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

THE MERIT TIMES
文/滿益法師(佛光山功德主總會會長)
字級
收藏文章
272觀看次
圖/123RF

文/滿益法師(佛光山功德主總會會長)

我從事護理工作,生活中接觸到的大都是病苦的人,除了醫療護理的協助外,我常思惟是否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協助他們?

有一位信佛的癌末病人,因為有信仰,當她面對極大的病苦,那種對來生懷有信心與希望的坦然安詳,大大地震撼了我,信仰真是不可思議。

經由同學的介紹,我來到了佛光山普門寺。踏進普門寺大雄寶殿,內心感到無比地觸動,有很強烈的回家感覺。

皈依三寶是入佛門的第一步,跪在拜墊上頂禮師父,內心充滿著感動與喜悅。後來承蒙師父的慈悲,成就我出家的因緣。我心中肯定這將是一段殊勝的因緣,使我有機會更新這個不圓滿的自己。

信守承諾 永不退票

1997年,我有因緣跟隨師父參加歐、澳、東南亞等十個國家的國際弘法行程,第一次承擔「湯藥侍者」的工作,因為師父在1995年曾接受心臟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謹慎起見,我將行程內容跟醫師討論。

醫師建議一定要減少行程,因為高空飛行,行程如此緊湊,身體會不堪負荷。我惶惶不安,如實地向師父報告醫師的建議。師父仍堅持原定計畫,並且說了一句:「我要信守承諾,不可負人啊!」

既定的行程中大部分是住宿飯店,師父隨順大眾,從不在意個人,有糖尿病的他,常常三餐不定時,經常一塊麵包或一碗麵食果腹,有時會客中用餐,時間的關係,降血糖的針劑他自己施打,那當下當然不方便使用酒精棉球消毒。尤其,晚間經常誤餐,降血糖的針劑應該打多少劑量,實在難以斟酌……讓我見識到師父在海外的弘法,披星戴月的行程背後,其超強的忍耐力。

威儀自在 成就大我

國際弘法,最要忍受的是時差與溫差。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回由澳洲飛到馬來西亞主持三皈依典禮,從南半球的冬天飛到北半球的夏天,當時大馬氣溫近攝氏四十度,場地沒有空調設備,師父連披搭在外的紅祖衣都溼透了,弟子們看了萬般不捨,但是師父仍滿心歡喜,看到這麼多人接觸佛法,一切都是心甘情願的。

澳洲行程中,有一次搭乘大巴士前往某地弘法,車子行駛在路上,南半球的豔陽高照,我感到刺眼難受,趕緊換了位子。但是師父卻如如不動,安然自在。讓我想起師父早年從宜蘭搭火車到南部弘法,途中八、九個小時都不輕易起坐,保持出家人莊嚴的威儀,讓人看到出家人的威儀三千。做弟子的我,見識到師父的過人之處。

在奔波的行程裡,師父每晚幾乎凌晨才休息,一大早又啟程趕赴下一場弘法。在歐洲甚至曾經一天走了三個國家。為了爭取時效,師父除了成立佛光會,演講、會客、巡視道場,與弟子討論一日弘法的得失等,常至凌晨才休息。當師父看到徒眾們倦容時,也會很幽默地大喊「解散」,讓大家各自回寮休息。但是徒眾們關燈離開之後,師父又開燈起身,閱讀各地來的傳真、書信、社會新聞消息。

第二天早上,師父自己打針,吃下昨晚留下的冷麵包,然後在走廊上唱著〈三寶頌〉叫我們起床。師父認為徒弟也是道友,不是自己的差役,所以不輕易麻煩弟子,即使是為他端一杯茶水。

而事實上,我非常不堪這種辛苦與疲憊,心中經常盤算著再過幾天才能回台灣呀?但看到師父夜以繼日地辛勤,忘了自己,只想遍灑菩提種子,讓佛光普照,使法水長流,著實為自己的畏苦感到慚愧。

回台之後,身為護理人員的我,自己生了一場重病,我終於明白原因是什麼?我心念著自己,而師父的心中念念為了佛教、為了大眾。這種為眾的願力,令師父艱忍地度過許多難關。師父說他自己:「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問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這種願行,真實不虛,這正是我們弟子不及他的差別所在。

八八救災 尊重關懷

2009年8月,莫拉克颱風強襲台灣,釀成嚴重的「八八風災」。師父指示都監院緊急召集高屏地區各別分院,分區承擔救災賑濟工作。除了每日提供災區五千到八千個便當,並到高雄山區勸離居民,或划槳到屏東林邊、東港、佳冬等低窪地區,協助滯留的居民撤離家園。水退後,協助居民清除滿屋的泥沙,安置災民到佛光山旗山禪淨中心及本山福慧家園暫住。

當救災情況回報常住會議時,師父嚴肅地告訴我們:這不是在歌功頌德,要知道現在有多少的人在受苦。一語道破,這是我們應該盡心盡力的本分事。

師父更進一步指示:一切按照受災戶原住民的習慣,設立吸菸區、准予吃檳榔,在山下滿香園餐廳設葷食、設立祈禱室,請牧師上山為他們禱告。此外,因山區學校損毀,提供普門中學校區及宿舍,讓學生的學習不致於中斷。師父提醒我們:要給災民真正需要的,不可趁人之危,不可強迫別人,給的人要尊重接受的人,才是真正的情義。

千家寺院 共建佛館

2010年,佛陀紀念館的建設工程已近後期,有一天師父跟我說,佛牙舍利是教界共有的,希望邀請佛教千家寺院一起刻名在佛館以茲紀念。

我負責的單位是建館籌款處,這是佛教稀有難得的因緣,師父曾指示盡可能給大家都有機緣刻名留念。我天真地跟師父說,刻上道場名字需要多少功德款呢?師父當下嚴正地指導我,這是佛教界共同的歷史,只要同意刻名,怎可論功德多少?所以在佛館有一片巨大牆面上,鐫刻台灣及海外千家寺院的名字。師父說,我們有共尊的佛陀,共有的佛教,共同成就佛教的盛事。

以教為命 力挽狂瀾

我曾請示過師父,佛教未來發展如何?他說:「力挽狂瀾。」這四個字,大大地震動了我。師父說必須藉由道場的提升,才能有助於佛教的推動,他希望各道場能夠百花齊放,讓法雨能夠均霑,潤澤眾生。因此,佛光山曾舉辦過多期的「寺院行政管理講習會」,讓教界大眾一起來參與,師父甚至自費出版《佛教叢書》、《佛光教科書》、《僧事百講》,提供佛教友寺道場做為參考的教材。

2015年,師父指導教界可以成立「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邀請佛教各寺院共同參加,藉由這個平台,增加大家相互交流、學習、參訪的因緣,祕書處也在年度會員大會時,同時舉辦專題研討會。例如:E世代的弘法模式,如何開發青年學佛等等,提供一些弘法的方法,讓大家一起共學,以加強各道場弘法的因緣、能量。師父說:「法幢不可傾倒、慧燈不可熄滅。」他希望佛教界團結,共同來推動佛教。

勤於寫作 閱讀不倦

在隨侍師父弘法的行程中,感覺師父怎麼都不休息?在一日弘法行程結束後,就是師父閱讀的時間。

師父最常問我們:最近有什麼新書?因此,有些徒眾知道師父勤於閱讀,都會主動送上一些書籍到法堂。師父是一個大量閱讀的人,所以遍知一切的法,應對眾生的需要,為他們解除憂苦。

師父也勤於寫作,筆耕不斷,只為將內心的法水泉源,源源不斷地供養大眾。師父的著作,如同法水普潤著眾生,為我們帶來美好的人生。師父成就的三百九十五冊《星雲大師全集》,就是他的法身舍利,師父雖然捨下了色身,但是他慈悲的法水,仍不斷地滋養著我們。

公益基金 化世益人

師父的一生,其實就是一個義工的人生,只因心繫眾生,如同佛菩薩的有求必應,其實也是眾生的義工。

師父經常勉勵我們做一個「有情有義」的人,在〈真誠的告白〉最後囑咐中說:「我對社會的文教、公益數數尊重,所以有一個公益信託教育基金……除了少數由信眾發心捐贈,全由過去的稿費和一筆字所得。今後,山上的長老可以護持,也希望佛教人士或熱心公益者的遺產都可以參與進來,讓公益基金壯大,更能造福全民,成為國家社會的一股清流。像真善美傳播貢獻獎、三好校園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星雲教育獎等,其他再有項目,只要經濟許可,將來都可以設立。我們對於社會總要增加養分,這是每一個佛教徒不可以推卻的責任。」

尤其,基於「以教育培養人才」的願心,師父設立了「好苗子獎助基金」,以「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鼓勵來自偏鄉,或清寒、或弱勢的優秀學子,讓他們能夠順利安心地就學,成就未來的人生。

勤退百難 願成大眾

師父生逢憂患的年代,貧窮、戰爭、逃難、三餐不繼、身無寄所,遭遇許多刻骨銘心的苦難。今日佛光山能有所成就,雖然師父常說這不困難,一切都是大家的幫忙,水到渠成;但我們看到的是,人間佛教就是師父的生命,師父依著四大菩薩的願行,成就人間佛教的發揚。

師父的法水甘露,周遍十方,如觀音菩薩;師父的利生度眾,巧智慧心,如文殊菩薩;師父風來雨去,不捨一眾,如地藏菩薩;師父忍難忍苦,無盡行願,更如普賢菩薩。師父說他「生於憂患、長於困難、喜悅一生」,弟子們從師父寫的〈為僧之道〉中,找到了答案。

在過客的人生中,我回來了,真真實實地歸隊了。如果我今生能有些許的成長,感謝父母親友的生養培育,而助我經過許多歷練,用佛法來滋養我的人生的,是師父給我的,是佛光山給我的,是佛教給我的。

我自己仍有不足,唯有自我期勉,再接再厲,才能不負佛恩,不負師恩於萬一!



(摘自遠見天下、香海文化共同出版《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弟子如是說【卷二】》)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