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歐盟反中調子趨軟 北亞北約出現苗頭

THE MERIT TIMES
社論
字級
收藏文章
22觀看次
儘管美國一直有意將七大工業國組織(G7)打造成「經濟北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且主辦這次G7領袖峰會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將台海安全納入,然而,此次G7峰會共同聲明不再提及尋求與中國大陸「脫鉤」,而是改以「去風險化」,顯示G7國家對中國大陸的態度逐漸朝向務實主義。另據英國《泰晤士報》日前報導,一項布魯塞爾的機密外交報告顯示,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兼歐盟執委會副主席波瑞爾建議,歐盟應該對美中間的大國競爭保持中立態度;波瑞爾甚至以大白話的方式說,「歐盟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阻止中國成為世界強權」,如果中國「沒有損害我們的利益和價值,我們就應該在世界舞台上與中國共存。」

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表示,歐盟領導人將在六月舉行的峰會中討論歐盟對中國的立場,以決定未來與中國的關係定位。上述G7與中國交往應「去風險化」的結論,及波瑞爾認為歐盟應對美中等距的建言,都對歐盟國家的對中政策產生影響。法國總統馬克宏早在二○二一年就曾公開表示歐洲應該擁有自己的戰略自主;他說,做為歐洲人,「我們必須保護自己」。今年四月初訪問中國大陸後,馬克宏更進一步指出,歐洲必須減少對美國的依賴,要避免被捲入「美中兩國在台灣問題上可能發生的對抗」,因為「台海危機並非歐洲的危機」。

或許是覺察到歐盟甚至G7在對中政策上逐漸走出對美國的完全順從,因此美國有意再起爐灶、建立所謂的「亞洲北約」,把對抗中國大陸的重心轉向亞洲。日本重量級的政治外交雜誌《外交學者》近日就分析,亞洲要形成一個類似北約的多邊安全組織,並不會太困難,也有其必要。

雖然建構亞洲版北約還有待多個條件趨於成熟,或許不會馬上出現,然而,一旦中國採用武力解決台灣或釣魚台(尖閣諸島)問題時,情況就可能為之改變。也就是說,在所謂的「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的前提下,以日本為前驅力量的「亞洲北約」,確實有可能迅速出現。

日媒證實,北約正計畫在日本東京成立聯絡辦公室,這是北約在亞洲設立的第一個辦公室,以利強化與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往來,並做為掣肘中國的新力量。

北約亞洲化是美國在全球圍堵中國大陸的戰略突破,關鍵是搞定素來不和睦的日本與南韓。在南韓選出親美總統尹錫悅後,日韓關係在美國的要求下,正逐漸融冰。如二戰期間,日本曾在南韓強徵勞工,戰後受害者紛紛求償。日韓間一直未能解決賠償爭議。尹錫悅政府今年五月宣布,將由南韓國內的企業代為賠償,這就是南韓對日本釋出的超高善意。

另據了解,南韓政府文件顯示,目前南韓政府對中國與日本的關係排序,由過去的「韓、中、日」,改為「韓、日、中」,南韓外交風向已出現改變。對大部分的亞太國家而言,加入美國的亞洲抗中防線,與二戰後聯合歐洲成立對抗蘇聯的北約不同,因為絕大多數亞太國家與中國大陸之間的經濟關係都很密切,他們多不願因此與中國大陸疏離甚至交惡,因此亞洲版北約的前景仍存在變數。但是以美日韓三角成「東北亞小北約」則似乎已出現苗頭,這對東北亞的外交情勢和區域安全會形成什麼樣的衝擊,值得觀察。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