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養生動起來 喝麥茶祛溼解熱

THE MERIT TIMES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37觀看次
薏仁、紅豆有顧護脾胃的機能,並能幫助祛溼。圖/123RF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今年國曆5月21日逢節氣「小滿」,小滿時節穀物滿,隨著穀麥作物豐滿,雨水更加豐盛,氣溫逐漸炎熱,儼然形成一個「溼」邪與「火」邪潛藏的未爆彈;中醫師提醒,溼、熱夾攻下,恐將點燃體內慢性發炎。因此,小滿養生首重「未病先防」。除了適當運動、排汗祛溼,預防溼熱夾攻,也可多喝麥茶。

口味宜清淡

勿吃過度寒涼食物 

睿鳴堂中醫診所中醫師周大翔表示,中醫認為,自然界的運行力量,會擾動生物體內的運作方向,「外溼」會引動「內溼」,亦即炎熱氣溫會引燃體內「火」邪爆發,小滿節氣後溼熱交蒸夾雜互相影響,常會引動皮膚類型疾病,如溼疹、汗皰疹、顏面痤瘡、婦女白帶等,同時容易伴隨四肢倦重無力、食欲降低、胃悶濁脹氣、口氣加重、身體低熱難解、黏汗、胸口煩悶燥熱等等症狀。

周大翔說,「溼」邪與「火」邪,更是許多現代慢性疾病的溫床,因此,在照護身體方面,不可輕忽。

食物養生著重於「健脾祛溼,清心化濁」方向,周大翔表示,雖然體內火邪隨著氣溫變化逐漸加溫,仍建議應避免為了降火而食用過度寒涼的食物,不但可能傷到脾胃運化機能,還可能影響到脾胃所負責的水溼代謝系統。

中醫調理會從甘、涼、潤類的祛溼食物或藥物,來調整體內脾胃機能運作,及輔助清除體內火氣及慢性發炎。常見食材如薏仁、紅豆、決明子、菊花、山藥、玉米鬚、蓮子、芡實等,都能顧護脾胃機能,並幫助祛溼。而除了增加水溼代謝的食療輔助外,飲食方面也建議應朝口味清淡及顧護脾胃方向攝取,避免過度食用辛辣油炸類型食物,最好為輕食8分飽。

周大翔推薦茶飲,首選穀麥類,如「枸杞菊花麥茶」:取枸杞10g、菊花5~10朵、麥茶包1包,將材料輕沖洗淨後,放入沖泡壺,以300cc~500cc熱水沖泡,悶約10~15分鐘即可飲用。麥茶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抗氧化、預防心血管疾病、消水腫、保護腸胃道黏膜,搭配枸杞滋肝明目,菊花清熱明目安神,有助於穩定溼熱節氣造成的不安情緒。

至於養生食療,則推薦「蓮子山藥薏仁湯」:取蓮子30g,山藥50g,薏苡仁100g,將材料輕沖洗淨後,放入鍋中用1000cc水先以大火煮滾後,轉成小火續煮,熬煮約1小時後,適度調味少許冰糖即可飲用。建議在早上體內臟腑氣機最旺盛時飲用,可加強祛溼效果。

適當排汗

揉壓穴位增進循環

適當運動排汗,也有助於潛伏於皮膚及肌肉筋膜間的溼氣代謝。周大翔說,除了根據個人嗜好,選擇上健身房,或戶外健走、跑步、騎單車等,適度運動排汗,也能祛溼解熱,有益健康。此外,每日可做「陰陵泉穴」與「公孫穴」兩穴位的揉壓保養約10~15分鐘。

周大翔說,上述兩穴搭配、交替揉按,可健脾利溼、理腹寒,調整腸胃機能,達到加強體內「祛溼」效果。而除了適度自行揉壓、增進氣血循環外,也可透過中醫師診斷體質狀態,再做針灸或針上灸(艾灸)來強化療效。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