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宗教 | 人間福報

宗教

全台最古老岳王廟 連文藏頭籤詩傳奇

【記者江俊亮台南報導】台灣寺廟最常見的籤詩為〈六十甲子籤〉,但台南後壁旌忠廟的籤詩,並非以六十甲子排序,而是由56首「連文藏頭詩」組成,非常獨特。相傳這56首藏頭籤詩,是清代一位雲遊僧留下,頗具傳奇色彩,至今廟方仍留有清代籤詩古印版。 位於後壁下茄苳的旌忠廟,是台灣最古老的岳王廟,主祀「岳武穆王」岳飛。相傳清代初期,當地田間稻作經常在夜間遭啃食,居民輪班守夜,發現是一匹白馬作祟,向神明請示後,獲降乩指示要在田中立一塊「岳府大元帥」木牌,白馬果然不再出現;後來村民建「元帥廟」保佑地方安寧,乾隆初年改為「旌忠廟」。 除了建廟緣由頗具靈異色彩外,旌忠廟的籤詩也相當獨特,與一般寺廟常見的〈六十甲子籤〉不同,旌忠廟的籤詩是56首「連文藏頭詩」組成,各籤首字合成:「台灣府諸羅縣北路下茄苳,武穆岳聖王靈感籤詩,凡爐前弟子及四方信士來問卜,當誠心潔淨,抽出一枝,又求金杯為準,吉凶禍福,明斷有應」。 相傳這套籤詩由來,是在清乾隆年間,有位雲遊僧到旌忠廟掛單,他平日既不住廂房,也鮮少與香客互動,只見白天振筆疾書,晚上則在神案下過夜。有一天,雲遊僧不告而別,眾人檢視他留下的物品,發現是一套56首的籤詩,經整理後,每張籤詩首字,剛好排列成上述藏頭文。 至於這名神秘僧人,有人認為可能是來自台灣府黃蘖寺的僧人,因為乾隆年間,有天地會成員在黃蘖寺落髮出家,住持方丈不慧大師因而遭拘捕,最後僧眾四散。旌忠廟因地處偏僻,可供僧人暫時藏身,且廟中奉祀抗金名將岳飛,與天地會抵禦外族理念相同,僧人為岳武穆王寫藏頭籤詩,頗符情理。 此外,籤詩開頭即稱「台灣府諸羅縣」,而「諸羅縣」在乾隆52年(1787年)林爽文之亂後改稱「嘉義縣」,因此推斷這套藏頭籤詩,應該在乾隆52年之前即已寫成,推測完成時間在1775-1787年之間,至於寫作的神祕僧人,極可能是黃蘖寺高僧。 所謂「千迴百轉心中事,一紙四聯說分明」,這套56首的藏頭籤詩,在清朝時就已付梓印刷,供信眾解籤釋疑,據說籤文相當靈驗。如今廟方仍妥善保存籤詩古印版,以及《下茄苳武穆岳聖王靈籤》註解本,詳細註解56首籤詩的寓意及吉凶禍福。 有趣的是,後壁區有「連文藏頭籤詩」的不只有旌忠廟,安溪寮福安寺有一套76字的藏頭籤詩,為同類型中詩文最長,藏頭文曰:「台南府嘉義縣下茄苳堡安溪寮庄清水祖師靈感籤詩,利人方便,凡我本境弟子及遠近善男信女,問筮吉凶,懇請禍福,宜潔淨誠心,許爾焚香禮拜,抽出一枝,再請金杯為準,未卜先知,明斷有應。」 此外,後壁區新嘉里福安宮有46首籤詩,為同類型中藏頭文最短者。而後壁區下寮福安寺土地公廟的籤詩,是以古天文的「二十八星宿」為籤題,依東北西南的順序排出28籤,並在每年農曆二月初二「頭牙」時,擲筊預卜年度農作收成,據說相當靈驗。 為了讓民眾了解籤詩之妙,台南市文化局特別舉辦「跟神明來聊天-後壁的籤詩小旅行」活動,由專人導覽介紹籤詩的種類、由來,以及在醫藥不普及的過去,神明是如何兼任醫生、透過「藥籤」來調理民眾身體,讓民眾認識地方的信仰文化。

MORE

法華禪寺考生祈福禮 增加自信

【人間社記者恬淡碧西聖喬治報導】考季將近,為了安定考生緊張心情,減少焦慮,佛光山法國法華禪寺二十六日舉行「考生祈福禮」,約八十位考生及觀禮親屬接受祝福,祈願考試順利過關。 祈福禮由佛光山歐洲教區總住持覺容法師主法,帶領考生持誦《心經》、恭讀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為考生祈願文〉,大眾依序在觀音座前獻燈、掛上祈願吊牌,祈求三寶加持,考試金榜題名。 覺容法師表示,考試不只是在學校才有,面對考試除了祈求諸佛菩薩加被,更重要是調整好心態,增加自信心,培養助緣,在自助人助下,一定會順利過關。道場也送給每位考生「智慧福袋」,討個好兆頭。

MORE

知賓講師培訓 創造生活美學

【人間社記者李旗美高雄報導】二○二四年南區協會佛光知賓講師培訓,二十一日於佛光山旗山禪淨中心舉行,邀請佛光會中華總會講師邵馨慧授課,研討出國培訓的講師課程內容,以及知賓儀態、接待、奉餐等禮儀研討,其中齋宴實務研習課程,則由旗山禪淨中心監寺慧專法師授課。中華總會佛光知賓總召吳淑貞率領佛光知賓十四位初階講師一同參與。 慧專法師表示,無論義工的接待、環境的布置和餐點安排,知賓要細心觀察,身臨其境感受溫馨舒適的氛圍,體會如何將賓客的需求置於首位。這種角色轉換的訓練,將有助於提高接待賓客時的敏感度和反應能力,並且在實踐中學習調整和改進自己的服務水平。

MORE

南韓鐵道佛寺之旅 與心對話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南韓佛教曹溪宗領導的韓國佛教文化團(Cultural Corps of Korean Buddhism),近日與南韓鐵道公社(Korail)合作,結合鐵道路線推出佛寺參訪與體驗活動,接引大眾遠離塵囂,在大自然中修行。 「月精寺體驗之旅」路線是曹溪宗第4教區的本寺,643年由慈藏律師創建,參加者可以體驗行禪、茶道、108拜禮佛、「身體掃描」的正念修習、製作燈籠、鉢孟供養等。另外可以選擇「慶尚道直指寺一日修行」,這座寺廟已有1600年歷史,活動安排禪修、與法師「茶聊人生」等。 其他路線包括忠清南道的麻谷寺、甲寺、錦山郡的身安寺等,分別設計禮佛、製作念珠、餅乾和環保手袋等,讓大眾留一點時間在自然環境中與心對話。

MORE

渥太華文化傳承獎 14佛光人獲表揚

【人間社記者王睿渥太華報導】加拿大聯邦參議員胡子修25日在國會山莊,為來自渥太華和蒙特婁的170名獲獎者頒發「Legacy Award(文化傳承獎)」,國際佛光會渥太華協會共有14位佛光人獲此殊榮,渥太華佛光山住持永固法師、妙齊法師應邀出席共享殊榮。 該獎項旨在表彰,在社區及加拿大各個領域中傑出貢獻的人士,頒獎儀式匯集200餘人到場,包括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醫生及長期為社區服務的義工等。儀式由加拿大渥太華大學教授Paul Corkum首先發言,隨後由華社僑領薛金生和曹壽康,分別代表渥太華和蒙特婁獲獎者致詞。 「我們要共同向這些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的人們致敬。」胡子修表示,為了每個人所熱愛的家園,要背負責任繼續前行,把加拿大建設得更加美好。 獲獎佛光人來自不同單位,有人在佛光童軍團與青年團服務,也有人在道場社教組、協會祕書處發心,永固法師讚歎渥太華佛光團隊正迅速成長,「感謝有情有義的義工菩薩們,有您真好」。

MORE

蔣勳解析金剛經 談信仰結合科技

【人間社記者李雪麗台中報導】一連二十九天、二十九場的佛光山惠中寺「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邁入第十年,今年講座於二十五日登場,首場邀請美學大師蔣勳以「金剛經──信仰與科技」為題,從歷史、文化與科技的演進,探討《金剛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現場聽眾逾千人,網路同步觀看直播超過三千人,總觸及次數逾萬。 每個人都有非常艱難無法度過的時刻,蔣勳分享他與《金剛經》結緣之始,是在讀書時期父親贈送的經本,直到十多年過去才再次打開,是聽聞父親病重,在趕往加拿大的十小時航程中,一路陪伴他的經書。當讀到「不驚不怖不畏」時,他感受到巨大安定力量,支撐他度過第一次面臨死亡的慌亂、恐懼、迷惘,自此養成晨起讀誦《金剛經》的習慣。 手抄經文 回向祝福親友   《金剛經》被翻譯成各種不同國家語言文字,在六種不同的漢譯版本中,以鳩摩羅什的譯本流傳最廣。蔣勳指出,玄奘大師注重準確傳達原意,鳩摩羅什則更注重將佛教思想精髓傳達給當時的中土,對佛教傳播產生了深遠影響,近代學者胡適、梁啟超也極度讚美鳩摩羅什創造漢文的譯經體。 蔣勳也提及《金剛經》在民間信仰的地位,「《金剛經》不只是宗教哲學,更被視為一種福報與功德,特別是親人生病或離世時,手抄經文作為祝福」。 蔣勳指出,唐朝武則天曾發動朝廷官員及寺廟僧侶為母親抄經祈福,蔣勳也曾為父親抄寫《金剛經》,蔣勳學生為往生奶奶抄經,經本封面類似國小作業簿,但他認為,即使用的是原子筆,抄法不同,但心意是相同。 手寫耗時 促使印刷術進步 《金剛經》也是推動印刷術最重要的動力,武則天之後開始有人設法解決抄經耗時的問題。蔣勳表示,他當時在飛機上讀到經本的最後,發現是一位人士王玠,為度化雙親而發願所刻。巴黎國家圖書館典藏唐長慶四年柳公權(西元八二四年)手刻於石頭上的《金剛經》拓本,拓印就是印刷術一種;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唐咸通九年(西元八六八年)敦煌雕版印經,是目前世界上最早有明確記載日期的印刷品,更是世界印刷史上第一件真品;現藏於台北國家圖書館,元代至正元年(西元一三四一年)最早雙色套印版本,則是蔣勳最喜歡的版本。 因此,蔣勳認為,信仰不但推動科技,甚至可以說信仰與科技是完全結合。西方之所以重視印刷術,便是因其與知識普及有重大關係。蔣勳強調,不論《金剛經》被譯成何種文字、被印刷成多少版本,本質它還是《金剛經》,經文裡解釋「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所以「應無所住」,不要被綁住,「如果連曾是樵夫的惠能大師都能開悟,那你我也都有開悟的機會」。 蔣勳也分享,最近他將誦念《金剛經》檔案做成QR Code,隨時掃描就可以聽,甚至嘗試將第一段經文輸入AI製圖系統,產生許多經典中描述的畫面,發現許多《金剛經》結合科技產生的藝術,接下來將在台東池上舉辦相關展覽。

MORE

南區佛光童軍聯團 600人佛館探索趣

【人間社記者余玻莉大樹報導】高雄、台南、屏東、台東各地十六個佛光童軍團及菲律賓遊學團三十五名學員,合計六百人,二十六日匯集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與藏經樓,進行一場跨國、跨縣市的聯團活動,從佛館探索與多元童軍活動中,體證三好四給的佛光精神,促進彼此情誼。 聯團開營儀式,由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帶領恭讀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為佛光兒童祈願文〉揭開序幕。慧傳法師指出,佛光童軍是星雲大師為兒童所創辦,緬懷大師就要將童軍團愈辦愈好;實踐大師教誨,最佳方式就是落實並日日力行三好。 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以〈123到台灣〉童謠為例,分享全世界佛光道場皆是佛光童軍的家,這強而有力的後盾是讓童軍與國際接軌,開拓更寬廣世界的支持系統,亦是大師給予童軍們最重要的資產。 中華佛光童軍總部執行長李耀淳感恩星雲大師創立佛光童軍團,鼓勵童軍以具體行動行三好,實踐四給回報大師。會中頒授稚幼木章給普賢團蘇素平,岡山團林胤君及潮州團林真合獲頒童行木章。 活動依照不同年齡設計動靜課程,從體驗走繩、手作DIY、抄經,到欣賞佛館「絲路光華」及「歡喜小沙彌」3D互動劇場等,讓各年齡層孩童都能有所學習。 閉幕式時,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透露,佛光大佛後方土地將開闢為露營區,「歡迎明年大家回來露營」。中華總會副祕書長暨童軍輔導法師覺多法師指出,童軍不畏天候變化,雨中仍完成所有學習,期待來年在佛館舉辦世界佛光童軍大露營,讓全世界的童軍皆可沐浴在佛陀加被下。出席者還包含國際佛光會副總會長吳欽杉、中華佛光童軍副執行長林文輝。 

MORE

外籍神父愛看福報 最喜歡佛光菜根譚

【記者江俊亮新北報導】《人間福報》以推動社會祥和、淨化人心為職志,不單受到國人喜愛,連外籍神父也愛看。來自韓國的天主教神父朴圭雨,自2000年《人間福報》創刊以來,每天必看,他尤其喜歡〈佛光菜根譚〉的智慧法語,「很佩服星雲大師!」 現年76歲的朴圭雨神父,出生於韓國慶尚北道醴泉郡龍門面,當地佛教興盛,「我的阿祖也是佛教徒!」朴圭雨神父操著濃濃的「韓式華語」夾雜著台語說:「我的外婆是一個虔誠、熱心的(天主教)教徒,我受外婆影響,在15歲那年受洗。」 他說:「因為阿姨、舅舅相繼過世,我外婆非常傷心,剛好遇到一位修女帶來耶穌基督的愛與信仰,外婆才成為天主教徒。」朴圭雨神父表示,小時候他會聽到外婆在清晨念《玫瑰經》與禱告,「我被她吵醒,後來又睡著了,卻也記得不少經文!」 朴圭雨大學時主修英國文學,「但我覺得還有比文學更重要的,就是神學!」因此他大學畢業後,就進入天主教神學院就讀。1998年他選擇來台灣傳教,那一年的年底,台北南松山一位「姊妹」帶來星雲大師的新春法語、臘八粥與他結緣,「讓我覺得好溫暖!」 2000年4月1日《人間福報》創刊後,就有天主教的「姊妹」拿給他看,「我看了很歡喜,經常跑去便利商店買來看,也放在辦公室大家一起看。」朴圭雨神父說,後來有位佛教的愛心人士,得知他愛看《人間福報》,就免費提供一年的報紙給他看。 「《人間福報》比別的報紙乾淨,內容很健全,我有信奉天主的朋友,也愛看這份報紙。」朴圭雨神父用他獨特的腔調、語法,訴說他對福報的喜愛:「《人間福報》價值很好,我永遠看啦!」 他說,自己一拿到報紙,會先看〈佛光菜根譚〉,「看一句菜根譚,比看其它任何一份報紙,都還要來得受益。」此外,喜歡文學的他,也愛看報紙裡刊登的詩,「還有環保的、公益的、對人類有益的、世界好的消息,醫學、衛生方面,我都愛看!」 朴圭雨神父說,他讀大學時也看佛經,來台灣之後,發現星雲大師的著作有翻譯成韓文,他也會去買來看。他很喜歡閱讀韓文版的《獻給旅行者365日——中華文化佛教寶典》,他知道「很多Hotel(旅社)的房間,都有這本書,很感動、很有意義。」 朴圭雨神父奉行素食多年,他說「雖然天主教徒可以吃肉,但我受佛教戒律『不殺生』影響,因此年輕時就吃素。」他說,佛教尊重生命,他也從佛書上學習到保持身心靈的清淨,有助於修行,因此《人間福報》辦蔬食展,他也會去共襄盛舉。 他說,韓國神學院會邀請佛教的大和尚來上課、指導坐禪,「我自己也常常打坐,打坐與靈修有很大的關係,要安靜、精神集中、專注,這些都是很重要的。」 朴圭雨神父說,他很尊敬星雲大師,「很感謝大師發起宗教之間的對話,幫助台灣的天主教會,很慷慨、大方!」他也學習這種慷慨、大方,因此經常帶著兩個大包包,裡面放著要送給教友的小禮物,因為大師提倡「三好四給」,而《聖經》也說:「施比受更有福」。

MORE

迎神民俗樂鼓板 僅馬祖完整保存

【本報連江訊】馬祖迎神陣頭必備的民俗音樂「鼓板」,最大特色是以閩東語韻符發聲,由於鼓板已於中國失傳,馬祖成為全世界唯一完整保存此項傳統的地區。 由於其豐富文化特性,連江縣政府已將馬祖鼓板樂公告為連江縣無形文化遺產。根據連江縣文化處網站介紹,鼓板樂的演奏隊伍組成可分為通鼓、大鑼、小鑼、大鼓、小鼓、狼帳等,多為打擊樂器,人數五人至數十人。中國福州民俗音樂「十番樂」,則約於清代以鼓板樂為基底,加入絲竹管弦樂器,添加優雅旋律而成。 連江縣仁愛國小教師王建華指出,馬祖鼓板源自中國大陸福建省連江縣與長樂縣,在清末時期由先民帶來馬祖並傳承至今,是遶境陣頭不可或缺的存在。 民眾若想聆聽馬祖鼓板樂,目前僅能在每年元宵前後舉辦之「元宵擺暝嘉年華」活動,或是各廟宇遶境時,才有機會現場感受鼓板的節奏。

MORE

浴佛歌Pop Dance比賽 圓通寺領風潮

【人間社記者李大通描戈律報導】佛光山圓通寺和國際佛光會菲律賓協會描戈律分會,26日首次舉辦「浴佛歌Pop Dance比賽」,參賽隊伍來自西米沙鄢(Negros Occidental)地區的各個城市,遠至San Carlos以及附近的Kabankalan、Talisay和描戈律等地。每隊人數為12至15人,共近200人參與,其親朋好友也來到圓通寺加油助威。比賽結果,由Baile Dance Group獲得冠軍。 比賽歌曲採用菲律賓佛光山創作的英文佛誕歌曲,藉此表達對佛陀的敬意。佛教歷久賦予舞蹈特殊的意義,除了弘法利生、供養三寶、鼓舞勉勵和表達聞法歡喜之外,也視為一種修行法門。 比賽開始前,所有參賽者在大殿進行浴佛儀式,並抽取觀音法語,祈求旗開得勝。知榮法師主持祈福法會後,三好社教舞蹈班學生表演馬來西亞版本的佛誕歌;隨後,各參賽隊伍都以熱舞表演進場,場面熱鬧非凡。 評審Champ Tipon、Ismael C. Magbanua和Kryz Ezra Victoriano,都是活躍於各大舞蹈比賽的專業人士。他們對比賽團隊展現高水準的舞蹈表現,感到驚訝和讚賞。 一般比賽第一個出場的隊伍往往獲評較嚴,但這次第一個出場的Baile Dance Group獲得冠軍,並得到最佳三好行動應用獎。另外,亞、季軍獎項依次由Obsequious Negros、Monggolock隊伍奪得。

MORE
/267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