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孕婦打類固醇 增嬰兒感染風險

THE MERIT TIMES
本報台北訊
字級
收藏文章
26觀看次
【本報台北訊】國衛院與林口長庚等跨團隊研究發現,在孕期施打類固醇使嬰兒出生第1年內發生嚴重感染需住院的風險增加;雖然類固醇對34周以下早產兒有益,對晚期早產孕婦用藥應再斟酌。

這項研究由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溼科醫師姚宗杰、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蔡慧如、台北大學統計所副教授張升懋、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副教授洪秀梅、美國哈佛大學講座副教授陳安安合作,成果已於今年8月發表於國際權威綜合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是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權威期刊之一。

姚宗杰昨日在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說明,類固醇最重要的效果就是抗發炎,機制是壓抑免疫細胞,但身體需要免疫作用才能對抗外界病菌,因此使用類固醇的潛在副作用,就是增加感染;不過過去醫界普遍認為,2周內短期使用較沒有風險。

孕婦使用類固醇,姚宗杰說明,因為類固醇可以加速胎兒肺部成熟,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臨床指引都建議,懷孕34周以內有早產跡象孕婦施打類固醇,以降低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及死亡率;美國婦產科醫學會更建議35、36周有早產跡象也可使用。

研究團隊分析健保資料庫,在2008年至2019年間共約196萬對母嬰中,共約4.5萬名孕婦曾於孕期施打類固醇。

研究結果顯示,孕婦產前施打類固醇,嬰兒出生第1年內產生任1嚴重感染的風險,較未施打類固醇者高出1.24倍,發生率從千分之8.65增加到千分之14.72;特定感染症發現敗血症高出1.52倍、肺炎高出1.22倍和急性腸胃炎高出1.35倍。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