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說話常做惡夢 當心震後創傷症候群

THE MERIT TIMES
陳玲芳
字級
收藏文章
138觀看次
精神科醫師指出,地震帶來的創傷,可能引發不少人出現焦慮和憂鬱症狀。如果這些情緒問題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可能會演變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隨著0403地震帶來的恐慌逐漸消退,但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卻可能持續存在,不少民眾在震後變得更敏感,較容易受到驚嚇,甚至常做惡夢。對此,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董事長、精神科醫師王浩威提醒大眾,部分心理症狀的發生,可能已出現短暫的震後創傷症候群,切莫輕忽,應把握時間自我評估、尋求協助,以免增加心理創傷的複雜度及治療的難度。

王浩威醫師指出,地震帶來的創傷,可能引發不少人出現了焦慮和憂鬱等症狀。如果這些情緒問題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可能會演變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治療複雜度和難度都相對較高;根據研究統計,對於經歷過創傷事件的高危險族群,PTSD終生盛行率從5%到 75%不等,對心理健康造成龐大的影響,因此,事件之後盡快把握黃金時間,關注自身心理健康狀態,非常重要。

為了幫助民眾好好面對震後情緒問題,王浩威建議,民眾可先行使用政府推薦之PTSS-10 進行自我評估,針對當中十個問題,檢視是否符合自身狀況;透過自我評估,可更清楚了解自身狀態,並作出相應的處理和應對。

他也特別提醒,應留意在事件之後才出現的症狀,例如過去不會失眠,但事件之後出現失眠症狀,就需要特別注意此狀況是否持續影響日常生活。

王浩威說,自我評估不能只做一次,而是要每隔一段時間做評估,觀察變化的趨勢,若發現PTSS-10分數有增加趨勢,則應尋求專業的身心科醫療幫助。

他指出,評估分數增加可能代表是中重度情況,需要更深入的專業治療,而醫療團隊可以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治療方案;若評估分數有隨時間下降,顯示為輕中度情況,可採取多種策略,以促進心理復原。

哪些方法可促進心理復原?王浩威建議,首先可積極參與身體活動,如快步走、瑜伽等,以幫助減少壓力荷爾蒙,促進內啡肽的釋放,改善情緒並減輕焦慮。其次,良好的睡眠管理,對於心理健康至關重要,民眾應建立固定的睡眠時間表,盡量確保睡眠充足。再來,與家人、朋友和社區保持聯繫,分享自身感受和經歷。

此外,民眾也可嘗試不同紓壓方式,如由明怡基金會(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創立)開發及提供「Mind Relief 還道靜心」免費服務,重新找回生活的平衡。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