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生態 | 人間福報

生活

澳洲:大堡礁正經歷有史以來最嚴重白化現象

【中央社/雪梨綜合外電報導】澳洲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GBRMPA)今天表示,壯觀的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正經歷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白化現象。 法新社報導,澳洲聯邦政府資助的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說,科學家進行空中調查指出,大堡礁1000多個珊瑚礁中,約730個已經白化。 大堡礁常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生物結構,綿延2300公里,擁有令人驚嘆的生物多樣性,包括600多種珊瑚和1625種魚類。 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在聲明中說:「今年夏天整個大堡礁遭受的累積影響,比往年夏天還要嚴重。」 這是過去8年來,第5次大規模珊瑚白化事件。 珊瑚對於生長環境極為敏感,環境條件的改變將直接影響珊瑚與蟲黃藻(zooxanthellae)的共生關係,當珊瑚為了存活而排出蟲黃藻時,就會發生白化,如果高溫持續,珊瑚最終將會變白並且死亡。 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首席科學家畢登(Roger Beeden)表示,氣候變遷對全球珊瑚礁構成最大威脅。 畢登說,「大堡礁是個不可思議的生態系統,儘管它一次又一次地展現韌性,但今年夏天尤具挑戰性。」 法新社記者本月訪問了大堡礁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坐落在澳洲東北角的蜥蜴島(Lizard Island)可說是一個小小熱帶天堂,有著生機勃勃的珊瑚礁,如今卻像是一座水中墳墓。 在蜥蜴島生活和工作了33年的海洋生物學家霍格特(Anne Hoggett)表示,當她第一次來到蜥蜴島時,珊瑚白化現象大約每10年出現一次。 霍格特說,現在這種情況每年都會發生,蜥蜴島珊瑚礁上脆弱的軸孔珊瑚(Acropora)約有80%在今年夏天白化。 霍格特向媒體表示:「我們還不清楚這些珊瑚是否已經遭受太多傷害而無法復原。」 澳洲已投資約50億澳元(約新台幣1043億元)用於改善水質,減少氣候變遷影響,以及保護受威脅物種。 澳洲是全球最大煤炭與天然氣出口國之一,最近才設定了碳中和目標。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今年稍後將審查澳洲的努力,是否足以讓大堡礁維持其世界遺產的地位。

MORE

世界地球日/海岸林、珊瑚株 共築「里山里海」澎湖願景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近年與澎湖縣政府合作植樹造林卓有成效,2024年發現新的海岸造林地能透由洋流作用,發揮保護澎湖杭灣珊瑚復育區的功能。 昨(20)日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與澎湖縣政府祕書長蔡淇賢、緯穎科技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暨執行長張順來共同啟動「澎湖杭灣護漁林及珊瑚復育里海願景計畫」合作儀式,預計在三年內改善2.5公頃林地,使用慈心水寶盆並選用在地適生苗木1萬株,打造海岸複層林,並且培育8千株珊瑚株,投放1千塊珊瑚磚,進行群聚復育。 蘇慕容指出,慈心基金會首度跨地景種樹,攜手澎湖縣政府、緯穎科技、在地社區居民、潛水業者、公民科學家等多方夥伴,齊心從陸上「種樹」到海裡,豐富陸域與海域的生物多樣性,同時庇護了以海維生的社區,預計為4千人帶來正面影響,實踐澎湖「里山里海」的美好願景。 種苗場建構的人工復育海洋珊瑚花園。圖/澎湖縣水產種苗繁殖場提供 「魚附林」一詞源於日本,意指在陸地上種樹可以營造魚群棲息、保護周邊漁場與漁業設施的功能。蘇慕容說,慈心基金會曾經為了復育國寶魚「櫻花鉤吻鮭」,於2021年在其分布的大甲溪上游武陵農場啟動種樹2萬棵的「造林」行動,讓陸生昆蟲、落葉,成為河川生物的營養來源,實踐「魚附林」的概念。 慈心基金會種樹總監程禮怡,受到之前種樹經驗的啟發,在與澎湖縣農漁局局長陳高樑、澎湖縣林務公園管理所所長李振綱討論後,發現造林地南方杭灣海域有漁業資源及珊瑚復育工作,也確認透過「潮汐」與「洋流」作用,能將造林地的碎屑帶往杭灣,成為計畫的緣起。 「珊瑚礁就像海中的熱帶雨林,提供海洋生物棲息、覓食及避敵、繁殖空間。」程禮怡說,珊瑚礁生態系是海洋中生產力最高、生物量也最豐富的所在,更是沿岸居民日常生計及海洋旅遊的重要基礎。透過杭灣鄰近陸域種樹造林,可以讓潔淨過的雨水,緩緩地注入海洋,避免過多營養瞬間流入大海,造成有毒海藻大量繁殖,影響珊瑚的生長環境。「植樹計畫不僅創造澎湖海洋產業的價值,更為當地居民開展美好的生態願景。」 澎湖遊客參與珊瑚人工復育活動後,可以寫明信片從杭灣海底郵筒寄出。圖/澎湖縣水產種苗繁殖場提供 慈心基金會結合澎湖縣政府與緯穎科技,共創「從陸上種樹到海下」之環境行動,為國內之創舉。緯穎科技除了帶動同仁至澎湖親手種植「海岸林」及「珊瑚株」,同時也贊助全案經費。 澎湖位於珊瑚大三角最北端的珊瑚觀察點,對於珊瑚大三角內豐富的珊瑚、魚類等海洋物種,極具特殊的觀察及保育意義。澎湖杭灣更是著名的潛水勝地,同時擁有全台第一座海底郵筒,每年為澎湖吸引數萬潛水客到訪。 慈心基金會、緯穎科技與澎湖縣水產種苗繁殖場啟動多夥伴合作關係,配合當地潛水業者、觀光業者,對澎湖遊客、潛水客進行海洋環境教育,由遊客及潛水客親自共同進行珊瑚復育工作,並培訓公民科學家,透過國際珊瑚觀察平台(Coral Watch),記錄並回報杭灣珊瑚復育狀況。

MORE

立法院今審野生動物保育法 禁獸夾兼顧原民文化

【本報台北訊】為兼顧動物福利、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祭儀與野生動物保育,立法院今天審查《野生動物保育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本次修正意旨兼顧野生動物保護機制,以及尊重並維護原住民族文化。全面禁用獸鋏成朝野共識,但動保團體認為,金屬套索陷阱等無差別陷阱器具也應一併禁用。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天審查《野生動物保育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本次修正要點包含全面禁用獸鋏的規定;增訂原住民非營利自用的狩獵要件、備查制及未經許可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的行政罰;擴大得沒收、沒入犯罪或違規相關物品的範圍;增訂保育類野生動物逸失圍捕費用由飼主負擔的規定;加重未通報或未積極圍捕的罰則等4大重點。 然而司法院釋字第803號解釋已肯認原住民狩獵文化權利及環境生態保護均為憲法所保護的重要價值,民進黨立委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表示,原住民族的傳統文化、祭儀依法應受保護與尊重,禁用獸鋏無礙原住民族傳統狩獵文化的傳承,獵捕野生動物仍可使用其他傳統獵具及方法,如此便可彰顯憲法保障原住民族的權益。 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特別指出,《野保法》原本只規範原住民未經許可獵捕一般類野生動物的「行政罰」, 致王光祿案未經申請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須以刑罰,因此修法原住民未經許可獵捕保育類及一般類野生動物,均以行政處罰,即全面除罪化,保障原住民族權益,目前在原住民地區也已替換3700多個改良式獵具,避免對動物造成額外傷害,逐步全面禁用山豬吊會是下個目標。 針對本次修法,逾20個動保團體在審查同時也在立法院前以行動劇表示,傷害野生動物不只獸鋏,修法也應包含更具殺傷力俗稱山豬吊的金屬套索陷阱等獵具,也缺乏禁止電商販售平台條款,讓販售禁止陷阱的電商平台下架網路陳列販售的義務。 動團指出,2020年10月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消極地推行交換精準改良獵具,但獵具再怎麼改良,若無法落實執行管理的控管機制,勢必如同過去一樣造成動物傷亡慘況完全失控,且禁止使用捕獸鋏及金屬套索陷阱山豬吊等非人道、無差別捕捉陷阱器具已是全民共識,也更應全面禁止「使用、持有、販售、製造、陳列及輸出入」,才能杜絕利用漏洞傷害野生動物的不法行為。

MORE

抹香鯨現身花蓮外海

海洋作家廖鴻基領航的賞鯨船,昨出海記錄海洋生物的行為與習性,意外在花蓮清水斷崖附近,與一頭長達17公尺的大型抹香鯨相遇;抹香鯨通常在5月後隨食物出現在花蓮外海,今年提早現身相當不尋常。 圖/花蓮縣福爾摩莎協會提供  

MORE

海島旅遊夯 海保署籲避免不當追鯨以免觸法

【本報綜合報導】近日有民眾組團赴模里西斯共和國旅遊,拍下與抹香鯨共游及觸摸畫面,引發當地居民反彈。海保署今(4/23)日表示,類似行為恐違法且對生態環境造成傷害,呼籲民眾應遵守當地法規。 海洋保育署指出,模里西斯西部海域為著名賞鯨觀光聖地,當地政府2012年頒布「海豚與鯨魚觀賞條例」,禁止餵食、觸摸鯨豚或在動物附近投擲其他物品等觀賞準則,維護遊客與鯨豚安全。 海保署表示,條例規定除了科學研究或紀錄片拍攝外,禁止任何人下水與鯨豚共游,一般遊客觀賞鯨豚須搭乘合法執照賞鯨船,由船家依規定在保持安全距離下賞鯨。 海保署指出,不少民眾為與抹香鯨合影,未向當地主管機關申請特殊許可,擅自下水與抹香鯨共游及觸摸,不僅造成抹香鯨緊迫,也可能迫使抹香鯨改變自然行為,導致抹香鯨被迫遷徙離開海域、影響當地海洋生態,也可能觸犯相關法律規定。 海保署呼籲,民眾出國遊玩若在當地遇見或觀測到野生鯨豚,應遵守當地法律規範,不能因個人私慾或商業利益就騷擾動物,並提醒民眾出國旅遊勿帶回或郵寄保育類動物產品,違反者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第40條及第52條,可處6月以上、5年以下徒刑,得併科新台幣30萬元以上、150萬元以下罰金。 另外,所有鯨豚在台灣都屬保育類動物,受野生動物保育法保護,若蓄意騷擾動物可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第42條,處1年以下徒刑、拘役或科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金。

MORE

生態自動相機大驚奇 保育動物生活全都錄

【中央社/嘉義縣專電】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在嘉義、台南山區架設自動相機進行野生動物族群動態監測,拍攝到母熊,且首次拍攝到2隻小熊跟在母熊身後活動畫面,以及直擊黑熊覓食。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今(19日)指出,嘉義分署於民國106年至112年在嘉義、台南山區架設自動相機進行野生動物族群動態監測,蒐集到豐富的野生動物畫面。監測除可用來評估動物族群趨勢、擬定保育策略,內容也是推廣野生動物保育的良好素材。 山羌發現相機鏡頭好奇觀看。圖/嘉義分署提供 嘉義分署表示,長期監測樣區以山羌豐富度最高、台灣獼猴居次。山羌、山羊、野豬、鼬獾、白鼻心及台灣獼猴等物種廣泛分布於低海拔到高海拔樣點;黑熊、黃喉貂、黃鼠狼及水鹿則主要分布中高海拔,但黃喉貂及水鹿有往低海拔擴散現象;麝香貓、食蟹獴及穿山甲則以中低海拔分布為主。 在黑熊監測計畫中,拍攝到發情的母熊,長期監測樣區則是首次拍攝到2隻小熊跟在母熊身後活動的相片;嘉義分署阿里山工作站人員去年於楠梓仙溪流域進行保育調查及回收相機資料時,也有直擊黑熊覓食。 2隻小熊跟在母熊身後活動。圖/嘉義分署提供 嘉義分署指出,山林中的野生動物採用紅外線自動相機監測,可日夜拍攝,紀錄動物多元的自然活動情況,例如水鹿洗泥巴浴及晚上坐臥休息、黃喉貂飲水、野豬群覓食等,也有好奇的山羌發現相機凝視鏡頭畫面。 另外,除了哺乳動物外,相機也能捕捉拍攝到不少鳥類,以藍腹鷴較為常見,較特別的是捕捉到黑枕藍鶲振翅飛翔畫面。 水鹿開心洗泥巴浴。圖/嘉義分署提供

MORE

6次國道讓蝶道 助40萬紫斑蝶遷徙

【記者江俊亮雲林報導】台灣紫斑蝶與北美帝王蝶,是全世界「唯二」會遷徙的蝴蝶,每年春天台灣紫斑蝶會往北遷徙,中途自雲林縣林內鄉坪頂山區飛下穿越國道,形成一道道紫色蝶河景象,今年已有40萬隻紫斑蝶穿越國道,也讓高公局啟動6次「國道讓蝶道」協助紫斑蝶順利飛越。 高速公路局指出,台灣紫斑蝶屬於特有亞種,因北回歸線將台灣分為熱帶與副熱帶氣候,所以有較明顯遷移現象,每當春季回暖,紫斑蝶依春天腳步往北遷徙,途中聚集在雲林縣林內鄉坪頂山區,再配合氣流自坪頂山飛下,穿越國道。 高公局秉持護生、尊重生命理念,在國道3號(二高)251至253公里的林內路段設置保護措施,並首創「國道讓蝶道」以減低車輛行經的氣流,讓紫斑蝶順利飛越國道;經統計紫斑蝶道路致死率已由2007年的3%,大幅降低至2023年的1.49%。

MORE

台灣藍鵲繁殖期 新北籲經過育雛區戴帽撐傘防鳥襲

【中央社新北訊】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防疫處今(16日)表示,4月到8月是台灣藍鵲繁殖期,呼籲民眾勿攻擊台灣藍鵲,經過育雛巢區可戴帽、撐傘保護自身安全或繞道,以免被台灣藍鵲襲擊。 動保處表示,特有種鳥類台灣藍鵲頭到胸部是黑色、嘴喙及腳鮮紅色,全身寶藍,中央尾羽甚長,其他各羽中段黑末段白,經常拖曳長尾飛行,又稱長尾山娘,棲息於中、低海拔森林。 動保處表示,台灣藍鵲為農業部公告保育類野生動物,攻擊台灣藍鵲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最高可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50萬元以下罰金。 動保處說,台灣藍鵲有極強護巢行為,育雛期間會攻擊進入巢區範圍的入侵者,撫育幼雛時間約5~6周,只要育雛工作結束,台灣藍鵲就會成群離去。 動保處表示,遇見台灣藍鵲幼雛落巢,先不要將鳥帶走,可判斷是學飛的幼鳥或沒行動能力的落巢雛鳥,鳥外觀是否有外傷或親鳥有沒有在旁,再採取援助或撥1959動保專線通報。

MORE

林業署攜手里仁社企與木酢達人 營造「友熊森林」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一起復育台灣黑熊生活的森林!里仁社會企業日前參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在玉里三民苗圃舉辦的「友熊森林」種樹活動,一起種下了600棵黑熊喜愛的殼斗科植物。此次種樹活動,源自於花蓮分署與木酢達人發起的台灣黑熊森林復育計畫,每售出一組「熊炭吉」擴香石,就會回饋77元用於復育黑熊的森林棲地,並且在黑熊出沒的玉里一帶,種下600棵殼斗科植物。 5月3日種樹活動當天,花蓮分署攜手里仁社會企業與木酢達人,以及玉里鎮代理鎮長詹秀蔥、卓溪鄉代表林惠婷、清水部落頭目何成忠、玉里鎮大禹國小師生60人等,於三民苗圃種下600棵青剛櫟、太魯閣櫟、三斗石礫及小西氏石礫四種台灣黑熊主食的殼斗科植物,為珍貴的台灣黑熊開闢一片安居的友善森林。 負責黑熊森林復育專案的里仁開發專員陳思妤表示,里仁消費者很認同這個計畫,大力支持了超過1500組熊炭吉,總共回饋近12萬元及300棵殼斗科植物。「我們一直以來都很關注環境永續與動物保育,不僅參與了這次復育黑熊棲地的計畫,還長期推動種樹及綠色保育等議題,希望動物好、土地好、人類也好!」 台灣黑熊喜愛的食物-殼斗科植物的果實。圖/里仁提供 秉持著萬物共好的初心,里仁長期積極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台灣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等團體,共同推動綠色保育,包含銷售復育水雉的菱角糕、保護紫斑蝶的土芒果青鮮果乾,以及淨化水庫的坪林淨源茶等產品。「期望透過環境永續與動物保育的推動,串聯起產業鏈的上中下游,牽起農友、廠商與消費者,一同來養護大地、保育生態,讓地球生生不息。」

MORE

花蓮拾獲台灣狐蝠寶寶 林保署:救援首例助建立流程

【中央社花蓮訊】花蓮民眾在市區拾獲1隻台灣狐蝠幼崽,林保署花蓮分署獲報立即啟動救援程序;過去無相關經驗,此次是國內第1次案例,對於台灣狐蝠保育深具意義,助未來規畫完善照養流程。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今天表示,21日上午接獲志工鍾秀綢通報,有民眾在花蓮市區拾獲1隻台灣狐蝠幼崽,因其為數量稀少之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因此立即啟動救援程序,送「瀕危野生動物救傷室」暫置,由專業獸醫師照養。 由於此為台灣首例救援僅2周大的狐蝠寶寶,國內沒有相關照養經驗,因此廣泛徵詢國內及日本狐蝠專家,建立照養流程,並嘗試將幼蝠放回原拾獲處,希望母蝠接回。 但經兩晚嘗試未果,經評估後,花蓮分署於23日將幼蝠交予東部野生動物救傷中心(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照養,由獸醫師依其成長狀態,並評估成體後是否適合野放。 林保署花蓮分署指出,台灣狐蝠屬於台灣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且在本島僅在大花蓮地區確認有繁殖個體,非常不容易;拾獲幼蝠的民眾為荒野保護協會花蓮分會志工夥伴,20日晚間發現狐蝠幼體後,因現場遊蕩犬貓數量眾多,為避免幼蝠遭受攻擊,並未將其留置原處,於翌日早晨交由監測志工隊長鍾秀綢(現任花蓮分署國家森林志工隊長),隨即通報緊急處置,這也說明花蓮民眾深知台灣狐蝠保育重要性。 林保署花蓮分署說明,這次為國內首次拾獲台灣狐蝠幼體,是1隻小公蝠,推測約2周大,尚未離乳,因過去並無相關照養經驗,在母蝠接回前,為維持幼蝠體力,向國立台北大學教授陳湘繁、野灣獸醫江宜倫、社團法人台灣蝙蝠學會理事長陳宏彰、理事林祖濬、林清隆博士,以及生物多樣性研究所主秘鄭錫奇等專家諮詢蝙蝠幼體照養方式,專家群也向日本專家請益狐蝠照養經驗及收集文獻資料,因而建立起幼蝠照養流程,並由花蓮分署先行照養,同時監測其體重、健康狀況等。 在經過獸醫師判斷幼體健康狀況、拾獲點周遭環境、母蝠返回尋找個體可能性之後,花蓮分署決定執行幼蝠回歸母蝠計畫,將幼蝠放回原拾獲處,希望母蝠來接回。 嘗試執行2日,於現地周遭皆發現不同的台灣狐蝠成蝠個體,且不斷於幼蝠周邊繞飛,但始終未接觸幼蝠;考量幼蝠體力、健康狀況及母蝠並未出現,為讓幼蝠得到妥善照顧,花蓮分署於23日送至野灣動物醫院,由專業團隊接手照養工作,並進行更為精密性質測量與體能評估。 林保署花蓮分署表示,分署及志工夥伴共出動27人次進行照養與野放工作,此次是國內第1次案例,對於台灣狐蝠保育意義非凡,藉由此次經歷建立妥善照養流程,為未來台灣狐蝠保育及救傷規畫完善制度;也呼籲民眾,如發現幼蝠或受傷個體,第一時間應通報縣市政府(1999專線),或撥打0800-057930電話,切勿帶回私自照養,避免觸法。 有民眾日前在花蓮市區拾獲1隻台灣狐蝠幼崽,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表示,因其為數量稀少之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獲報後立即啟動救援程序,送「瀕危野生動物救傷室」暫置,由專業獸醫師照養。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

MORE
/8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