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社論 | 人間福報

社論

社論--香港孤島化

中港股市去年表現慘淡,在全球主要股市排名分居倒數一、二。今已進入二○二四年仍未見起色,一月的表現又在全球包尾。即使北京中央出動國家隊救市,接力推出振市措施,結果卻事與願違,滬指及恒指迄今皆挫逾百分之八。 股市是經濟表現的顯影劑,香港股市悽慘,樓價也不斷下跌,隨之而來的是負資產個案急增,去年第四季負資產個案超過二萬五千件,比前一季上升一點三倍,創十九年新高。股市與樓市為香港兩大支柱,雙市萎靡,顯現香港經濟惡劣程度,正面臨空前未有的危機。 有「國師」之稱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近日在一項研討會上指出,香港本來是深度嵌入區域、、嵌入國際的,但現在卻出現「孤島化的趨勢」。 鄭永年分析,香港孤島化的原因,除了過去幾年的政治動盪之外,還有美國和英國等西方國家對香港的圍堵,以及來自區域的競爭,將香港的金融人才和法律人才挖走。他坦言香港的未來形勢還要更嚴峻。 除「國師」示警之外,被稱為「港師」的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王于漸接受傳媒訪問時亦指出,香港正面臨存在危機,金融、旅遊等支柱產業未能走出寒冬,當局雖積極推動中央定下的八大中心策略或發展創科中心,但這些只是「口號」,沒有內容。 香港曾是活躍的國際金融中心,與紐約、倫敦並稱為「紐倫港」。但自二○一九年港版《國家安全法》施行後,導致移民加劇、外資撤退,加上三年疫情的摧殘,近年當局雖自稱「撥亂反正」後,很快可以「由治及興」,實際上卻是各項指標都大幅褪色,乃至被謔稱已成國際金融廢墟。 香港的退化與中國大陸息息相關。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日前表示,中國經濟規模可能永遠不會超過美國,長期以來中國將取而代之的預言不可能實現。因為在中國陷入困境的同時,美國卻擁有疫後最強勁的經濟復甦,而且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通膨最低的國家之一。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發表的數據,美國目前GDP總值約為二十八兆美元,而中國約為十八點五兆美元,去年美國名目經濟成長率達到百分之六點三,超過中國百分之四點六的名目成長率。 相對於美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中國經濟卻陷入通貨緊縮,股市長期低迷,消費者信心減弱,成長放緩,人口萎縮。最主要差異是美國經濟具有先天的韌性,且資訊透明;中國經濟則受到結構性因素影響,還有《國安法》、《反間諜法》壟罩,造成外資和民企對政府政策失去信心。 近日有日本媒體懷疑中國政府造假經濟數據,利用對GDP有較大影響力的不動產投資、淨出口額以及居民消費三項數據進行推估,中國去年真實GDP成長率應為負的百分之三點二,與政府公布的成長百分之五點二有相當大的差別。 中國大陸經濟壞,香港經濟就不可能好,這是香港走向「內地化」後的必然結果,台灣必須引以為戒。

MORE

社論--業主當責與防震減災

○四○三花蓮地震波及全台,東部受災最嚴重,大台北地區多處民宅也成危樓,捷運軌道亦傳災情。周邊鄰邦,日本政府對沖繩等島發布了海嘯警報;大陸福建省震感強烈,廈門的學生撤至操場避震;廣州鐵路、滬昆高鐵部分列車調整運行區段;福州人還上網發言「搖暈了」。 地震被視為天然災害,天命難違;但是事前的防災準備,和事後的恢復能力,可以減輕災損嚴重程度,更有機會逆天命而挽救人命。 從這次震災檢視台灣的防災與恢復能力,可證有業主當責的機構、對地震警覺性高的單位或個體,災損輕微,恢復得更快。 台積電是值得參照的例子,這家晶片公司在大震當晚即報平安,十小時內晶圓設備復原率逾七成,新廠超過八成。 原因是台積電借鑑歷次震災的破壞力,業主自定耐震係數高於政府法定規範達一點二五倍;防震管理有規章,律定各單位權責與程序;儲存晶圓有防滑設計,置貨架皆有支撐或固定於地板和牆面。 台積電南北廠經此次花蓮地震,沒有化學品洩漏、設備移位、火災、人員傷亡等情事發生。 相對看花蓮東華大學理工學院一館震後起火,從清晨延燒至隔日凌晨三時許才完全撲滅。 東華大學地近震央,搖晃必烈;但花東多震,如校方有業主當責意識,預為綢繆,何至於化學品翻倒引燃火勢,十二間實驗室和資料或可免於俱毀。 業主當責的定義是一肩挑起責任。前宜蘭縣長陳定南重視工程品質,常攜帶工具巡視施工現場,見混凝土坍度不夠即命重做。公辦工程從設計、施工、監造各有分工,陳縣長不定期抽查,是有業主當責意識;不似當下公部門主管勤於動土、只在剪綵時露臉,監造則委外,出事還自認無責。 業主當責,善小亦應為。輔仁大學整修一間視聽教室,捐助工程款的校友自願遠道赴現場監工;他希望所捐的錢用到實處,有益學弟妹和老師,而非圖個傑出校友的虛名。 花蓮強震後,媒體聚焦報導大樓傾斜、地基塌陷、蘇花路斷、中橫公路落石奪命和登山受困待援等詳情;但從網路平台和群組裡,可看到更多震損畫面。 譬如賣場高置的瓶裝酒碎滿走道,當責的業主為何不把瓶罐等分量重的商品置於下層,上層擺放紙或塑膠包裝的產品,以防重物墜落傷人,並可減少搖晃傾倒的損失。 網傳地震影片還有二十五層高樓住戶的吊燈墜地;大樓空調用的冷凝水管破裂,水滲大廳、電梯停用,上班族得爬樓梯進辦公室;走在人行道,又目睹高樓的磁磚墜落,保全衝出來拉警示線。 震後都會區高樓掉落磁磚,和山區土石崩落砸車傷命同樣令人心驚膽顫。新北市汐止區一家賣場前磁磚傷人的畫面,雖未奪命,已足令人上街不敢緊靠牆邊走。相關業者如願當責,請預留通行騎樓,或立即檢視建築外掛,改採用二公分見方的小磁磚貼片,不失為一種減災方法。 大震後綜論防震減災,百工百業和家戶個體首應認知台灣是地震好發地區,宜先求自助,再求互助。至於公部門,更應當責;像這次大震,氣象署連發個緊急警報都疏漏北部縣市,實在令納稅人氣短。建議庶民和業主,要把防震設計納入生產與生活秩序中,應知自助互助較可恃。  

MORE

社論--主權認知的錯亂

太平島碼頭整修工程竣工,蔡英文總統不敢登島主持竣工儀式,藍白立委要組團登島宣示主權,民進黨卻躲起來,訕笑是「藍白揪團看電影」。相對的,馬英九宣布四月一日訪問大陸,民進黨卻又大聲嚷嚷要馬英九「到中國好好替台灣宣示主權」。 民進黨該宣示的不敢宣示,不該宣示的卻比誰都大聲,豈非是主權概念的錯亂。  太平島自古即是中國領土,二戰之後由中華民國政府接收,隸屬廣東省政府,期間雖歷經法國、菲律賓的爭端,但中華民國在島上有駐軍,並於一九六○年歸高雄管轄,目前屬於旗津區中興里。 這是實實在在由中華民國所管轄的島嶼,無庸置疑,前總統陳水扁和馬英九都曾經登島宣示主權。  這次碼頭竣工,按理蔡英文在任期屆滿前最應該主動登島,一方面是在國際爭端之下鞏固我國南疆主權,一方面也讓蔡英文任內畫下完美句點。不想,國安高層卻用「南海情勢緊張,台灣不宜添亂」為由,民進黨立委更是高喊不要製造麻煩。 在自己的領土上宣示主權是給誰添麻煩?民進黨說白了,不就是聽命美國不要惹事嗎?請問會惹出什麼事?難道南海主權還要聽任美國擺布嗎?  二○一六年菲律賓申請南海國際仲裁案,整個案件完全是美國主導,用意就是抗中,最嚴重的是該仲裁案挑戰中華民國在南海擁有主權的事實,公然稱「太平島是礁不是島」,如果是礁就無權宣稱兩百海里的經濟海域,無異主權被剝奪。當時蔡政府果斷表達嚴正否定的態度,大陸官方也肯定我方態度。八年來,蔡政府一意倚美搞「抗中保台」,不但唯美國是從,還宣示「兩岸互不隸屬」,如今連自己的太平島都不敢去,還算是國家領導人嗎?  相對的,馬前總統憂心兩岸關係的敵意螺旋不斷上升,在去年四月間以「祭祖之旅」的名義訪問大陸,緩和了兩岸戰鼓頻催的氣氛。今年四月間馬前總統再以祭皇帝陵之名率領青年赴大陸交流。 最近兩岸關係更加詭譎多變,除了美中的持續對抗,賴清德的當選使得大陸擔心台灣會與中國大陸漸行漸遠,不但重新定位M503航線,檢視ECFA,大陸網民的武統聲浪更是未曾稍歇。 加上金廈海域糾紛,大陸宣布沒有禁限制海域一事,同時巡航常態化,使得兩岸關係雪上加霜。  馬英九適時訪問大陸,自然是為了緩和兩岸的緊張,也為賴清德在五二○的就任緩頰。結果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要馬英九「到中國,好好替台灣宣示主權」,還要他「不要幫中國的腔,扯台灣後腿」。 這是典型的台獨思惟,依照憲法,兩岸本來是主權重疊,「到中國宣示台灣主權」,不正是標準的「兩國論」嗎? 根據兩岸的憲法和現實情況,兩岸都宣稱擁有對方的主權,也就是主權涵蓋全中國大陸和台灣;但是在治權上兩岸各有管轄領地,我方管轄台澎金馬,對岸管轄大陸地區。 也因此,馬英九的一貫說法是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這是依據憲法的詮釋,大陸也沒有反對。也就是在一中原則下擱置主權爭議。  民進黨放任太平島的主權被菲律賓和美國操弄而不敢作聲,不是笑話嗎?卻要求馬英九到中國大陸宣示主權,豈不是火上添油嗎。

MORE

社論--黃復興走入歷史

國民黨上周三中常會通過組織改造案,將黃復興黨部改為退伍軍人委員會,並在組發會增設「退伍軍人部」,處理退伍軍人的組織運作。經裁併整合後,黃復興黨部全歸中央和各縣市黨部統一指揮,正式走入歷史。 黃復興黨部原稱國軍退除役人員黨部,又稱榮民黨部,是已故總統蔣經國擔任退輔會主委時於一九五六年所成立。「黃復興」為其黨部代號,寓意「炎黃子孫,復興中華」。 黃復興系統以退伍榮民、榮眷為主,黨員凝聚力強、服從性高,一向被視為國民黨的鐵票部隊;更因黨員只有黃復興黨部能掌握、動員, 而被稱為「黨中之黨」。 公元兩千年總統大選國民黨首度失去政權,選後裁撤八大特種事業黨部,只留下黃復興一個特種黨部。不過關於併裁黃復興的討論,國民黨內一直存在。 二○二○年國民黨二度敗選,接任黨主席的江啟臣為推動組織年輕化,有意將黃復興黨部調升為退伍軍人委員會,引發內部強烈反彈。後來江啟臣連任黨主席失利,相關改革也跟著叫停。 今年國民黨總統三度敗選,黨主席朱立倫在選後展開大規模黨務組織改造,將黨務人事全面內造化,並一舉裁撤黃復興黨部。未來組織調整後,黃復興在各縣市黨部將整合併入地方黨部。 黃復興黨部走入歷史,一方面是目前黨中央每月三千萬元的費用支出,黃復興就占了五百萬元,資源分配明顯不合理。加上資深黨員凋零,新世代退伍軍人大部分都非國民黨員,只有少部分加入黃復興,讓黨中央不得不正視已出現危機。 過去在複數選區年代,黃復興透過責任區配置,可發揮轉移選票的影響力,但隨著責任區取消,改以單一選區經營,黃復興轉移救命票的功能已經式微。 不過黃復興占國民黨全體黨員近四分之一,在黨內選舉仍然舉足輕重。從黨代表、中央委員到中常委選舉,都有足夠實力可支持特定候選人,歷次黨主席選舉,黃復興黨員票更是兵家必爭之地。朱立倫此時裁撤黃復興,將為明年黨主席尋求連任埋下隱憂,需要很大的勇氣與決心。 基於國民黨的長遠發展,黃復興有必要轉型,只是今年適逢黃埔建軍百年,黃復興黨部副主委羅睿達表示,黨中央切割黃復興,傷了很多老兵的心,很多人揚言要退黨,改加入新黨和民眾黨;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則以「炎黃子孫一場空,復興中華一場夢」,批評黨中央以組織調整為名甩開黃復興。這些都有待黨中央妥適處理。 黃復興雖因「黨中有黨」而被詬病多年,但目前國民黨中央沒錢沒人,之所以還有一點底氣,就是因為握有直屬黨中央的黃復興部隊,必要時可以用來壓制地方派系。 一旦黃復興部隊全部解甲歸田,國民黨各地方就將全部落到派系山頭手上,黨中央勢必更加依賴地方勢力,形成腦體倒掛現象。國民黨如何避免質變,是黨中央在裁撤黃復興的同時,必須嚴肅思考的課題。

MORE

社論--讓兩岸關係邁入新局

準總統賴清德最近陸續公布內閣人事,其中在國安、外交與兩岸的布局,被認為「保守謹慎、知中務實」,意在向對岸釋出交流訊號;進而又拋出「兩岸執政黨」展開對話,呼籲北京要有自信,面對台灣人民託付的民選合法政府。 賴清德上述動作,明顯是為了因應五二○上任後的國內外局勢,希望透過人事安排與政策的鋪陳,向對岸傳達善意,讓兩岸恢復交流與對話。 做為「蔡英文路線」繼承者,賴清德沿用原有的國安團隊以及有經驗的兩岸事務人事,不僅對民眾宣告會延續蔡總統「維持現狀」的兩岸政策,也是在向北京以及美、日強調,他上任後「確保沒有挑釁,也沒有意外」以及區域和平穩定的決心。 至於他使用「兩岸執政黨」和「民選合法政府」,避開兩岸是兩國,這條被中國大陸視為不可逾越的紅線,則是希望對岸看到他用詞背後所隱藏的政治密碼,重點在政黨與政府,而非「中國與台灣」,藉以克服兩岸難解的主權爭議。 但他也強調,若對岸一直不願面對台灣民選合法政府,只和在野黨從事設定前提之下的交流,將不會得到人民的信賴支持,長期下來對大陸也不見得有好處,對兩岸和平發展,更不會帶來正面影響。 應知過去八年兩岸僵局的形成,並不在於陸委會、海基會用了什麼人,而是兩岸缺乏實質的對話政治基礎;對岸的慣用說法是:「兩會協商機制能否恢復,關鍵在於台灣當局是否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 那麼兩岸僵局如何才能解開呢?在「馬習二會」上,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為九二共識解套,將核心內涵闡述為「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基本事實有共同的認知」,似乎給了賴清德為民進黨兩岸論述解套的契機。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即將出任海基會董事長的鄭文燦,在新政府國安團隊亮相的記者會上回應媒體時表示,會根據《中華民國憲法》、《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為基礎,處理兩岸事務。鄭文燦特意提及的《憲法增修條文》,前言就有「國家統一前、一國兩區」的意涵,似在隔空回應對岸「不分裂國家」之說。當然,賴清德五二○就職演講才具有決定性。 無論如何,維護和平是兩岸共同的責任,而維持台海的穩定則不僅是兩岸議題,更是全球關注的安全事務。日前G7外長會議又重申,台海和平穩定對整體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澳洲前總理莫里森提到,隨著中國在印太區域的威脅日增,台灣猶如「礦坑裡的金絲雀」,是世界各國看待中國如何影響印太區域和平穩定的訊號。 賴準總統釋出善意不變的訊號、營造對話氛圍之時,北京也有必要回應全世界對兩岸和平發展的共同期待,在複雜的台海局勢下控管衝突風險,重新累積互信,以交流與對話開啟良性互動,讓兩岸關係邁向新局。

MORE

社論--朝野合作優化能源政策

社論 賴清德倚重的科技業大老、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最近公開倡議核電廠延役等核電政策,引起各界注目。賴清德即將就任總統,國內出現能源政策的改變契機,七月就是核三廠一號機組的除役大限,朝野想要和解、互相合作,可先從核三廠延役做起吧。 歷經蔡英文政府八年的執拗任性,「去核化」的國家能源政策猶如自欺欺人的「國王新衣」,結果導致空汙嚴重,大地遍布太陽光電板、風電機組,缺電與各地區停電事件頻傳。蔡英文總統不管國際對核能的先進發展與趨勢,也不顧全力衝刺煤氣與風電發電對國民健康與環境的破壞,一味緊抱「二○二五非核家園」神主牌不放,讓社會與全民因此都付出極大代價。 眼見台灣能源政策造成的諸多亂象,民進黨內部很多人從務實面來看,早已不反核。賴清德在二○一八年擔任行政院長時就曾說「如果要以空汙做為標準,最好的能源就是核電」;去年他在競選期間也脫口表態「相關單位已在規畫,把已經停機的核能機組,維持未來緊急使用」。而近年來南部光電綠蟑螂橫行,農田與魚塭蓋滿光電板侵犯農田與危害生態等亂象,曾任台南市長的賴清德最了然於心。 許多工商界大老近年不斷對蔡政府的能源政策提出建言;但最近民進黨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童子賢公開呼籲核電廠延役、核一與核四舊廠剷除裝置國外新核能機組的主張,格外引起各界注目。因為,賴清德正是這家基金會的董事長,主管能源政策的經濟部準部長郭智輝也是基金會董事,郭智輝日前拜會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時聲稱「核能是乾淨的能源」,顯示賴清德對「非核家園」的能源政策似有鬆動跡象。 賴清德五二○就職後,再過一個多月,就面臨核三廠一號機組除役大限;明年五月,核三的二號機再除役,全台就真正實現「非核家園」了。然而,核三廠的兩部機組,目前占台電發電量百分之六點三;除役後,台電雖規畫以增加火力發電來補足,但將助長二氧化碳排放量,發電成本也會再增加三百多億元,將繼續傷害全國國民的健康與荷包。 欲求緩解電力供應的燃眉之急,讓核三廠延役,是目前立即可行的方法。不過,執政的民進黨如何解套,因為核三延役形同拆除「非核家園」神主牌、脫掉不堪的「國王新衣」,等於要承認過去八年的能源政策有誤,勢將掀起強大的政治風暴。 藍綠長期對立,如今形勢已是「朝小野大」,如何讓立法院幫忙修法,賴政府也勢必要放軟身段,釋出最大的誠心善意。立法院國民黨團上月已主動提出《核子反應器設施延役條例》草案、《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草案等四個版本草案,替核電廠延役提出解套辦法。這四個法案雖已一讀通過,但尚未安排委員會審查,可見藍營內部也有私心盤算,打算視賴清德上任後的態度與作為再定。 核三廠延役,可以是朝野合作的試金石,雙方都應該把全民福祉與國家利益放在最優先位置來考量,謀求逐步化解台灣的電力危機。

MORE

社論--美國走向衰落了嗎?

近年來,有關美國是否已經走衰、甚至預測中國大陸何時可以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霸主的相關研究和分析報告,可謂滿坑滿谷,而身為全球頂尖研究機構的蘭德公司,受美五角大廈的委託,提出這分長達一百一十三頁、題為「國家活力新泉源」(The Sources of Renewed National Dynamism)的美國國力報告,將問題核心直指美國內部,直率也格外令人重視。 美國成為全球強權已有一百三十年的時間,是否會和歷史上的強權大約維持百年盛世的命運一樣,逐漸從巔峰下滑,是目前國際間最熱門的議題之一。 蘭德公司的觀察是,確實有跡象顯示,美國出現了「相對性」的衰落。蘭德之所以使用「相對性」一詞,是因為目前美國仍是全球最強大的國家,只是她被其他國家「追趕」上來了,並非美國變弱。 而造成美國與其他國家差距縮小的原因,就外部而言,包括中國大陸快速崛起、發展中國家對美國的尊崇和依賴下滑,內部理由則是生產力滑落、人口高齡化及政治對立。 道瓊社去年曾經報導,生產力的成長正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為全球最富有國家的關鍵因素,但美國生產力增幅從一九七○年代後期開始下滑,二○一○至二○二二年期間,平均每年只成長百分之一點三;但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的報告,二○二三年至二○二七年的生產力,預估平均僅將成長百分之零點四。遠低於中國大陸的百分之三點五。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研究則指出,如果美國在二○三○年之前,能將生產力的成長率拉高至二戰後的百分之二點二,那麼就有望舒緩通貨膨脹與國力走低的困境。 至於美國國內政治的對立,從近日風起雲湧的高校學運,及已有超過十萬人連署的「德州獨立運動」等事件,即可看出。儘管這次學運應不致於像一九六○年代末期反越戰學運那麼強勢,德州獨立也還只是空中樓閣,短期內實現的可能性不高,但是在美國兩黨嚴重對立及年底選舉的背景下,這些事件都加劇了美國內部的分裂與紛爭。 面對美國所面臨的挑戰與考驗,包括蘭德公司在內的多個研究機構,都寄望美國菁英和領導人,能將眼光轉回國內,設法解決內部的問題,這才是治本之道。 可惜,目前看來,無論是執政的拜登政府,還是挑戰的共和黨川普陣營,仍是把力氣花在處理外部事務上,除了繼續耗費民脂民膏支援烏克蘭和以色列之外,就是持續對中國大陸進行各種壓制。 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才剛剛在四月底走訪上海和北京,還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會談,宣稱「會負責任地處理美中間的分歧」。不料,美國商務部就緊接著宣布撤銷英特爾與高通向華為供應晶片的出口許可,進一步加強打壓華為。美國的遏華政策執行多年,短期間當然會給中企帶來相當的壓力,但是卻也因此給了他們突破技術關卡的動力,因而出現進口替代的發展,中長期而言,其實不利於美企。這種損人不利己的戰略需要重新檢討。 儘管點出了美國衰落的趨勢正在加速,但蘭德的這分報告還是給出了樂觀的結論。蘭德認為,目前美國仍具有相當的工具和資源,可以挽回頹勢,則要看主政者能否做出正確的歷史抉擇。

MORE

社論--李顯龍的演說深意

擔任新加坡總理近二十年的李顯龍,於五月十五日卸任,交棒給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五月一日他發表重要演說,回顧新加坡的發展,置重點於未來展望,勉勵新政府和人民發揚優勢,面對挑戰和機遇。 台海兩岸媒體及網路平台,多面向討論他講述的內容;因為他沒有複誦自己的政績,反而提醒新加坡不能被眼前的成功和聲望沖昏頭腦,新加坡人要更積極優化制度,專注建設,穩定內政,善處強鄰。 他提出社會凝聚力、長期規畫、政治穩定與信任,是治政硬道理。新加坡面積僅七百餘平方公里,相當於六個新竹市;聚居了多元族群,官方語言就有馬來語、英語、坦米爾語、華語四種;宗教信仰各異,主要的有伊斯蘭、印度教、佛教和天主教、基督教。 他強調必須建立能因應國內外局勢的優秀制度,將國內事務處理好。如包容不同族群所連結的文化風俗,避免利用宗教、語言製造分歧,而傷害到政治穩定和信任。他說將內政處理得好,才是建立國際聲望的基礎。 他在演說中還提醒,國際局勢不斷變化,在地緣政治日益緊張的背景下,要與大國保持良好關係,要廣交朋友,也要與馬來西亞、印尼兩個近鄰加強合作,解決長時間懸而未決的雙邊問題。 他期勉新加坡人守護卓越精神,著眼未來,持續一個充滿活力和包容的經濟環境,擴充並深化與國際貿易夥伴的合作,吸引更多外資,鞏固新加坡做為區域和國際樞紐的地位。 他說:「如果我們的制度失靈,變得受民粹主義、部落主義、本土主義困擾,或者像其他一些國家沉迷於短期利益,那麼我們肯定會沉淪。即使只變得普通、平庸,我們就已經會有大麻煩。」 李顯龍這篇講詞,反映一位從事公共服務近四十年的領導人,常懷憂患意識,心所謂危;居其位,視維持社會和諧為永久工作,絲毫不敢懈怠,且真心誠意地調和種族、語言、宗教等可能導致分歧的意識,大力維穩。 新加坡也建構國防武力,擁陸海空三軍還造潛艦;但所持政略、戰略是善處強鄰,與中美歐等強權保持良好、等距關係,不靠邊站隊,以新加坡為主體,盡其在我地保障人民利益。 新加坡能控扼的麻六甲海峽,被日本視為生命線;二戰時日軍攻馬來西亞,占領新加坡,就為掠奪南洋資源以其為續命丹。 台灣地理位置略似新加坡,是亞洲東向的關鍵島嶼,與大陸隔一海峽,最窄處僅一百三十公里,卻成美、日等強權亟欲掌控之地。 但台灣比新加坡幸運,社會構成要素比新加坡單純,種族逾九成是大陸移民,炎黃子孫;語言文字相通,生活習俗同源,宗教信仰一致。 可是當新加坡致力於對內,強化族群凝聚力,維持政治穩定和信任;對外,善處強鄰,與大國保持良好關係,並創新經濟,讓人民生活變得更好,低收入家庭得到照顧之際;台灣卻因選舉等法制失慮,黨派在鞏固相對多數選票目標下,切割分化,討好附從選民,而未為全民利益綢繆。 建議台灣從事公共服務的黨派中人,應細思李顯龍卸任前演講的深意,優先處理好內政事務,規正黨派腦們利用社群分裂,圖選舉之利;嚴辦特權貪腐和政客弄權。全民期待擁有和平穩定的環境,助百工百業追求卓越,創新能量,改善人民薪資倒退的窘狀。

MORE

社論--跨越護欄 踩踏紅線

社論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出訪歐洲期間,宣揚中歐合作、支持歐洲戰略自主,藉以突破美國設置的防中護欄。華府日前再度聲援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世界衛生大會,挑戰中方設下的敏感紅線。 華府在美中設置護欄有兩層意思,一是管控美中分歧,維繫對話管道暢通,防止競爭轉為衝突失控。二是限制北京擴張,積極與盟友日韓澳菲分別在東海、南海舉行聯合軍演,意圖把中國軍力圍堵在第一島鏈內;再加上科技戰、貿易戰等層層護欄把關,確保美國領先地位。 鑑於美國已把中國列為戰略競爭對手,加大力度拉攏歐盟共同應對中國,因此習近平就把今年首訪地點選定歐洲,做為跨越美國護欄的突破口。習近平出訪法塞匈三國期間,突顯中歐是「朋友、夥伴」,呼籲歐洲要堅守「獨立自主」,雙方關係是和平、合作、友好的「典範」。他在出訪第一站法國就點出中歐關係「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於第三方」,呼應法國總統馬克宏稱歐洲「絕不能成為美國的附庸」、不讓美中任何一方將其推向一邊或拉向另一邊。 眾所周知,歐洲的安全倚仗美國,經濟則需要中國。在美中科技戰中,雖然荷蘭被迫配合禁售中國先進光刻機而損失大訂單,但是對於美國提出的脫鉤斷鏈、小院高牆,歐洲國家大多態度趨向保守,不願一面倒向美國,畢竟任誰也不願因站隊美國而坐失龐大的中國市場商機。 習近平此行大打歐洲牌,強調中歐不存在地緣政治矛盾,中歐沒有冷戰,希望歐盟能樹立正確對華認知,共同防止新冷戰。北京勸說歐盟不必捲入美中冷戰,不要加入美國護欄,應是初見成效。 至於北京與華府互動時,明確表明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強調其核心利益絕不容受損,決不會聽之任之。 對於北京設定的紅線,拜登總統直言「我們就是需要搞清楚紅線在哪裡?」因此華府口頭上宣稱不支持台獨,同時又以行動支持台灣開展國際空間。日前美國國務院援例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今年在瑞士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讓世界受益於台灣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美國參眾兩院外交委員會聽證會上,進一步表達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民航組織、國際刑警組織等。同時,華府還詮釋解讀了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指決議內容並沒有決定台灣地位,是北京歪曲、濫用;這是美國為了排除擴大台灣國際空間的障礙,所做出的釜底抽薪之舉。 其實早在馬政府主政時期,台灣順利獲邀以觀察員身分出席包括世衛大會等多項國際組織會議,但蔡政府卻被拒諸門外。馬政府能做到,而蔡政府不行,北京歸咎是蔡政府拒絕承認九二共識,致使台灣參與世衛大會的政治基礎不復存在,並指美方有關舉措實質上是縱容支持台獨;針對華府無視紅線示警,頻頻採取切香腸、踩紅線做法,北京指摘就是政治挑釁。 華府的護欄,攔不住北京持續走出去;而北京的紅線,亦擋不了華府不斷踩底線。如何精準切香腸又不致傷到手指,有待美中雙方的分寸拿捏。兩大之間難為小,處於美中角力過程,波濤洶湧,五二○之後新政府如仍延續蔡政府路線,台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所屬國際組織仍難樂觀!  

MORE

社論--主權限縮 如何求解

大陸國台辦日前否認金廈海域有「禁止、限制水域」存在後,隔天大陸海警局宣布將加強海上執法,在金廈海域展開「常態化執法巡查行動」,國台辦對此舉表示堅決支持。而我方陸委會僅表示,政府依《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的立場一貫,大陸船舶未經許可,不得進入台灣限制及禁止海域。隨後,大陸出動六艘海警船巡查金廈海域,並強制登船臨檢我觀光遊艇「初日號」半小時,兩岸敵意螺旋逐日上升。  本月十四日,大陸漁民駕駛快艇在金門禁止水域越界捕魚,被我方海巡追緝時翻覆,造成四人落海,其中二人喪生。大陸國台辦聲稱,兩岸漁民自古就在金廈海域作業,不存在「禁止、限制水域」說法。陸委會說,金門地區的限制水域自民國八十一年修正公告至今,雙方即依此進行水域執法,此一歷史事實和現狀不容否認。  針對這次意外事件,大陸國台辦的態度強硬,說話也不客氣。發言人朱鳳蓮用「草菅人命,態度惡劣」形容台灣的驅離行動,並說「嚴重傷害兩岸同胞感情,嚴重破壞兩岸關係」。大陸海警部門隨即展開常態化執法,登我觀光遊艇臨檢,是落實「不存在禁止限制水域」的作為。兩岸不對話,互相指責,尤其陸委會在發生翻船事件還說著硬話,是落下把柄給對岸。 從賴清德宣布參選之後,兩岸關係就開始倒退,大陸先是祭出十二項石化產品早收清單要課徵關稅,接著又祭出貿易壁壘調查;等到賴清德當選之後,先是諾魯與我斷交,接著大陸宣布校正回歸M503航線並啟用W122和W123航路,如今海事生波,大陸宣布巡查水域常態化,無異於在沒收空中海峽中線之後,再度打破金廈海域中線默契。  前年八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之後,大陸實施圍台軍演,沒收海峽中線,共機多次越過中線,並貼近我二十四海浬線,國軍強調以「守中線、守領海、守主權」原則穩固現狀。但對共機的越界也莫可奈何,由於兩方實力懸殊,只能期待中共能退回中線以西,但以兩岸目前的氛圍來看,已不可能,只能祈求雙方克制,不要擦槍走火。  本月初交通部觀光署宣布原訂三月一日開放組團赴大陸觀光;六月一日起國內旅行社不准組團赴大陸觀光,理由是大陸逕行改變M503航線運行方式。觀光署的這一宣布完全沒有顧及到業者與民眾的需求,限制人民的行動自由。《憲法》保障人民有遷徙的自由,觀光署居然認為「損害國家利益」;當局無異拿自己的過錯懲罰人民。  兩岸關係在開春以來惡意螺旋不斷攀升,不思如何改善,展開對話,竟一味以言語挑釁,以政策掣肘,傷害人民權益。蔡總統在出席台商新春活動時,還說要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尋求兩岸對話的可能。八年來不斷跳針,重複著夢囈一般的話語,兩岸就是無法向前跨進一步。 如今兩岸的空中海峽中線被沒收了,金廈海域的限禁制區也快沒了,原本主張的「兩岸互不否認治權」時代也要終結了,台灣的主權限縮至此,新政府的領導者能挽回?  

MORE
/9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