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走出藍綠對立的新格局

THE MERIT TIMES
社論
字級
收藏文章
40觀看次
民進黨於七月十六日在圓山飯店舉辦全代會,為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造勢;同一時間,在凱道上則有一場訴求「居住正義、司法公正」的大遊行,國民黨、民眾黨的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柯文哲,及鴻海創辦人郭台銘都出席並發表談話,批判民進黨執政的缺失。

一場在冷氣房裡造勢、一場在大太陽底下吶喊,兩者形成強烈的對比。不過在這一場集會遊行活動中,已然看出台灣藍綠版圖的現狀開始裂解,新的格局正形成中。

台灣的政治格局,長年以來都呈現在藍綠的惡鬥中,從李登輝執政之後,經過三輪政黨輪替,只要國民黨執政,民進黨必定在國會杯葛,在街頭抗爭;同樣的,民進黨執政,國民黨也全力反對。

雙方各執一詞,民眾也只能在藍綠之間擇一,演變成群眾分藍綠、媒體分藍綠、校園分藍綠,甚至家庭也分藍綠,整個社會呈現分裂狀態。因此,每滿八年,民眾必定對執政感到不滿而用選票換黨執政。然而這樣的情勢卻讓台灣在全球的格局中愈來愈邊緣化。

在藍綠惡鬥的對立之下,施政以意識形態做為最高指導原則。在這個格局下,無法理性問政,只問政治正確,不問是非。於是諸如核四的存廢、萊豬進口、日本核食開放、防疫等重大問題都成為鬥爭的犧牲品,最後就是做出極端的決策,受害的就是老百姓。 

最嚴重的就是兩岸議題,民進黨為了意識形態推動去中國化,兩岸互不交流,官方終止互動;而且一味扈從美國的抗中政策,不但武裝台灣、刺激中共,致使連台海中線也失守,搞得共軍機艦繞台常態化,兩次重大軍演更是實質的圍台軍事演練,鬧得台海兵凶戰危。也因此,這次的大選被定位為「和平與戰爭」的抉擇。

不過在這次大選中,歷次各家民調的結果顯示,民進黨賴清德的支持度約三成五,已達天花板無法再上揚;國民黨侯友宜大約二成,也一直無法突破;反倒是民眾黨的柯文哲後勢看好,已經接近三成支持度。七一六的凱道遊行幾乎可以說是柯文哲的主場,且以年輕族群的支持者為主。 

民調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要求下架民進黨的聲音高達六成,這一方面反映民進黨意識形態施政,八年來倒行逆施不得民心;一方面反映未必要由國民黨接手輪替執政,因為國民黨的支持度不到兩成。也就是,「非綠聯盟」的聲音占了六成,非綠聯盟代表的是多數民意,但藍白無法單獨下架民進黨,因此要求「藍白合」的呼聲四起。 

但藍白合有其困難度,國民黨百年大黨不可能甘於居副,柯文哲民調高過侯友宜十個百分點,他又怎肯居於副手?若藍白合不成,最後就只好交由民眾自主棄保,到時候會棄誰保誰,選民會根據民調做抉擇。

兩個可能,棄保若成,柯文哲囊括藍白票當選;棄保不成,藍白票乃成分散,賴清德漁翁得利。

因此國民黨必須看清情勢,做出最有利的決定。 

不管選情如何發展,民眾對藍綠惡鬥的局面已是深惡痛絕,年輕族群十分清楚選擇白色的力量。統獨也不再是選舉的招牌,民進黨不敢喊獨、國民黨不敢喊統,唯有務實面對、解決台海紛爭才是選民的抉擇。從這些跡象看出,台灣政治已經慢慢走出藍綠惡鬥的泥淖,相信選後必有新的格局出現。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