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甄羚 嘻遊於音樂美學生活

THE MERIT TIMES
文/黃作炎 
字級
收藏文章
58觀看次
特殊的國樂結合親子劇場的展演形式。圖/王甄羚提供
中西合璧室內樂團在國家演奏廳合影。王甄羚為左2。圖/王甄羚提供
王甄羚在找尋最適配茶葉與茶壼的過程中,享受學感和趣味。圖/王甄羚提供
王甄羚除了在音樂廳演出,也經常深入社區辦活動,拉近藝術與常民生活的距離。圖/王甄羚提供
文/黃作炎

■二胡演奏家王甄羚,就讀國小音樂班時,主修鋼琴、副修小提琴,小五時,學校規定要選第二副修(中國樂器),她選了二胡,沒想一拉二胡就深深愛上這個迷人的樂器,儘管高中學業忙碌,她依然拉琴拉到廢寢忘食、愛不釋手,最高紀錄曾一天練超過6小時……

爸媽一直想不透:日後教鋼琴、小提琴,一個小時學費可收台幣2000元以上,拉二胡最多可能只收800到1000元,「為什麼女兒傻到要選二胡?」王甄羚坦言:「沒什麼原因,就是感覺二胡的音調特別細膩、有層次……再難學,都不覺得累。」

一路走來,總選擇「事倍功半」事情來做,王甄羚偶爾也會自嘲:「可能我真的很傻吧!」但其實這或許正是老天爺冥冥之中為她舖排的路──以「吃力不討好」的二胡,做為一生的摯愛,反而激發她產生源源不斷的創意和動力。

總選擇走上辛苦之路

2000年大學畢業後,為了能有多一些時間練習二胡,王甄羚選擇在台北市興雅國小任教,沒多久,就在該校成立第一個非營利樂(劇)團,而且是超級大冷門的「國樂親子劇團」,原因無它,「因為從來沒有人以國樂為元素,進行親子戲劇的創作,所以我想嘗試看看……」

在大家普遍不看好的情況下,王甄羚埋頭創作劇本、導戲、排戲、進劇場,雖然不知道最終能否呈現出令人滿意的結果,卻無怨無悔一頭栽下去。

因經費有限,劇團曾經在炎熱的夏天裡,站在校園穿堂反覆排練,常因此弄得衣服溼了又乾、乾了又溼……狼狽到極點,王甄羚卻極富感染力的,讓大人、小孩都樂此不疲。

熟稔於現代絲竹音樂

「這是我選擇的喜愛道路,辛苦點本來就是應該的,沒想到竟能感動那麼多學生和家長,願意一起苦練圓夢……」資源儘管捉襟見肘,王甄羚卻讓夢想成真,劇團終於能正式站上舞台表演。

王甄羚在國小任教期間,還抓緊時間攻讀台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除了對二胡音樂情有獨鍾,更深入鑽研各種樂器,也對演奏現代絲竹音樂有了豐富經驗。

期間王甄羚勇於嘗試新的作品,經常在「采風樂坊」團長黃正銘的帶領下,與許多優秀的當代作曲家合作,共同創作新曲或新的展演形式。

執著於對美學的追求

在民間推動「國樂+劇團」前後12年,王甄羚受過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也遇過許多不想成人之美者橫加阻擾,即便耐性幾乎要被磨光,王甄羚仍然執著於美學的追求,不斷創新展演形式、整合藝術領域……

樂評人評述王甄羚陸續發表過的朱雲嵩《幻影》、劉昱昀《甄樂》等樂曲;二胡樂曲:《莫愁女幻想曲》、《椰島風情》、《梁祝高胡協奏曲》等音樂,認為她製作的音樂,極富特殊巧妙之處,演奏音調細膩有層次,特別動人心弦,且勇於嘗試新作品,處處有獨到見解。

2007年,王甄羚發表「點嘗音樂的味蕾──王甄羚二胡獨奏會」,嘗試將戲劇、舞蹈及音樂,經過故事情節的包裝,將獨奏會以多元藝術結合方式呈現,豐富中樂的展演層次。

十年磨劍終獲獎肯定

2009年更首創二胡兒童音樂劇「跳舞吧!孫悟空」,成功地以兒童音樂劇的形式呈現二胡音樂的多元面貌。

2010年創立跨領域藝術團隊「甄藝樂場」,擔任團長暨藝術總監,集結一群志同道合及對藝術充滿熱忱的音樂、戲劇、視覺藝術家,以優異之製作與演出水準,獲得各地觀眾熱烈的回響。

十年磨一劍,辛苦終獲成果。2012年,王甄羚歷時兩年、第一次製作的兒童音樂專輯《嘻遊記二胡遊台灣》,奪得第23屆傳統藝術音樂金曲獎「最佳兒童音樂專輯」,這個獎項撫慰了王甄羚曾經歷的各種困難,也激勵她繼續勇往直前。「很感謝自小學習二胡、鋼琴與小提琴,扎下深厚的音樂底子,對我日後製作音樂專輯有深厚的影響。」

跨界拉近藝術的距離

2016年,王甄羚成立「新美學整合行銷有限公司」,積極籌畫跨國、跨界的藝人來台演出,像是:《邁可森琴音狂想鋼琴音樂會》、《英國美聲團體布雷克電影情緣演奏會》、《胡言亂語之真善美音樂會》、《101巨擘午間音樂會》……等不同於傳統的音樂演出活動。

不斷跨界串連,王甄羚主要希望能「拉近觀眾與藝術家的距離」,讓更多人生活在藝術裡。

之後她成立「新美學藝術平台」,將海內外優秀的藝術家介紹給國內樂迷,不僅多次受邀參與「文化就在巷子裡」社區藝術巡禮演出,更多次主辦慈善演出與公益募款活動,發揮「樂傳樂樂」的精神,用行動愛台灣,也幫助後輩學音樂的學子,培養出國際視野和競爭力。

2021年,王甄羚病後再度出發,發行首張音樂專輯《新美學樂》,一舉入圍第32屆傳統暨藝術音樂金曲獎「最佳錄音獎」。「能天天活在充滿美感的生活中,讓我充滿感恩的心。」



從茶香中找回人生

■長時間勞心勞力、親力親為,王甄羚最後病癱在床,鎮日與藥物、點滴、醫護人員共生,直到多年後才重拾健康和動力。

病痛中,王甄羚重新思索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也決心重新找回自己。在偶然機會中,她喝到一款令人驚艷的自然農法蜜香紅茶,淡淡茶香開啟她對於好茶的熱情與追尋。甚至把家搬到北海岸的三芝,過著喝茶看山看海的自在美學生活。

「我高中時,父親因工作手受傷,不得不改行從事藝品與茶具買賣,短時間就做得風風火火,家裡時常客人川流不息,當時我一直無法理解:父親如何有辦法瞬間轉彎,並立刻就能站起來……」

歷經生命困頓,她才終於明白。「命運的安排總是非常有趣。」走過無數個失眠的夜晚,王甄羚竟然因品茗而一夜好眠,她終於能體會父親當年的衝勁和熱情,就是來自於一心想向別人推薦台灣好茶。「原來,生命的韌性,總能找到出口。」

「喝茶及泡茶的整個過程,對靜心與緩和情緒有很大的幫助。」這幾年,在音樂演出及創作之餘,王甄羚入手過幾把宜興壺的藝術品,但她不會只擺在、藏在櫃子裡,而是怡情養性的「拿來服務茶葉」,盡量讓對的茶款配上合適的壺,提升茶的口感,也順帶把壼養好,「找尋的過程很有趣」。

如今,她以全新的視角看人生,凡事順勢而為,不再勉強,無拘無束,舒服就好。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