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示警 全球林火頻繁 長年固碳恐歸零

THE MERIT TIMES
本報台北訊
字級
收藏文章
34觀看次
【本報台北訊】各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 28)上討論減碳,我國自然碳匯專家、中興大學森林系特聘教授柳婉郁提出警告,全球1年森林火災次數約20多萬次,災害面積1000萬公頃,近年卻因氣候變遷,全球森火次數雖差不多,面積卻增加,被燒掉的樹所吸的二氧化碳,形同瞬間釋回大氣。

柳婉郁指出,森林裡的樹都有「固碳效果」,大樹每年吸進二氧化碳,透過光合作用將碳變成養分,1公頃土地約200多公噸的樹,1年吸碳量約10至20公噸;若將20年的樹加總,相當於200到400噸吸碳量。

柳婉郁指出,若1公頃森林全燒毀,所吸進碳瞬間釋放到大氣,若是20年的樹被燒掉,等於瞬間釋出200至400噸二氧化碳量。她強調,現在的森林大火蔓延幾百萬公頃,瞬間碳排量巨大,對環境、生態、居住安全都會造成影響,也是自然碳匯的莫大損失。

柳婉郁舉例,2019年印尼有32萬公頃林地燒毀;2018年至2019年,「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燒毀面積97萬公頃;2021年俄羅斯西伯利亞燒毀1800萬公頃,史上最高,釋放的二氧化碳等於德國整年度碳排放量,更因離北極冰層近,加速北極冰川溶解。

柳婉郁說,在開放山林政策下,民眾在山區活動用火不慎,民俗祭儀、掃墓、垃圾燃燒、農墾、引火不當,都是台灣可能發生森林火災的原因。她提醒,台灣每年乾季為11月到隔年4月,面對氣候變化,不可不謹慎,以免一把火,就將長年種樹固碳的成果歸零。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