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密文書禁用 公部門可用 AI 發公文 政院通過指引

THE MERIT TIMES
本報台北訊
字級
收藏文章
40觀看次
【本報台北訊】行政院會昨通過「行政院及所屬機關使用生成AI參考指引」草案,開放公務部門使用生成式AI,但限制機密文書須由公務員親自撰寫,不能詢問生成式AI涉及機密業務或個資問題。並定調採「先指引、後立法」模式,讓公部門思考AI風險、累積實務經驗,有助未來AI基本法的立法。

ChatGPT掀起全球熱潮,國科會表示,生成式AI模型大量蒐集、學習與產出的資料,可能涉及智慧財產權、人權或業務機密的侵害;且生成結果因受限學習資料的品質與數量,可能有真偽難辨或創造不存在的資訊,須客觀且專業評估其產出資訊與風險。

為促成公部門在使用上有一致的認知與基本原則,國科會研擬的指引昨天在行政院會通過,隨即依程序簽核,通知各機關參考使用。

指引有10點規定,闡述生成式AI的定義、可能風險,以及使用生成式AI的態度及原則;使用生成式AI主要規定包括,須客觀且專業的判斷生成資訊、製作機密文書禁止使用、不得提供應保密及個資等資訊、封閉式地端環境使用須確認系統環境安全性、使用應適當揭露、各機關得另訂定規範或內控措施、採購事項得標者需注意本指引規定等。

公務員若使用生成式AI輔助業務,需要適當揭露。包含公營事業機構、公立學校、行政法人及政府捐助的財團法人使用生成式AI,可準用參考指引。

花蓮縣政府 率先用AI寫新聞

事實上,ChatGPT在人民生活中已普遍使用,有些公務員早就悄悄「偷跑」。考試院祕書長劉建忻證實,考試院日前已核定「考試院使用人工智慧注意事項」,將積極引進AI工具,協助處理公務。

除了考試院,花蓮縣府上月也鼓勵員工使用ChatGPT幫助撰寫新聞稿。針對可能資安外洩的疑慮,縣府表示,目的是幫助員工節省時間、提升效率,下一步計畫納入計畫書,使用的都是網路上就找得到的公開資料,不會匯入公文等行政資料,不至於有資安疑慮。

對於生成式AI輔助看法,台中律師公會理事長蘇若龍則表示,以台中地院每年新收案量全國數一數二高,使用AI寫判決可大量減輕法官負擔,肯定其立意良好,但每個案件具體事實、情節不一定相同,AI能否做到細節化的考量值得觀察,也擔心法官過度依賴。

日本地方政府 ChatGPT助陣

另外,新加坡、日本與美國都有政府機關決定引入人工智慧(AI)聊天機器人程式ChatGPT,協助公務員寫報告與公文。例如:日本神奈川縣橫須賀市經過一個月試用,以ChatGPT製作公告、總結會議記錄與檢查錯字文法等等,顯示有助提高工作效率跟縮短上班時數,於6月正式決定在行政作業加以採用。

美國新墨西哥州公共服務部(HSD),與科技公司開發綽號「嬰兒機器人」的自動處理程序。當新生兒誕生時,資訊可以藉由人類使用的AI驅動聊天機器人快速註冊,隨後自動移植到州政府資料庫,全程只需大約10分鐘,而過去手動填寫表格再郵寄給州政府機構則需近一個月。

新加坡「政府公開資源科技團隊」則花一個月,將ChatGPT融入星國大多數公職人員首選文書平台Microsoft Word。讓新加坡的公務員利用ChatGPT,從現有的工具進行研究與起草演講和報告。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