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食有味】深藏不露無花果

THE MERIT TIMES
文/林念慈
字級
收藏文章
31觀看次
圖/小農
文/林念慈

小時候,學校旁開著一家 仔店,玻璃櫃上總是立著幾個高高的塑膠桶,裡面裝著各種懷舊零食──在我的童年,它們已經是舊的了,但友善的價格歷久彌新;其中我最愛無花果乾,不咀嚼,只用舌頭抵著,去感受頰邊的泛起的絲絲酸甜,後來才知道,那根本不是無花果,而是青木瓜絲製成的蜜餞。

無花果,又稱映日果、優曇缽、蜜果,外號「生命之果」或「智慧之果」,原產於阿拉伯、小亞細亞及地中海沿岸,已有五千多年的栽種歷史,但因為栽培成本高,又嬌嫩,運送費事,台灣迄今也僅是零星種植,鮮果並不多見,何來果乾?幾年前母親種了一棵,我有幸目睹無花果的真容:它葉如掌心,開三至五裂,甕形的「果實」會由綠色漸變為紫紅色,很是討喜,嘗起來還有股淡淡的甜香;所謂的「果」,其實是花托,花托裡的千絲萬縷才是雌蕊和雄蕊,不是無花,而是「藏花」。

藏,是美學,亦是生活的哲學。

最好的文章,是「意在言外」;最精緻的園林,是「曲徑通幽」;最美的人,都懂得「猶抱琵琶半遮面」。其手段是「隱」,而目標是「引」。

寫字要藏鋒,別像瘦金體鋒芒畢露,那是帝王家的氣勢,也是末代王朝的淒厲高音,美則美矣,但凡人不宜;而做人要守拙、不張揚,這是為了保護好自己,並在適當時機化拙為巧,一鳴驚人。

《玄應音義》形容無花果「無花而結實,亦有花而難值。故經中以喻希有者也。」佛教或印度經典中有時亦以「在無花果裡尋花」,比喻罕見、甚至是不存在或不可能之事。是啊,夢想難得、知己難得……大多美好的事物都這樣艱難,難於上青天,但我們不也總在黑夜裡找光,在絕望裡找希望嗎?因為花兒一直都在,因為真正重要的事──如信念、如理想的生活,都需要多一點用心,去尋覓和為之奮鬥。

也因為,這一切都值得。

台灣文學巨擘吳濁流先生,曾以無花果為喻,書寫被殖民的苦痛和隱忍,也期望「在被踐踏的土地上,悄悄地結起纍纍的果實」,如此說來,暫時的吞忍絕非唯諾,而是蘊藏著勇氣和力量。誠如無花果,雖沒有明豔照人的花朵,但始終默默地積累能量,完成開枝散葉的使命,也結出佳果,與世間萬物結一段善緣。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