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緣─懷念敬愛的星雲大師

THE MERIT TIMES
文/石露(中國地質大學,研究生畢業)
字級
收藏文章
27觀看次
文/石露(中國地質大學,研究生畢業)

星雲大師今年元宵佳節圓寂後,一直心心念念想找機會祭拜大師。清明節前,我來到南京天隆寺禮佛祭拜,看的是清淨優美的道場環境、古樸巍峨的建築,嘗到的是香甜可口素菜,美好的記憶跟著感覺,慢慢變得鮮活,想起那些與佛結緣的美好回憶。

與佛有緣 體悟覺己覺他

與大師最早結緣是在《南方人物周刊》讀到的一篇名為〈中興佛教第一人〉專訪文章。讀罷訪談,當下即被這位大和尚的哲思和境界所折服。

之後開始陸續閱讀大師的著作。隨著閱讀的深入,漸漸被著作中的清淨智慧、慈悲心懷所深深吸引和打動,也認識到這位身穿袈裟的大和尚原來還是一位文學大師。

讀《佛說妙慧童女經》,從中體悟身為女性如何找到幸福和覺醒的源泉;讀大師以「趙無任」為筆名出版的系列政論文章結集的《慈悲思路‧兩岸出路》,領略其中超邁古今政治智慧和對家國人民的熱愛與悲憫;讀《佛光祈願文》,讀出大師自覺覺他,為眾生祈福的善心。《星雲禪話》、《海天遊踪》、《往事百語》……一本本著作讀下去,填滿了大學課餘的時光。

2016年讀研究所的暑假,在南京雨花精舍妙霖法師的幫助成全下,我參加了佛光山國際青年禪學營。第一次來到佛光山,彷彿來到一個新世界,但又有些似曾相識。報名參加義工團隊,雖是義工,但法師們無比周到熱情的招待和關懷,讓我感到自己被服務得更多,處處都是方便。與此同時,驚歎於這裡旺盛的人氣,仔細體會每場活動,每個空間,都與一般人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都想與人結緣。

這是我第一次親身感受到人間佛教的魅力。在山上的日子裡,充滿了歡喜與感動,人生第一次體驗禪修,逐漸見證自身的改變和成長。價值觀念和性情在環境的影響下發生了微妙變化,變得更善於反思和自省,體悟到認識和改變自己的重要。

人間佛教 解答人生問題

半個月的台灣之行,最讓人感受深刻的還是佛光山超越宗教,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從佛光山的巍峨建築群,到大師的一筆字和各類藝術展覽;從儀式莊嚴的法會典禮,到日常行住坐臥的生活方式與禮儀,不僅是佛陀教育的落實,更具有濃濃的中華文化風範,參觀學習間可以體會到其中高度的文化自信。

佛教不再是古老文明裡的符號,或是歷史博物館裡保護和收藏的壁畫、佛像,而是生動活潑,可親可愛,可以解決心靈和人生問題,並受到青年青睞的宗教文化。大師曾講「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佛教不能缺席」,而人間佛教就是真正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人間佛教的興盛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

最近在大陸網絡興起 「上香青年」熱,許多青年在社會壓力的焦慮與迷茫中,走進佛寺祈願求福,尋求精神寄托,有媒體評價青年「在上進與上學之間選擇了上香」。

從歷史角度看,佛法西來在中國落地生根,孕育了自己的禪文化,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千百年來撫慰了無數中國人的心靈。

青年拜佛學佛熱的背後,有社會環境的因素,也恰恰反映了當代青年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是中華傳統文化回歸與復興的跡象。

慈悲智慧 滋養心靈成長

這種認同與回歸就像春芽萌發一樣自然而然。從現實角度看,當代青年乃至整個社會,需要佛法啟發覺性與智慧,來解決現實問題和精神困頓,實現心靈的提升與成長。大師一直倡導,寺院要像一所學校,人間佛教的道場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變革性實踐,將回歸佛陀本懷的優秀教育帶給眾人,本身就是利國利民利子孫的偉大事業。

大師開闢的人間佛教是為人類謀福祉、自利利他的偉大事業,佛陀的慈悲與智慧將屬於千百萬人,而大師的法身慧命也將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

大師曾說,只要大眾時時刻刻真正奉行人間佛教,就是對他最好的懷念。大道無垠,行者無疆,無論我們處在任何一種環境,從事任何的工作,只要心中有道、有根,真誠篤實去實踐聖人言教,就是大師的法身慧命永遠在人間。

而我也堅信,大師短暫告別後,一定會乘願歸來,與我們再續人間佛緣。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