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袋愈減愈多 環團指政策倒退

THE MERIT TIMES
本報台北訊
字級
收藏文章
23觀看次
我國2002年起推動購物用塑膠袋減量政策,但每年垃圾量仍不斷增加。圖為民眾在市場採買後滿手的塑膠袋。圖/陳正興
【本報台北訊】聯合國預計今年討論出「全球塑膠公約」,全面規範塑膠產品生命周期,我國雖然2002年起推動購物用塑膠袋減量政策,但每年垃圾量仍不斷增加,環團批評,環境部把最容易的部分做完,但是卻不敢踏入尚未受限的地方;環境部回應,已經加速研擬相關辦法,會盡快與各界討論、溝通。

不再堅持禁限用 視為警訊 

根據環境部統計,2022年全台一般廢棄物總量高達約1123萬8654噸,其中垃圾袋的使用數量也年年暴增,2002年140億個、2018年180億個、2020年破200億個,台灣平均每年每人使用780個塑膠袋,比歐盟平均每人每年使用198個多出4倍。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負責人張凱婷指出,環保署(現為環境部)2018年曾宣示在2030年前逐步朝向全面禁用塑膠吸管、飲料杯、購物袋及免洗餐具,原是全球看齊的案例,但去年卻改口不再堅持禁限用方向。「我們看到1個警訊,當國際減塑討論的聲量不斷升高,應減少一次性用品的共識愈來愈明確,台灣反倒卻退步」。

環境部循環署長賴瑩瑩表示,先前環團建議2050年前禁止傳統市場、小吃攤販、早餐店及餐廳等免費提供塑膠袋,且其他縣市比照雙北,全面全面禁用塑膠袋政策,同時配合全面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兩袋合一機制;由於涉及範圍廣泛,需謹慎評估,目前已研擬相關辦法,後續將盡快召開研商會與各界溝通討論。

新加坡從2014年起就規範大型飯店、購物中心、工廠、倉庫、會展中心等,需提交廢棄物處理、回收數據及廢棄物減量計畫;2021年再擴大要求提交包裝數據及減量、再利用或回收包裝計畫的報告。

國際案例積極 值得參考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負責人張凱婷說,環境部應提升減塑企圖心並參考更積極的國際案例,像是荷蘭外帶餐飲容器須額外付費、法國內用禁用一次性餐具、奧地利規定零售業販賣飲料必須有一定比例為重複使用容器,透過政策從源頭減少塑膠及一次性用品,讓台灣免於從全球減塑列車脫軌。

RE-THINK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也指出,南韓酷彭在當地實施包材循環容器的政策,如同韓劇民眾在家叫外送食物一樣,酷彭在運送消費者購買的商品時,採用循環容器包裝送至指定地點,一段時間後再返回指定地點回收容器。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