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中人生】 《南方,寂寞鐵道》 追火車的人生

THE MERIT TIMES
文/重南
字級
收藏文章
25觀看次
文/重南

南迴鐵路是從屏東枋寮站到台東站的一條路線,全程九十八點二公里,設十二車站中,只有台東是一等,枋寮是二等車站外,其餘都是三等或簡易車站而已,路線經過的都是高山或海邊,人口極少,台鐵在客運收入一定極少(如枋寮站,一年客運營運曾只有四萬多元,但靠著運輸軍車、砲車等,才有七、八百萬元的收入,其他車站則更慘,有時連站務人員都沒有)。

但為何要建南迴鐵路?因為要完成台灣環島鐵路的最後一塊拼圖,也為了服務偏鄉民眾,這條路線還是在民國六十九年到八十年之間,花了十一年的時間才蓋好,工程辛苦,期間罹難人員達二十一人,半數以上的原住民。 

這條路線是台灣最晚興建的鐵路,連電氣化工程,也遲至民國一百零六年才開始進行,一百零九年完工。

影片增添人文素材

紀錄片導演蕭菊貞趕在電氣化開工興建之前,搶拍這部《南方,寂寞鐵道》,並花了五年多時間,跟隨著一些追著火車生活的人,記錄下南迴鐵路興建的辛苦過程,以及工程人員和司機員、眷屬等等生活的點滴。多虧蕭菊貞導演,讓台灣民眾看到電氣化之前,沒有電線桿的南迴線原貌,如此乾淨清爽,也能看到現在電氣化之後的種種營運作為。

這部影片沒有紀錄片貫有的沉悶,導演蕭菊貞加了許多人文素材。不單是專講鐵路的興建,而是在片頭先穿插鐵路夜間巡軌人的工作,讓人了解維護鐵道安全的那群人不為人知的貢獻。她也描繪鐵道迷跟拍火車的熱情,許多鐵道沿途美景或不容易再現的蒸汽火車行駛,才能重現在片中。

電影中,敘述火車司機員有的是從小立志開火車,有的是繼承爸爸的事業,兩三代都是司機員,無論如何,踏上這條路,注定肩負載著民眾安全回家的責任,而且睡眠、飲食都不規則,也常犧牲與家人相聚的生活。許多家眷都聲稱嫁給司機員,等於只有一半的婚姻生活,有時連生產都得自己找助產士或上醫院,家中出遊照片,老是少了男主人。

南迴鐵路曾經出過搞軌案件,轟動社會,受傷的司機員心裡留下陰影,但康復後,仍然繼續開著火車往前行。另外,站務人員也很努力,盡量想出各種點子,來增加乘客量。

圍繞火車生活的人

片中,也訪問各界文史人士,如大武國中老師,敘述大武鄉原本是南迴公路的中間休息站,市景商街因而繁榮,但南迴鐵路一通,乘客坐火車路過而不停留,大武鄉主街反而蕭條,猶如國五通車後的坪林茶鄉的衰敗。這是南迴鐵路興建令大武人想不到的結果。

《南方,寂寞鐵道》不僅是南迴鐵路興建的紀錄,也是許多追著火車,與火車生活有關的人生活故事。他們的故事,其實就是人生的指引,如不畏困難,總要完成心中計畫的版圖,生活要活在當下,不能留在過去傷痕的陰影中……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