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逆襲重生再出發

THE MERIT TIMES
文/蘇林
字級
收藏文章
54觀看次
三月號雜誌封面進行了全新嘗試,特別使用鏡面反光材質製作。圖/科學人公司
圖/科學人公司
新《科學人》董事長林詠翔(左)擔任記者訪問合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圖/科學人公司
集資計畫將在平台上長期進行。圖/科學人公司
數位媒體興盛後,對傳統紙媒造成巨大衝擊。圖/科學人公司
年輕的編輯團隊,將打造全新風貌的《科學人》雜誌。圖/科學人公司
新《科學人》內容長陸子鈞希望人人都是科學人。圖/科學人公司
貝殼放大執行長林大涵,將兼任《科學人》雜誌總經理一職。 圖/科學人公司
文/蘇林

2002年由遠流出版引進台灣的《科學人》雜誌,在台灣發行滿20年後,去年因財務結構嚴重惡化,一度傳出將「走入歷史」,所幸在國內熱心人士共同努力下,組成充滿活力的新經營團隊,重新啟動《科學人》,希望能繼續成為國人了解全球科學發展趨勢的重要科普雜誌。

台灣版美國老牌雜誌

台灣《科學人》雜誌,過去主要的報導內容,以創刊於1845年,美國《Scientific American》期刊的最新研究成果為基礎,再加上台灣的科研結果,以平易近人的方式,激發所有人對於科學的嚮往,並致力於科普教育的推廣。

許多對人類貢獻良多、極富國際聲譽的科學家,如費曼、愛因斯坦等人,都曾投稿發表於美國版《科學人》雜誌上。該刊物堪稱全球科普雜誌的第一品牌,也是公認最能掌握全球科學發展趨勢的科普雜誌。

年年榮獲金鼎獎肯定

台灣《科學人》雜誌從2002年發行以來,總共發行超過250期、共累積1萬2000多篇文章,年年榮獲雜誌出版最高榮譽「金鼎獎」的肯定,不少國內科學研究者,也以文章能出現在該刊物中為榮,該雜誌則努力朝向「人人都是科學人」的目標前進。

然而近10年來,由於數位媒體快速成長,影響了紙本刊物的生存空間,一直走在時代前沿的台灣《科學人》也不例外,雜誌營運受到嚴重衝擊,遠流創辦人王榮文先生在苦撐多年後,不得不於2022年8月對外公告:「若沒有『奇蹟』,《科學人》將在年底停止營運。」

科宅鼓足勇氣擔重任

「不是內容不好,但訂戶還是逐年大量流失……」現年36歲、常自稱「科宅」的新《科學人》雜誌內容長陸子鈞,從學生時代就在數位媒體「泛科學」上撰寫科普文章,多年來凝聚許多熱愛科學的粉絲,幾乎每篇文章都有數萬人點閱……

陸子鈞因此深信:「國人並非不喜歡閱讀科普文章,科學依然擁有許多熱愛者」,只是傳統坐等民眾來訂閱的紙媒,應該要有全新的傳播內容和管道,而這正好也是曾任職《聯合報》媒體創新研發中心,創設過簡報公司、數位行銷公司的他,可以使得上力的部分。

展開台灣科普新旅程

2022年底,大江生醫集團與貝殼放大群眾集資顧問公司,為不讓《科學人》這本科普雜誌消失,決定共同注資3600萬元,和遠流一起成立「台灣科學人公司」,特聘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前任館長孫維新擔任總編輯,陸子鈞則被延攬主持編輯團隊,擔任決定雜誌未來主要方向和內容走向的「內容長」。

陸子鈞說,未來《科學人》除了經典內容外,將加入許多全新的科學詮釋,包括將國內內容提升至5成,同時透過前所未有的數位轉型,為《科學人》打造全新面貌,展開台灣科普教育的新旅程。

誰知科研人從不缺席

「台灣擁有世界級的科研人才,值得用世界級的科學媒體去報導。」陸子鈞說,其實從黑洞到醫學、再到強子對撞機,所有台灣民眾曾聽聞的科研重大事件,台灣科學家幾乎從不缺席,但台灣人卻從不曾聽聞那些偉大的成果,或台灣科學家在整個事件中扮演哪些角色……

陸子鈞希望,未來台灣人不再自認只是個「科學麻瓜」,即便不能像他在青少年時期,整天宅在家裡上網或在研究室探索科學,至少也要活在一個能大聲討論科學真理、讚揚科研成果的台灣,而在那之前,一定要能從此刻開始支持台灣的科學及科普教育。

年輕團隊超熱血投入

受邀擔任總編輯的台灣天文學家孫維新老師則說,由於仍有1萬多位《科學人》長期讀者不捨紙媒,所以紙本形式未來仍會持續傳承,但為因應社會變革,經營團隊由年輕一代接手,現年36歲的貝殼放大創辦人林大涵將擔任總經理,創新雜誌業態和經營模式,相信未來能讓更多的年輕人,發現《科學人》對自己的價值!

陸子鈞坦言,新《科學人》雖然拿到新的資金,足以經營一段時間,但若要持續維持營運,更需要每個相信科學的民眾支持,因此《科學人》雜誌與貝殼放大最近正共同發起「探索永不停止《科學人》重啟集資計畫」,目前已有近1700位民眾支持。希望透過群眾力量的加入,一同持續探索科學世界。



打造全方位科教環境

科學家始終相信:「站在巨人肩膀學習,文明才會生生不息。」除此之外,年輕人勇於嘗試和創新,往往能帶來新的驚喜和火花。

今年3月新出版的《科學人》雜誌,推出一項全新嘗試:特別使用鏡面反光材質,製作出一本「鏡面材質」的封面,只要讀者拿起雜誌,反射中的書封鏡像就是讀者本人,也就是說,這期《科學人》的「封面人物」,其實就是每一位讀者!

雜誌內容長陸子鈞說,之所以如此設計,是希望除了原有的頂級期刊與科學家研究論文外,也拉近和民眾之間的距離,讓大家發現:「科學即生活,和每個人的距離,一點都不遠。」從雜誌內容出發,打造全方位的科學教育環境。

未來《科學人》將陸續從內容面進行更新,原有「科學人書摘」欄位,不只改名為「知識搖籃」,更邀請到專欄作家「Gene 思書齋」分享讀後心得,並搭配由《科學人》編輯挑選推薦的科普書籍,期盼能提供熱愛科學民眾,擁有更多閱讀選擇。「我們公司很多產品,點子就來自《科學人》。」大江生醫董事長林詠翔說。

凡是集資期間訂閱《科學人》一年方案的民眾,可以獨家享有「科學再延伸計畫」,內含科學人Premium俱樂部,加入後可免費參觀全台特約博物館等優惠,參與特定講座,以及報名限定會員專屬活動。

◦集資計畫官網:

https://backme.tw/ref/sw2aD/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