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佛光人 我是佛光山

THE MERIT TIMES
文/郭守仁(國際佛光會洛杉磯協會祕書長)
字級
收藏文章
27觀看次
2006年11月13日,星雲大師於西來大學講說《般若心經》,並以遠距教學的方式,播放至全球三十多個定點,逾千人同步聆聽大師演講。圖/佛光山宗史館提供
文/郭守仁(國際佛光會洛杉磯協會祕書長)

若沒遇見大師及佛光山,現在的我,可能只是一個庸庸碌碌過了一生,正在等待退休的美國地方公務員 ……

1973年剛升初中一年級時,因為父親工作關係,家庭搬到台南市,就在那年暑假,全家到高雄佛光山出遊,現在留做記憶的,只是一張青澀瘦弱的我,跟一群小小接引金佛的合照。

1995年春天,鄰居招呼我們夫婦,拜訪剛落成啟用的美國佛光山新澤西禪淨中心,認識了紐約道場住持依恆法師,及一群年輕、甫從佛學院畢業的法師,與佛光山法師親切如家人般的相處共事,讓我開始有一種原來佛教法師,也講人間情分的心靈觸動。

承擔首任紐澤西協會會長

1996年與禪淨中心一群志同道合的師兄姐,共同成立國際佛光會紐澤西協會,我被推選為首任協會會長,在紐澤西中部舉辦星雲大師校園巡迴演講,我首次遇見了大師。1997年前往洛杉磯受菩薩戒、1998年參加佛光會幹部講習,我又多次遇見大師。

1999年6月底,我們夫婦結束了紐澤西的公務員生活,共同前往洛杉磯佛光山西來大學服務,開始我在佛光山、佛光會服務的生涯,當我們開車橫跨美國,抵達洛杉磯西來寺報到那天,再次遇見大師,第一次與大師共坐談話。

我隔年進入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祕書處工作,因為佛光會國際弘法事業拓展,多次跟隨大師與惠師父、容師父(慈惠、慈容法師)等人,前往世界各地辦理佛光會會員大會籌備事務、讚頌團巡迴行程安排及舞台支援,及其他相關弘法活動的行政事宜,因此多次在不同活動的幕後遇見大師,曾替大師開關電梯門或車門、前行開道、轉交物品給大師等,也常站在人群之後,眺望著正在侃侃而談的大師。

多次與大師的相遇,現在回想起,只記得當時那分深沉的安定感,與大師擦身而過的剎那之間,彼此短短交談、問候,內容是什麼,如今已不復記憶,但當下他臉上散發出的自信微笑、豐富的肢體語言、沉穩的音聲,依然記憶猶新,總感覺大師的舉手投足之間,彷彿揮灑出清淨的魔術金粉,讓周遭充滿著神聖無塵埃的氣氛。多次沉浸在以大師為主的空間與時間裡,即使當下精力殆盡,也能迅速地恢復元氣,我很喜歡這種與大師身心同在的感覺。

跟隨佛光山、佛光會做事,遇到許多人生未曾經歷過的工作挑戰,淬鍊自己當初有點近乎天真,「只要做個小小常隨在家眾,跟著法師們做事就好」的小小發心;但就是憑藉著這分跟大師同在的安定感,一次次地讓自己接受不同挑戰,直到真正體會出大師領唱〈弘法者之歌〉的歌聲中,那分弘法者立志開拓佛教事業版圖的豪勇與韌性。

一些跟隨大師國際弘法的深刻記憶如下:

2001年,佛光山第一次舉辦北美梵唄巡迴公演行程,正逢紐約世貿中心「911」恐怖攻擊事件,當時國際反恐氣氛高張,美國與加拿大邊境,暫停一般貨運通關申請,為了要將裝載台北市國樂團樂器的貨車,按照行程從多倫多開往紐約,我和水台飛師兄半夜在寒風細雨的美加邊境,跑步來回兩國相隔數百英尺的貨運檢查站,與兩國官員車輪式的文件驗證與口頭交涉,最後終於取得兩國邊境的特准輸出及輸入許可。

參與國際弘法事務

2002年底,國際佛光會開始申請聯合國NGO代表資格,我第一次處理如此高階的國際文書往來,由於台灣的國際地位特殊,申請過程中的政治性審查問答往來,只能運用世間知識與經驗,來處理世間的人與事。在大師及容師父的指導下,終於在2003年底,我們正式取得聯合國NGO代表資格,我也第一次以佛教NGO組織代表身分,走進聯合國大廈與會議廳,參加以往只有在新聞報導中,所聽所聞的聯合國各項會議。

同樣是第一次,2005年7月,從洛杉磯經印度新德里前往拉達克,辦理非漢語系佛光會幹部講習。只記得從新德里機場起飛時,飛機一直是向上仰飛,機身一恢復水平,就降落在海拔約三千五百多公尺的拉達克機場。當晚我高山症發作,在持續乾嘔不出任何胃部液體,以及炸裂式頭痛相互交攻之際,我第一次有了人間菩薩並不容易做到的體悟,但在一聲聲強迫自己口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伴隨下,終於昏睡過去,隔天可以正常地起床進餐及講課,這也是第一次體驗稱念菩薩聖號的不可思議。

同年10月,印度與巴基斯坦邊界的喀什米爾地區發生毀滅式地震,國際佛光會參與國際聯合賑災行動,認養一座印度村落的重建工程;11月代表佛光會世界總會飛往當地,進行工程驗收,當時印巴兩國在喀什米爾,仍然是交戰狀況。佛光會認養的村落位置,靠近巴基斯坦占領區,而且是伊斯蘭教教徒的聚落,我第一次經歷這種錯縱複雜的政治與宗教環境,而且是以佛教團體代表的身分,周旋在印度教官員軍警,與伊斯蘭教村民及長老之間。

行佛實踐報答師恩

2006年11月,大師在西來大學開課,講說《般若心經》,在禮堂舞台邊,我望著大師疲憊的身軀側影,老人家對教育事業的念茲在茲,讓我開始有重回西來大學工作的想法。在思考要如何增強自己協助佛光山整體事業的能力時,我決定要重拾書本,挑戰自己研究「人間佛教」的學識極限。

2009年取得洛杉磯加州大學的社會學碩士學位;2011年獲得河濱加州大學宗教系的博士生全額獎學金。研讀期間,第一次帶領美國大學生認識佛教,也第一次以學術眼光,來研究佛光山西來寺的社區弘法能量。2018年取得博士學位後,終於能重回西來大學教書,為大師創建的西來大學,盡一分報答大師身教、言教的綿薄心力。

大師創辦的國際佛光會,開拓了我對人間社會的心靈視野,以及磨練了我參與社群活動的組織經驗,讓我有許多人生的第一次奇妙體驗,豐富了我的人生。在佛光山、佛光會,我不再只是一個唯唯諾諾的基層公務員,開始學習舉辦不同性質的文教弘法活動,不再只是一位跟班隨眾的佛教信徒,我開始學習協助僧團開拓社區弘法空間,開始在學校的教學環境中,講述自己對「人間佛教」的體證,在國際佛光會,我開始承擔大師講述的「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的人間佛教弘法事業。

如今大師雖然離開我們,但大師一句「我是佛光山」,讓我從依靠大師的一分孺子望父心意,成長到關注佛光山整體弘法事業發展之上,我自覺不能沉浸在大師帶給我的安寧喜悅之中,必須要站起來,持續拓展自己的弘法能量,參與佛光山、佛光會的永續發展,這才是報答大師給我許多人生第一次的最佳方法。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