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宗教 | 人間福報

宗教

真相

文/微糖溫紅 半夢半醒間,感官愈發敏感,空氣瀰漫藍灰色的情緒,交織著恐懼、憂慮,蜘蛛網般網住我所有知覺,愈掙扎愈緊縛,無法脫身。 睡前未看完的推理小說,小說中那綠豆般的殺意頓時成了千斤重的虎頭鍘,呼之欲出的兇手竟成了夢魘。 此時,「死亡」這件事彷彿近在咫尺,特別害怕親友離去。所有顛三倒四,平日裡未曾躍上心頭之想法,此刻全挾著針傾巢而出,螫傷受桎梏的我。我試圖掙脫,卻往往身心交瘁,力不從心。 夢醒時分,即使開燈,企圖用光逼退藍灰迷霧,卻敵不過幽暗夜色及脆弱的內心,只能不停深呼吸。 直至日出東方,抖擻精神,恍然昨夜僅是一場庸人自擾。洗漱整理後,重新面對新的一天,只是這一回,我會將真相看清再入眠。

MORE

加國佛光人連署 推周一無肉日

【人間社記者文果渥太華報導】國際佛光會美東區副祕書長暨渥太華佛光山住持永固法師,七日召開「加拿大周一無肉日(Meatless Monday)國會提案連署」線上說明會,邀請溫哥華、愛民頓、多倫多、渥太華、滿地可等五個佛光山道場住持、監寺及五個佛光協會長、輔導法師、會長等逾百人上線參加。 會議首先由提案發起人多倫多協會長暨國際佛光會聯合國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何美寶說明緣起,並感謝世界總會祕書長覺培法師的指導。何美寶表示,本著「慈悲不忍眾生苦」精神、推動蔬食愛地球的理念,加上國會議員Leah Taylor Roy本身也是素食者,因而合作並大力協助,希望爭取加拿大聯邦政府支持推行 「周一無肉日」。提案已發布於國會網站,開放加國居民進行簽署,將於二十四日截止。 永固法師召開會議目的,即為詳細說明此提案的連署方式。並為大眾釋疑。愛民頓講堂覺昭法師、多倫多佛光山住持覺凡法師表示,會以分會進行推動,大力支持提案。 滿地可協會輔導法師妙牧法師表示,除了幫助不擅長使用email的老菩薩連署,也鼓勵佛光會員多向親友發出連署邀請。 溫哥華佛光山住持覺初法師表示,連署網站的篩選嚴謹,自己先完成連署,並鼓勵幹部上線學習,以便推動分會會員響應。渥太華協會知印法師則表示,渥太華除製作《早安佛光》視頻推動,並將連結一一轉發會員、信徒,邀請大家參與連署。 永固法師表示,提案門檻五百人連署即可,但因加國以農業及畜牧業為主要經濟發展,國會不同政黨可能有不同意見,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讓加拿大國會議員看到民意,看到國際佛光會為地球環保,超越政黨、宗教及個人利益的力量。

MORE

【來一壺無我茶吧】良好的語言模式

文/永固法師 記得第一次調派到海外──加拿大的溫哥華,原先還為英語能力欠佳而擔憂,後來才知道,不懂廣東話才是真正的麻煩。 儘管如此,當時乍聽廣東話總是「大聲來、大聲去」的表達方式,我馬上投降,最好不要在我面前講廣東話,免得我老以為發生什麼事了。 直到有次講演完,在大家陸續離開時,有兩位慈祥的老婆婆,約莫七、八十歲的樣子,不知什麼時候站在我面前,其中一位托起我的手,輕輕拍撫著,然後用很文雅的廣東話對著我說:「我們是從很遠的地方來看您的,雖然您說的話,我們聽不懂,但只是看看您就很開心了。」 當下我深深覺得抱歉與自責,我不該因為對廣東話的偏見,而將使用這個語言的人,排拒在千里之外。於是在送走兩位老人家之後,我跪在佛殿懺悔,並且發願:「總有一天,一定要用廣東話為他們講說佛法。」也許是心門打開的緣故吧!慢慢也就從會聽然後會講了。其實,後來我才發現,什麼語言都一樣,只要講慢一點,講小聲一點,都可以是悅耳的。 說到悅耳,倒讓我想起一則寓言故事。話說有一隻烏鴉在搬家途中遇到喜鵲,烏鴉對喜鵲抱怨說:「這個地方的人壞透了,他們聽到我的聲音,就罵我、嫌我,所以我決定要離開這群討厭的人,飛到別的地方重新過生活!」喜鵲聽了語重心長地說:「烏鴉呀!你有想過人家不喜歡你的原因嗎﹖如果你不改變你的叫聲,即使你換再多的地方,結果不都是一樣嗎﹖」 雖然是一則老生常談的小故事,卻不能小看它,有些時候,人我之間的因緣,就是從這些小故事開始的呢!語言本來就是思想傳達、理念溝通的工具,但卻時而聽到有些人開口說了一堆話,不但沒達到建立因緣的目的,反而還破壞了因緣。 恕我冒昧請教一句:「您覺得您的表達是像喜鵲般悅耳,還是像烏鴉那樣難聽呢﹖」也許這樣問抽象了點,還是讓我將不經意聽到烏鴉模式、喜鵲模式的話語列舉於後,以便斟酌參考:「好久不見,你還沒死啊!」VS.「好久不見,您還是那麼容光煥發啊!」;「你給我過來」VS.「麻煩您過來一下,好嗎﹖」;「拿去、給你的」VS.「這是我為您準備的」;「是我拉他來的」VS.「是我請他來的」;「這是我管的」VS.「這是我負責的」;「你給我小心」VS.「您還是謹慎點好」…… 所謂「一言折盡平生福」,前者烏鴉模式的表達,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不容易的。最近我在上佛學課時,總不忘提醒一句:「輕聲是文明的象徵。」實在說,聲音好不好聽在其次,主要是講話的內容、表達的方式,這些都應該要不斷自我提升才好。 聽說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的父親,為了培訓兒子,曾經專程帶他飛到巴黎去參加一場交際盛會,為的不僅是讓他知道餐桌禮儀的重要,還要懂得如何與人寒暄交談,看來老甘迺迪是把兒子當美國總統在培育的。 您想想,他會用哪一種模式呢﹖

MORE

西來寺燈會 展示中華年節文化

【人間社記者倪永苓洛杉磯報導】迎接兔年春節,佛光山西來寺十三日舉辦「新春記者會」,美國洛杉磯地區知名的華文報紙、廣播電台及電視台等二十四家媒體記者出席採訪,西來寺住持慧東法師介紹新年平安燈會(即日起至二月五日)活動,洛杉磯縣工業市警察局Captain Rick Rector、Lieutenant Peter Gomez、哈崗區Deputy Jose Ruano、加州公路巡警Officer Kevin Tao都列席,說明最重要的交通問題。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給大家的新春祝福「仁和安康 富樂吉祥」,祈願大家以仁和謙慈之心待人,四時安康,富樂吉祥,一切好事皆圓滿。慧東法師表示,春節期間特以平安燈會迎賓,大雄寶殿前有布置「仁和安康 富樂吉祥」主題燈,成佛大道旁還有福兔合十迎新春、仁和謙慈月亮沙彌,歷年最受歡迎的「諸事圓滿」祈願樹,邀請大眾在樹前拋出新年祈願,為自己立下目標,透過實際行動慢慢前進。 為紓解過年期間來山人潮,西來寺年初一至初八(一月二十二至二十九日),入寺不須預約。初一、初二、初七及初八兩個周末,借用Puente Hills Mall停車場,同時備有往返交通車,免費接送來寺。初一、初二、初七、初八、十四、十五,寺院開放時間為上午八時至晚上八時,平日開放時間為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從初九開始,入寺需要預約。預約網址:http://www.hsilai.org/tc/events/hltOG.php。 新春系列藝術與文化活動包括:辭歲普佛、新春禮千佛、新春文化表演、初一及初二園遊會活動,以及叩平安鐘、點燈祈福及平安香與大家結緣,邀請大眾春節期間到西來寺體驗中華文化,品嘗年節小吃、觀賞精采文化表演。

MORE

【生死自在】星雲大師的生死自在與生命示現 (九)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實踐生命的意義 功德留存人間 在上周的文章中,我們談到「預知時至,生死逍遙自在」,也舉了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案例,來印證「預知時至」不是空泛的理論或遙遠的理想,而是可以經由個人的精進修持而親身印證的事實,在現實生活中也不斷地有人現身說法,實實在在清楚地「預知時至」,然後安詳地捨報、自在地往生。因此,「生死逍遙自在」絕非遙不可及的夢幻玄想,而是可以經由個人的精進修持與福德因緣而成就的理想生命境界。 星雲大師在他的講說與著述中,不斷地開示我們「生命永恆、生命不死」的道理與信念;從二○○九年開始,我也不斷地強調,生命本來就是永續的,然而我們對於生命的經營卻沒有永續,這是一種很弔詭的情況,因此我們必須做一個轉變,向前邁出一大步,開展「生命的永續經營」,也就是將生命的經營,擴展、延伸到來生來世。那麼,我們應該要如何開展「生命的永續經營」呢?換言之,我們如何將「生命的永續經營」,持續延伸到來生來世,乃至未來的生生世世呢? 針對上述這關鍵問題,師父上人為我們留下了一個重大的啟發,在〈我對生死的看法〉這篇文章的最後一節,師父上人以「生命意義 功德留存人間」作為小標題,內容文字不多,但是作為文章的結語,顯示其意義的重大與深遠,其中特別提到佛教的〈因果偈〉:「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任何人想要知道自己的過去世,只要看看今朝所承受的就知道了;想要知道自己的未來世,只要看看今朝造作的就知道了。這一首〈因果偈〉就是「生命永續經營」的最佳寫照,也是「永續經營生命」的最佳指南。我們在今生所承受與感應的種種果報,不論善惡,都是自己前世的因所累積的,而我們今生所造作的一切因緣,也不論善惡,都是提供自己來世生命續航的能量。 我們要「永續經營生命」直到來生,乃至生生世世,就要有能讓生命續航,乃至不斷向上提升的能量,而此一「永續經營生命」的能量泉源,就是「實踐生命的意義,功德留存人間」,因此,師父上人提到了「立功立德」。師父說:「人的一生當中,過生日要慶祝,結婚要慶賀,死亡也要送葬以示哀榮,甚至於一個人死了,還要做頭七、二七……七七不夠,還要作百日、做周年等種種紀念。這就要看一個人的功德了,你有功德,所謂『立功立德』,則讓人懷念,如日月長存;你沒有功德,如草木同腐朽,死亡也顯得不那麼重要了。所以,你想留什麼在人間呢?人的一生,活的歲數多、歲數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留下的生命意義。」以下我為師父上人的話,再進一步做一些補充說明與義理詮釋。 師父提到的「立功立德」,語出《左傳》,魯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五四九年),魯國的叔孫豹出使到晉國,晉國派正卿中軍將范宣子出面迎接,他問叔孫豹:「古人有句話叫『死而不朽』,是什麼意涵?」叔孫豹沒有回答。范宣子接著說道:「從前匄的祖先,虞舜以前是陶唐氏,在夏朝是御龍氏,在商朝為豕韋氏,到了周朝為唐杜氏,在晉國主持中原盟會的時候是范氏,古人所說的不朽,恐怕就是這個吧?」叔孫豹說道:「以我所聽說的,這叫世世代代有祿位,而不是不朽。魯國的大夫臧文仲死後,他所說的話世代流傳,所謂不朽,說的就是這個吧!我聽說:『(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之謂不朽)最高的是樹立德行,其次是樹立功業,再其次是樹立言論。能做到這樣,雖然死了,也久久不會廢棄,這才能說是不朽。』如果只是保存姓、接受氏,守護宗廟,世代不斷絕祭祀,任何一個國家都有這樣的家族,官祿大的並不能叫作不朽。」 《左傳》中叔孫豹與范宣子的這段有關「死而不朽」的對話,極有啟發性,可以看出自古以來「死而不朽」就是受人關注的生命重大課題,范宣子以為「世世代代有祿位,就是不朽」,而叔孫豹不以為然,而提出了「立德、立功、立言」,因為這三者「雖久不廢」,所以才能夠說是「不朽」。 范宣子說的「世世代代有祿位」,並未給社會留下生命的意義,一樣與草木同朽,而叔孫豹提出的「立德、立功、立言」,為人間留下了雖久不廢的生命意義,所以是不朽。(待續)

MORE

宮廟桌遊  桃園高中生首創

桃園市龜山區壽山高中以壽山巖觀音寺祭祀圈為靈感,推出全國首款宮廟文創桌遊,讓年輕人更了解宮廟文化。圖/朱冠諭

MORE

如是說

整理/黃朵而 01 露絲.賽蒙斯(Ruth J. Simmons)2001年擔任美國布朗大學校長,是美國常春藤盟校首位女校長及非裔校長;成功的背後,她其實是佃農的第12個孩子,幼年貧困、因膚色被歧視的經驗,成為她後來視野遼闊、心胸開放的關鍵。賽蒙斯說: 「過往種種帶給我非常豐富的人生,衷心希望任何人的『過去』,都不會是決定現況的力量。」 02 從事教育義工服務多年,慧治教育協會理事長黃文欽發現,孩子長時間接觸手機,連帶影響學習的動力,讓他決定要翻轉現況;2022年,他與協會成員建立「e-peer適性共學平台」,讓學生可跨班、跨校在網路上交流。黃文欽表示: 「既然學生已長時間黏在手機上,那就在手機開發平台,從適性引導角度,把學習拉回來。」 03 台灣「心肺復甦術」教育先驅周志中除了深入偏鄉、校園推廣急救教育,並在1986年創立CPR急救訓練中心,培訓近50萬名急救員;在彰化基督教醫院服務44年的他,急救過近4000例「到院前心跳停止」病人,成功救活300多人。周志中從醫的初衷是: 「讓病人傷者能夠活下去,家庭保持圓滿。」 04 網路時代,多了不少發聲的管道,例如非裔泰勒.卡西迪(Taylor Cassidy)在抖音等社群平台,推出《快速黑人史》等系列影片;她除了向大眾介紹黑人的歷史,同時也推廣正面和賦權的訊息,2020年成為「改變的聲音:最有影響力的創作者」之一。卡西迪分享: 「對於傳遞的想法和訊息,一定要有超越恐懼的熱情。」 05 17年前,單親媽媽葉明綺需要更多收入來撫養2個孩子,所以選擇住家附近餐廳打工,她總是排清晨最早班時段,接著再到汽車保養廠當會計;如今孩子已大學畢業,她去年從會計一職退休,但仍持續在餐廳兼職,現在已是店裡的小組長。葉明綺認為: 「沒有高低之分,每個工作都有價值。」 06 非洲迦納發明家克魯克尚克(Kelvin Odartei Cruickshank)10歲時,發現自己對製造汽車有熱情,2017年,當年15歲的他開始DIY汽車製造計畫;他除了打工買零件,也會到廢料場收集材料,今年成功打造一輛跑車,總成本僅3000美元(約新台幣9.5萬元)。克魯克尚克說: 「當你追求自己的夢想時,總會遇到障礙,一定要有耐心及毅力,困難會在適當的時候得到解決。」 07 吳奕蓉曾是客家電視台主播,從事新聞工作長達15年,2020年她參與《大桔大利 闔家平安》演出,是她轉換跑道後,第一次挑大梁主演的戲劇作品,同年獲得金鐘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獎;身為半路出家的演員,吳奕蓉視自己為「老菜鳥」,她表示: 「我當然有想過會搞砸,但既然大家願意給我機會去演,該做的功課都做完了,就別想了,讓它自由發展。」 08 中國大陸寧波市地鐵站,每天會有一名失明女子在固定時間牽著導盲犬上、下班,地鐵警察擔心女子發生意外,發展出一個「不成文」的默契,當看見女子時,便會有警察默默地跟隨並守護這對「搭檔」直到出站。派出所長董單表示: 「我們不需要你知道我們在你的身後,但是我們需要知道你的平安。」

MORE

【懷古慨今】世學為用

文/星雲大師 僧旻法師,俗姓孫,南朝梁代吳郡富春(浙江富陽)人。僧旻安貧好學,飽讀經書,他理解經論,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對經文的疑難處,也能條分縷析,闡發幽微。齊文惠帝及竟陵王蕭子良對僧旻十分崇敬,經常向他請益。 有一次,齊文宣禮請僧柔、慧次二位法師,於普弘寺講解《成實論》,僧旻於聆聽之後論議,詞旨清新,致言幽遠,慧次聽了僧旻的高論後,放下麈尾感歎地說:「老僧受業於彭城,長期鑽研《成實論》,每以難逢對手而深感為憾,今僧旻是其中佼佼者,果真是後生可畏。」 晉宋以來,舉凡論議者,多高談大語,從僧旻之後,則注重慧悟,機變如神,言氣端正。僧旻個性謙讓,不曾以理勝而凌人,深受僧信二眾所推崇。 晉安太守彭城劉業曾對僧旻說:「法師博通經論,何以立義多有儒家學說?」僧旻答道:「貧道講演,謹依經文。經文之義與玄學相近者,則以玄學解說之,經文之義近儒者,則以儒家學說解說之,僅此而已。」 永元元年(四九九),皇帝敕僧局請三十個僧人,入華林園夏講,僧正欲禮請僧旻為法主,遭到僧旻的拒絕。有人問其故,他說:「貧道乃是內修法師,不是所謂的講者,不能說法外益學士。」因之聲譽遠揚,名動京師。 釋初參曰:魏晉南北朝時局紛亂,名士紛紛棄儒避世,以無為本的老莊思想蔚為風氣,因立意渺玄,又稱「玄學」,成為佛教義理重要的傳播媒介。當時的玄談名士,常引「般若性空」之理,以彰顯個人才學,般若學的研究因而達到鼎盛,佛教於焉深入士大夫階層。 僧旻講經以「佛法為體,世學為用」,將玄學及儒學交錯運用,以應機說法,足見其對佛典經義的詮釋靈活已極。後輩講經者,有些會猛掉書袋,要不照本宣科,自身又不求體證,如此詮演教法,實無法與古德相比呢!

MORE

【叢林風光】改變自己的關鍵──自我教育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2500多年前,佛陀成道後住世說法49年,目的是為了教育眾生開發真如自性,獲得解脫自在的人生。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承襲佛陀教法,提倡「人間佛教」,亦以「教育」為首要目標,「以教育培養人才」為佛光山開山四大宗旨之一。 教育,興隆佛教的根本 教育提升知識水平,是佛教未來發展的重要關鍵。星雲大師曾說:「教育,是興隆佛教的根本。如果佛教沒有教育,沒有辦學,今天的佛教很難提升。唯有重視教育,佛教才有前途,才有希望,眾生才有可度的因緣。」佛光山叢林學院是星雲大師為培養佛教人才而開辦,叢林教育以思想教育和生活教育為主要目標。 思想上以佛法為依歸,生活上以戒法為規範,然而與社會教育不同的是,每一位學子必須懂得「自我教育」,也就是佛陀所說的「自覺」。 自覺是一種自我要求、自我學習、自我充實、自我反省。在叢林生活中處處都在練習如何「自覺」,藉由觀照自身內心與行為舉止,排班走路是否如法如儀?課程中是否分心、昏沉?老師講述的法義是否確切了解?透過修持、靜坐,反思每天修行與學習狀態是否有需要再調整。 自我教育不僅自利,也能利他 學院有一塊淨業白板,更是希望透過學生自我反思、自我覺察,達到自我淨化身口意三業,面對自己當下每一件事,心念清楚明白,更新進化,發心改變自己,唯有自我教育,懂得自覺,才是真正徹底改變自己的不二法門。 星雲大師曾在《怎樣做個佛光人‧佛光人第18講》中提到,佛光人要學習「自我教育」,就是要自我充實,不要只想依賴別人。 在佛學院的學習,是以自問、自覺、自發、自悟,透過自我主動學習,並將佛法實踐。透過半月誦戒來懺悔、反省,也是一種自我教育,學習調整自己能多給人方便、歡喜,學習檢視起心動念進而觀照言行。 人間佛教的教育是以佛法教育自己,以自力幫助別人,共同成長,最終獲得「覺行圓滿」。 有一個教育對大家很重要, 就是「自我教育」。 老師也不可靠,只有靠自己。 綜觀歷代聖賢、佛陀, 哪有人教育他們呢?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 每天不斷地反省自己, 自己教自己。 叢林的祖師大德們, 也沒有人是老師教開悟的、教成功的, 都是靠自己精進、忍耐、用功而悟道的。 要能自己教自己,當然要具備一些條件。 哪些條件呢? 要肯認錯、肯改過、肯反省。 自我教育,觀念很重要: 不要求別人,先要求自己; 不批評別人,先批評自己; 不責備別人,先責備自己。 自我肯改過、反省、觀察, 才能自我教育。 摘自《星雲大師全集》增訂版 第四類【講演集】《隨堂開示錄7》 〈青年勉勵(2)自我教育〉 佛光山叢林學院,歡迎報名就讀。 洽詢電話:07-6561921 轉 3001~3002(男眾) 2050~2053(女眾)

MORE

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理監事會議  《人間福報》獲肯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第六屆第四次理監事會議,今(14)日於台北道場佛光山文化院台北辦公室「善知識」召開,會中報告《人間福報》在各方面的大躍進,以及有關讀報教育、推廣蔬食等提案討論,會議由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理事長楊政達擔任主席,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等30人與會。 依空法師致詞表示,辦報紙是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長久以來的心願,《人間福報》創報25年,身為首任社長的依空法師,深感每天出報不易,必須具備深厚文化底蘊,以及在座理監事、顧問「大菩薩」們,於背後默默奉獻與支持。如社論總主筆柴松林教授,「25年如一日」堅守崗位不曾缺席,精神可嘉、令人佩服。 依空法師(中)致詞。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依空法師說,《人間福報》一直在發展進步,掌握媒體第四權,給予大眾知的權利,肩負起淨化人心工作,「從未有報紙是由出家人創辦,所以大師寫下了歷史」,他也推崇《人間福報》現任社長妙熙法師,去年底榮任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理事長,《人間福報》將成為一道清流。 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理事長楊政達表示,《人間福報》讀報教育,尤其品德教育方面廣受各校認可,目前有451所學校、每日約15萬名學子受益;去年的媒體影響力調查,《人間福報》更高居第2名,這都要感謝全體理監事的支持,與所有法師無怨無悔的付出。 《人間福報》教育發展組專員陳宥勳簡報整體工作及讀報教育發展,隨後由財務部經理柯琳紫進行財務報告。 提案討論包括讀報教育將推動「校外教學活動」及「數位化遊戲」設計、邀約各界人士蒞臨參觀佛光山文化院台北辦公室「拈花軒、善知識、觀自在」文化沙龍、持續推動「2024國際蔬食文化節──蔬福生活」、與台北市記者公會聯合舉辦「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等。 臨時動議並通過陳宥勳接任協會祕書長,協助理事長楊政達推動各項會務。 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MORE
/267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