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 東風滿路紫藤花(上)

THE MERIT TIMES
文/陳牧雨
字級
收藏文章
93觀看次
圖/陳牧雨
文/陳牧雨

紫藤是著名的觀賞用棚架落葉花卉,每年三到五月期間開花,有時可開到七八月。花形似蝶,成串垂墜如葡萄。花色多為淡雅的紫色或藍紫色,所以有「紫藤」的稱謂。另有紅色、白色、黃色等,因此常有人以紅色紫藤、白色紫藤、黃色紫藤等稱之。但這樣的稱呼有些自我矛盾,因此也有人將之正名為紅藤、白藤或黃藤;白藤也有人稱為銀藤。

紫藤葉子為奇數羽狀複葉,有七到十三枚小葉,長卵披針狀葉,一般七葉居多。秋冬葉落似枯藤,初春萌芽,起初先花後葉,後來花葉並茂。若種之窗台或門廊,冬可引日,春夏可避日。花序則由二十至八十朵小花組成,花具香味、色澤淡雅。靜坐期間,清風徐來,滿架生香,令人心曠神怡,遠塵澄慮。

紫藤除花葉之外,其枝藤亦可觀賞。《花經》上有載:「紫藤緣木而上,條蔓纖結,與樹連理,瞻彼屈曲蜿蜒之伏,有若蛟龍出沒於波濤間……」這種藤枝的糾結型態,有如篆籀屈曲蜿蜒卻蘊涵無比堅韌的線條,與書法所追求的美感非常契合。所以,藤花在唐代以後被廣泛用作園林觀賞植物,許多詩人畫家也都喜歡以它作為創作的題材。

唐朝詩仙李白就有〈紫藤樹〉一詩:「紫藤掛雲木,花蔓宜陽春。密葉隱歌鳥,春風流美人。」詩的意思其實很簡單,首兩句說明紫藤開在陽春時節,後兩句說明密葉裡藏有唱歌的鳥雀,在春風裡吸引許多美女前來觀賞。

白居易也有一首詠紫藤的詩〈三月三十日題慈恩寺〉:「慈恩春色今朝盡,盡日徘徊倚寺門。惆悵春歸留不得,紫藤花下漸黃昏。」詩中充滿了留春不得的惆悵情懷,看到慈恩寺裡的藤花將盡,因此依依不捨,直到天色已黃昏,仍流連在紫藤花下。這樣美的意境,也只有詩人才能深切地體會到吧?

明朝俞允文的〈園居〉:「蕭蕭無伴獨為家,靜裡經春任物華。綠樹千章啼百舌,香風吹盡紫藤花。」以「香風吹盡紫藤花」來表示歲月靜好的日子裡,紫藤花在不知不覺中又被流光吹盡了!

總之,這種在暮春時節開開落落的美麗花朵,歷代詩人自是吟詠不絕,為後人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詩人如此,畫家亦不例外。歷代以來,紫藤就是畫家入畫的題材。尤其到了明清,金石派畫風興起,畫家喜歡以篆籀線條入畫,而這種線條正適合表現藤花枝幹的糾葛曲盤,因此描繪藤花的作品屢見不鮮。

最早,五代時期的名畫家徐熙就畫過〈蝴蝶紫藤圖〉。清代郎世寧、李鱓、鄒一桂、趙之謙,都有紫藤的作品留傳下來。近代齊白石、吳昌碩等,更是喜歡以其老辣的筆法以及枯中帶潤的墨色,肆意揮灑出藤蔓古拙又狂放的線條特質。

這種文人畫家的特殊美感體現,正如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讚美黃慎畫作所說:「愛看古廟破苔痕,慣寫荒崖亂樹根。畫到精神飄沒處,更無真相有真魂。」

畫到這個地步,畫家已不再追求外在形象的似與不似,或許只是想藉著筆墨的運行,企圖達到與大自然在精神上契合的境界。又或許,也可能只是單純想藉著筆墨的放肆,來抒發鬱積在胸中的塊壘罷了!

不過這種放肆,必須根基於對筆墨的了解與長期練習後的體會。否則這種筆墨快意,只會成了膚淺的塗鴉。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