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新發生率 20年增2.6倍

THE MERIT TIMES
本報台北訊
字級
收藏文章
35觀看次
【本報台北訊】乳癌長年位居女性癌症死因第一位,不過近三年來,乳癌篩檢量卻受新冠疫情影響一度下滑,即使篩檢量出現變化,台灣乳房醫學會榮譽理事長曾令民表示,過去二十年乳癌發生率增加二點六倍,增幅驚人,且各年齡層的乳癌患者皆在增加,出現不少年輕乳癌個案;立委則倡議,乳癌篩檢年齡應比照日韓下修至四十歲,幫助及早治療。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表示,二○二○年我國乳癌新發生個案超過一萬五千人,相當於每天有四十二人罹患乳癌,二○二一年乳癌死亡個案二千九百一十三人,相當於每天有八人死於乳癌。

林莉茹表示,近年觀察,國內外乳癌發生率都有上升趨勢,不過乳癌發生年齡,近二十年從四十九歲至五十六歲,多了七歲,因此乳癌並無年輕化趨勢,乳癌死亡率也沒有跟著成長,可能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關。

林莉茹表示,據台大醫院研究顯示,定期做乳房攝影篩檢,可減少三成的晚期乳癌發生率、降低四成乳癌死亡率;且透過篩檢發現乳癌的患者,六成皆是早期,相較自行發現僅占三成,篩檢可揪出二倍的早期乳癌。

國健署目前提供四十五歲以上至未滿七十歲婦女,以及具乳癌家族史的四十歲以上至未滿四十五歲婦女,可享每二年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

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日前專家會議認為,公費補助與篩檢效益恐有落差,不建議下修年齡,會持續參考國際做法檢討。

曾令民提醒,大眾平時應遠離菸、酒等致癌因子,飲食均衡,養成健康生活型態、規律運動、維持理想體重,並適度釋放身心壓力,如果檢查結果異常,也不要慌張,應盡速至醫院接受確診、治療等相關醫學處置,以避免延誤就醫而錯失早期治療的先機。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