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田徑場到時尚業 皆川明縫出幸福

THE MERIT TIMES
文/陳昭妤
字級
收藏文章
26觀看次
皆川明認為,若從製作方開始在每個環節投注心力,讓購買方感受到這份心意,就能透過服裝成就所謂「永續的幸福感」,圖為日前在高美館舉辦的「つづく」特展。圖/邱家驊
早期階段皆川明曾到裁縫工廠工作多年,習得服裝設計各環節技術。 圖/min perhonen提供
皆川明從零開始學習服裝設計,靠著苦練慢慢走出自己的路。圖/邱家驊
皆川明從發想設計到完成織品上架販售,少則1年多則2年,他希望能將「慢」的精神滲透到時尚之中。圖/邱家驊
皆川明成立的服裝品牌,從找尋絲線、縫製到完成,皆以慢工細活著稱。圖/邱家驊
曾是田徑選手的皆川明,高中畢業前因受傷中斷運動生涯。 圖/min perhonen提供
「つづく」特展中,展出皆川明個人與品牌旗下設計師完整的創作歷程。圖/邱家驊
文/陳昭妤

曾被《日本設計大師研究室》評選為日本當代設計大師TOP 15的皆川明,創立服裝品牌「min perhonen」28年,高中畢業之前,他曾是個只懂運動的田徑選手,卻是一個轉彎,靠著打工、苦練,成了蔚為人知的服裝設計師。

前段時間,帶著以品牌創作過程為基底的大型特展「つづく」來到高雄市立美術館的不久前,展覽才剛在日本青森縣立美術館落幕,這是皆川明第4次來台灣,卻是第1次到高雄,「大概因為這裡是海港城市,有股清新感讓我非常喜歡。」說起話來不疾不徐,嘴角總掛著淺淺笑意,如他每件衣服和日常用品的作工,細膩如水、設計簡單而不造作。

「我擅長的一直不是適合展在時裝秀的東西,我想做的是能讓人穿很久,甚至能不斷傳承下去的衣服。」就如展覽之名「つづく」,皆川明想延續的不僅僅是衣服本身,還包含一針一線縫製在每個環節裡,那被他稱之為「幸福感」的意義。

站在多彩的高美館展場內,一身黑白的皆川明顯得格外反差,偌大展場襯著他略顯單薄的身形,難以想像眼前的男人曾是個爆發力十足的田徑選手。「我不是一開始就立志要當設計師的,如果當年沒受傷,我應該會進體育大學讀書,現在可能是運動選手了。」但高中畢業前他卻因跑步受傷,無法重返賽場,他形容當時就像夢想破滅一般。

一直以來生活裡只有訓練和賽事,畢業前夕頓失目標,讓皆川明不知所措,「我實在不曉得自己還能做什麼。」陷入茫然時,他想起長年在國外做家具進口的祖父母,「他們一年有一半時間都在歐洲採購,所以我從小就對歐洲滿感興趣的,受傷後我沒有了夢想,變得毫無目標,大概是想自我放逐吧,就去了巴黎。」

巴黎時裝周打工 產生興趣

到了當地,語言不通,皆川明本想著就遊蕩旅行吧,卻誤打誤撞找到了巴黎時裝周的打工機會,「我當時完全不懂時尚產業,動作慢吞吞,工作也做得不好,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對這種自己不擅長的東西反而產生興趣。」他歸因於長年運動訓練累積的處事態度,「我想如果一個不擅長的東西我能做個40年,那是否有可能愈做愈好?」

皆川明說,人生中有很多選擇,「那選一個我不見得適合或做得好的工作也是一種選擇,如果遇到挫折就逃跑,我一定會一直陷入這個不斷挫折的循環裡,人生只有一次,我不能讓自己陷入這種循環。」決定踏入時尚產業的那個當下,他18歲,「做出選擇那一刻我就告訴自己:絕對不能放棄。」

咬牙創業 凌晨出門午夜返

溫溫地道出過往,彷彿那個當下沒有一絲波瀾,但誰都知道從零開始有多難,回到日本後,皆川明選擇進到夜校讀書,白天就到縫紉工廠工作兼學習,日以繼夜,一步步為自己累積製作服裝的技術和涵養。

在工廠做了一陣子的裁縫和打版,再到實際製作出各類織品,27歲的皆川明面對各環節漸漸得心應手,他想著:「既然這些技術都會了,能不能試著自己成立品牌,從設計到製作一手包?」就像過往站在田徑起跑線前,鳴槍那一刻,壓低身子等待多時的皆川明沒想太多就往前衝了。

那是1995年,滿懷雄心壯志的少年踏上創業之路,隻身走在大城市裡,卻發現自己沒法靠這個還沒任何知名度的品牌餬口,於是凌晨3點天未亮,他先到漁港裡的魚市場工作,下午再為品牌奮鬥畫設計圖、聯繫工廠製作等,整整4年,過著午夜返家、睡不到4小時再起床,直到有了自己的店面,一切才開始好轉。



不求主流不求快 慢美學傳遞經典

走進「つづく」展覽現場,創作年表自1995年起一路畫至還未能想像的2095年,皆川明說,早在創立初始自己就有個遠大夢想,那就是「讓這個品牌延續至少一百年以上。」他認為一個品牌要成熟,絕不是一代兩代就能完成,「有可能壽命終了時都還沒辦法把品牌帶到成熟的階段,所以我當時就覺得『好,那應該需要花上百年來讓它成長。』」

加之1990年代中期,日本開始進入大量生產、消費的階段,讓身處其中的皆川明開始思考起「慢」這件事。「不管製作或消費,我都覺得應該要花時間去灌注跟培養,我希望不論物品或衣服都可以精雕細琢,慢慢地去製造跟使用。」

「我們追求的一直不是所謂Massive market(大眾市場),與其做出讓所有人都會喜歡的衣服,不如做給那些有強烈意願追求和珍藏特別東西的人們。」身處時尚產業裡,皆川明看過太多用完即丟的現場,在倏忽即逝的快時尚世界中,永恆成了奢求,這讓他堅定了「每件衣服都該找到願意永遠珍惜它的人」這幾近過度理想的目標。

盼顧客感受到心意 成為記憶

但28年來,他確實做到了,每回設計衣服前,他放眼的不是下一季趨勢,而是至少2年後的世界。約莫在服裝生產的2年前,他會先和團隊一起找尋高品質的絲線,1年前開始思考要做出什麼樣的織品,再進入開發、設計、製作,「以我們的流程來說,1件衣服快的話1年,慢的話要花上2年才會問世。」

從線絲到紡織法、圖案到縫線,精心規畫出設計圖再交到日本國內擁有頂尖職人們的布料工廠裡,經過反覆討論後做出成品。皆川明認為,「幸福感」3字很抽象,但也相當具體,其中就包括職人們在過程中用了什麼樣的心情和熱情來製作,進而讓穿著這些衣物的人在長期使用後感受到喜悅。而與快時尚背道而馳,透過慢工細活磨出的各環節,緩步澆灌出的這一切即是他眼中的幸福。

「『永續性』Sustainability這個詞這幾年很流行,我想在這個風潮中,大家可能比較著重物質上的循環,但我覺得透過人的思考所設計出來的這些物品,其實應該要可以停留在人的記憶當中,成為我們心中的一部分,這種身心跟物質的循環也比較接近我所想的永續。」



向團隊夥伴學習 謙虛不驕傲

回想初入行畫設計圖時,皆川明常擔心畫得不好,或是畫出來的東西不能得到市場上好的評價,「就算是現在,我也還是有很多不擅長的地方,例如我的電腦不是很好、記東西也很慢。」但他慶幸團隊裡不少人補足了這些,「我是那種如果覺得不擅長,就會想辦法跟那些擅長的人待在一起,邊做邊學,某部分也靠這樣彌補自己的信心。」

在皆川明眼中,所謂的Sense有無,其實更接近設計者本人是否找到了想做的事情。「就我自己來講,我希望設計出能讓別人穿搭很久的紡織品,我有這種願景跟夢想。 但這種Sense比較不是Marketing這類的東西,而是你這個人有沒有自己的堅持跟理念。」皆川明說。

「讓物品變成人的記憶,幻化在生活當中;讓製作方跟使用方都能夠感受到幸福的循環,是我最想達到的境界。」走在垂掛的布料之間,窗外的光灑進館內,落在皆川明腳邊,關於百年之後的模樣,並非無法想像,事實上,在他沒停過的步伐之間,早已無比清晰。

本版與聯合報「優人物」合作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