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說喻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

星雲說喻--建寺的功德

文/星雲大師 炎炎夏日的午後,有一位農夫在田裡鋤草,忽然鋤到了一塊還不算小的石頭。農夫心想:怎麼會有這麼一塊大石頭在這裡呢?正在納悶的時候,身旁突然出現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著急地說:「拜託你不要搬走這塊石頭,你要多少錢,我都給你吧!」 農夫聽了大感奇怪,只見老人緊接著又說:「幾百年前,我發心捐了這塊石頭建寺,如今,寺院雖早已毀壞傾頹,但是仗著當時捐獻石頭的功德,讓我得以生到忉利天宮,過著快樂的日子。但是今天不知怎麼的,我的座椅忽然不停地晃動,一看,才知道原來是你動了我當年布施的石頭。這塊石頭是讓我生到天堂享樂的根本,所以為了我的安穩,拜託你不要動它!」 所謂「三寶門中福好修,一文施捨萬文收,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笠管山河」,捐獻一磚一瓦興建塔寺,能讓人獲得平安快樂,由此可知布施功德的不思議了。 說到興建寺院,寺院就像一間加油站,在人生的旅途上,走得疲累了,到裡面加加油,就能走更長遠的路;寺院也像一所學校,它所蘊藏的出世法寶,是世間學校所不能比的;寺院又像一間百貨公司,在一般的市場裡,只能買些日用品,但是在這裡卻可以買到許多精神上的寶貝。 寺院的功能多元,對於人心的安定、智慧的增長多所助益,甚至能將每個人的發心融和在一起,共成十方事,建寺的功德由此可見一斑。

MORE

星雲說喻--百元捐獻

文/星雲大師 佛光山在美國、台灣、澳洲、菲律賓等地,陸續開辦了五所大學,然而每建設一所大學,都需要相當龐大的經費,動輒耗資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當然不是我們少數人的力量所能完成。因此,在我的願望是希望效法武訓的精神,以托缽興學的方式來辦學,於是,也就有了佛光大學「百萬人興學運動」的發起,結合百萬人的力量,共同來建設大學。 每一位捐款人,我們稱之為「大學委員」,每人每月捐款一百元,為期三年。但是有人說,每個月捐一百元,時間長達三年,太麻煩了,乾脆一次捐三千六百元吧?但我認為不好,為什麼呢?因為兩者的意義有所不同,之所以每個月捐獻一百元,主要就是讓大家能夠惦記著自己是大學委員,而能在這三年中,持之以恆地發心。 明白說,大學的學習要四年才能畢業,但是如果你能夠持續三年每月捐款百元,三年下來,精神上的昇華,心靈上的淨化,內心的慈悲喜捨,這當中所獲得的功德,可能更勝於大學四年所學,你的做人也就更加有成就了。 百萬人興學運動發起之後,承蒙不少人響應,雖然只是小小的布施,但是心中能夠時時以助人、利人、興學,作為自我的教育、自我的修養,這份恆長的發心,遠比布施金額的多寡更寶貴,相信能夠讓生命更昇華、更擴大。這也就是我堅持「百元捐獻」的用意了。

MORE

星雲說喻--歐巴桑救台灣

文/星雲大師 中國人向來深具人情味,這不但反映在民俗節慶裡,人際之間的應對更是如此。然而如今,由於社會結構改變,冷眼旁觀、自掃門前雪的人愈來愈多,取而代之的則是冷漠淡薄。 曾經,聽徒眾轉述了一則網路上流傳的「歐巴桑救台灣」故事。在人聲鼎沸的早晨,有個小學生搭乘公共汽車上學,一到站就急急忙忙衝下車了,卻把便當忘在座位上沒有帶走。公車裡,許多年輕人看到了,只是「啊」了一聲,但沒有人採取任何的行動。 有一位歐巴桑看到了,逕自打開車窗,大叫:「囡仔啊!你的便當喔!」歐巴桑的動作、聲音之大,引起了大家的側目。雖然眾目睽睽,她仍然不顧旁人的眼光,拚命地揮手、喊叫,要向小學生示意。只見公車上的人依舊保持沉默,小孩也因為聽不到歐巴桑的聲音,繼續往前走著。 不過,街邊的另一個歐巴桑看到這一幕,倒是很關心,遠遠地就大聲問:「喂!妳在喊什麼啊?」車上的歐巴桑提高嗓門,回道:「便當啦!那個囡仔的!」街道上的歐巴桑一聽,應了一聲「喔」,隨即趕往車旁,接過公車裡那個歐巴桑從車窗拋出來的便當,然後快步向小學生追去,把便當交到小孩的手中。 這一瞬間,全車響起一陣歡聲雷動。 在人情日益澆薄的社會,歐巴桑的熱心融化了人與人之間如冰山一樣的距離,喚回了逐漸失去的人情味。確實,這個社會就是需要有更多像她們一樣熱忱的人,來共同成就世間的真善美好!

MORE

星雲說喻--畢業證書

文/星雲大師 我聽說主持過商務印書館四十年的王雲五先生,一生沒有領過一張畢業證書,而我自己也是一樣,一生當中沒有過一張畢業證書。 幼年時,我在兵荒馬亂的戰爭中度過,在逃難的生活裡,只勉強上了幾天私塾,當然也沒有畢業證書。出家後,在棲霞律學院學習的六、七年,挑水砍柴、行堂作務,都是從事苦力的工作,雖有讀書,但也沒有畢業證書。後來到了焦山佛學院讀書,它比較有規模、有制度,眼看著就要畢業了,但是由於自己另有理想抱負,又錯失了即將到手的畢業證書。 我一生雖然沒有畢業證書,不過從來不曾感覺到有什麼不好。像我創辦的小學、中學,學校經常要我去頒發畢業證書;我辦理的十六所佛教學院,每年也要我去頒發畢業證書;我興辦的嘉義南華大學、宜蘭佛光大學、美國西來大學等,也都希望能由我來頒發畢業證書。甚至過去我在文化大學擔任印度文化研究所所長,也為碩士班、博士班頒發過最高學位的證書。 我一生雖然沒有一張文憑,卻能夠頒發很多的畢業證書給人。所以,今日社會的青年,不要因為自己在某方面不如人就洩氣,不必計較外在的缺乏,只要自己內在富有精神力量,就有能力可以給人。比方,父母沒有給我多少教育,但是我能孝順父母;朋友沒有幫忙我什麼,但是我能幫忙朋友。 不要計較人家給了我什麼,自己能可以給人,那才是富有!在這個世間上,學位文憑是有限的,但內心的充實則是永遠沒有畢業證書的。

MORE

星雲說喻--財神的故事

文/星雲大師 在民間,農曆正月初五是「財神日」,像一般稱作「天公」的玉皇大帝(即佛教的帝釋天),或者稱「恩主公」的關聖帝君等等,都是財神。甚至說,凡是具有大威德力、能幫助人的神明,哪一個不是財神呢? 佛經裡有一則譬喻說,財神是一個美麗的女郎,家家戶戶都很歡迎她來到家裡。但是不要以為只有財神隻身前來,她後面還緊跟著一個黑女人,那是她的妹妹,是一個窮鬼。有時候,窮鬼跟隨財神進門,總是會讓人們的財富花得一文不剩。 有一個生意失敗、傾家蕩產的商人,到廟裡祈求財神賜福。商人誠心祈求了三年,從沒有間斷,終於感動了財神。有一天晚上,他在睡夢中聽到敲門聲,開門一看,發現竟然是個美麗的財神,立刻將她迎接進門,並且準備了豐盛的菜餚供養。突然間,又有人敲門,開門一看,卻是個其貌不揚的黑女人。窮商人沒好氣地問:「妳是誰?我現在沒空,請妳走吧!」黑女人說:「財神是我的姐姐,我們從來沒有離開過彼此;她賜福給人,而我隨即跟著來化財。」 所以,要想求財神讓我們發財富貴,就得要保護我們的財富不被窮鬼花用。什麼叫做「窮鬼」呢?舉凡為富不仁、慳貪不捨、需索無度、奢侈浪費,會將財富耗盡者,都是「窮鬼」。 中國農曆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拜天公」,祈求財神多多關照。不過,在佛教裡,不說「拜天公」,而稱「供佛齋天」。所謂「齋天」,就是宴請這許多天神、天將、善神、護法神明吃飯,與祂們結個好緣。如同一般家庭請客,如果你能夠請來長官到家裡吃飯,不但自己很光彩,也會多了助緣。 事實上,無論請求財神給我們助力,或者請求別人給我們幫忙,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要先幫忙自己;自我健全,才能得到他人給予的幫助。如何自我健全呢?比方逢年過節,做一些施捨的好事,或者在家中看看書、拜拜佛。佛教不講究以吃喝玩樂的方式來歡慶新春,不但浪費金錢,也有損健康,不如趁著年節,節省一些花費,就能發財;不任意花用,就能發財。所以,財神原來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啊!

MORE

星雲說喻--國王行賄

文/星雲大師 過去有一對孤兒寡母,家徒四壁,一無所有。不過,縱使家境貧困,母子倆卻不以為苦,他們以佛法作為精神的食糧,在朝暮課誦、研讀佛經中,獲得許多法喜。 在他們生活的國家裡,有一位無視人民困苦,成天沉迷於酒色玩樂的國王。每天雖然荒淫無度,但是隨著歲月的推移,看著自己逐漸蒼老的面孔,國王也感受到死亡即將降臨,內心不由得膽怯起來。 某天夜裡,死亡的恐懼再度浮現,擾得他徹夜難眠。一心只想擺脫死亡恐懼的國王,突發奇想:我今生做盡壞事,不問百姓疾苦,死後必定墮入地獄,何不趁著有限的生命,先聚集全國的金銀珠寶,日後用來賄賂閻羅王,必定可以免去罪業。 隔日,國王就命大臣在全國各地搜刮錢財,並且下令:「上自王宮貴族,下至販夫走卒,舉凡私藏一文一錢者,就處以死刑。」就這樣,經過了三年,舉國上下都已經一貧如洗,但是國王仍嫌不足,又謊稱只要有人拿出一分一毫,就將公主許配給他。 這對母子早就不滿國王的惡行,兒子為了藉這個時機進諫,便告訴母親:「父親往生時,我們拿了一枚金幣讓他含在嘴裡,現在我將這枚金幣拿去貢獻給國王,母親您覺得如何?」母親聽後,點頭答應。於是,兒子拿著金幣就進宮去覲見國王了。 國王看到金幣,驚喜不已,急忙問:「你從哪裡得到這枚金幣的?」兒子回答:「這是我從先父嘴裡取出的,當時打算用來賄賂閻羅王,但今日聽聞國王將以『駙馬』之位來換取錢財,因此費了好大的力氣,才從墳墓裡挖掘出來呈獻給您。」 國王又問:「你父親往生多久了?」 「十一年了。」兒子回答道。 「難道你不用再賄賂閻羅王了嗎?」國王疑惑地問。 兒子見時機成熟,就說:「佛經裡說,善惡有報,禍福如影隨形。國王您相信嗎?」國王點頭稱是。「這麼說來,個人所作所為,必然是要自己擔當,花錢賄賂閻羅王,又有什麼用呢?」見國王聽後神情落寞,兒子接著又說:「不過,國王啊!您今生得以為王,就是因為前世行善積德的果報,往後,您又以仁心仁德治國,相信來生一定還能再做國王的。」 兒子的一席話,聽得國王非常歡喜,從此便開始施行仁政,先是下令大赦獄中的囚犯,並且退還搜刮而來的錢財,最終獲得了人民的愛戴與擁護。 所謂「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一個人的因果業報,誰也替你不了,在生的時候,不肯好好行善,要想求得善終,又怎麼容易呢?因此,人生在世,不必計較壽命的長短,重要的是把握現有的生命,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提升生命的價值,以改變自己未來的命運。

MORE

星雲說喻--不要把歉疚帶到棺材裡面去

文/星雲大師 每一個人在世間上生活數十年的寒暑歲月,最終免不了都會有老病死亡的一天。一般人看待死亡,常常是不甘願、不接受、不放心,總感覺到有些志願還沒有達成,有些事業還沒有成就,有些恩惠還沒有報答,很多事情還沒有交代,對世間還有許多的虧欠。可是無常一到,是由不得人等待的,如果無法放下,那只有把歉疚、慚愧、遺憾一起帶到棺材裡面去了。 話說在癡夢林中,有一隻梅花鹿,生得一頭美麗的鹿角,走起路來總是威風凜凜,盛氣凌人,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當其他動物一同覓食、玩耍時,牠總是獨自站在溪邊,陶醉地看著自己的鹿角。 但是好景不常,這隻梅花鹿漸漸老邁了,沒有朋友可以交談的牠,忽然心生寂寞,不禁感嘆起自己一生不僅沒有好好欣賞林中的景物,也錯失了與人交遊的機會。即使面臨死亡,梅花鹿躺在溪邊,身旁依舊冷清,牠輕輕問著昏黃的月牙:「我的鹿角,還是那樣完美無暇嗎?」一陣晚風吹過,牠緩緩無助地閉上眼睛,遺憾自己一生執著於美麗的鹿角,卻錯失了可貴的一生。 一個人在世間上,如果能把應該做的事情做好,一旦走到了百年,就能坦蕩蕩,無牽無掛,自在灑脫,又何須等到人之將死才來悲嘆呢? 縱觀許多人的一生,只顧著賺錢,到最後錢都還來不及花用,就帶著遺憾離世;也有很多人一生只顧拚命創業,無常一到,事情還未能完成,只有帶著歉疚離開人間。像這樣,於個人的事業、金錢上有歉疚,倒也還罷了,有的人是對別人感到歉疚,比方說,有人幫助過他、有人施恩惠於他、有人給他贊助,他雖然有心要回饋、回報,但是總想到「以後再慢慢說」、「以後再來做」……到最後,無常來到,他只有把那許多沒能完成的歉疚,帶到棺材裡面去了。 過去的聖賢在世間「立功、立德、立言」,把很多的功德、道德、事業留在人間,不但對世間沒有虧欠,還充實了世間的富有,給予了大眾的福樂,讓大家都享受到他們的餘蔭,想必他們是含笑而去了。 人生能做到這樣,就不會白白到世間走一遭。因此,希望大家都能「今朝事,今朝畢」,將來不要把歉疚帶到棺材裡面去,否則實在划不來。

MORE

星雲說喻--子路救人

文╲星雲大師 春秋時代的魯國有一條法律: 如果魯國有人做了他國人民的臣妾或奴僕,只要有人願意將他們贖回,為人贖身的那個人,就可以到國庫領回自己所花費的錢財。 有一次,孔子的學生子貢從鄰國贖回了本國人,卻沒有從國庫拿回自己所付出的錢財。孔子知道了,便告訴眾人:「子貢的處理方式不正確啊!從今以後,魯國人恐怕不會再去贖人了。事實上,從國庫取回自己所花費的錢財,並無損個人的德行修養;如果人人都效法子貢的做法,那麼就不會有人願意去贖回自己國家的人了。」 後來,孔子的另一個學生子路,在路途中救起了一個溺水的人。那個人非常感謝子路的救命之恩,便送了一頭牛作為回報,子路當下接受了他的饋贈。孔子知道了以後,滿意地點頭說道:「很好、很好,以後魯國人搭救溺水者就會越來越多了!」 毀譽對於一個人來說很重要,但是當某件事情關係到團體、社會,乃至國家的利害時,如果你肯得放下個人的得失,著眼於大眾的利益;肯得放下一時的成敗,著眼於團體的前途,那麼距離聖賢之路,也就越來越靠近了。 甚至進一步說,小至一個團體,大至一個國家,如果以大眾安樂為前提的人多了,以個人得失為考量的人少了,不論從團體以至國家,必然也會更加繁榮興盛了。 所以,希望人人都能學習聖賢的胸襟,共同為開創世間美好的未來盡一份心力。

MORE

星雲說喻--拉達克的小孩

一九九四年,我到印度的拉達克弘法。拉達克的地理位置十分靠近喜馬拉雅山,臨近冰河地帶,四季溫差相當大,夏季熱得寸草不生,看不到什麼昆蟲;冬天冷到要躲進洞子裡避寒,一年有半年以上是雪季。儘管那裡的物質條件十分貧乏,但是當地居民樂觀善良,生活得安然自在。 我們初來乍到,不是很習慣高山的生活,但是有幾件事情,至今仍讓我難以忘懷。 有一次,我們的車子已經開動,準備前往下一個行程的時候,遠遠地,有一個小女孩手上拿著一朵花,追著我們的車子奔跑而來,我趕緊叫車子停下來,搖下車窗,接過了她遞上來的一朵金黃色小花。見小女孩合掌微笑,我心裡就想,在這個寸草不生的地方,她一定好不容易才找到這朵花送我,對於這樣一份貴重的情意,我該送給她什麼好呢? 由於事情來得突然,來不及多想,我立刻就將手上的一串念珠送給了她。當車子再度開動的時候,一路上,我總覺得,實在對不起那個小女孩,我應該再多給她一點什麼。 回到旅館,我就請侍者把花放進瓶中,只是,隨行的徒眾都不能理解,為什麼我要把這朵小花視如珍寶? 另外,在那一趟行程中,我們也安排參訪一座寺院。參訪當天,艷陽高照,沿途幾百個從四歲到七歲的小孩,赤著腳在那裡排隊迎接。我們原以為車子經過了,他們就會解散,沒想到,等我們參觀了近二個小時後再回來,那許多小孩都還站在原地。看著一張張虔敬的面孔,一雙雙合掌的小手,心裡真的很感動。 實在說,印度拉達克不是一個貧窮的地區,因為有佛法的熏陶,人民知足樂觀,外在的貧窮,並不影響他們內心世界的富有啊!

MORE

以粥代茶

過去行善的人士經常會在商人旅客行經之處,設立一座施茶亭,供人解渴;也有的人施燈照明,給夜歸人方便行路。如今社會進步,政府造福民間,則在各個路段裝設路燈、在公共場所設置飲水設備,方便民眾的往來。 一般來說,到親友家裡拜訪,主人都會以一杯熱茶、一杯冰水或者一杯咖啡招待,表示敬意。不過,無論是茶也好,咖啡也好,都只能解渴,不能除飢。所以,有一次,我到佛光山台北道場關心徒眾的時候,就對他們說,現在時代進步,信徒到寺院裡拜佛,光是以一杯熱茶招待,還不足以溫暖他的心,我建議「以粥代茶」,如社會上文人雅士舉辦的「粥會」,以吃粥來聚會,我們就以「臘八粥」(現在定名為「平安粥」)來跟大眾結緣吧。 在過去的叢林裡,每逢農曆的十二月初八,也就是佛陀成道的這一天,寺院都會準備臘八粥,分送給信徒食用。記得童年的時候,我們都拿著碗到寺院裡去取臘八粥,因為聽大人說,吃臘八粥能夠消災增福。不過,在我幼小的心靈裡,並不懂得什麼叫做消災增福,只覺得熱騰騰的一碗粥,讓人吃得齒頰留香,心頭暖暖的。 那麼,現在我們以粥代茶,信徒來了,就為他端上一碗粥,粥的水份多,吃了不但可以解渴,也能當飽。有時候,信徒一早就到寺院禮佛,還沒有吃早餐,能吃上一碗粥,也可以止飢;或者有的信徒禮佛之後,馬上就要去辦事,路上要找個地方解飢不容易,吃上一碗粥,也能飽腹。 二十年來,到台北道場吃臘八粥的人,可以說不計其數。看到那麼多的人與佛結下一份好因好緣,享受臘八粥帶給他們的暖意,大家也都感到很歡喜。這也算是聊表佛門對信眾的一份感謝之意了。

MORE
/12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