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預防心肌梗塞 喝水慢飲少量多次

THE MERIT TIME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35觀看次
夏日護心方式首要適當補水,避免身體脫水。圖/123RF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依據衛福部2022年死因統計,心臟疾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2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夏日動輒攝氏35、36度以上高溫,如何預防心肌梗塞?衛福部國健署提供「護心4招」,請大家一定要「知道、做到」。

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夏天流汗、身體水分蒸發,讓血液變得濃稠,容易出現冠狀動脈堵塞,嚴重時恐會導致心肌梗塞,而身體脫水導致心跳加速,容易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

吳建遠呼籲,體重過重、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病史的民眾,若發生胸悶、胸痛、心跳加速、呼吸喘、身體虛弱的情形,務必盡快離開高溫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適當補充電解質(如冷開水加入少許鹽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以最快速度就醫。

護心方式首要適當補水,避免身體脫水,喝水掌握「少量、多次、慢飲」3原則,避免快速、大量補充水分造成心臟負擔。

減少溫差

避免血管快速收縮

在室內要保持良好通風,避免悶熱環境,外出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物,配戴帽子及太陽眼鏡;其次是減少溫差,留意室內外溫差,空調建議設定26∼28度,進入冷氣房前先穿薄外套,減緩心臟、血管因冷熱溫差快速收縮。

此外,不要在烈日下運動,外出活動避免上午10點到下午2點時段,戶外工作者建議每小時到陰涼處休息10∼15分鐘,時刻留意自身及身邊同伴身體情況,避免中暑或熱衰竭。

預防心血管疾病,將「護心」落實於生活之中,才是王道。保持健康飲食、適時補水、規律運動、向菸說不、定期健檢、三高控制,遵循醫囑定時回診,對自己的健康「多留一分心,少一分傷心」。

台北市衛生局也呼籲孩童、戶外工作者及年長者,戶外活動應掌握酷夏防中暑3要訣:「多喝白開水」、「選對時地」、「注意穿戴」。

戶外活動

選清晨或傍晚進行

不論活動程度如何,每人每天應喝體重×30至40倍的水(毫升),每次小口喝,不要一次喝太多。避免喝太過冰冷的水或冰品,其會導致血管急速收縮,對於年長者特別危險。

戶外活動選擇清晨或傍晚氣溫較低的時候進行,避免將嬰幼兒、小孩或老人單獨留在車內或密閉空間。

台北市衛生局局長陳彥元提醒,發現周邊的人出現體溫高於40℃、脫水、肌肉痙攣、情緒不穩等疑似「中暑」症狀,依急救5步驟「陰涼、脫衣、散熱、喝水、送醫」,迅速協助離開高溫環境,設法降低其體度,解開束縛的衣服,用毛巾或海綿浸水拍拭身體,或是在其身上擦水並搧風,並盡速送醫,將患者的「熱傷害」程度,降到最低。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