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氣象】撲鼻而來,仁的香氣

THE MERIT TIMES
文/蔡淇華
字級
收藏文章
32觀看次
文/蔡淇華

「我不是英雄!」眼前長相斯文的年輕人,答得斬釘截鐵。

這位被稱為「台中燒肉教父」的謎樣人物,創業十五年來,一直拒絕受訪,問他原因。「媒體喜歡將我神化,但這不公平,因為每位員工都是英雄。」

手拿著筆記本,我完全相信他的話,因為剛剛走進坐落台中七期二十二樓的企業總部,發現逾六百坪的空間,被分為四大塊,兩間擺滿極限運動器材的瑜珈教室,一間四十台重訓機器的健身房,另一塊才是辦公室。創辦人對員工,只能用「寵」字形容,除了將空間都留給員工健身外,為了鼓勵員工來運動,只要來的次數夠多,還能獲得獎金。而且員工也能帶家人一起來運動。「只要員工願意來,想帶誰來都可以。」

終於知道這家企業,不做廣告、不做行銷,可以成為全國燒肉之王的原因,就是「疼惜員工」。以前在研究所時,學到「內部行銷」與「外部行銷」,知道真正的行銷,要從「內部行銷」做起,在這裡,真的見證到了。

上個月第一次到這家連鎖店用餐時,從工讀生一路升到副總的Sarah,一邊服務翻動鐵網上的食材,一邊感動分享:「我大一的時候就來這裡打工,那時非常羨慕同學課餘可以自由自在,但我卻必須在這邊端盤子,但發現公司把我們放在手心後,我就這樣一留八年。例如颱風天到班,可以報帳坐計程車,因為公司怕我們發生意外;對於家裡經濟有困難的同仁,創辦人成立了『曙光計畫』,沒有期限,資助他們能夠站起來為止。最重要的,是公司關心每個人,例如知道每早送來手工豆腐的阿婆資本有限,所以每次都付現金;一次一位洗碗阿姨身體不舒服,店經理毫不猶豫背她去看醫生,阿姨這輩子從沒被這樣尊重過,感動到流淚。」

還有,Sarah睜大眼睛:「在疫期,全國餐飲業大門深鎖,根本沒有客人,可是創辦人花了四百多萬的成本,做便當分送給獨居老人,和第一線的醫護人員,還要我們順便包些飯菜回去給家人吃。但是創辦人不想讓別人知道。」說完,Sarah轉過身,要我看看她制服後面繡的字。

我看到一個「仁」字,不禁眼眶泛紅。在商言商,談仁、談情義,還能獲利嗎?一旁的培訓經理傅純華看出我的感動,再補充說明:「公司有一百多項員工福利,例如生小孩,連續十個月給五千元獎金,從寶寶第十一個月一直到六歲,每個月再給三千,如果是幹部,獎金規格更高。另外為八家店成立八支籃球隊,還常帶員工出國從事各種像是滑雪、深潛等極限運動。」

「『仁』字是二個人,代表我們願意為另一個人而活,這是我一輩子的生命核心」,我難掩激動:「想不到你們創辦人,這位人之大者,願意將這個字繡在制服上。」

餐敘幾日後,接到教育長的訊息:「創辦人覺得淇華老師是志同道合之人,不知道有沒有機會認識蔡老師?」因此奠下今日的一面之緣。

謀面之前,心中揣想,可以建立八家連鎖店,一千六百名員工的年輕人,一定是含著銀湯匙出生的富二代,見面方知忖思大謬。原來從小不愛念書的創辦人,廚師出身,國中一畢業就投入餐飲業。結婚後南下台中加盟吃到飽燒肉餐廳,但他無法忍受餐飲業傳統抽菸、低薪、缺系統管理等陋習,所以曾離開一段期間,但最後又無法忘情這個行業,決定自行創業,以「藍領中的白領」為目標,把食材、員工待遇、教育訓練等所有規格拉到最高,期待每個餐飲人都能抬頭挺胸。

然而老天卻給這位壯志凌雲的年輕人一記打擊,十五年前開的第一家店,因為廚師的大意,燒掉了。一般人受此打擊,應該是憤怒、究責、求償,然而他竟然只是雲淡風輕地帶過:「發生意外,這位同仁一定也很難過,我只能安慰他。」

為了開第二家店,創辦人不得不向銀行借款八百萬。「第二家店開店時,原來第一家店離職的員工,重情重義,一個都沒有少,全都回來了。幾個老員工共體時艱不支薪,加上餐飲業現金流快,不過幾個月,公司就穩下來了。」創辦人有感而發:「沒有員工,就沒有現在的我。」

難怪他會那麼愛他的員工,毫不猶豫把股份分給核心幹部,一切以人(仁)為本,讓所有的員工愛上這家企業,而員工的愛與熱情,也傳達到現場每一個笑容與細節上。現在資深的外場副理,月薪平均竟有十萬,店經理的薪資也超過十五萬。他真的實現他十五年前的大願,翻轉餐飲業,要讓所有人對餐飲業另眼相看。

他叫金泰宏,一個不想當英雄,不想名字被記住的儒商。他以仁興業的連鎖店,以日文「うまい」(好吃)諧音,取名為屋馬燒肉。聽女兒說:「很多人來台中,就是為了來吃這家燒肉。雖然很難訂到,但一生一定要吃一次!」

如果你下次來台中,有幸訂到位,記得在滋滋作響的燒烤聲中,瞄一眼他們制服背後那個大字,你會聞到,撲鼻而來,「仁」的香氣。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