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文教 | 人間福報

文教

回顧畢生精華 楊英風藝術大展5/18登場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國立歷史博物館攜手楊英風美術館,5月18國際博物館日將在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推出「英風百年-楊英風藝術大展」,邀請台灣美術史重要研究學者蕭瓊瑞策展,梳理並回顧楊英風的畢生創作精華,呈現他逾200件代表作品與文獻檔案。 史博館表示,楊英風(1926-1997)與史博館淵源甚深,1955年曾應甫開館的史博館之邀,製作〈仿雲崗石窟大佛〉坐像充實展覽,並且於1960年在史博館舉辦第一次個展,1970年代再受邀為史博館做庭園造景設計。其中〈仿雲崗石窟大佛〉是楊英風復興「魏晉之相」的代表作, 大佛眉宇間所流露大雄大力大慈悲的氣質,表露無遺。 1960年3月6日「楊英風先生雕塑特展」於史博館展出,開幕時于斌主教(右六)、楊英風(右七)、藍蔭鼎(右八)及眾貴賓於門口合影。圖/楊英風美術館提供 由於楊英風開拓性的藝術觀念和獨特的創作風格,從鄉土情懷到前衛藝術,從平面作品到立體雕塑,創作之多、面向之廣、藝術活動範圍之大,少有人能出其右,作品更反映著交織於近代歷史中的台灣藝術發展。 史博館說明,展覽在蕭瓊瑞規畫下,自楊英風與史博館的緣分出發,以「史博情緣」、「少年英風」、「豐年農村」、「歐洲印象」、「景觀雕塑」及「雷射藝術」等主題,展現他豐富的藝術軌跡與創作成就。此外,展覽特別規畫「南海藝術街區」及楊英風美術館的「宗教藝術」專區,將展示觸角延伸至周邊藝文空間,共同打造南海博物館群之戶外藝術走讀場域。

MORE

新北品德教育博覽會 黃雯玲應邀分享三好校園

【人間社記者胡琇媚新北報導】新北市教育局4月1日假新北市立三重高中舉辦「品德教育博覽會」,邀請執行品德教育具豐碩成果的7個單位,以TED短講方式,分享各自推展「品德教育」的特色與策略。新北市總計250所高、中、小學派員取經,新北市教育局局長張明文親臨致詞,肯定民間資源無窮,將品格教育與學校特色結合,可發揮最大效益。 參與分享的單位有: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沛德國際教育機構、新生代基金會、宏達文教基金會、得勝者教育協會、誠致教育基金會、見賢思琪教育基金會等,皆長期與新北市多所學校合作,並在教育現場廣受好評。 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由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指導委員會委員暨前教育部綜合規劃司司長黃雯玲代表分享,說明13年來推動「三好校園」專案的經驗,呈現深耕品格教育帶來的良性循環。新北市立林口高中校長高栢鈴及新北市立淡水國中教務主任吳琪玉,以實踐三好校園計畫的經驗現身說法,引起廣大迴響。 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指導委員會委員暨前教育部綜合規劃司司長黃雯玲代表分享,說明13年來推動「三好校園」專案的經驗,呈現深耕品格教育帶來的良性循環。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黃雯玲提到,三好校園實踐學校緣起於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善念,希望透過三好運動,為校園的品德教育注入活水,帶動社會共同參與這一場淨化人心的寧靜革命。為了推廣文化及教育工作,星雲大師將寫書版稅及一筆字義賣所得,成立「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三好校園實踐計畫今年進入第14年,從第一屆28校到第十三屆268校,累計有近2000所校次、超過300萬名學生受益。 新北市目前獲選三好校園的學校總計32校 (含大專校院5校),約佔9%,對於這樣的成果,黃雯玲表示還有努力空間。為了讓長期推動三好實踐校園的學校可以延續品德教育的善循環,今年擬將連續第六、七年申請者,增設為「三好燈塔學校」,期望讓更多學校加入三好校園行列,體現真善美的校園。 三好校園實踐學校緣起於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善念,希望透過三好運動,為校園的品德教育注入活水,帶動社會共同參與這一場淨化人心的寧靜革命。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MORE

清大、陽明交大實施16周學期新制 提早放寒假

【本報新竹訊】清華大學、陽明交大宣布,今年113學年度9月起全面實施16周的學期新制,今年也將提早放寒假。兩校表示,校內彈性課程學制已試行3年,且經校務會議通過、開公聽會,行事曆已報教育部核定。 在此之前,台大系統三校台大、台師大、台科大早在三月中旬宣布,將於今年12月23日起開始放寒假至明年2月14日。 清大、陽明交大都表示,今年9月起正式實施新制,兩校都是在今年12月23日提早放寒假,並可放到2025年2月14日情人節,全校在2月17日開學,寒假共有56天。 兩校表示,16+2彈性學制,即正式課程16周,另2周教授可自由進行線上或實體教學、校外參訪;學生在學習成績表現與成效,並未因減少2周的實體課程而退步。而且讓學期在聖誕節前夕結束,外籍生可以返家過節,也有利本國生出國交流、安排假期、接軌國際。  

MORE

跨域合作 以舞蹈探索華人身分認同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以舞蹈探索亞洲華人身分與認同。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推出編舞家周書毅《我所起舞的地方》,是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與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用3年籌備跨國共製舞蹈,將於5月3日、4日於衛武營戲劇院演出,邀觀眾來探尋華人遷陟的故事。. 《我所起舞的地方》是衛武營駐地藝術家周書毅的新作,他今(4/29)日表示,每個人的身體都是一部土地與人類的時間史,舞作名稱的「地方」即表示「身體」,是舞者的背景、文化以及舞蹈呈現的方式。 衛武營以3年時間籌備,透過移地創作並不斷的與舞者對談,在跨國際、跨語言、跨文化、跨越不同語言的衝擊下,打破身體框架,再重新梳理,盼透過身體與生命的移動去想像未來,也去看見台灣與新加坡兩座島嶼所延伸出的生命過去。 華語、客語、福建話、台語、英語及舞蹈語言等。《我所起舞的地方》用多種語言貫穿,還有5位來自新加坡舞者及4名台灣舞者余彥芳等人帶著各自移動的生命史和不同祖籍語言的表述,展開對華人遷徙與自我認同的探問。 演出中,時有兒歌樂音響起,有時舞者在舞台上玩起兒時遊戲,搭配燈光與舞者身影投射變化,讓9名舞者在舞台上盡情揭露及演繹自己的過去,也探究流失、傳承與創造的語言,然後再一起回看起點與選擇。 圖/衛武營藝術中心提供 《我所起舞的地方》台灣場,5月3日、4日於衛武營戲劇院登場。相關訊息可上衛武營官網查詢。

MORE

《這不是個大使館》返台開幕 從珍奶、地震揭開台灣外交政治困境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由國家兩廳院及瑞士洛桑維蒂劇院共同製作,邀請德國里米尼紀錄劇團導演史蒂芬.凱吉創作的《這不是個大使館》,歷經歐洲四大城市等15場巡迴演出後,4月12至14日將回到國家戲劇院和台灣觀眾見面。作品徵選三位不同世代、政治立場迥異的台灣素人代表,在舞台上模擬一場不存在的大使館開幕,揭開台灣外交挑戰與地緣政治困境。 「在劇院中是有言論自由,可以實現夢想中的事,因此建立一座想像的大使館,並隨著戲劇結束,一晚即逝。這並非要去激發什麼言論,而是讓大家有類似想像烏托邦般去想像台灣的存在。」凱吉表示,在他近兩個月的駐館期間,深入訪問超過70位台灣民眾,包括歷史學家、地質學者、半導體工程師、外交官等,與他分享和探討台灣既複雜又奇妙的外交現況。 《這不是個大使館》徵選三位不同世代、政治立場迥異的台灣素人代表,在舞台上模擬一場不存在的大使館開幕,揭開台灣外交挑戰與地緣政治困境。圖/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Claudia Ndebele 最後他邀請三位「台灣代表」參與演出,分別是有37年外交經驗的退休外交官吳建國、致力非典型外交途徑的數位外交協會創辦人郭家佑,以及家族為全世界最大珍珠奶茶原料供應商,本身也是爵士音樂人的王思雅,在舞台上訴說他們自己的故事,「我們希望觀眾在看戲的過程中,都可以藉由他們的故事,找到自己心中有關於台灣的形象。」 《這不是個大使館》作品元素也處處充滿「台味」,凱吉不僅將台灣國旗、台北101及台灣當地街景等原汁原味搬上舞台,也巧思置入台灣與國際對話的元素,例如珍珠奶茶近年風靡全球,成為另類台灣之光,以及用地震及半導體隱喻台灣在國際上的外交地位等。 《這不是個大使館》導演凱吉表示,在他近兩個月的駐館期間,深入訪問超過70位台灣民眾,包括歷史學家、地質學者、半導體工程師、外交官等,與他分享和探討台灣既複雜又奇妙的外交現況。圖/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Claudia Ndebele 凱吉分享:「珍珠奶茶只有在過去20年開始出口,在這段時間台灣失去很多邦交國,珍珠奶茶店卻倍數成長,這就是一個很有趣的巧合」,劇中也提及地震,但並非僅因近日的花蓮地震,「地震是地質現象,也是很好的隱喻—台灣在地緣政治上,也承受著處於兩個不同政治板塊力量的摩擦。」 在國外版本中,全劇是說英文,且真的在舞台上開一個大使館,還會有揭牌儀式,雙方國旗都在舞台上;但戲劇回到台灣,改以中文版本重新編排呈現,「顯然在台灣成立自己的大使館不成立,就改為演練即將去國外開大使館的過程。」 《這不是個大使館》揭開台灣外交挑戰與地緣政治困境。圖/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Claudia Ndebele 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台灣在經歷了這麽多自由跟民主的時刻,我們終於有一個真正代表台灣多元文化、自由風氣的作品來到兩廳院,甚至是世界的舞台,我想這部作品來的正是時候,非常歡迎大家來到這一座不存在的大使館。」 《這不是個大使館》於今年一月起歷經德國柏林、奧地利維也納、瑞士巴塞爾及洛桑等15場演出,獲得國際熱烈迴響與討論,一名德國觀眾感嘆:「我很驚訝我們在學校竟然沒有教這些,這個作品對完全不了解台灣現狀的人來說,是非常寶貴的一課!」

MORE

駁二台式VR影片 一票5部虛擬實境作品看到飽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高雄市電影館「VR體感劇院」5月1日起推出「在360度裏看見賴冠源的VR召喚術」,呈現本土第一代VR創作者賴冠源從「VR元年」土法煉鋼拍攝,至今跨足實拍、動畫、掃描等虛擬實境創作的心血結晶。民眾可以免費觀展,並能以一票看飽5部作品。 2017年是台灣VR的創作元年,當年有導演蔡明亮《家在蘭若寺》與黃心健《沙中房間》入選威尼斯影展首屆「沉浸式單元」;高雄市電影館並於5月推出「高雄VR FILM LAB」創作計畫,支持賴冠源、徐漢強等5名導演投入VR創作。 賴冠源自2017年的《哈瑪星列車》迄今完成5部VR作品,並參與《大師狂想曲:蔡明亮》、《朵拉》等VR製作,他已是台灣VR創作的代表人物之一。 高雄電影館5月起映演賴冠源的5部VR作品,包含2017年執導的VR360首作《哈瑪星列車》、2019年的《肺臟機動隊》,以及2020年的互動式VR《喚說其語 Ep. 1 潛入西拉雅》。另外,還有他參與跨國製作的《喚說其語 Ep. 2 庫桑達》、2022年執導的VR動畫《海影城事》等。 鼓勵更多的電影愛好者,來探究VR影片的奧祕,電影館於特展期間推出一票體驗5部VR的優惠。 圖/高雄市電影館提供 《哈瑪星列車》建構出異族人鬥智的趣味情境,《肺臟機動隊》以環境、人文與歷史做思考, ,在探索遭受嚴重空汙的「肺臟」,尋求末日解方的故事。《海影城事》敘述在進科技與民俗神祇的交織中,提醒人類思考如何與自然和諧共生,以及保護傳統文化的重要性等。「賴冠源的VR召喚術」自5月1日至6月24日展出。     相關訊息可於「高雄市電影館」臉書粉絲團查詢。

MORE

「要畫到看不見為止」 手繪電影看板畫師顏振發 獲北影卓越貢獻獎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台北電影節今天(9日)公布2024「卓越貢獻獎」得主,為手繪電影看板畫師顏振發。他從業超過半世紀,經手電影海報數千件,現為台南全美戲院首席畫師,也開設手繪看板課程,大方傳授技藝給有興趣的民眾,期待技藝能被傳承、電影之美能被藝術留下。為電影奉獻一輩子的他,得知獲獎時,感動表示:「我會一直畫下去,會畫到眼睛看不見為止。」 台北電影節表示,隨著數位化的科技發展,手繪電影看板技藝式微,為肯定在電影專業領域默默奉獻、表現卓越的專業影人,台北電影節經過諮詢委員的遴選後,決定頒發給下月即將迎接71歲的顏振發。 熱愛電影藝術和繪畫的顏振發,18歲時因為想要結合兩種興趣而學畫海報,他師從陳峰永,以「格放法」作畫,將範本圖像透過格線定位,再複製放大至另一張畫紙上。越複雜的細節,就需要越多格線輔助,才能畫得更細膩、更準確,尤其是五官和眼神最難還原。 顏振發透露,早期當學徒時相當辛苦,一個月只有200元的薪酬,而且往往需磨練三年多才能出師。但在他天賦使然加上後天努力的條件下,兩年即獲師傅首肯出師,陸續曾在台南延平、南台、國花、南都等戲院畫過海報。 隨著電影產業蓬勃發展,全盛時期每個月要畫上2、300幅海報,有時甚至要4、5位畫師24小時輪班才能趕在電影上映前完成海報。如今年過古稀的顏振發因為長年跪地加上用眼過度,導致右眼視網膜中間損壞,已失去視力無法修補;左眼經過雷射搶救仍有部分視力,現在視力全靠左眼支撐。 顏振發師傅日復一日繪製電影看板。圖/台北電影節提供、陳奕君攝。 所幸他的功力和貢獻沒有因此被忽略,2018年,他受國際精品GUCCI邀請為品牌在台北永康街繪製藝術牆,知名樂團Coldplay也找他幫忙打造仿舊風格的專輯封面,並曾為《雙子殺手》、《羅根》、《解憂雜貨店》等國際製作電影另繪手繪海報,作為伴手禮送給海內外影人,是台灣國寶級職人代表。 對於傳承,未收弟子的他在全美戲院的建議下,他於周末時段開設「全美今日戲院手繪看板文創研習營」課程,傳授民眾手繪電影海報的技藝,不少海內外民眾慕名而來,也成為在地一片美麗的風景。 雖然每天在電影院工作,一生畫過數千部電影,但名字從未出現在片尾字幕中,如今因為獲得台北電影節卓越貢獻獎的肯定,終於能被電影圈看見,讓他心裡覺得很安慰,可以驕傲表示:「我覺得自己也是電影製作的一份子」。

MORE

巴黎文化奧運 融和力與美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2024巴黎奧運除了賽程本身,還有一項全民計畫──文化奧運(Olympiade Culturelle),這個計畫於2021年啟動,預計持續到2024年夏季,這兩年來,有2000多項藝術活動,讓全球看到藝術與體育融和的可能性。 這段期間,融和藝術、體育及奧運精神的藝術活動,在法國遍地開花,不管是公共空間、古蹟、體育場等,都有機會發現參與文化奧運的展演。 6座彩色維納斯  國民議會現身 想要參加的藝術家,要把展演計畫提交給巴黎奧運委員會審核,通過之後就能正式被列為文化奧運的項目,為了方便大眾找尋想看的表演,所有演出都能在Olympiade Culturelle官方網站裡的互動地圖找到。 2023年11月以來,文化奧運每周平均會收到70件展演計畫,截至目前,共遞交2842項計畫,但只有2112項通過審核,有些戲劇演出規畫10個場次,所以文化奧運共推出6萬2139場展演,其中有82%是免費開放參觀。 值得一提的是,負責審核的藝術總監男女比例分別是47%、53%,可看出不只體育項目注重兩性平權,藝術表演方面也力求兩性都有一樣的表現機會。 從羅浮宮、瑪摩丹美術館到杜樂麗花園,都能看到與奧運相關的展覽,例如法國當代藝術家洛朗.佩爾博(Laurent Perbos)創作的雕像〈美麗與姿態〉(Beauty and Gesture)就在巴黎國民議會前展出,這個作品集結6座彩色的維納斯雕像,分別呈現籃球、拳擊、標槍、射箭、衝浪和網球的運動姿態。 不限當地藝術家 廣邀全球參與 另外,5月31日~9月29日,法國城市亞眠推出時裝展「道德時尚鐵人三項」(LE TRIATHLON DE LA MODE ÉTHIQUE),這是服裝競賽成果展,參賽者都是服裝設計領域的學生,他們必須用運動服,或球網等體育物品製作服裝,贏家的作品會在Saint-Ouen溜冰場展出。 除了當地藝術家各顯神通,法國政府也邀請其他國家地區共襄盛舉,規畫在高達55公頃的La Villette畫出一部分空間,讓國際展演團體使用。 我國文化部去年9月宣布,已向園區預約參與,預計以多元的文化、驚豔的技術,向全世界展現台灣的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文化科技。

MORE

讓舊玩具成新寵 高雄玩具碼頭愛心大集合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可愛的熊熊、哆啦A夢小叮噹、公仔、積木、消防車等,琳瑯滿目的玩具擺滿了台灣玩具圖書館高雄玩具碼頭的各個角落。這些曾經是小朋友的最愛新寵,隨著小朋友的成長,家長分享出來,提供小朋友交換或要分送非營利組織的孩童。 高雄玩具碼頭附設在鹽埕區忠孝國小的地下室,近百坪的空間,映入眼簾的都是各式的玩具,架上有分類過一箱箱的玩具,另有待清洗的部分,也有待分送的,更多放置在桌上待拆解的玩具,有些要由義工們分類做回收,館內10餘名義工會視個人時間方便來服務,他們的付出是希望讓二手玩具復活,也盼玩具送到有需要的小朋友手上。 已在高雄玩具碼頭服務2年多了,義工粘家玲今(5/2)日指出,當初接觸玩具碼頭也是因為要送出小孩玩膩了的玩具而結緣。後來投入義工行列,拿起起子、鉗子做玩具修繕或拆解,得心應手。她說有些沾汙的玩具經過清洗,完好如新,都會找到新主人! 圖/記者王淑芬攝  至於二手玩具的來源,高雄玩具碼頭行政組長劉芊彣表示,合作的豐田汽車公司會協助收集玩具並回送,還有民眾寄送過來等,經義工整理分類就都能歸位,受理申請或做活動使用。 她指出,平均每月會收到近百箱玩具,回收的玩具堪用的占了6成,但都需要清洗擦拭,才能再分送出去。特別需要將適合嬰兒、幼童或學齡使用的玩具分類,至於益智型如積木等,則受到大朋友的喜愛。 圖書館內將玩具分成語文、美感、懷舊、細動作、粗動作等不同類別,如果外觀完好,卻有電力不順的情形,也有玩具醫生協助修理,10餘名義工以時間、體力和愛心成就二手玩具的新生,希望讓失寵的玩具復活。 圖/記者王淑芬攝 劉芊彣說,玩具圖書館鼓勵玩具交換、循環再利用,也盼家長為孩子購買可以思考延伸的玩具,並選擇友善材質以力行環保永續。

MORE

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虛實世界 「戰鬥之城.終」北師美術館登場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藝術家張立人即日起在北師美術館推出「戰鬥之城.終」展覽,呈現他歷時十四年的創作旅程,內容包括錄像裝置、漫畫、模型、拍攝場景、道具及分鏡手稿等百餘件展品,其中錄像作品〈場景模型〉是張立人以木條以及保麗龍等材料,依據不同時期的成長經驗即興拼貼,搭建出一座記憶中的城市模型。 張立人是北師美術館「作夢計畫 Dreamin’ MoNTUE」徵件第四屆獲選者,「戰鬥之城.終」完整匯集張立人自2010年開始創作的《戰鬥之城》三部曲,透過他打造的舞台場景、角色刻畫及人物命運的敘事,建構出介於想像與現實之間的虛擬世界,直探藝術創作的本質與藝術家的命運。 北師美術館說明,首部曲〈台灣之光〉(2010-2017)由中年魯蛇陳志強告白未果,卻意外成為即將毀滅世界的全民公敵起始,衍伸出美國駐軍及第二部〈經濟奇蹟〉(2018-2022)國際企業託管、最終章〈福爾摩沙〉(2020-2021)AI宰制人類鬥爭等饒富預言性的後續事件。 「戰鬥之城.終」展場照。圖/北師美術館提供、汪正翔攝影 這系列作品汲取並挪用漫畫、電影、動畫、影視媒體等大眾文化的形式及元素,藝術家仿擬舞台劇的方式於現實世界搭建場景,從無到有赤手創建一個繁複而龐雜的世界,而藝術家一人分飾多角,集編劇、操偶、美術場景建置、拍攝、剪輯、配音等角色於一身。 〈場景模型〉除了以木條以及保麗龍,搭建出一座記憶中的城市,108個人偶則用衛生紙製作,用粗糙的表面與紋理呈現大略「堪用」的人型,微妙拉開故事與現實的距離,也預示角色在故事中的命運。 北師美術館表示,這屆「作夢計畫」回應張立人的徵件提案,於開展前一個半月開放空間讓藝術家進駐;展期間,張立人以二樓展場的大型模型重新拍攝〈戰鬥之城第一部:台灣之光〉的「二周目」,與14年前的自己對話,同時開啟作品的下一生命周期,並於閉展前在北師美術館舉行首映。

MORE
/84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