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荷人來台四百年

THE MERIT TIMES
社論
字級
收藏文章
29觀看次
一六二四年,荷蘭人從澎湖撤退到台灣大員(即今天台南),到今年剛好四百年,台南市政府盛大舉辦了許多藝文紀念活動。荷蘭官方也相當配合,派人來參加各種活動。

毫無疑問的,一六二四年確實是一個台灣命運的轉捩點。但台灣歷史卻不是荷人來了才開始,而是在此之前早有南島文明與福建海商的軌跡。

首先應了解的是元朝時的泉州海商汪大淵在《島夷誌略》中就寫過台灣。那是一三三○年他從泉州出發,經過澎湖,向台灣進發,遠遠望見了鬱鬱蔥蔥的森林,他記錄下原住民的風俗習慣,但最有意思的是他寫下:「其峙山極高峻,自彭湖望之甚近。余登此山則觀海潮之消長,夜半則望暘谷之日出,紅光燭天,山頂為之俱明。」這分明是天氣晴朗時,從澎湖可望見的嘉義,而紅光燭天的日出景象,多麼像在寫阿里山的日出。

書中還寫道:「地產沙金、黃荳、黍子、硫黃、黃蠟、鹿、豹、麂皮。貿易之貨,用土珠、瑪瑙、金珠、粗碗、處州磁器之屬。海外諸國蓋由此始。」這就是泉州海商筆下的台灣風光。海外貿易從這裡開始了。

而荷蘭在撤退到台灣之前,原來目的地在澳門。這是由於荷人看到葡萄牙人自十六世紀初開始來東亞做生意,跟明朝的絲綢、瓷器貿易賺了很多錢,所以想取代葡人而兩度去攻打澳門,但都失敗了。一六二二年攻打失敗後便轉到澎湖,利用澎湖靠近福建月港(今天的廈門),便於進行貿易。卻不料澎湖是明朝水師管轄之地,明朝豈容領土被侵占,因此一再要求荷人退至大員。

荷人本不願意,因大員港有沙洲,水太淺,克拉克大船無法停泊。但一六二四年在明朝水師大動員包圍澎湖小島的逼迫下,才不得不撤退。

事實上台南、嘉義、雲林一帶早有許多福建人居住。因明政府禁止日人至沿海進行交易,迫使日人和福建人相約在此進行轉口貿易,荷人眼看福建人帶來的絲綢大為眼紅,想買下來,但泉州商李旦告訴荷人,那是去年下訂的貨,你要的話今年下訂吧。

坦言之,貿易獲利,才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真正目的。而撤退台灣無非不得已,但也方便和福建做貿易。另一方面,荷蘭此時正在和西班牙打仗,荷蘭的獨立戰爭打了八十年。此時歐洲正打得熾熱,如果能從台南去打劫馬尼拉和廈門的貿易船,那就可以削弱西班牙,且打劫獲利驚人。所以,荷蘭就邀了早前已經來台灣移墾的顏思齊集團,請他派船隊一起去打劫馬尼拉。顏思齊於是派了鄭芝龍帶隊,跟荷人結夥成為海盜。本來鄭芝龍是一個年輕的海商,卻因他精通葡荷外語,而成為帶隊者,並進而因其領導力而成為大海盜、大海商,為明朝建立起海上的東亞貿易王國。鄭芝龍與鄭成功的大歷史就此開始了。

一六二四年,鄭成功才剛在日本出生,而過了三十七年後,鄭成功回來打敗了荷蘭,他收復台灣的理由是:我來收回我父祖開墾的土地。

當我們回顧這段歷史,不只要看到荷人來台四百年,更要了解大航海時代明朝與國際地緣政治的關係,從而看見台灣歷史的轉捩點,那是至今仍深深影響著台灣的命運密碼。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