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蔬食園地 | 人間福報

蔬食

哈佛醫師教抗癌 素食蔬菜湯成良藥

【本報台北訊】病從口入,疾病與飲食息息相關,而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預防癌症其實可從改變飲食習慣做起,哈佛醫師高橋弘專攻免疫學,他發現將蔬菜熬煮成「常備抗癌蔬菜湯」,且不加任何調味,湯裡滿滿的植化素就是最好的防癌良藥。 高橋弘醫師長年在哈佛大學留學,研究癌症與免疫功能,在《科學》(Science)、《自然》(Nature)等國際頂尖期刊發表過許多論文,綜合長期研究結果,誕生出「常備抗癌蔬菜湯」。 常備抗癌蔬菜湯具抗氧化、清除體內活性氧、排毒、增強免疫力、預防癌症、防止動脈硬化、促進代謝、降血壓、改善腸胃狀態、調理腸胃功能、改善肥胖、高血糖及高血脂症等功效。 常備抗癌蔬菜湯具抗氧化、清除體內活性氧、排毒、增強免疫力等功效。圖為示意圖。圖/Unsplash 高橋弘建議,每天可以喝2碗抗癌蔬菜湯,若用餐前食用可避免暴食,適合減肥者。為保持蔬菜湯新鮮和衛生,建議煮適量即可、不用煮太多。 熬煮常備抗癌蔬菜湯基底食材有高麗菜100克、帶皮南瓜100克、帶皮紅蘿蔔100克、洋蔥100克及水1000cc,因果皮含有較多植化素,建議蔬果不用去皮;也可加入任何自己喜歡的食材,如番茄、馬鈴薯等。 首先將高麗菜、紅蘿蔔、南瓜及洋蔥切塊,切好後蔬菜放到鍋中並倒入水,水量須高過蔬菜,接著以大火將水煮滾,再轉小火煮20分鐘即完成。 由於抗癌蔬菜湯富含鉀,腎臟病患不宜飲用,低血糖及低血壓患者亦不宜飲用,若有疑問建議向醫師詢問。另,因湯底含有洋蔥,若不食用五辛者請自行斟酌。 因抗癌蔬菜湯富含鉀,腎臟病患不宜飲用,低血糖及低血壓患者亦不宜飲用。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

MORE

桑葚營養高 補血護心增免疫力

【本報台北訊】桑葚季來囉!春天是桑葚盛產期,擁有酸甜好滋味的桑葚,營養價值高,小小一顆桑葚,富含花青素、維生素A、β胡蘿蔔素、維生素C、鐵、鈣、鉀等營養素,抗氧化力很強,具提升免疫力、避免骨質流失、補血、保護心臟等作用。 早在兩千多年前,桑葚是皇帝御用水果,被形容為「養心益智」的好水果。營養師劉怡里表示,桑葚富含維生素A、β胡蘿蔔素、菸鹼酸等植化素,多吃可讓心情愉快,又被稱為「抗憂鬱」水果。桑葚成熟後為紫紅色或紫黑色,屬於「紫色食物」,含有豐富花青素和多酚類,是有效抗氧化劑,可護血管、護眼、護心、抑制發炎,有助於預防失智症。 目前市售有圓形及長條形的桑葚,前者酸甜多汁、後者汁少但甜度較高,兩種的營養素差不多。桑葚的熱量低,又富含膳食纖維,能幫助排宿便、改善便祕。 劉怡里提醒,未成熟的桑葚含有鞣酸,容易造成過敏肚子不舒服,攝取太多會影響人體對鈣質、鐵質的吸收,所以,正在補充鐵劑、鈣片的人,最好跟桑葚分開食用。  

MORE

早餐吃植物性蛋白質 營養健康打造好氣色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28歲女上班族,每天上班都昏昏欲睡,凶手竟是「早餐吃錯蛋白質」?營養師提醒,當心「蛋白質攝取3NG行為」, 吃錯恐釀健康危機。營養師建議民眾,可以透過早餐吃「植物性蛋白質」,杜絕「勞命又傷財」的健康NG行為。 晨光健康營養專科諮詢中心院長趙函穎提醒,現代人總以為蛋白質有吃、多吃就好,反而容易落入「吃錯食物、吃錯順序、吃錯時間」的「蛋白質攝取3NG」陷阱,不僅在補充蛋白質的早餐黃金期愈吃愈累,還可能招致「脂肪負擔」找上門、讓健康亮紅燈。 趙函穎營養師表示,民眾在把關日常飲食均衡時,多會秉持「多一點蛋白質、少一點澱粉」的原則,原因來自多攝取蛋白質可幫助肌肉生長,維持健康。她提醒,攝取蛋白質時,若像上述OL誤犯以下3個NG行為,可能反而讓自己籠罩在健康風險中。 NG行為1:吃錯蛋白質 現代上班族外食比例高,雖然蛋白質食物選擇多元,但卻容易連帶將高油、精緻澱粉吃下肚。 以早餐來說,豬排蛋餅、蘿蔔糕加蛋等常見的早餐菜單雖然有蛋、肉等蛋白質,卻也會同時攝取多餘的油脂、澱粉及調味料,增加身體負擔。 研究指出,攝取過多高熱量食物恐囤積內臟脂肪,進而提升糖尿病、高血壓以及代謝性疾病的風險。 NG行為2:吃錯順序 只要是蛋白質,怎麼吃、怎麼挑選都可以嗎?許多人會優先選擇肉、蛋、魚作為蛋白質來源,然而動物性蛋白質中有較多「飽和脂肪酸」,攝取過多易使膽固醇沉積在血管中,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國外已有研究發現,增加動物性蛋白質攝取恐讓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隨之提升。因此,營養師提醒,應跟隨國健署的指引,以「豆>魚>蛋>肉類」順序來補充蛋白質,優先挑選屬於植物性蛋白質的豆類,減輕身體負擔。 像超商常見的罐裝豆漿,就含有大豆蛋白,是外食族方便取得的植物性蛋白選擇。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也指出,若以植物性蛋白質取代3%的動物性蛋白質,死亡風險就能大幅降低10%。 NG行為3:吃錯時間 蛋白質攝取不是「吃夠」、「吃對」食物就好,原來還有「蛋白質攝取關鍵期」?趙函穎說,經過一整夜能量消耗,早上是身體非常渴求蛋白質來補充能量的時段,能夠為身體「開機」,開啟一天的機能運作。 此外,有研究指出,人體一次合成蛋白質的量體有限,若集中在一餐中攝取大量蛋白質,超過負荷的部分,反而會流失、浪費掉。 她建議民眾,可以多把握蛋白質攝取的早餐黃金期,透過以「豆類」為優先的植物性蛋白質攝取,開啟一天的活力。例如用一杯豆漿,取代部分動物性蛋白或澱粉,補充「黃金三角營養」。 豆漿中除了有屬於植物性蛋白質的大豆蛋白,可以幫助肌肉生長、少負擔,還含有「大豆異黃酮」,可打造好氣色,「大豆卵磷脂」則可幫助提升精神、讓思緒更靈光。

MORE

不討喜蔬果 這樣料理才對味

【記者趙奕寧台北報導】許多食材不僅小孩不喜歡,也不討大人喜愛,是評價兩極的蔬果,但其實用心烹調或調味,它們也能成為一道美味佳餚,農糧署就在臉書分享,料理茄子、苦瓜、青椒、秋葵、香菜及胡蘿蔔的小祕訣。 茄子 茄子料理後口感軟爛、外觀顏色略黑,因為它是非常容易氧化變色的蔬菜,切完須立刻下鍋,並在滾水中汆燙約1至2分鐘,撈出後先冰鎮再料理,即可保持亮麗色澤。茄子內含花青素和多酚,具抗氧化效果。 圖為梅菜悶茄子。圖/資料照片 苦瓜 苦瓜因吃起來苦味重,讓很多人無法接受,但其實它相當營養,富含維生素C,有助減少心血管疾病、維持免疫力和養顏美容。 去除苦瓜苦味有訣竅,刮除乾淨苦瓜的籽及白色內膜後,切片加鹽浸泡醃漬約30分鐘,將苦水擠出再料理可減少苦味。 青椒 青椒有一種很重的特殊味道,它是具有排毒功能的槲皮素,將青椒的籽及內部的白色部位去除後,以熱油煸炒過再料理,既能保持青椒色澤,還可以降低其氣味,甚至讓料理變香甜。 圖/Freepik 秋葵 秋葵口感黏稠使人難以接受,但其實它的黏液才是精華,黏液含有水溶性纖維果膠、半乳聚糖及阿拉伯樹膠,這些都屬於水溶性膳食纖維,不僅降血壓、助消化,還能預防大腸癌。 為避免秋葵營養流失,先秋葵整根汆燙1至2分鐘後撈起,再切除蒂頭料理,蒸、烤、炒、拌風味佳。 圖/Pexels 香菜 香菜獨特氣味由6種化合物組成,大多被歸類於醛類化學物質,有些人的遺傳體質對醛類高度敏感,因此認為香菜有肥皂味。 其實香菜中含有一種酶,可逐步將肥皂醛分解成幾乎沒有香氣的化合物,作法是將香菜葉剁碎、切碎或搗成泥,即可釋放酶,並靜置15分鐘再使用,可加於水餃、麵線、涼拌等料理。 胡蘿蔔 胡蘿蔔雖具有護眼和保護黏膜功效,仍有很多人不喜歡,因為若它煮得不夠熟會有生味。 將胡蘿蔔用油充分炒熟,可使它散發出甜味,或加入湯鍋燉煮,再打成濃湯也很美味。 圖/Unsplash

MORE

綠色蔬菜每餐新煮 帶便當宜選根莖類

【本報台北訊】近期食安問題連環爆,尤其食物中毒事件引發國人關注。不僅外食族要慎防「病從口入」,許多家庭常有吃不完的剩菜剩飯,更要小心這些「隔夜菜」若保存不當且反覆加熱吃,容易孳生細菌、致癌物,對健康危害甚巨。 剩菜剩飯該如何正確處置保存?台北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強調,烹煮的飯菜當餐吃完最好,若吃不完應盡速在2小時內放入冰箱冷藏,可不必待涼才冷藏,但食用前要完全復熱超過70℃,食物復熱的中心溫度在65℃以上,且於2天內吃完。 很多人以為把剩菜剩飯放進冰箱保存即可安全地再食用,殊不知剩菜剩飯有一定的保存法,以及再次烹調加熱原則必須注意,才能避免細菌、致癌物的產生,並減少營養素流失。 湯品分包保存 留住營養   黃淑惠說,細菌容易在7∼70℃環境中生長,而冰箱冷藏只具抑菌、延緩細菌孳生作用,並非殺菌,因此冷藏過的剩菜食用前一定要完全復熱。 黃淑惠指出,青菜、米飯、湯品等是家中餐桌上常見的「剩菜剩飯」,如果沒有冷藏、放置於常溫下超過1~2小時,食物容易變質,產生毒素、細菌孳生等問題,危害身體健康。 以下列出3類剩菜不利健康,以及該如何預防的方式: 1.蔬菜類加熱,易增亞硝酸鹽 吃剩的隔夜綠葉蔬菜,不建議帶便當,黃淑惠說,綠色蔬菜應該每一餐都新煮,吃不完就倒掉;若中午吃剩放冷藏在5、6小時內也要吃完,尤其隔夜蔬菜真的不要再吃了,因為吃剩的綠色蔬菜再加熱後,不但口感不好、維生素C等營養素流失,還會不斷釋出致癌物「亞硝酸鹽」,吃多了,會致癌又傷身。若要帶便當,建議選擇根莖類蔬菜,如馬鈴薯、紅蘿蔔。 2.米飯類勿電鍋保溫,冷凍為抗性澱粉 前一天吃剩的飯,可以冷凍成為「抗性澱粉」的冷飯,隔天再回溫加熱吃,適合肥胖的人、老年人、糖尿病人食用。不過,中午煮好的飯,切勿一直放置於電鍋中保溫(約60℃)留待晚餐再吃,如此會增加細菌的孳生,建議中午的剩飯還是要在2小時內甚至直接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凍,下一餐要吃時再回溫加熱。 3.湯品勿反覆加熱營養流失,分包保存  有些湯品的油脂含量高,較不易孳生細菌,清湯如竹筍湯久放則易變質壞掉,但很多家庭都會煮一大鍋湯,不斷加熱吃好多餐,營養大量流失,也不再美味,建議可以分包保存,每包是一餐要吃的分量。 分類存放 預防交叉感染 關於剩菜保存處理,建議把握以下5原則: 1.剩菜冷藏時間不宜過久,綠色葉菜要當餐吃完,吃剩的根莖類蔬菜、蛋白質類等食物,可以保鮮膜或保鮮盒冷藏,在1、2天內應食用完畢。 2.剩菜不必等到徹底冷卻,2小時內即放入冰箱冷藏。 3.紅燒或滷製食物經分包冷藏或冷凍後,可以微波或隔水加熱方式來加熱食物。 4.不同類別的剩菜要分開保存在不同容器中,以免味道混濁變質,引起細菌交叉感染。 5.不論冷藏或冷凍,熟食和生食要分開存放,避免細菌交互感染。  

MORE

牛蒡富含膳食纖維 營養價值高

【記者趙奕寧台北報導】牛蒡原產於日本,常見的品種有柳川和美白,3、4月為產期,主要產區在屏東、台南、嘉義及雲林等地,因形狀酷似人蔘且營養價值高 ,有大力蔘美名。 屏東歸來是最早且最主要的栽培地區之一,因有特殊粘板岩老沖積土及大武山麓水脈,在日治時期選定作為牛蒡種植地,民國70至80年代極盛時期,種植面積曾達100公頃。 牛蒡因褐色且外型細長似牛尾,早期稱「牛房」(即牛尾巴),後逐漸演變成「牛蒡」。 牛蒡根部深植土中,可長達120公分,吸收土壤營養、礦物質和酵素等,食用部位為牛蒡根部,富含鈣、磷、鐵、維他命、膳食纖維、胡蘿蔔素、蛋白質和菊糖等營養。 圖/123RF 牛蒡料理方式多,不論是炒食、油炸、涼拌、製成零嘴、煮湯或煮茶都相當美味,不僅常做成小菜,也可作為藥膳使用。 牛蒡表皮帶有甜味及營養,洗淨後以湯匙輕刮去除較粗的表皮即可,再切成絲或以刨刀削成片備用,建議削完立即放進清水或醋水中浸泡,以免氧化變黑。 牛蒡不僅常做成小菜,也可作為藥膳使用。圖/資料照片

MORE

【茄紅蔬果】養生木瓜萬壽果

文/本報綜合報導  木瓜渾身是寶,據一項美國醫學研究指出,其木瓜果實、葉子、種子和汁液皆可入藥,所以有「萬壽果」美譽。木瓜屬於番木瓜科,含有抗氧化營養素,如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B、類黃酮、葉酸,以及鉀和鎂等多種礦物質。研究顯示,木瓜有護眼、抗氧化、防癌、降血壓等功效。 醫學研究證實,木瓜的藥療功效,尤其木瓜果實味美汁多,具有抗氧化及增進免疫力。例如,木瓜水提取物對丙烯醯胺中毒的老鼠,能產生抗氧化和增進免疫作用。此外,在傳統中醫,木瓜的種子可以食用,有種苦澀的胡椒味;枝、葉、皮、根煮水喝可止吐瀉,及緩解肌肉痙攣。以下是木瓜的營養成分及功效。 胡蘿蔔素可護眼 木瓜含胡蘿蔔素,據台灣食藥署公布的木瓜營養成分,5月成熟的木瓜比8月成熟的木瓜的胡蘿蔔素多7倍。而胡蘿蔔素具有與自由基結合的能力,因此具有抗氧化效果,也對癌症、心血管動脈硬化或心肌梗塞有防治作用。 胡蘿蔔素在體內會因應身體需求轉化為維生素A,可維持眼睛溼潤,保護視網膜與角膜,具有預防乾眼症與夜盲症的效果。另外,木瓜中也含有的黃酮,如葉黃素、玉米黃質等。因此,多食用木瓜可預防乾眼症、保護眼睛黏膜,以及提升免疫力等功效。 木瓜渾身是寶,其果實、葉子、種子和乳汁皆可入藥,所以有「萬壽果」之美譽。圖/123RF 葉酸、茄紅素防癌 醫學研究顯示,補足葉酸可減少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因為它可以修復細胞基因,抑制大腸瘜肉與癌症的發生。木瓜除了含有抗氧化的胡蘿蔔素外,還含有茄紅素,其抗氧化作用是維生素E的100倍,可使活性氧無毒化。番茄、西瓜、紅葡萄柚、杏仁、番石榴和木瓜都含有茄紅素,經常食用,可降低某些器官罹患癌症的風險,同時還能延緩腫瘤的生長。 能美白又降血壓 木瓜含有多種豐富營養成分,如維生素C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不僅能美白、恢復肌膚彈性,還可促進肝臟細胞的再生與修復,降低罹患關節炎的風險。維生素C是水溶性的,可透過中和自由基發揮防護紫外線作用。 此外,鎂有降低血壓的功效,對身體發炎與失眠症狀有改善的功效;鉀可調節體內的鈉含量,透過排尿,改善高血壓症狀。 雖然木瓜營養成分高,但有些人不適合吃木瓜,比如孕婦,木瓜中含有天然乳膠成分,易造成子宮收縮,因此,孕婦不宜食用。還有乳膠過敏者以及腎臟病患者,對於腎臟病患者甚至是洗腎者,或者是患有高血鉀症的人都不宜食用。另外,胃酸過多者也不宜。 胡蘿蔔6益處 胡蘿蔔是一種根莖類蔬菜,顏色包括橘紅色、紫色、黃色等,胡蘿蔔在日本稱為「東方人參」。因原產地在歐洲又名胡蘿蔔,有含量很高的纖維素及硒元素,並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A、維生素B1、B2、B6、維生素C、胡蘿蔔素等,同時也含有鈣、磷、鐵、鉀、鈉、菸鹼酸及草酸等礦物質。 胡蘿蔔可生吃及熟食,其富含的維生素A為脂溶性,在體內很容易吸收,但建議以熟食為佳。胡蘿蔔這種橙色蔬菜是孩子不錯的晚餐選擇之一,因為它味甜且可口,質地極佳,對健康有許多好處,除了對人的視力有積極功效,它所含的營養成分受到多數民眾喜愛與青睞。 胡蘿蔔可生吃及熟食,其富含的維生素A為脂溶性,在體內很容易吸收,建議以熟食為佳。圖/123RF 有益眼睛健康 這可能是胡蘿蔔最廣為人知的營養益處。胡蘿蔔的橙色來自類胡蘿蔔素抗氧化劑家族中的β-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有助於預防與年齡相關的眼病,如黃斑病變,每天攝取這種營養素可幫助保持眼睛健康。 多食用木瓜可預防乾眼症、保護眼睛黏膜,以及提升免疫力等功效。圖/123RF 能增強免疫力 β-胡蘿蔔素有助於體內維生素A的生成,這對於增強身體的防禦系統極為重要,尤其是在感冒和流感季節。維生素A能幫助人體對付入侵病毒,並再生新細胞以保持身體強壯。廣受大家喜歡的紅燒湯,胡蘿蔔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食材。 益心降膽固醇 研究顯示,胡蘿蔔可以預防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甚至可以幫助降低膽固醇。胡蘿蔔富含酚類化合物,能幫助放鬆血管和減少發炎,進而降低血壓。生吃胡蘿蔔比煮熟的胡蘿蔔更有助於降低高血壓,因為高溫會破壞紅蘿蔔的營養素。一般來說,增加蔬菜攝入量與增進心臟健康有關,黃色、紅色、橙色蔬菜具有抵抗心臟病風險的效用。 具有護膚作用 無論是想讓皮膚光鮮亮麗,還是希望傷口盡快癒合,胡蘿蔔都能提供有益的幫助。類胡蘿蔔素能保護皮膚,還有視黃醇、生物素和番茄紅素,都貯存在不起眼的胡蘿蔔中,所以吃胡蘿蔔可以讓皮膚變得更健康漂亮。 無論是想讓皮膚光鮮亮麗,還是希望傷口盡快癒合,胡蘿蔔都能提供助益。圖/123RF 有助於抗炎症 胡蘿蔔富含維生素A和β-胡蘿蔔素等重要營養素,當然它在抗炎飲食中占有重要地位。這兩種營養素及其所含的纖維,以及一種叫做木犀草素的抗氧化劑都有助於對抗炎症。纖維有助於讓生活規律並促進腸道健康。一根中等大小的胡蘿蔔,就能提供每日推薦纖維量的10%左右。 保持大腦敏銳 研究證實,β-胡蘿蔔素能讓腦部保持警覺性,讓人擁有更健康年輕的腦力。日常飲食多吃含β-胡蘿蔔素的胡蘿蔔,不僅可以幫助增強記憶力,還可以幫助防止認知能力下降。由於胡蘿蔔促進眼睛、大腦和皮膚健康,胡蘿蔔稱得上是青春之泉。 雖然每天吃胡蘿蔔並不一定確保解決皮膚老化和視力下降的問題,但這種蔬菜確實能產生一定的作用。將胡蘿蔔或其他紅色、黃色或橙色蔬菜納入日常飲食中,就能以簡單的方式,獲得美味與營養的提升。

MORE

清明節健康吃潤餅 菜葉當餅皮熱量少

【本報台北訊】清明節將至,又到了吃潤餅時節!潤餅有南北之分,北潤餅內餡多以燙熟的高麗菜與綠豆芽,加入豆干及蛋酥等配料,撒上花生糖粉製成;南潤餅有蔬菜外,會加入油麵等配料,再撒上花生糖粉。這樣包起來的潤餅,卻是高達500大卡的高熱量食物,得慢跑2小時才能消耗掉。若要手作健康的潤餅,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建議可以掌握4訣竅。 訣竅1:潤餅皮可換成生菜或千張豆皮 麵粉製品容易讓腸道敏感,特別是有麩質不耐的人,麵粉餅皮薄薄2張就有100大卡,多吃2卷很容易發胖。建議餅皮可換成生菜或千張豆皮。用兩片生菜捲起來變成生菜卷,不僅熱量低,還能吃到滿滿的植化素、酵素及纖維;如果擔心生菜的寄生蟲或農藥,也可以改用高麗菜,將高麗菜葉片燙熟,當成春捲皮也是一個好方法。 另外,千張熱量雖然沒有比較低,不過因為是黃豆製品,熱量來源從碳水化合物變成蛋白質,比較不會囤積成脂肪,也適合血糖控制不良的族群。 訣竅2:炸肉換成豆干 北潤餅常用炸紅糟肉,因為炸過容易生成致癌物質;南潤餅的滷肉及香腸,有熱量過多、飽和脂肪、添加物過量問題。建議將裹粉的肉換成白豆干絲會更好,尤其豆干的鈣質含量高、沒有膽固醇,適合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食用。 香菇丁、蘋果丁 取代蛋酥 訣竅3:棄蛋酥,多蔬菜 蛋酥及菜酥用油炸過,兩湯匙熱量就100大卡,而且這些油脂都是劣質油,吃進身體容易卡在大大小小的血管裡,建議改用其他食材。喜歡鹹味口感的人,可用菜脯或香菇丁取代;喜歡甜味的人,可以用蘋果丁取代,這類食物都富含膳食纖維,尤其每朵鮮香菇就高達約3公克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祕。 改用黑芝麻粉 攝取鈣質 訣竅4:改用黑芝麻粉或亞麻仁籽粉 潤餅不一定要加花生糖粉,台灣氣候潮溼,花生容易滋生黴菌,黃麴毒素是一種相當頑固的毒素,非常耐高溫,280℃都不見得能殺光它,為了健康著想,建議改用黑芝麻粉,不僅鈣質含量高,也富含芝麻素、礦物質鎂,與花青素一起搭配,可以讓情緒更放鬆。或是改用亞麻仁籽粉也很搭,飽含有助視力及腦部發展的Omega-3脂肪酸。 此外,專家提醒,若將潤餅當作正餐,食用時記得把餐點中的主食、蛋白質及油脂類減量,並適時補充水果及乳品類,以滿足一天所需的營養。也要留意潤餅的存放時間不宜過長,避免細菌孳生導致食物腐敗,以確保食用安全。  

MORE

為拓展植物性食品市場 專家籲包裝改紅色

【記者趙奕寧綜合外電報導】研究發現,顏色對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有很大影響,在美國受歡迎的速食連鎖店例如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和達美樂等品牌,標誌都是以某種方式、形狀或紅色呈現,因此專家表示,為吸引消費者購買植物性產品,請選用紅色。 研究指出,紅色與興奮、溫暖和激情連結在一起,它脫穎而出、吸引眼球,在繁忙的購物中心,因該行業標誌是紅色,使消費者能立即辨別。 非政府組織ProVeg International從事食品系統改革,他們最近的一項研究證實,紅色通常不會向消費者傳達植物性健康食品的訊號,一般而言,這是綠色的任務。 研究指出,綠色包裝讓約75%英國人認為健康、78%的人認為環保;在美國68%的人將綠色與自然和生態友好聯繫在一起。研究還發現,72%英國人和68%美國人都認為綠色與植物性肉類密切相關。 一般而言,綠色向消費者傳達植物性健康食品的訊號。圖/美聯社 因為對許多人而言,植物性產品的吸引力在於其永續性和營養價值,研究表明,如果維根品牌希望更多消費者透過嘗試他們的產品來親自發現這一點,他們可能必須考慮不同的配色。 ProVeg International的研究發現,美國和英國超過一半的消費者認為紅色是最美味的顏色,他們建議,品牌包裝採用紅色以凸顯植物性產品的味道,尤其當消費者是彈性素食和葷食者時,他們不會立即被綠色為主的產品吸引。 美國植物肉品牌Impossible Foods預估,2030年植物性食品市場將超過1620億美元,但希望在紅色的幫助下,更快地推動發展。 圖/VFC 他們表示,植物肉產品代表更道德、更永續的解決方案,但要改變食品體系須有更多人支持這些產品。 Impossible Foods的目標客群不僅只有素食者還包括葷食者,他們希望幫助食品系統擺脫肉類,減少畜牧業對地球的傷害,如甲烷排放和森林濫墾。 Impossible Foods推出 Meatier品牌標識,並在其植物肉產品採用大膽的新包裝。圖/美聯社

MORE

【時食有味】一點如意 十分稱心

文/林念慈 時逢清明,古人鬥春盤,今人包春捲,豆芽必不可少,再搭配筍絲、黑木耳絲、紅蘿蔔絲、素火腿絲……千絲萬縷,便聚攏春天;豆芽與筍、菌更被列為素食鮮味三霸,都有萬物萌發的氣息,所以適合咬春。 豆芽形似如意,另名「如意菜」,但我們的源起可不如意。小學自然課,在空布丁盒裡放張噴溼的衛生紙當介質,開始孵豆芽;那時便喜歡「孵」字,聽著未來可期,但遺憾的是,我的豆芽沒有未來,而周圍同學種得盆滿鉢滿。第一次體悟到種豆未必得芽,及相對剝奪感,不免失落。 閩南人叫「豆菜」,但它終生都是活潑的芽,而非清心的綠蔬。多數人吃豆菜,追求「爽脆」,只要煮一鍋水,待水滾後將豆芽倒進鍋中,焯水二十秒撈起,便能去腥、保持後續的脆度;人嚮往脆感是科學的,蔬果脆,代表新鮮,若應用在烤麵包上,亦別具香酥,加上咀嚼時發出的酥脆聲,能有效抑制味覺疲勞,延長賞味的時間。 以上道理我都明白,但就是喜歡軟爛的口感,煮到豆芽都變黃、折腰,而且隔夜最好,因為吸附了整晚的湯汁;或許是人生有時太不溫柔,反而讓我更陷溺於溫柔,各種軟的、纏綿的、入口即化的食物,在舌尖融成了擁抱。後來讀到袁枚《隨園食單》:「豆芽柔脆,余頗愛之。炒須熟爛,作料之味,才能融洽。」和懂得的人有志一同,便覺生命融融洽洽,不那麼寂寞,只是他拿豆芽配燕窩,這等富貴做派,吾人難以企及。 在外獨居,挺像生活在洞穴裡,下班後,時鐘是不管用的,豆芽成了我計時的方式,一整盆掐頭去尾,正好四十分鐘;一個人做飯無關柴米油鹽,更多時候只為儀式感,故而慢慢摘、細細品。若真有糟心事,煮一鍋紅通通的泡菜豆芽湯,光是蒸騰出的熱辣氣息,也足以釋放憤怒與無力,我喜歡聽鍋裡「啵啵啵」的聲響,多像大口大口呼吸。 無論遂意與否,總要好好吃飯,就算只有一個人過活,也要活得像個人樣。 明代陳嶷寫〈豆芽菜賦〉應試,描述吃豆芽不用調料、無需湯汁,跟袁枚相比,真是樸實的滋味;其實也無可比較,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人生況味,各安其分,方能各享其福,縱然不如意十常八九,但有十分之一,就已經在幸福的路上了。

MORE
/33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