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為兩岸青年 留未來希望

THE MERIT TIMES
社論
字級
收藏文章
32觀看次
社論

備受矚目的馬英九基金會邀大陸學生訪台,日前將申請文件送入教育部與大陸委員會。依照陸委會擔心人數太多的安全顧慮,基金會只邀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湖南大學等五所大學五十名學生,於七月中旬訪問台灣。

此事之所以得到各界關切,乃是因為兩岸之間的問題,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解決,而是長遠的歷史遺留,加上政治制度差異、社會生活方式不同,造成文化差距,兩岸之間的誤解與衝突,不斷發生。

因此,兩岸問題的解決,需要一代人接續著一代人的溝通,從「求同存異」,到「求同化異」,才能逐步建立互信。

不僅是台灣,最近《紐約時報》評介的一本新書《新中國策略:超越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The New China Playbook:Beyond Socialism and Capitalism)中,作者金刻羽即強調,美國應重新認識中國大陸,要「閱讀原版中國」。

也就是「未經過西方視角的過濾的中國」。台灣何嘗不是這樣?台灣有太多關於中國的訊息,都是從西方而來。一九九○年代,台灣還有記者派駐大陸,直接進行採訪,但在兩岸對立後,這種直面現場的採訪減少了,更多是引用西方媒體的報導。其中難免夾雜著中美角力、東西文化的認知差距。

更有問題的是,由於網路的盛行,兩岸都有一些只想賺流量的網紅,以激烈的言論搏取眼球。像在台灣不斷被綠媒放大的李毅,在大陸對台單位的眼裡,簡直是小丑,但他不斷倡言武統,甚至喊出大陸可以犧牲一億四千萬人,也要武統台灣。被大陸文化界寫文章罵他:「你自己和家人先去站第一排,那一億四千萬人,你是第一個!你自己先去送死吧!」然而這樣的瘋人,卻和台灣的小粉綠一樣,被放大聲量,從而形成兩岸的誤解。

台灣人以為大陸有很多這種瘋狂網紅,大陸人也以為台灣很多綠獨。其結果,兩岸間追求和平、友愛善良的聲音,反而被壓下了。然而,事實是這樣嗎?你如果去調查年輕人收視的習慣,或許會嚇一大跳。

因為許多年輕網路世代在追的劇,是大陸劇,在追的偶像,是大陸新世代的花美男偶像團體。而那些名字,跟許多韓團一樣,是台灣決策的老世代官員聞所未聞的。大陸何嘗不是這樣!

為什麼要讓大陸大學生訪台正是由於這個道理。當這些年輕人來看過真正的台灣,對土地風物、人情食味、歌聲文物有了真切的體會,他們回去便有了發言權,在大陸有聲量,才足以去影響大陸人的台灣認知,兩岸的年輕世代,才會有更多的互相理解。有理解,才能化解歧異。化解歧異,才不致於因誤解而變成爭端衝突。同樣的,台灣也該讓更多學子赴大陸求學,以加深對大陸的認知。

放長遠看,今日兩岸的大學生都可能是未來的決策者,當他們心中有著彼此交會的情感,有了今日的交流,當未來有一天做決策的時候,心中才有具體的形象思考,那時的決策,自會有人性與人情的溫度。

開放兩岸大學生交流,為未來的世代播下友善和平的種子,這是我們現在可以做的事。民主自由的台灣更應該有這個自信,擴大舉辦,讓大陸學生體會真正的台灣。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