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讀

THE MERIT TIMES
文/吳守鋼
字級
收藏文章
32觀看次
文/吳守鋼



多年前,一次與友人小聚,閒聊他剛過世不久的叔叔,因這叔叔與俺也有過一面之識,便有了如下的對話:

叔叔不打高爾夫球,不買彩票,不喝酒……一生幾乎沒什麼愛好。還因為沒孩子,所以樂趣就是買書,然後藏書。

一定讀書破萬卷吧?

搖頭。良久他補了一句:買書藏萬卷,每月的工資至少有十分之一花在了買書上。

那是想讀才會買。

最初大概有過,這分心就貼在他的書架上。電氣工程師,平時與枯燥的開關、電源、電器之類打交道,為了彌補這一不足,買的盡是文學、藝術和歷史。

後來呢,總不見得光買不讀吧?

可以這麼說。我家就在隔壁,小時候常去借。一排接著一排,就好像書店裡的書架原封不動地搬到他家裡來了,排得整整齊齊不說,幾乎都沒有翻閱過,嶄新、飄著油墨的香氣。

一排排,看上去心情一定很好。

大概很好吧,對藏著那麼多書的叔叔來說。但是,人的心理很奇怪,自己放著不看,放多久都不在乎。我去借,叔母當然也借給我。臨走時總千關照萬叮嚀:別弄髒啦,小心撕破了。最難忍耐的是,不到一兩天,叔叔就讓叔母來催討,真是!友人搖頭。

那麼,現在叔叔走了,那一直排到門口的一屋子書怎麼辦呢?

嗯,成了叔母煩惱的種子,天天埋怨。既然放在家裡沒人看,又占地方,不如讓舊書店來收購去。舊書店來了,報的價讓叔母目瞪口呆地價廉。嘆道,這樣處理掉了,在天之靈的叔叔肯定會天天掉眼淚的。猶豫了又猶豫,現在還不知該怎麼辦。

俺和友人暫且喝茶,無語。



自那以後,俺少買書了。如今,說家徒四壁有些說過頭,但也差不多,幾本工具書還是擺在了手能摸得到的地方。之外,不買、不藏、不讀……

不不,不買、不藏,但不一定不讀。

友人叔叔之例令俺悟到清朝袁枚說過的那句話:書非借不能讀也。讀書不必藏書,藏書不一定讀書,哈哈,莫名的二律背反。

近年借書讀是俺的新常態,並美其名曰:蹭讀,與蹭吃、蹭喝一樣,書可蹭讀。

小時候家母訓兒的口頭禪是:別把石頭往山上背。再低的山,再高的山,或者哪怕人工砌起的假山都由岩石構成。既然如此,何必還要累死累活地背著石頭往山上走呢?

附近的兩家圖書館就是俺蹭讀的書房、書架。一家走路僅五分鐘,另一家也不過十來分鐘左右,去時權當散步。圖書館都不太大,但有報紙有雜誌有空調,冬天不捂湯婆子,夏天無需竹夫人,夠你在裡面蹭上半天啦。

有書大家讀,是圖書館最大的優點。不過,想看的書,特別是有點兒熱門的,捷足先登的總在前面,想借就得有等待的耐心。反正有兩個屬地區不同的圖書館,這家借不到,去另一家不一定借不到。好在俺想看的都是冷門,一般都立等可取。

再說,急性子的俺要上圖書館,在書架上翻來查去既花費時間,也浪費精力,實在不情願,所以,一般都先在家網上預約。長處是不局限於一家的藏書,所有圖書館的書籍都聯網,可以兜底翻找,凡是有的任你挑選,而且借到以後,通知你去取的速度比亞馬遜網購還快,早上預約,傍晚就來通知了。那些版本學、目錄學、校勘學、考證學之類對俺來說是太陽系之外的星球。只要杯中有酒,碟裡有菜,足矣。

蹭讀也有缺點──限期,要在十天、半個月裡讀完。後面沒人借時,可以繼續借、連續借,直到借的本人自己臉紅:你是在讀書,還是在啃書,怎麼如此蝸牛為止。

當然,這缺點俺常把它轉換為優點。時間有限,可以催促自己放棄雜念,讀得更專心不算,因為是借來的然後要還的,作筆記就成了習慣,不是有一期一會的老話嗎。

不用說,也有走麥城的時候。

三年前,村上春樹出版了一本好似短篇又似散文的作品集《第一人稱單數》,把在島國「文學界」雜誌上零星發表的作品合成了一集。

在報上一看見此書出版的廣告後,就上網預約了。心想,大概這次不能說是第一名,但至少會在前十名吧,得意地預約完後,顯示的結果是:第八十三位,乖乖。但也沒辦法,這就是蹭讀,不能要求過度。

十個月過去了,早把預約過的事忘在了一邊時,突然來了取書的通知,便屁顛屁顛地趕到圖書館,一到手就在圖書館裡翻了起來。三篇讀下來,自己編織起的印象是:多少年來想等著站斯德哥爾摩授獎台,想發表一篇不鹹不淡演說的村上春樹,焦慮早把小荷尖尖的新綠烤成了枯藤老樹,當年《挪威的森林》、《開往中原的悠然小船》那靈性,那節奏感早被乾烘了。

於是,沒把書帶回去,順手又放回還書箱了。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