行博物館」,同時也開始博物館的興建工程。

二○○三年博物館正式完工並開館,二○一○年更名為「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常設有十三行文化的展覽,並定期推出有關考古的非常設展。考古學者稱在這裡生活過的先民為「十三行文化人」,簡稱「十三行人」。

十三行博物館建築固然雄偉且頗具特色,展覽內容亦頗為豐富,但畢竟是在室內閉塞的空間,無法實際體會舊日十三行人的生活環境。因此,十三行博物館特別於二○一九年五月,在博物館附近的遺址保留區另行興建一座「新北考古公園」,讓民眾在戶外實際體驗十三行人的生活環境。

新北考古公園面積廣達五‧二公頃,可說是北台灣最大的考古主題公園。它以十三行文化為核心,結合考古、藝術與生活元素,落成當年,即榮獲國內最大建築獎項──「國家卓越建設獎」。也因此,它的設置自然要融入八里與十三行人的意象,同時兼具考古的教育和學習功能。有些人甚至因為參觀了公園,對十三行博物館產生了興趣。

走進新北考古公園,可以看到天然茅草、竹子打造的干欄式住屋、草棚和穀倉等建物,彷彿回到距今五百至一千八百年前,十三行人的生活情境,這是考古公園的「部落教學區」。

另外,周遭也有豐富的水生植物渠道,呈現十三行人依水而居的生活樣貌;並布置狩獵草坪,營造史前部落環境,呈現出當時動、植物的生態,這是其「狩獵教學區」。此外還有「教育演示區」,除了研習考古課程的教室,並有考古互動探坑和魔幻考古沙坑等,布置成考古工作的環境,讓小朋友體驗考古的樂趣。

其實,除了考古主題,新北考古公園多樣的池塘流水、綠意盎然的草坪及豐富的植栽,同時兼具了生態溼地公園的作用,很值得假日去那裡散步、健行一番。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