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中人生】《舌尖上的禪》生活本身是一門大學問

THE MERIT TIMES
文/重南
字級
收藏文章
31觀看次
文/重南

《舌尖上的禪》是由日本作家水上勉的料理散文《今天吃什麼呢?去地裡看看》 改編的禪意飲食料理影片,其風格猶如《小森食光》,在山裡或森林過著自己種蔬果,自給自足的簡樸生活。

飲食從大自然獲取

水上勉因小時家貧,曾被父親送去寺廟當和尚,故也養成安貧樂道的精神,以及利用寺廟周遭田園之自然食物,烹煮三餐料理的功夫。台灣讀者若對他還不熟悉,淡水一滴水紀念館,便是他父親建造的日本老式民屋,於阪神大地震和九二一地震後,為連結台、日民間情誼,特地原封原樣從日本搬來台灣淡水安置的。 「一滴水」的原意,就是禪宗常講的,連小如滴水也要珍視、利用之意。

本片敘述阿勉成為名作家之後,因偶爾還寫料理散文,獲得雜誌社之邀,到輕井澤附近白馬村區,寫如何利用大自然所孕育出的食物,過簡樸生活,雖然沒有甚麼情節、故事的高潮 ,如片名「The Zen Diary」,是如日記般的生活敘述。但生活本身就是一門大學問,山上周遭沒任何商店或住家,一日三餐、一年四季的飲食都從大自然獲取,蒔瓜果、種蔬菜、摘野生可食之物,便是謀生手段。

這些野生或田園植物,如何化作料理,讓每月來取稿件的編輯,大讚是人間美食,除了阿勉以前在寺廟裡學過的精進料理之外,其實還有濃濃禪意在心。

阿勉從立春到冬至,懷著感恩之心採收下大自然所孕育出的食物,「當季」食材本身就是順應是食物最好吃的時刻,故烹煮吃的料理,最為美味。而他每天為食物的生產、收穫而勞動筋骨,肚子容易餓,簡單的山中料理,自然食之有味。

展現自然侘寂之美

電影中不僅闡述了禪的飲食和所謂簡單、經濟、低調、親密和展現自然的侘寂之美。片中風景,雖隨四季自然變化,卻各有其令人讚歎之美,更是電影的特色。

世間動亂難測,如俄烏戰爭、土耳其大地震等,都可能讓人一時失去一切的方便,人類有時不得不學習利用大自然的食物,簡樸地活下去,這是觀賞本片時,大家應有的省思。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