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愈發展愈不可侮

THE MERIT TIMES
社論
字級
收藏文章
35觀看次
中國大陸商務部日前公告,認定台灣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負面影響陸方產業和企業;不數日再公告明年一月一日起,中止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十二項石化產品的關稅減讓。

台灣工業總會、工商協進會、商業總會建議政府,速本公平貿易原則,與陸方建立協商管道。大陸是台灣最大貿易夥伴,兩岸合作協議若陸續破局,必使台企經營困難,並減少台灣就業機會。

民進黨政府從行政院長到經濟部、陸委會的官員都認為,陸方是經濟脅迫,政治目的大於經濟目的,應立刻停止政治操作。因下月十三日台灣大選投票,島內黨政媒多視陸方此舉為企圖影響台灣選情。

大陸與民進黨政府的政經博弈,已從讓利互助進入經貿施壓。最擅長此道者是美國,包括禁運、干涉他國的內政拘捕企業高管、凍結他國資產、制裁他國領袖至領不到銀行存款;川普又祭高關稅抵制中國產品,拜登領銜多國,禁止精密晶片和高階設備輸中。

美國視政府補貼為不公平貿易,以國家安全理由,阻礙自由貿易。美國商務部最近把台灣上市公司設在大陸的子公司,列入未經核實清單,要求派員查廠再定奪做法。但美、日、德等國也補貼台積電設晶片廠,歐盟還補貼電動車。

政治利益必連動商貿利益,十九世紀英國販毒到中國,用砲艦打贏鴉片戰爭(英國稱通商戰爭),迫清帝割讓香港,開五口岸通商。中國歷朝藉和親、封侯、開放貿易等辦法,籠絡草原民族;或讓利羈縻邊境少數民族,避免戰爭。

所以商貿經濟一向是政治操作的憑藉,二次大戰後美國倡議自由貿易,助美國人享受價廉物美商品;也幫助若干低度開發國家,得以發展民生工業改善生活。

降至二十一世紀,中國實力壯大,美國自認受到威脅,開始以國安本位制定產業政策;行之多年的開放市場、減讓關稅等自由貿易經典,一變而成富國也補貼產業,拉幫結派各組陣營相互威懾。低收入國家,因此失去發展產業脫貧的機遇。

大陸公告中止關稅減讓,當然是政治操作,也是國際間外交、貿易轉型的現實,歸納地說就是經濟性風險必源於政治。

蔡政府面對大陸出招,如果只有官式回應,如提供各項問題協助、備妥相關政策工具;或怨嘆政治操作、介入台灣選舉等,其實都是對內政宣,於事無補。政府早有移轉市場和產地政策,如果見效,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就不會仍有一千五百六十五億美元之巨了。

面對現實,政府應傾聽工商團體建議:站穩公平貿易立場,與陸方建立協商溝通管道。而政府最依賴的美國,早就期待兩岸對話,避免政經誤判。對話非喊話或宣傳,須知彼知己提出切實辦法,才有望協商達標。

發展是硬道理,大陸已有不少尖端科技獨步全球;大陸與中亞和南半球國家合作,又是台灣最大順差來源地,兩岸和合,商貿前景可期。

台灣企業的外展能力本就強,有些止步於區域經濟合作協議,未得關稅互惠,台灣傳產百分之五利潤會被掏空。

台灣依恃經濟力而存在,愈發展愈不可侮;兩岸應對話解鎖台灣,商貿路上能保平安、保發展保庶民加薪,進而就保得住利民的民主政治。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