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民俗資產】東山碧軒寺迎佛祖

文/張廷鋐 台南因為荷蘭人與鄭成功父子的開發奠定了古都地位;東山一名,顧名思義乃是山地位居本地之東而得名,東山的開發可以追溯至平埔族洪雅族哆囉嘓社的開墾,荷蘭人治台時期即有古文書記載:本地已有平埔族人數百人的墾殖;歷經明鄭時期的寓兵於農,本地人口漸漸增加,直至清領初期已有新、舊嘓莊出現於史籍,顯見本地人口逐漸茁壯,隨後番社街見於史書,而成為東山區早期的代名詞。 清領時期的台灣,因當局治理政策相當消極,使得台灣民變四起。諸如十八世紀初期的朱一貴事變即在南台灣掀起一陣波瀾而成為全島都受到波及的閩粵械鬥;清乾隆年間,曾任縣府衙役的林爽文,因細故與知縣起爭執而遭辱乃辭官下野,為人海派的林氏於加入天地會後而號召起義,霎時間掀起一陣風暴,當局動用許多力量而平定亂事,因而被列為乾隆皇帝十全武功之一。 清道光年間,「店仔口」(今台南市白河區)因台灣遭逢大旱,再加上嘉義知縣邵用之未能勤於政事,張丙乃豎旗起義並攻克嘉義縣治而邵用之於戰役中殉職,張丙旋即再拿下斗六門,一時之間聲勢大好。張丙起義期間,店仔口的重要信仰核心:火山碧雲寺受到戰火摧殘而毀壞。清道光廿四年(一八四四)番社街居民不忍碧雲寺開基觀音佛祖(正二媽)無廟奉祀,乃迎請正二媽於番社街建立祠祀,因正二媽靈驗而信仰者眾,信眾慷慨捐輸而創建東山碧軒寺。 為此,每年農曆十二月廿三日碧軒寺乃迎請正二媽返駕火山碧雲寺過年。直線距離不到廿公里的路程,自一百八十年前迄今皆採取徒步方式進行,尤以今日交通工具便利之時,信眾仍走入古香路而翻山越嶺地前往火山碧雲寺,故「東山迎佛祖」於民國一百年經當時的文化建設委員會公告並登錄為國家重要民俗活動。 若旅人們,有幸來一趟東山迎佛祖,可以順著古香路登高望遠,並隨著鑼鼓聲響而於山野間沉澱己心;若旅人們,有幸來一趟東山迎佛祖,可以隨著正二媽入碧雲寺享用素食、蔬食,讓心理與身體都來一場環保饗宴,淨化己身;若旅人們,有幸來一趟東山迎佛祖,更可以順遊水火同源並至關子嶺浸泡泥巴溫泉洗滌身心。

MORE

【慶祝2024國定佛誕節特展】風調雨順

文/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提供 雨聲是一種白噪音,它有種神奇的魔力,能隔絕四周的塵囂讓心靈停止思緒。答答小雨聲,隨之下起大雨,閃電風聲,再加上手動製造隆隆雷聲,「風調雨順」讓您也成為聲音藝術創作者。機動聲音藝術家蕭聖健以一種天真、粗糙的手工性,祈求風雨適合農時為豐收之年,風調雨順,民康物阜,使國泰民安。風雨及時!豐年安樂!推敲佛陀那深深累積的發願回向……… 此次「風調雨順──2024國定佛誕節特展」以藝術家的經變式創作為策展主軸,展出超過百件各媒材作品。有金氏世界紀錄「世界最小石雕茶壺」創作者廖天照,用敲打石頭的手抄寫《大乘妙法華經》;陶藝家許強照半浮雕作品,初體驗佛陀「八相成道」;慧人法師以電腦繪圖插畫,讚嘆普賢菩薩的大行大願;如承法師以精細寫實手法,展出刊於《人間福報》因緣果報現實故事之原作;邱寶凰以三十片羊蹄甲葉片書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還有知山法師首次挑戰十五公尺長卷,不打草稿專注屏息,一筆一佛號,完成Q版的插畫式《地藏菩薩本願經》經變圖,讓非佛教徒也能更平近的認識地藏菩薩。 星雲大師以《華嚴經》裡四句話說:「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將我們的心比喻成一個美術畫家,可以彩畫世間上的風景,這顆心無所不能。 展期:4月20日~6月2日 時間:10:00~20:30(免費參觀,周一休館) 地點: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佛光山台北道場

MORE

【走讀城鄉】遊樂化的展館、景觀化的建築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

文/丹青 因為雙北兩市房價高昂,近年來,青壯族群移居桃園市頗多,統計顯示,桃園市為平均年齡最年輕的都市,幼兒較多,少子化現象也沒有其他縣市嚴重。因此,桃園市重視兒童教育館所的成立,今年四月三日才落成的桃園市兒童美術館(以下簡稱桃兒館),便是全國首座以多元藝術為主題的兒童美術館。 桃兒館是以「一機關多場館」的原則來營運的。母館為桃園市立美術館(轄桃兒館、八德兒童美術分館、橫山書法藝術館,三者皆已開始營運)雖然還在施工中,預計二○二六年落成,但位置就在桃兒館對面,兩者皆是近日剛獲得二○二四普立茲克建築獎的日本建築師山本理顯的最新作品。母館面對社區,桃兒術館面對青塘園埤塘,兩者隔著機捷線,背靠著背,都是三角形作為主要結構,遠看都像個小山丘一樣,其設計靈感貫徹了山本理顯的主張:「一座建築本身就是一個小城市」,之後兩館會有廊道相通。 先介紹已開幕,將免費試營運到九月一日的桃兒館。這所館舍除日本建築師山本理顯外,亦聯手台灣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共同參與設計。總計二一八○坪的面積,共分四個樓層,一、二樓為展覽廳及國際演講廳,三樓為兒童藝術空間及工作坊,四樓為觀景平台。其建築特色是,三角造型為主要結構外,白色基底搭配大面積玻璃,引進自然採光,又面臨青塘園的埤塘、翠綠園區及周邊草坪,水景、綠意及藝術地景,實現了建築師「遊樂化的展館、景觀化的建築」的理念。 桃兒館面向青塘園那面,有大面積斜坡式屋頂與白盒子概念箱型空間,長長的白色Z字型步道,不但方便身障人士輪椅上坡道,一般成人或兒童也可直接行走。在有欄杆護身的坡道上奔走的孩子身影,建築師認為是山丘風景的一部分,也呼應桃兒館的定位。斜坡屋頂覆有約十二公分厚的土層,選擇種植桃園在地植物,形成多元物種自然生長的山丘草坪,同時也成為隔熱的綠屋頂,可節省能源。 除了景觀建築,內部的設計則採遊樂化展示。一、二樓除國際會議廳外,皆以活潑化的展覽,讓親子共同參與活動,透過策畫、展示藝術計畫、美感遊具開發、創意藝術教程,來培育兒童的創意力、想像力與行動力。開幕首展「探險未來!」已如火如荼展開,以城市紋理探索為基底,與八德兒童美術分館共同展出。 擅長街頭塗鴉創作的藝術家REACH也以桃園地景意象作為創作起點,展出《CITY MAP》創作,希望透過作品讓孩子了解自己生長的土地特色,同時思考不同文化與事物亦能相互結合。此外,主展覽室外之空間與戶外平台,亦盡量選擇共融式遊具,供兒童及家長使用。 三樓除了一處以繪本為主的兒童圖書空間,亦將有不定期的展式活動。四樓是觀景平台,但廊道現也有澳洲科技藝術團隊ENESS《長出一扇門的石頭》的互動裝置藝術。室外平台還有走動式的「在森林裡相遇,跑!跑!大野丘」的藝術裝置,非常有創意。館外草坪,布置有蔡坤霖《三山三水》的公共藝術,希望大人重新以兒童的高度來觀看與互動,並通過傳聲系統相互交流,增進情感聯繫。 桃兒館造型特殊,環境優美,已成為親子休閒及兒童美感教育的新景點。若相鄰的桃園市美術館再完工,更形成桃園市的城市門戶,當人們搭乘桃園捷運列車通過時,就能看見兩座三角形量體設計的建築,也意味著抵達桃園了,這將是桃園市民引以為榮的文化新地標。

MORE

【島嶼拼圖】別矣!金門島東的赤西宮

文/陳俊偉 西元二○二三年年底,搭乘公車經過金門島的塔后地區時,赫然發現平日黃紅配色的赤西宮已經夷為平地。聯想當時該宮門上寫有「私人土地」一事,當時未以為意,畢竟本縣的各式土地糾紛層出不窮。然而,本次猜測應該不是原址重建,而是徹底成為歷史,裡面的神像應該被收去他處禮拜。 赤西宮是赤西村最後的象徵建築物,《97金湖鎮志》:「供奉赤西祖的『赤西宮』,則仍是湖前、后園、塔后、新頭一帶村民虔誠敬奉的廟宇。……這條連絡東南海岸的交通孔道曾盛極一時,風光歲月且持續到民國初年。當年這條道路之所以會受到民眾的青睞,主要的原因是交通便捷,而且走在軟綿綿的沙灘上,海風迎面吹拂的快感,使它成為行路人的首選。」幸虧《鎮志》在修撰之時已經拍攝了赤西宮內部的狀況,筆者拍攝的這一張圖像就權且留作光輝歲月的紀念。 遽聞塔后社區正在編寫村史,由於赤西宮在赤西村消亡之後,現今已經被劃歸隔壁漁村,諒不至於占據太多篇幅。待村史完成之時,這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遺照」吧。

MORE

【藏在剪紙中的故事──植物想說的話】豆莢

文/林文貞 滑向未來 如豆莢蝴蝶花綻放 豆子滾向何方

MORE

【台灣史話】從有水到好水

文/王岫 國人一般多不敢生飲家中的自來水,但台北市的自來水是可直接生飲的,台北自來水處已宣傳近十年來。筆者在忠孝西路三井倉庫旁邊廣場,便看到自來水處在「TAIPEI」五個大寫字母字上,立了自來水生飲座 (如圖),讓路過的行人可免費喝水,宣示台北的自來水可以生飲。 但台北的生飲好水,目前只在數十個政府機關、學校或旅館等,設置有認證標章的飲水座或飲水機提供,能夠完全深入每個家庭嗎?恐怕還需勤快洗水塔,並請自來水公司更換老舊管線,大家才敢像歐美或日本家庭,拿起杯子,轉開水龍頭直接生喝自來水吧! 說起台灣有自來水,還得感謝英國和日本兩位人士。 台灣在清領時期,尚未有自來水,頂多鑿井取水,或仰賴泉水或河水,飲水衛生無法講究,而台灣早期為瘴癘之地,常因飲水不潔引發疾病流傳,影響民眾健康甚重。日人據台後,總督府於一八九六年特別聘請英國工程師威廉‧巴爾頓(William K. Burton)先生來台,並由總督府技師濱野彌四郎擔任助理,進行全台衛生工程及台北自來水建設之調查。 巴爾頓歷經三年調查及規劃,建議總督府取用台北公館小觀音山下的新店溪水,作為當時台北市民所需自來水之水源。巴爾頓因染瘧疾於一八九九年病逝,其助理濱野彌四郎繼續執行其計畫,並自一九○七年開始在新店溪畔設立取水口,在小觀音山上、山腰及山腳等處分別設立蓄水池、淨水場及唧筒室等設施,並於一九○九年完成配水管、淨水場及配水池的工程,出水量達兩萬噸,可供十二萬人口使用。這是全台自來水之始,台北自來水由此開始邁入現代化系統,甚至於領先當時的中國大陸地區;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時,還有許多軍人不識自來水系統,以為買個水龍頭往牆上一釘,自來水就會源源流出呢! 如今這些百來前的建設遺蹟,已設立為台北公館的「自來水博物館園區」,當年唧筒室那座美麗的巴洛克兼希臘羅馬型建築,更成為內政部指定古蹟,也是著名的婚紗照景點呢!而巴爾頓被譽為台灣自來水之父,濱野彌四郎被譽為台灣水道之父,這兩個外國人,對台灣自來水建設都有很大貢獻。 台灣從有自來水已一百一十五年,接下來要邁入能隨處生飲的好水時代,則有待我們繼續努力了。

MORE

【遊藝筆記】吟風一樣松(中)

文/陳牧雨 封爵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風雨暴至,休於樹下,因封其樹為五大夫。」文中雖未言及始皇避雨的樹是什麼樹,但後人都認為是位於雲步橋北側五松亭旁的松樹。今天的步雲橋橋東有一座「觀瀑亭」,亭的北側刻著一副對聯:「且依石欄觀飛瀑,再渡雲橋訪爵松。」這裡的「爵松」,就是指被封爵位的「五大夫松」。 此外,陝西藍田有東漢光武帝劉秀欽賜的「龍頭松」,北京有清乾隆欽賜的「遮蔭侯」、「探海侯」、「白袍將軍」等等。自古以來,綜觀所有植物,也只有松樹擁有被帝王封爵的榮耀。 松隱 由於山野多松,而且文人也都愛松,因此古人凡述及隱居一事,常會出現有關松樹的字詞。例如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訪道士不遇,閒倚兩三松發愁。可見道人住處是有松樹的,這也符合道士求道大都居住深山之中的形象。 同樣,賈島〈尋隱者不遇/孫革訪羊尊師〉一詩也是如此:「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這次賈島拜訪的是隱居山林的友人,這個友人採藥去了。所以有可能也是道士。 至於唐代太上隱者的〈答人〉:「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山中無歷日,寒盡不知年。」作者擺明就是一位隱居的高人,無目的地閒晃到松樹下,累了就地枕石而眠,日子過得優閒也愜意,優閒到連名字、日曆都不需要了。 松濤 風吹過松林,搖動松針,使得松葉之間因晃動磨擦而產生如海濤般沙沙的聲響謂之松濤。明代唐順之〈蒼翠亭〉一詩:「風來松濤生,風去松濤罷。雖非參禪客,暫此學觀化。」說明松濤因風而起,因風而去。噪靜之間,可以參禪,可以觀化。 元代趙孟頫〈宿五華山懷德清別業〉詩:「一夜松濤枕上鳴,五華山館夢頻驚,何當歸去芝亭上,坐聽髯翁吹玉笙。」則是抱怨一夜松濤,頻頻驚夢,不如歸去,聽翁吹笙。 《樂府詩集》卷六十有僧皎然〈風入松歌〉一首:「西嶺松聲落日秋,千枝萬葉風飀飀。美人援琴弄成曲,寫得松間聲斷續。聲斷續,清我魂,流波壞陵安足輪。美人夜坐月明裡,含少商兮照清徵。風何淒兮飄飉,攪寒松兮又夜起。夜未央,曲何長,金徽更促聲泱泱。何人此時不得意,意苦弦悲聞客堂。」正好說明李白為何以萬壑松來形容琴聲! 李白〈聽蜀僧濬彈琴〉:「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鐘。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詩中「如聽萬壑松」聽的,當然是萬壑的松濤。風吹於松而有松濤,所以松濤是松在吟讚風所產生的聲響,想來應是氣勢驚人的聲響。 寒山詩在中國文學史上,常被認為是離經叛道、驚世駭俗。而且用語常俗白不堪。但也有例外,如:「可笑寒山道,而無車馬蹤,聯谿難記曲,疊嶂不知重,泣露千般草,吟風一樣松,此時迷徑處,形問影何從?」 其中「泣露千般草,吟風一樣松」,是說露水佈施於草、風吹之於松,一體都有,絕無分別心。用詞遣句富禪意,典雅不俗。

MORE

【慶祝2024國定佛誕節特展:金泳煥創作展】如是我聞

文/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提供 疫情讓世界彷彿凍結,但生命的韌性底蘊依舊在運轉。藝術家金泳煥以佛像為創作表現主題,是內觀自省對話慰藉的另一種安定力量,企圖表達所有的夢想現實,以及對生活平和的嚮往和卑切的希望,雖渺小但遠大,會在長期的準備和堅持中實現。 本次展覽,嘗試將現代與傳統作跨領域的整合,運用電腦科技,將題材內容的所視所感內化後呈現輸出,再輔以筆墨技法的層次堆疊,以多方視角與局部特寫作取景,讓主題內容更深切、更強而有力,在「跨域創新」的理念下,呈現對現實生活的觀照,對生命情感的關注。正謂天上星光閃耀,人間佛法潑灑;因緣自有巧妙安排,藝術際會的饗宴是另一場法喜撞擊的感動。 展期:2024年4月27日至6月16日 時間:10:00-19:00免費參觀(週一休館) 地點:佛光山惠中寺/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

MORE

【時光走廊】民俗台灣(20-11)清代建築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大稻埕台灣人商店街 1901年,大稻埕台灣人商店街。晚清時期,大稻埕取代安平成為台灣最繁榮的港市,許多洋行富商進駐,興建了大批閩式洋樓。進入日本時代,這種洋樓的外型裝飾變得更加富麗。 大稻埕媽祖宮之清代原貌 1900年,台北大稻埕媽祖宮原貌。嘉慶年間,泉州府同安縣商人為祈航海平安,從福建分靈請來海神媽祖神像,供奉於艋舺八甲庄。咸豐年間,同安人首領林佑藻於大稻埕籌建媽祖廟,後來建成大稻埕媽祖宮,媽祖稱為「稻江媽祖」。同治年間,廟再遷建至今址,面對大稻埕碼頭。 廟前龍柱、石碑、基地石材和雕花大梁均出自廈門,並由同安師傅雕琢而成。此廟歷史悠久,為大稻埕三大古廟之一。這張照片拍攝於日本殖民時代初期,反映了清代大稻埕媽祖宮的原貌。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之清代原貌 1900年,台北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原貌。道光年間,同安人一百餘人奉載泉州府同安縣霞海城隍神像同行,安置於艋舺八甲庄。咸豐年間,大稻埕街民共同捐款興建霞海城隍廟於南街,並於西廡供奉38位當年殉難的同鄉。淡水開埠後,大稻埕碼頭舟楫往來,市井繁榮,地方民眾咸歸功於城隍廟位於「雞母穴」,庇福地方所致。 霞海城隍廟的主持,世世代代皆由迎俸霞海城隍的陳家擔任,此廟與大稻埕慈聖宮、大稻埕法主公廟並列為大稻埕三大廟宇。這張照片拍攝於日本殖民時代初期,反映了清代霞海城隍廟的原貌。 今天,霞海城隍廟香火仍然極盛,海外人士包括日韓女子遠渡重洋,前來祭拜月下老人,以祈良緣。 淡水舊炮台 1930年,淡水舊炮台。1874年牡丹社事件之後,清廷開始重視海防工作。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後,清廷為了防禦西洋列強從海上進攻,在淡水設置了炮台,以加強北台灣的防衛工作,由首任巡撫劉銘傳督導興建了這座重要的炮台。 大稻埕晚清洋樓排屋 1901年,台北大稻埕六館街的新式洋樓排屋,始建於1885年劉銘傳推動的台灣近代化建設工作,作為洋商進駐推動國際貿易之處。1860年中國開放沿海口岸,實現國際通商。台灣同時開放基隆、淡水、安平和打狗四個港口。北部茶葉貿易興起,大批洋商前來購買茶葉,艋舺和大稻埕成為重要的通商口岸,舟楫往返,商貿雲集,人口集中,帶來台北建城的需求。 劉銘傳擔任第一任台灣巡撫後,積極招商引資,聘請洋人擔任關稅、生產和工程顧問,推動各項基礎建設。大稻埕興建了新的洋樓,形成相當規模的外僑社區,以及西方的生活型態。這種情況不只是在台灣,也出現在洋務運動盛行的沿海地區。大稻埕六館街的洋樓是一種結合閩南和洋式的風格,在福建廈門、鼓浪嶼,金門以及南洋一些華僑地區,也有類似風格的建築,它們均屬於晚清建築的一種型態。 台北西門街商業區之清代原貌 1900年,台北城西門街,中間是急公好義坊,遠處是西門城樓。台北城興建時,這條街接近布政使司,又通往傳統富裕三邑人住的艋舺,因此被規畫為商業街,進入日本時代半世紀到光復後的30年,這條街一直是最繁榮的商街。 這張照片拍攝於日本殖民初期,因此大致維持清代的原貌,為雙層騎樓磚房街屋,這種風格的建築普遍存在於同一時期的廈門和漳州,是閩台對外開放後出現的建築格式。 《民俗台灣1895-1945》 定價3800元,讀友優惠價2500元 有興趣的讀者請洽購新世語文化 02-2368 4364 shu4364@ms62.hinet.net

MORE

【庶民生活史】淺談藥船

文/宋玉澄 作家林家樺在《聯合報》副刊發表了一篇散文〈搗〉,開場就說:「外婆家的藥鋪地上有台『研槽』(台語發音:菸走),槽中有個滾輪,將份量多的藥材放入、腳踩輪軸,輪子便可將藥輾碎。」 研槽,見過的人知道她說的是甚麼,沒見過的就難從文字中意會了。研槽在客語中有客語的發音,再加上中國大陸各地的方言,也有藥船、藥舟、鐵研船、碾藥船,以及碾槽、藥撚子、藥碾子、藥捻子、碾藥巢等不同的寫法;各種發音的眾聲喧譁,其實說的都是同一個物品,是碾磨中藥材的一種器具。 眾多名稱中有個正式學名——惠夷槽。下半部極像一艘尖底船,有船首、船尾之分,講究的惠夷槽,更有以龍首為頭、龍尾為底的造型;上半部是個活動滾輪,輪中心有個凸出插柄,供兩腳踩踏,也有個正式名稱——墮,也稱輪墮,墮有由上而下及毀壞的雙重意思,大概就是放入研槽的東西經過輪墮的輾壓,其本質未變,卻已毀壞了本來面目的意思。 講中醫藥,離不開神醫華陀,惠夷槽的學名就在西元兩百年前後華陀行醫時出現。惠是贈予,含報恩之意;夷是平安,有化險為夷的傷癒之寓;槽,就是碾藥之器。起因是華陀救治一位鐵工,鐵工痊癒後製作了一個輾磨鐵器回報,稱為惠夷槽。自此,惠夷槽成了醫家必備之物,並世代流傳。 只是後人,見其形如船,以外型稱呼,方有藥船、藥舟之名,但只說對了一半,忽略了上面還有一個滾輪;或有人以功能為重,才有輾槽、研槽等等的叫法。學名,或因過於拗口、斯文,漸漸不彰,不若暱稱,聽其名就知其物,流行於各處。但我個人極喜歡藥船一詞,因船有度人危厄,更含有到彼岸,達到真正解脫煩惱的想望。 藥船與茶輾,型制功能相同,極像雙胞胎,差別僅在一用於藥材一用於茶葉。但唐代前,無茶字,僅有荼,荼是一種飲用藥材,除了茶葉還有其他配料,類似今日人們熟悉的擂茶,應是古時飲品的演化。因客語中的「擂」就是「研磨」;不同的是昔時用茶輾,現在客家人用臼杵。 另外, 我曾好奇:茶輾與藥船兩者到底誰時先出現?猜想應該同時。問了谷歌大神,答案卻是顧左右而言他,不得要領。但至今日,藥船也罷、茶輾也好,甚或同是研磨器具的藥剪(刀)及藥杵,俱在時代的前進腳步中,逐漸退出了人們的生活舞台。

MORE
/118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