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說喻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

星雲說喻--現代廖添丁

文/星雲大師 有一位信徒愛有姑,跟著兒子移民到美國。最初到美國的時候,人生地不熟,生活並不容易,不過很快地,兒子就買下一間汽車旅館,因為地點適宜,前來投宿的旅客不少,生活也逐漸有了起色。 愛有姑的兒子充滿開創事業的鬥志,但是並不熱心慈善公益,這與她平日的作風大不一樣。有一天,愛有姑就跟兒子說:「我要向你討一份工作,請你讓我在櫃台為客人服務吧!」幾經央求,兒子答應了。 往後的日子,愛有姑只要知道投宿的客人有經濟上的困難,都會主動給予優惠,或者少收一點費用,作為他們回程的路費。由於她的樂善好施,汽車旅館生意也愈做愈好,許多人甚至寧可多行駛一點路程,也要來看看這位慈祥的老太太。但是同時,上門找她幫助的個人或慈善團體也愈來愈多了。 只是這麼一來,錢從哪裡來呢?她想,兒子必定是不會答應要做善事的。不得已,她就從汽車旅館的收益中拿出一些來支出。就這樣,經過很長一段時日,雖然旅館生意愈來愈好,不過她心裡頭難免也會想:老是偷兒子的錢去做好事,究竟合不合法? 有一天,她就來問我:「師父,我這樣做,是不是犯了偷盜戒?」我想,金錢不是自己的,不予而取當然不清淨,但是老太太的心地善良,一心想要救苦救難,則是佛心。所以,我就說:「你是現代的廖添丁啊!」 廖添丁是日據時代台灣島上家喻戶曉的俠義人物,在那個動盪不安的環境裡,他因為不忍眾生受苦,劫富濟貧,幫助別人,並不存有竊盜的心。 因此,老太太聽我這麼一說,不禁哈哈大笑,從此放下了心中的那塊石頭。 雖然未經同意而拿取他人財物不足效法,但是一念的善心和慚愧心,則是難能可貴。

MORE

星雲說喻 --善求?惡求?

文/星雲大師 古代印度波羅奈國有一位富人,他的妻子懷胎期間,性情忽然變得比平常慈善柔和。十個月後,婦人生下了一個男嬰,相貌端正,深獲眾人喜愛。高興之餘,夫婦倆決定設宴招待親友,並且禮請全國最有名的相師來為兒子取名字。 在親友的祝賀聲中,相師問富人:「這個孩子出生前,家中有什麼特別的事情發生嗎?」富人於是述說了妻子性格的轉變。相師聽後,就為這個男子取名為「善求」。善求長大後,心地善良,經常救助小動物,看到病苦之人,也常會央求父母救濟。 一年多後,富人的妻子再度懷胎。十個月後,在一個烏雲密布的天氣下,第二個兒子出生了。所不同的,二兒子不但其貌不揚,而且稍有不順他意,就憤怒大哭。 這一回,富人同樣延請相師前來為兒子取名。相師一到,就問:「這個孩子出生前,母親有什麼異樣嗎?」富人說:「妻子在懷他時,性情變得暴躁易怒。」最後相師便為這個孩子取名為「惡求」。惡求成長到會走路時,喜歡踐踏螻蟻小蟲,又好嫉妒,只要父母對哥哥善求流露關懷之情,他就上前撲打推擠哥哥。 等到兩人到少年時期,父母為了讓他們學習獨立,就要兩兄弟各自帶著五百侍從,一起入海尋找寶物。 兄弟一前一後出發了。路途中,善求一行不幸遇到盜匪搶奪糧食,飢渴交迫,正處於生死邊緣之際,他們看到不遠處一片空曠的地上,有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樹,於是跪地祈禱樹神救濟。果然,他們的誠心感得了樹神現身。樹神說:「只要你們砍去我身上的樹枝,就能取得你們所需。」依著樹神的指示,他們陸續砍去樹枝,也一一獲得了甘泉、佳餚、衣服、寶物。 不久,惡求一行也抵達現場,看到哥哥收穫滿滿,便詢問原因。沒想到,惡求竟起了惡念:這棵樹的樹枝能生出種種好物,更何況是它的根呢?如果砍了它的根,一定能得到更多寶物。 善求知道了這個噩耗,立刻告訴弟弟:「這棵樹是我的救命恩人,當我們在飢餓無援的時候,承蒙樹神的救濟,才得以活命,你不應懷著惡心去砍伐它啊!」雖然善求苦苦哀求,但是被貪欲蒙蔽的惡求,一句話也聽不進。善求不忍心看到樹身頹倒喪命,便率領大眾先行返家。 在善求一行走遠後,惡求及大眾興奮地挖掘著樹根,忽然,五百羅剎從地底湧出,把他們全都給吃了。 惡求伐樹掘根,使他們喪命的,並不是張牙舞爪的羅剎鬼怪,事實上,貪心的惡鬼早已吞噬了他們的良知和道德。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善求、惡求,心懷感恩,就是善求;貪心不足,就是惡求,你的心中是「善求」多呢?還是「惡求」多呢?

MORE

星雲說喻--功不抵過

文/星雲大師 有一位男士百年以後,靈魂生上天堂。可是,當他來到天堂門前時,卻見大門深鎖。於是他用力地敲著門,大喊:「玉皇大帝,讓我進去吧!」天帝聽到了,就派人去開門。進了門,天帝一眼看到他,就說:「你怎麼可以進來天堂呢?」男士回答:「我過去樂善好施,做了很多善事,百年之後,不上天堂,還要到哪裡去呢?」 天帝一聽,就說:「你是不夠資格到天堂的,過去你是個經濟逃犯,賺的錢都是不義之財,你以詐欺、矇騙的手段賺取黑心錢,造成許多家庭破裂,你連做人的資格都沒有了,哪裡可以生天堂呢?你雖然做了很多善事,但是並不清淨。」隨後,天帝就高喊:「來人啊!把他帶到地獄去吧!」 來到伸手不見五指的地獄之後,閻羅王就要判這位男士的罪。男士見狀,就向閻羅王抗議:「閻羅王,我一生做了多少好事,你怎麼可以判我的罪呢?」閻羅王一聽,說:「判官,生死簿拿來看看!」 看了生死簿,閻羅王說道:「過去你從事許多不正當的職業,開設賭場、妓院,造下不少罪業。甚且,你又經營屠宰場,殺害生靈,多少雞鴨的生命都因為你而受盡凌遲之苦,牠們現在都在地獄裡,等著看你接受懲罰啊!所以,我不能昧著良心不判你的罪,牠們會怪罪我不公平。不但人世間有輿論,我們地獄也是有輿論的,我不能不接受輿論的意見。」這個人最終沒有話說,只有俯首認罪,受刑去了。 從這一則故事可以知道,一個人雖然做好事,但是好事也要清淨,不能有汙染,否則功不能抵過。就像一個人在銀行裡雖有存款,但是當他的貸款更多時,也不能說就不還債了。所以,想想我們自己這一生當中,功過究竟有多少,人家欠我的、我欠人家的,施恩與罪業,能夠平衡嗎? 有人常說:做了好事,怎麼都沒有好報?做了壞事,怎麼反而逍遙自在?事實不然,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愁不報,時辰未到」,自作自受是必然的,所以我們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MORE

星雲說喻--遊戲規則

文/星雲大師 有一戶人家,父母親準備帶領小兒小女到海邊戲水。出發前一天晚上,父親召集大家講說隔天到海邊遊玩的注意事項,以及工作分配。只見兒子嘟著嘴說:「爸爸,好討厭!一天到晚訂什麼規則,連到海邊玩水,也要來這一套!」女兒也表示抗議:「爸爸,輕鬆一點嘛!老是要分配我們做什麼事,好不容易有這麼一個假日,何必弄得那麼嚴肅呢?」最後,這場家庭會議就在不歡喜的氣氛中草草結束。 第二天,一家人來到海邊。望著沙灘的美好,海水的平靜,不少人在那裡游泳,兒子也想跟著他們一起下水游泳,但是翻遍了行李箱,卻怎麼也找不到泳衣,不禁抱怨起來:「爸爸,您怎麼沒有交代我們要帶泳衣出門呢?害得我們不能盡情地玩水。」 這時候,爸爸就說了:「兒子呀!昨天晚上的會議,原本就是要和大家商量這些事的,但是你們不要我訂注意事項,不願意我分配工作,當然今天出門也就沒有人想起要帶泳衣了。」由於不講究分工,不重視規則,最後事情落得不能圓滿,大家也沒有玩興,提早就結束行程,回到了家裡。 回到家中不久後,吃飯時間一到,兒女們紛紛來到飯桌前,只是奇怪地,飯桌上竟然空無一物,於是他們就問:「媽媽,我們的飯菜呢?」 這時候,媽媽說:「沒有規定飯菜一定要由媽媽煮呀!你們自己想辦法吧!」這回,兒女們終於明白父母平日訂定規則的苦心。 一般人都不喜歡規則,覺得受到約束,但是在這個世間上,所謂「不依規矩,不能成方圓」,在眾人集合的社會裡,就是需要有這麼一個約定俗成的法則,大家分工合作、合作分工,才有秩序。所以,現代的年輕人,所謂「新新人類」,有些人標新立異,高喊著爭取自由,不要規則。 事實上,如果自由漫無目的,那是很危險的,就像一部沒有煞車裝備的車,當你享受著飆車的快感時,也處處潛藏著危機。 因此,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家園、我們的人生,還是要有一個規則,大家共同遵循,才能幸福快樂。

MORE

星雲說喻--富翁吃豬

傳說過去有一個富翁,一生廣行善事,修橋鋪路,施茶施水,救濟鰥寡孤獨,做了許多慈善公益的事情。但是他平時只知熱心修福,卻忽略了智慧的重要,為人非常不明理,到了老病的時候,一生行善吃素的他,忽然就業障現前,一直吵著要吃豬肉。 家裡頭的人為了他要吃豬肉,原本打算上街去購買,但因路途實在遙遠而作罷。只是這麼一來,家中飼養的豬又都很肥大,他一個人也吃不了那麼多。不得辦法,就向鄰居買了一頭小豬,應付了事。不意,殺了小豬以後,肉都還沒有煮,他就一命嗚呼了。 這個富翁過世了以後,到了閻羅王那裡。閻羅王翻看他的生死簿,看到他一生做了不少好事,幫助了很多人,準備判決他再到人間繼續做個大富大貴的人。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忽然跑出了一頭小豬,向閻羅王抗議:「請他還我一條命!過去我就是為了他要滿足口腹之欲,所以年紀輕輕就死了。我心有不平!」 富翁聽了就說:「閻羅王,我又沒有吃牠!」閻羅王只有再問明所以然。問完話,閻羅王對富翁說:「你雖然沒有吃牠的肉,但是牠是為你而死的。這樣好了,我判決你把福報分一半給小豬,讓牠投胎去做人,享受富貴的日子。」慳貪不捨的富翁聽後,直說:「划不來!我一生辛苦換來的富貴,怎麼能平白分一半給牠?」 由於雙方僵持不下,閻羅王又說:「如果你不肯分一半給小豬,那你就轉世做隻豬,償還欠牠的債。」富翁自以為討到便宜,就說:「變個豬就變個豬,也不過是一世而已,我的福報仍然存在,總會再有榮華富貴的一天。」 由於過去世的福報,富翁變成豬以後,還是受到很好的待遇,不但吃得很好,甚至住的地方還有地毯、冷氣享受。當然,最後就成了一隻肥肥胖胖的大豬公了。 有一天,正當大豬公吃著飼料的時候,一隻雞子也跑來分食。大豬公看了,厭惡地就要把雞子趕走,並且把頭塞進槽口,好讓雞子吃不到飼料。如此一來,飼料沾滿大豬公的頭,貪心的雞子見狀,立刻上前猛啄牠的頭。豬公一生氣,就把雞子咬死了。 由於瞋恨無知,大豬公死了以後,又再做了雞子,輪迴不已。所謂「人身難得」,一失人身,萬劫難復,真是不能不注意啊!

MORE

星雲說喻--謊言變真理

文/星雲大師 過去有人說,說謊超過三十次以上,謊言也成真理。 曾經,曾子的母親正在織布,忽然有一個鄰居匆匆跑來,說:「不得了!不得了!你的兒子曾參在東街殺了人!」 曾母一聽,就說:「不會啦!我的兒子不會殺人啦!」她一點都不動心,還是很鎮定地繼續紡紗織布。 過了一會兒,又有一個人急急忙忙地趕來,說:「糟了啊!你的兒子殺人了!」這回,曾母聽了以後,心裡就想:會這樣嗎?但她還是說:「不會啦!我的兒子怎麼會殺人?你說的恐怕是別人吧!」曾母仍然相信兒子不會殺人,安心地織著布。 再過了一會兒,一個人急忙奔馳而來,說:「不得了啊!你的兒子在東街殺了人!」曾母一聽,趕緊停下織布機,口中念道:「真是這樣嗎?」立刻就往事發現場奔跑而去。一探之下,才知道殺人者是另外一個也叫曾參的人,並不是她的兒子。 可見得即使親如母子,就像那麼信賴兒子賢能的曾母,經過了三個人的奔走相告,也會相信謊言可能是真的。所謂「眾口鑠金」,社會上很多消息的傳播,就是這樣而來的。 過去蔣經國先生說了一段故事。抗戰期間,日本人派遣飛機來轟炸,一拉警報之後,就有一個人問:「有多少架飛機?」有人回答:「是一架飛機。」聽的人沒聽清楚,聽成「十一架飛機」,所以,一架飛機就變成了十一架飛機。再有人問:「有多少架飛機?」他就轉告說:「就是十一架飛機啊!」然後,又有人問:「多少架飛機?」輾轉聽到消息的人就回答:「九十一架飛機。」 才只是三個人的消息傳播,飛機就從一架變成了九十一架,可見謠言的可怕。因此,一個有德的君子,寫文章,筆下要有德;講話,口中要有德。社會沒有了道德,就像「曾子殺人」的傳說,許多不實的傳聞就會紛至沓來。 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有時候,社會上的人做了一些好事,即便宣揚了,人家也不聽,覺得沒有趣味;反而做錯了一點無關緊要的事,就被渲染得極為嚴重,造成人心惶惶。為了愛護我們的社會、愛護我們自己,希望大家不要渲染事情,共同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這才是我們的責任。

MORE

星雲說喻--野狼150cc

文/星雲大師 有位年輕人草創事業,開辦了一間工廠,一心想要發大財的他,每天早上上班前都會到王爺廟拜拜,祈求王爺賜福,讓他發財。 有一天,年輕人到王爺廟燒香禮拜後,便騎著野狼150cc的摩托車電掣風馳而去,由於車速太快,剎車不及,不慎撞上一座橋樑,當場車毀人亡。 年老的父親承受不了喪子之痛,就跑到王爺廟裡,指著王爺像責怪道:「如果我兒子不來禮拜你,也不會送命。他每天虔誠禮拜你,你不但沒有保佑他,還讓他命喪黃泉,你這個王爺有什麼用!」 老父親愈說愈氣憤,作勢要將王爺像搗毀。廟祝見狀,立刻上前安撫,說的話倒也是有理。他說:「老先生,你千萬不要怪罪王爺不靈感,沒有保佑你的兒子。你要知道,你兒子騎的是野狼150cc摩托車,我們王爺騎的是白馬,王爺雖然也想救他,但是任憑白馬如何追趕,都趕不上,只有眼睜睜地看著車速太快的摩托車,砰地一聲,出車禍了。」 世間的一切,因果是不會錯亂的,快也有快的因果。所以,故事中的父親沒有理由責怪王爺的不是。 有的人做起事來,總喜歡怪罪別人,殊不知凡事都有因果關係,要想怎麼收成,就必須怎麼栽種。又例如,有的人想要身體健康,自己卻不保重身體,既不運動,生活也沒有規矩,當然就得不到健康;有的人夢想賺大錢,自己卻不勤勞奮鬥,開源節流,必然就無法發財;有的人想要獲得幫助,自己卻不結緣,關懷付出,又怎麼能得道多助? 所謂「因果」,什麼因招感什麼果,這是必然的道理。因此,健康有健康的因果、經濟有經濟的因果、道德有道德的因果、信仰有信仰的因果,各有各的因果,平常無論做什麼事情,我們都要明白因果關係,不能隨意遷怒,怨天尤人。

MORE

星雲說喻--人面瘡的故事

文/星雲大師 人的身體有很多疾病,其中有一種瘡疾,叫做「人面瘡」,是長在人的膝蓋上,形相如人一般,五官齊全,還有一張口,每天也要吃飯。這則「人面瘡」的故事,是發生在唐朝知玄悟達國師的身上。 唐朝的知玄禪師有一次外出雲遊參學,半路遇到一位同道。這位同道的身上長了瘡,並且發出惡臭,沒有人敢和他往來。知玄禪師心生憐憫,便主動給予照料,直到他身體康復為止。同道心中非常感謝,就對禪師說:「將來如果你有什麼苦難,可以到四川彭州九隴山來找我。只要看到二棵大松樹並連在一起,就是我居住的地方了。」其實,這位同道是個阿羅漢,名叫迦諾迦尊者。 後來,知玄禪師因為道高德重,受到唐懿宗的恭敬,禮拜為師,並且敕封為「悟達國師」。坐上了皇帝賜予的檀香寶座,悟達國師可說備受禮遇,不知不覺就生起了虛榮心。不久,他發現膝上害了人面瘡。國師深知這必定是因為自己的得失心,而招感業障現前,他想起過去那位同道臨別的叮囑,於是忍著痛苦,來到四川彭州九隴山。 在同道的招呼下,悟達國師先是住了一宿。隔天,在一位童子帶領下,來到一處泉水邊。身上發熱、痛苦難耐的國師,掬起水來就要清洗人面瘡,但是瞬間,人面瘡竟然開口說話了,他說:「悟達國師,暫且不要清洗!我要告訴你,你我在西漢時代結下了冤仇,那時候你是袁盎,我是晁錯,因被你誣陷,招來殺身之禍,久已想要報仇雪恨。但由於十世以來,你都是一名高僧,所以我始終沒有辦法靠近你。到了這一世,因為你受到皇帝的恩寵,起了虛榮心,於福德有損,我才得以乘虛而入。今日承蒙迦諾迦尊者出面為你我解除冤業,賜給我三昧法水,令我得到清涼解脫,我們之間的宿怨,從此就一筆勾銷了。」 這時候,悟達國師連忙以清水洗淨人面瘡,只是,其痛真是痛徹肝腸,立刻就讓他昏厥了過去。奇妙的是,等到他甦醒過來,人面瘡也消失了。 由此因緣,後來悟達國師作了《慈悲三昧水懺》,敘說懺悔認錯可以消災免難。 從這一則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懺悔的重要。衣服髒了,用水洗一洗就會乾淨;身體髒了,用水洗一洗,就會清潔;一個人縱然有一些罪業,只要誠心懺悔、肯得改過,懺悔的法水就能滅罪消愆。

MORE

星雲說喻--偷吃的貓

文/星雲大師 有一隻貓子偷吃鄰家的飯菜。第一次,牠覺得心裡不安,滿懷罪惡感,對著母親的遺像懺悔,說:「媽媽,您從小教我要做一隻清清白白的貓,不可以貪求人類的東西,我真該死,竟然做了這壞事。」牠嗚嗚地哭著,心中不斷告訴自己,不可以再當小偷了。 但是事實不然,牠又偷吃了。第二次偷吃時,牠自我安慰說:「反正飯菜那麼多,他們也吃不完,我不過是『幫忙』吃而已!」 第三次偷吃時,牠理直氣壯地告訴自己:「誰叫他們不把飯菜收拾好,一再地引誘我上門,這不是我的錯啊!」 第四次偷吃時,牠已經像個選舉時的候選人,慷慨激昂地發表高論:「貓的社會充滿貧富不均,需要重新分配社會資源,我就是那個執行正義的使者。」 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多次之後,貓子像個上餐館點菜的顧客,大搖大擺地跳上桌子,大口享用鄰人的飯菜。 暗路走多了,難免碰到鬼。有一天,貓終於被巡邏的警察逮到。臨上警車時,牠對著圍觀的群眾說:「我可不是小偷,我是一個高貴的正義使者。」 貓第一次偷吃,心裡尚且感到羞愧難安,只是這一份良知不久就被欲望的洪流給淹沒了。 佛陀曾說:「慚恥之服,無上莊嚴。」維繫世間人倫的綱紀,就是「慚愧」。 當今社會之所以亂象叢生,就是由於缺少慚愧心,如同貓偷吃飯菜的心理過程,一次又一次地為自己所犯下的過錯,找尋似乎合理的解釋。 一個沒有慚愧心的人,在他的認知裡,殺、盜、淫、妄、酒算不了什麼。 但是如今在社會上,這樣的人一多,色情、暴力、貪汙、詐欺、傷害等等問題,也就難有止境了。這個社會的安定,人人都有責任,讓我們一起來為人心的淨化、道德的重整、良知的挽回而努力!

MORE

星雲說喻--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他的作品平易近人,素有「平民詩人」之稱。 白居易久已仰慕鳥窠禪師,幾次想要登門請益佛法,但是都不得其門而入。有一天終於如願以償,鳥窠禪師接見了他。白居易一見到禪師,首先就提出一個問題:「請問禪師,佛法的宗要為何?請道一句。」禪師不假思索地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哪裡知道鳥窠禪師說了這句話以後,白居易卻很失望,心想:怎麼大名鼎鼎的鳥窠禪師,我問他佛法宗要,他就只是說了這麼一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呢?因為不以為然,所以白居易接著就說:「只是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連三歲的孩童也懂得啊!」 鳥窠禪師聽後,不客氣地就說了:「白居易!三歲孩童雖曉得,八十老翁行不得呀!」意思說,光是懂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沒有用,還要能做得到。 白居易到了這個時候才終於明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確實是佛法的宗要,也為自己的無知感到慚愧。 佛教裡,有首《七佛通戒偈》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是過去七佛的共同教誡。 所以,一個人如果能夠不做「十惡」,而行「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欲、不瞋恚、不邪見,心意淨化了,也就是在奉行佛的教化了。

MORE
/12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