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社論 | 人間福報

社論

社論--主權認知的錯亂

太平島碼頭整修工程竣工,蔡英文總統不敢登島主持竣工儀式,藍白立委要組團登島宣示主權,民進黨卻躲起來,訕笑是「藍白揪團看電影」。相對的,馬英九宣布四月一日訪問大陸,民進黨卻又大聲嚷嚷要馬英九「到中國好好替台灣宣示主權」。 民進黨該宣示的不敢宣示,不該宣示的卻比誰都大聲,豈非是主權概念的錯亂。  太平島自古即是中國領土,二戰之後由中華民國政府接收,隸屬廣東省政府,期間雖歷經法國、菲律賓的爭端,但中華民國在島上有駐軍,並於一九六○年歸高雄管轄,目前屬於旗津區中興里。 這是實實在在由中華民國所管轄的島嶼,無庸置疑,前總統陳水扁和馬英九都曾經登島宣示主權。  這次碼頭竣工,按理蔡英文在任期屆滿前最應該主動登島,一方面是在國際爭端之下鞏固我國南疆主權,一方面也讓蔡英文任內畫下完美句點。不想,國安高層卻用「南海情勢緊張,台灣不宜添亂」為由,民進黨立委更是高喊不要製造麻煩。 在自己的領土上宣示主權是給誰添麻煩?民進黨說白了,不就是聽命美國不要惹事嗎?請問會惹出什麼事?難道南海主權還要聽任美國擺布嗎?  二○一六年菲律賓申請南海國際仲裁案,整個案件完全是美國主導,用意就是抗中,最嚴重的是該仲裁案挑戰中華民國在南海擁有主權的事實,公然稱「太平島是礁不是島」,如果是礁就無權宣稱兩百海里的經濟海域,無異主權被剝奪。當時蔡政府果斷表達嚴正否定的態度,大陸官方也肯定我方態度。八年來,蔡政府一意倚美搞「抗中保台」,不但唯美國是從,還宣示「兩岸互不隸屬」,如今連自己的太平島都不敢去,還算是國家領導人嗎?  相對的,馬前總統憂心兩岸關係的敵意螺旋不斷上升,在去年四月間以「祭祖之旅」的名義訪問大陸,緩和了兩岸戰鼓頻催的氣氛。今年四月間馬前總統再以祭皇帝陵之名率領青年赴大陸交流。 最近兩岸關係更加詭譎多變,除了美中的持續對抗,賴清德的當選使得大陸擔心台灣會與中國大陸漸行漸遠,不但重新定位M503航線,檢視ECFA,大陸網民的武統聲浪更是未曾稍歇。 加上金廈海域糾紛,大陸宣布沒有禁限制海域一事,同時巡航常態化,使得兩岸關係雪上加霜。  馬英九適時訪問大陸,自然是為了緩和兩岸的緊張,也為賴清德在五二○的就任緩頰。結果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要馬英九「到中國,好好替台灣宣示主權」,還要他「不要幫中國的腔,扯台灣後腿」。 這是典型的台獨思惟,依照憲法,兩岸本來是主權重疊,「到中國宣示台灣主權」,不正是標準的「兩國論」嗎? 根據兩岸的憲法和現實情況,兩岸都宣稱擁有對方的主權,也就是主權涵蓋全中國大陸和台灣;但是在治權上兩岸各有管轄領地,我方管轄台澎金馬,對岸管轄大陸地區。 也因此,馬英九的一貫說法是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這是依據憲法的詮釋,大陸也沒有反對。也就是在一中原則下擱置主權爭議。  民進黨放任太平島的主權被菲律賓和美國操弄而不敢作聲,不是笑話嗎?卻要求馬英九到中國大陸宣示主權,豈不是火上添油嗎。

MORE

社論--亞洲小北約成形與中國

本月上旬,美日峰會與美日菲峰會接連在華府舉行,美國藉著強化美日雙邊聯盟與美日菲三邊結盟方式,防範與遏阻印太地區發生潛在衝突,形同在中國大陸四周設置包圍網。一個亞洲版的小北約逐漸成形。 不同於北約的是由歐洲幾十個國家參與一個以美國為首的單一安全機制,亞洲各國由於安全利益差異甚大,因此美國採取的是「軸輻式網絡」戰略,透過跟多個亞洲國家建立雙邊合作或盟友關係。這些雙邊關係猶如車子的輪,彼此沒有重疊,而是靠一個軸把車輪外框連接,這個軸就是美國。 拜登上任後,美國先是在二○二一年跟英國與澳洲建立AUKUS,去年跟日本與南韓舉行峰會,上周與日本和菲律賓召開三方峰會。拜登政府希望這些「戰略三角」交織起來,可以對中國和北韓形成一道道圍欄,減輕美國在區內安保的負擔。 華府成功加強圍堵中國大陸,並非美國靠自己一廂情願就能達成。如同俄羅斯攻打烏克蘭導致歐洲各國再度重視北約,過去十年,中共在南海問題上有違國際仲裁的行為,讓美國藉機拉攏南海周邊國家對抗中國,並讓美菲軍事同盟復活,美軍使用的菲國基地從五個增為九個,還擴建距台灣不到二百公里的巴丹島基地,用意不言可喻。 更讓外界矚目的是,兩年前裴洛西訪台時,中共在台海、東海藉機尋釁,促使日本強化與駐日美軍合作,將提升駐日司令到四星級位階。同時日本將協助生產製造美國軍火,進一步解除日本自衛隊束縛。日本軍事國防得到自戰後前所未有的提升,在亞洲軍事角力舞台漸漸走到中央,其和平憲法已名存實亡。 北京這次面對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兩場外交攻勢,顯得被動,先是外交部對日本加入AUKUS表示「日本需要認真反省侵略歷史,停止參與小型軍事和安全組織,真正走上和平發展道路」,淡化處理。同時官媒刊出專訪菲律賓前總統杜特蒂,大罵現任小馬可仕的錯誤政策,只是小打小鬧,無補於事。 但中方也不是沒有反制籌碼。膠著的俄烏戰爭與近來惡化的中東情勢,都給中國外交創造新空間。美國一直批評中國暗助俄羅斯,才導致烏戰無法結束,但歐洲國家知道沒中國支持,俄國不會參加任何與烏戰有關的和平倡議。 現在烏克蘭已落居下風,如果美國的軍援無法及時通過,烏國恐將於年底前戰敗。萬一川普當選,極可能逼迫烏克蘭割地達成停戰協議。所以目前法國與德國都主張,最好能及早停火和談,俾能替烏克蘭爭取最好條件,挽救戰場頹勢。 這就給了中國介入謀和烏戰的機會,藉此改善與歐洲關係。最近德國總理蕭茲先在北京與習近平會見,接著普亭將訪問北京;然後習近平就要訪問巴黎,與法國總統馬克宏敲定此事。 再則以哈戰爭近日擴大,拜登政府曾多次私下請託中國運用其對德黑蘭的影響力,讓地區緊張局勢降溫。可見北京只要改變「戰狼外交」,廣結善緣,面對美國主導的亞洲小北約,仍有破解之道。

MORE

社論--跨越護欄 踩踏紅線

社論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出訪歐洲期間,宣揚中歐合作、支持歐洲戰略自主,藉以突破美國設置的防中護欄。華府日前再度聲援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世界衛生大會,挑戰中方設下的敏感紅線。 華府在美中設置護欄有兩層意思,一是管控美中分歧,維繫對話管道暢通,防止競爭轉為衝突失控。二是限制北京擴張,積極與盟友日韓澳菲分別在東海、南海舉行聯合軍演,意圖把中國軍力圍堵在第一島鏈內;再加上科技戰、貿易戰等層層護欄把關,確保美國領先地位。 鑑於美國已把中國列為戰略競爭對手,加大力度拉攏歐盟共同應對中國,因此習近平就把今年首訪地點選定歐洲,做為跨越美國護欄的突破口。習近平出訪法塞匈三國期間,突顯中歐是「朋友、夥伴」,呼籲歐洲要堅守「獨立自主」,雙方關係是和平、合作、友好的「典範」。他在出訪第一站法國就點出中歐關係「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於第三方」,呼應法國總統馬克宏稱歐洲「絕不能成為美國的附庸」、不讓美中任何一方將其推向一邊或拉向另一邊。 眾所周知,歐洲的安全倚仗美國,經濟則需要中國。在美中科技戰中,雖然荷蘭被迫配合禁售中國先進光刻機而損失大訂單,但是對於美國提出的脫鉤斷鏈、小院高牆,歐洲國家大多態度趨向保守,不願一面倒向美國,畢竟任誰也不願因站隊美國而坐失龐大的中國市場商機。 習近平此行大打歐洲牌,強調中歐不存在地緣政治矛盾,中歐沒有冷戰,希望歐盟能樹立正確對華認知,共同防止新冷戰。北京勸說歐盟不必捲入美中冷戰,不要加入美國護欄,應是初見成效。 至於北京與華府互動時,明確表明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強調其核心利益絕不容受損,決不會聽之任之。 對於北京設定的紅線,拜登總統直言「我們就是需要搞清楚紅線在哪裡?」因此華府口頭上宣稱不支持台獨,同時又以行動支持台灣開展國際空間。日前美國國務院援例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今年在瑞士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讓世界受益於台灣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美國參眾兩院外交委員會聽證會上,進一步表達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民航組織、國際刑警組織等。同時,華府還詮釋解讀了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指決議內容並沒有決定台灣地位,是北京歪曲、濫用;這是美國為了排除擴大台灣國際空間的障礙,所做出的釜底抽薪之舉。 其實早在馬政府主政時期,台灣順利獲邀以觀察員身分出席包括世衛大會等多項國際組織會議,但蔡政府卻被拒諸門外。馬政府能做到,而蔡政府不行,北京歸咎是蔡政府拒絕承認九二共識,致使台灣參與世衛大會的政治基礎不復存在,並指美方有關舉措實質上是縱容支持台獨;針對華府無視紅線示警,頻頻採取切香腸、踩紅線做法,北京指摘就是政治挑釁。 華府的護欄,攔不住北京持續走出去;而北京的紅線,亦擋不了華府不斷踩底線。如何精準切香腸又不致傷到手指,有待美中雙方的分寸拿捏。兩大之間難為小,處於美中角力過程,波濤洶湧,五二○之後新政府如仍延續蔡政府路線,台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所屬國際組織仍難樂觀!  

MORE

社論--管控下的對立

四月初,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通完電話之後,四月上旬相繼邀請日本岸田首相、菲律賓馬可仕總統訪問華府,舉行美日峰會及美日菲三國首腦會談。日菲兩國與中國存在領土歧議,是以美日菲會談期間提及東海、南海、台海局勢時,對中國行為表達嚴重關切,並明確反對任何單方面以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的企圖。 美國在華府峰會期間強調與日菲簽有雙邊條約,對其承諾堅若磐石。《美日安保條約》適用於日本長期管理的釣魚台(日本稱為尖閣列島),而《美菲共同防禦條約》適用於在南海航行的菲律賓船隻及海警船。在台海,則重申維持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鼓勵和平解決兩岸問題。 美日菲毫不掩飾地劍指中國威脅之際,同時亦示好安撫北京,採取管控下的對立,讓雙方分歧不致升級失控。除了口頭上表達與中國溝通的重要性,並在行動上保持多層級對話。例如本月初拜登與習近平通電話,接著財長葉倫、國務卿布林肯相繼訪京,顯示美中聯繫管道通暢。岸田首相亦表示「將在各層面與中國保持密切溝通」,外傳日韓中三國領導人峰會有望下月在首爾舉行,北京對此正面回應,表示願保持溝通、創造條件。馬可仕總統稍早稱正努力尋求與中國領導人直接對話,防止南海滋生事端,加劇緊張局勢。 不過,涉及領土主權爭議,無論美日等國說什麼做什麼,都很難阻擋中國海警船常態化繞行東海、南海水域,藉以展現其維護主權領土堅定意志。看來兩方公務船對峙、互噴水砲場景,將在敏感水域常態上演。 在東海、南海,日菲隻身難以抗衡中國咄咄逼人壓力,於是選擇站隊美國、拿到保護傘,與此同時也盡力維繫與中國溝通管道。 至於台海,台灣選擇親美抗中,八年來勉強維持冷和狀態;二、三月間金門海域發生兩起海上突發事件,掀起陣陣漣漪,只因兩岸正式對話機制中斷,以致迄今尚未落幕。 前總統馬英九剛結束大陸行,期間再次見到習近平時,馬語重心長地提出了和與戰:沒有穩定和平的兩岸,就沒有安定進步的台灣;沒有和平共榮的兩岸,也不會有璀璨光明的未來。兩岸如果發生戰火,對中華民族都是不可承受之重。他認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未來兩岸應以確保人民福祉為最大目標,共同追求和平發展。 回顧九年前的馬習首會,馬總統認為在卸任之前已為兩岸搭建一座跨海大橋,建立領導人會面模式,盼能延續兩岸和平交流、互利雙贏的現狀。然而,言者諄諄,聽者藐藐,馬規蔡拒隨,致使兩岸互動冰封生變。 對於馬在馬習二會上的講話內容,陸委會批其有違台灣社會期待、表示深感遺憾,且指「中華民族」是陷阱,「炎黃子孫」只是中國古代傳說;陸委會此番回應,對打開僵局、重啟對話,無異緣木求魚,毫無助益。 準總統賴清德下月即將上任,所謂新人新政新氣象,請準內閣現在就籌謀畫策,爭取盡快接回金門海釣滯留對岸多日未歸的士官,並妥善解決大陸漁船翻覆善後事宜,權且當做兩岸正面互動起手式。如果賴政府蔡規賴隨,延續蔡總統親美抗中路線,兩岸恐難有突破、重蹈兩岸對話無門的覆轍。

MORE

社論--以觀光為新政策的突破口

新內閣人事已明朗化,新政策蓄勢待發。如欲在短時間內讓人耳目一新,將開放觀光擺在優先的順位應是選項,不論就產業平衡、改善就業、發展經濟各面向來看,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更是改善兩岸關係試金石。 準總統賴清德進行「產業之旅」時,泛觀光業者是少數非科技業的受訪對象,他指稱台灣應該「以觀光立國」,還要求每個部會都要把推展觀光放在心上,讓觀光成為台灣的主流產業。觀光業儼然成為新政府發展第三產業的代表作,重要性不言可喻。 然而,政府原設定今年一千二百萬人次來台旅客的目標,也在不久前下修到千萬人次。理由是,由於大陸旅客來台的進程不如預期,遠低於原預估每年二百萬至二百五十萬的目標值。一個新政府決心要全力發展的核心產業,和陷入僵局的兩岸政策對撞,出現了不理想的結果乃意料中事,卻提供一個反思的契機。 觀光業向來有「服務業火車頭」的稱謂,透過吸引來的觀光人潮,可以一併帶動餐飲、休閒、展覽、百貨商場等多項產業,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將資源挹注於觀光業得到的回報最大,主要國家也都把無煙囪工業列為重點的發展產業。 據世界旅遊觀光協會(WTTC)報告預測,全球旅遊觀光產業規模二○三三年將升至十五點五兆美元,占全球GDP比重在百分之十一至百分之十二間,此一比重約百分之四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即相當憂心,星國陸續採取「獨享泰勒絲」、農曆年前與中國大陸相互免簽等方式拚觀光,首季迎來四百三十五萬國際觀光客、年增百分之五十,讓五月將卸任的李總理鬆了口氣。 相對國際而言,台灣在觀光業的努力仍有很大的空間。以近年數據來看,台灣的國際觀光收入常不及GDP百分之二,遠低於全球平均百分之十的水準,造成此一現象的原因很多,住宿等旅遊必須支出偏高即常被提出來檢討,「遊墾丁不如玩泰國」是精打細算的旅客常引用的對比,準總統賴清德願以元首之尊,親自站出來呼籲各單位拚觀光,應可期待五二○後推出一連串改革,讓觀光出現振興的機會。 樂見新政府提升觀光產業位階的同時,我們也要提醒,開放兩岸觀光不能在此一重要的政策上缺席,不只從政策達到的績效考量,需要兩岸觀光助陣,新政府最令人擔心的兩岸政策部分,互動過程中如何累積善意與互信,若須有一合適的政策來實踐,觀光則是最適合的政策。 原因在於,原本政府去年底宣布將解除「禁團令」、開放組團赴陸旅遊,卻在農曆年前政策急轉彎,此一決定有基於兩岸關係的變化,要捍衛尊嚴的用意,卻也令人體會到觀光政策僅是項籌碼,隨時都可能淪為政策的犧牲品。 新的契機出現在馬習二會上,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釋出願讓更多人到台灣走走看看的風向,如能順勢而為,讓兩岸觀光恢復其應有的生機,甚至更進一步,做為新政府與大陸方面往來的突破口,則處於谷底的雙邊關係,說不定可出現好轉的跡象。 更重要的是,當前兩岸之所以互動不佳,是來自彼此缺乏了解,如能藉由兩岸之間的互訪,累積善意,增加彼此的認識,消弭一些不必要的誤會,說不定賴清德選前那句「請習近平先生和好朋友一樣,吃頓蝦仁飯,再加上一杯全糖珍珠奶茶」的話,有實現的一天。

MORE

社論--廢死與否的爭議

社論 「作為法定刑之一的死刑是否違憲」,憲法法庭於昨日進行言詞辯論,以作為釋憲依據。由於目前的民意仍有八成以上反對廢死,而高院近年來的判決已趨於廢死,現任大法官泰半是蔡英文總統提名,意識形態偏向民進黨的廢死主張,兩股力量互相衝擊,不管結論如何,這項言詞辯論將是台灣司法史上的一次重大里程,備受矚目。 目前有三十七名等待執行的死刑犯,他們主張死刑侵害人權尊嚴、生命權,聲請憲法法庭審理。十五名大法官中有三人迴避,宣告死刑違憲只要七票,而審案的十二名法官中有六人最晚於今年十月卸任,這樣的結構要針對如此重大的議題做出釋憲,也備受疵議。畢竟蔡英文總統提名的大法官在過去的釋憲主張多有意識形態傾向,而六名屆退的大法官放個起身砲,回饋民進黨的栽培,也是很自然的聯想。 面對憲法法庭的辯論,國民黨日前舉行「死刑存廢,人民作主」的記者會,要大家都聽見被害者的聲音,「台灣犯罪被害人人權服務協會」副理事長許福生疾呼,「加害人被判死刑後又不執行,對家屬是二次傷害」。的確,所有被判死刑的殺人案件,都可以聽到被害家屬痛苦的心聲。 殺人犯每次出庭,都可以聽見被害人家屬嘶聲竭力的呼喊,有些人甚至一輩子都難走出痛失親人的陰影。一九八七年發生的陸正被撕票案,陸父陸晉德一生都在為此案奔波,遭判死刑的邱和順至今尚未執行,陸晉德獲知邱某還有機會再審,痛罵政府是在懲罰被害人家屬、拯救罪犯。而被告律師卻指責他「將來上帝會審判你」,這是一個怎樣顛倒是非的邏輯? 殺人者可以主張「死刑侵害人權、生命權」,而他們侵害人權、生命權又怎麼說?有些死刑犯一連殺了數人,不但毫無悔意,且以各種方法諸如精神病症以迴避法律判死,即使至今判死已經超過三十年仍再企圖迴避執行,他們在殺人的當下,有想過被害人的人權和生命權嗎?被害人的生命權又該向誰去討? 對於廢死議題,法務部主張死刑制度合憲,大多數國家都是經過立法或修憲程序廢除死刑,經由憲法法庭直接宣告違憲者極少,且也都必須行政、立法機關有一致共識。若驟然宣告死刑違憲必然引發社會極大的衝突與對立,更侵犯了立法權。國民黨立院黨團也提出「法庭之友意見書」聲請,支持維持現行死刑制度,主張死刑存廢應該尊重民意,若驟然宣告死刑違憲必引發民怨,衝擊法律秩序安定,且介入立法政策自由,破壞權力分立原則。 在中華民族傳統法制中,三千年來,無論刑罰制度如何演進,廢死從來不是選項,「殺人償命」是基本的原則。即使到了今天,廢死也不是普世價值,廢死團體強調的聯合國兩公約──《公民及政治權利公約》和《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公約》,雖強烈捍衛天賦人權,卻沒有明確要求締約國修法廢死、停止宣判或執行死刑。而包括美國、日本、南韓等一百多個國家至今都沒有簽署兩公約。 廢死在台灣社會是個爭議極大的議題,不但毫無共識,且多數民意反對。民進黨似無須以「進步價值」之名,違逆多數民意和人民情感;大法官更應體察傳統價值和台灣社會的普遍主張,做出明智的決定。  

MORE

社論--新國會新任務

新國會展開新的運作。但焦點並非集中在改革國會、勵精圖治、回歸憲政制衡功能上,而是爭論正副院長選舉風波,綠白合的「電話門」。還沒開議就為了合縱連橫鬧得不可開交。預期未來國會因三黨不過半,各黨會為了自身利益爾虞我詐,鬥爭益加激烈,議案反而會被忽略。  因三黨不過半,正副院長選舉的第一仗就殺得天昏地暗。民眾黨以少數的關鍵八席,左右了整個選舉結果。期間傳過藍白合,是韓國瑜搭配黃珊珊一正一副,但沒有成功,又傳出綠白配,以游錫堃搭配黃珊珊。而「電話門」中傳言的是黃珊珊搭配蔡其昌一正一副,這個說法顯然充滿著機巧權謀,對民進黨來說是極大的讓步。  為了不讓國民黨掌控立法院,民進黨寧可將國會龍頭位置讓給民眾黨,這對民眾黨來說是很大的權力誘惑,最後破局,破局的原因是民進黨內部意見不一,最關鍵的自然是因為賴清德沒有點頭。若是這樣的搭配成局,可見民進黨寧可要權鬥,而可以不顧政黨的基本原則和顏面,民進黨可能要背負極大的罵名。  民進黨內部意見紛雜的原因又牽涉到黨內派系鬥爭,其中以正國會的角色最受矚目。先是傳出黨團總召柯建銘並不支持游錫堃,繼而傳出正國會的林佳龍為了爭行政院長也不支持游錫堃出線,因為一旦游錫堃擔任立法院長,林佳龍的行政院長勢必落空,畢竟一個派系掌有兩大院長職位,難讓其他派系心服。接著又傳出因為鄭文燦也有意行政院長一職,加入戰局角力。  因為各方無法談攏,民眾黨自己提名參選正副院長,不當小藍也不當小綠。這是民眾黨最後的選項,事實上,站在政黨自主以及各政黨理念未盡相同的立場,民眾黨本來就應該走自己的路,這應是第一選項,一則對選民有交代,二則也不致淪為他黨的傀儡。站在國會監督行政權的立場,更沒有理由和執政黨合作。  國會該做的事太多,除了人事改組,以往存留的弊端都必須追究改進。至於濫權違法部分必須重新檢視並一一繩之以法。舉凡各界提出來有疑慮的政策包括光電、風電的合約,台電的虧損,疫苗的採購,口罩、快篩劑的價格,三倍券等補貼金額的發放都疑竇重重,和高端的合約儘管已經公布,仍未能釋眾疑。如果這些弊端不能優先處理,無法對民意交代。  以往許多錯誤的政策都必須更張,如非核家園就是最受詬病的政策,這樣的能源配比根本無法因應電力所需,未來不是面臨跳電的危機就是要忍受調漲電價的痛苦。最重要的還在兩岸政策,民進黨「倚美抗中」的政策不僅讓台海中線被沒收,連斷十邦交國,令台海陷入兵凶戰危的險境。如今賴清德上台,危機更加明顯,大陸不斷出招。不合宜的兩岸政策亟待調整,更是立法院迫在眉睫的急務。  如今執政黨已非全面執政,立法院無疑是未來的政治重心,如果像現在民眾黨總想以關鍵少數博眼球而大玩權謀的遊戲,相信很快就會變泡沫。在野黨一定要承擔選民的付託,讓新國會盡速推動新任務,展現新氣象。

MORE

社論--善意與敵意存乎一念

社論 近日北京釋出開放陸客赴台觀光旅遊及台灣農漁產品銷陸的正面訊息,從而讓五二○之後的兩岸前景,露出久違的一線曙光。 回顧近八年期間,兩岸缺乏政治共識,互信基礎薄弱,溝通管道中斷,在兩岸關係上可謂繳了白卷。準總統賴清德就任之前,北京透過與台灣在野黨立委會面場合,投石問路拋出一些和緩涉台政策,藉以測試新政府是否能正面回應,以扭轉兩岸停滯不前現況。 兩岸關係畢竟中斷了八年,欲重啟互動,很難一步到位,需要一個漸進過程,分階段、逐步地往前推進,在過程中建立互信,以堆疊積木方式創造新局。 以開放兩岸旅遊為例,中國大陸率先釋出福建居民赴馬祖旅遊,並視條件成熟進一步開放福建居民赴台團隊旅遊。 對此台灣看守內閣顯然不願被動接招,逕指大陸以附加條件方式、極度縮小開放對象、不合對等開放原則為由,推諉將由陸委會、交通部進一步釐清云云。這種制式反應,平白錯失兩岸正面互動機會。 同時北京還傳達:願加強溝通,恢復台灣文旦柚等農漁產品輸入大陸;透過既有聯繫管道,希望台灣方面盡快全面恢復兩岸海空客運直航;願意對花蓮震災提供幫助,通過兩岸紅十字會把相關物資盡快送到災區等等。 由此觀之,兩岸重啟接觸對話的機會還是存在的,關鍵是雙方必須精準掌握住稍縱即逝的時機點。 時值蔡賴政權交接期間,看守內閣不願也不宜針對兩岸做出重大決策,因此對北京的善意試探,表現得意興闌珊,消極應對,也是情理之中。期待相關人士在這段時間謹言慎行,話不說死,事不做絕,為五二○之後兩岸互動保留空間,交由新內閣拍板決策。 盱衡賴、習近期談話,一方面傳達各自堅定政治立場,同時亦涵蓋了柔軟感性一面,為兩岸前景創造一些想像空間。 準總統賴清德的兩岸論述表明仍將延續蔡總統兩岸路線──包括「堅持中華民國主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在內的「四個堅持」、沒有再宣布台灣獨立的必要;同時表達願和中國展開交流合作、由兩岸執政黨良性對話等。 上月舉行的馬習二會上,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重申堅持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政治語言,並多次表述中華文化、中華文明、中華民族、兩岸一家人等感性用語。 眾所周知,賴、習二人的政治主張底線,幾無交集,對此雙方均心知肚明,了然於胸;如一味糾結於此,兩岸僵局困境難解! 估計,賴清德五二○總統就職演說中的兩岸論述,應能為各方接受,不致挑戰台海情勢;如能納入中華文化、中華民族……,或將有助於走出八年僵局,循序漸進恢復兩岸旅遊等交流交往;期盼新政府的兩岸政策能夠展現新思惟有新作為。 所謂善意的表達,並不是口頭說說就算數的,這是需要雙方皆能感受到對方的誠意。否則一方自認遞出的是和平橄欖枝,卻被另一方視為帶刺的玫瑰,兩方認知差距太大,善意成了敵意,反倒另起事端,別生枝節,怎可奢望兩方會有良性互動。 兩岸主政者伸出的是和平橄欖枝,抑或帶刺的玫瑰,其實都在領導人的一念之間。

MORE

社論--電價上漲的連動效應

去年四月電價調漲百分之十一,帶動一波物價上漲。今年四月電價又要上漲,漲幅如何引發各界揣測,電價審議委員會決定在本周五做出調漲幅度。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強調,電價上漲最怕的是因而產生通膨預期心理,使通膨率發生結構性變化。由於近來物價不斷攀升,電價上漲拉高商家成本,必然會帶動另一波物價連鎖上漲風潮。 雖然電價漲幅尚未公布,但媒體已經揭露了調漲的幅度:用電在七百度以內的用戶,漲幅為百分之五,用戶大約有九成三;七百零一到一千度用戶調漲百分之七;一千度以上用戶調幅百分之十,用戶約占百分之二。工業用電調幅更大,平均調幅百分之十二,而年用電超過五億度且連續兩年成長者,調幅將在一到二成間,包括台積電、高鐵、中華電信等高用電業者。 台電的整個電價政策其實不是靠市場機制,雖說有電價審議委員會,向來就是執政者完全基於政治考量來調整,說白了就是為選票。每到選舉期間為了怕失去選票一定凍漲,長年累積下來,該漲不漲,選後又突然暴漲,當然會帶動物價的攀升。這兩年因俄烏戰爭,天然氣等原物料暴漲,先進國家相繼調高電價,例如韓國電力公社在兩年前就調漲民生用電近五成,工業用電漲了八成七。而台灣卻是靠國庫補貼。 台電財務嚴重惡化沒有因此減緩,前年虧損了二千六百七十五億元,去年虧損二千億元,面臨破產命運,經濟部不得不增資一千五百億,再動用超徵的預算補貼五百億元,還漲了百分之十一的電價,卻仍然虧損。兩年來以超徵的稅收補撥了台電四千五百億元,至今台電仍處於鉅額虧損狀態。今年又增資一千億元,而且四月再調漲電價,選舉過關了,漲幅自然要比預期高出許多。 台電的整個電價結構問題重重,除了歸咎於政府的黑手掌控之外,最大的問題當然是民進黨政府的能源政策,由於廢除核四,不僅浪費了當初興建核四的所有資產,還因為發電不足向民間購電。如今能源配比的問題依舊無法因應電能所需。蔡總統說要提高綠電配比,而綠電的建設卻遠遠不足,又拒絕啟用核電,導致台電虧損連連,且電價節節高升。錯誤的能源政策不僅要國庫補貼,拿老百姓的納稅錢來補漏洞,而且還要漲電價,等於是剝了民眾兩層皮。 儘管電價審議委員會說會綜合考量社會經濟狀況和物價穩定、產業競爭力等因素,決定電價調漲的幅度,但是台電鉅額虧損已經是鐵板釘釘的事實。現在民眾最擔憂的就是物價上漲與通膨的問題。據主計處統計,去年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百分之二點五,寫下近十五年來次高紀錄,今年二月上漲到百分之三點○八,除了國際因素,電價上漲後,通膨的壓力勢必引爆。 台中市長盧秀燕發起的「女力治理平台」共有九位女性縣市首長參加,他們最關心的事就是電價問題,在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希望中央重視電價調整帶動物價波動的問題,以照顧民眾為先,慎重考慮電價的調整。對於物價上漲的憂慮,老百姓心裡更是恐慌,最近ETF募資情況驚人,短時間內吸金二千多億,這正是民眾在貧窮恐懼下呈現的搶進風潮。電價在此刻上漲,物價能不應聲而起嗎!

MORE

社論--新加坡再上一個台階

社論 新加坡下月將進行權力交接,執政二十年的李顯龍交棒,現年五十一歲的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接班。 黃循財歷練豐富,曾擔任李顯龍的首席私人祕書,當選議員後就被委任為國防部與教育部的國務祕書,再獲委任為文化、社區和青年部部長,進而出任國家發展部長、教育部長,現職則為財政部長。他獲絕大多數同僚支持接班,可說是眾望所歸。 新加坡經歷三代領導人執政,基本上不脫李家色彩,接班的黃循財必定仍是「李規黃隨」,不會立即展現自己的新風格,推出新政策。不過,新加坡雖仍高速發展,但人民的心態已有變化,有些民眾無法繼續接受李家的威權治理方式,亟思向真正的民主制度邁進。 黃循財對此已有意識。他兩年前啟動「前進新加坡」(Forward SG)活動,旨在審查和更新新加坡的「社會契約」,刷新執政風格。 他宣稱將建立一個「充滿活力和包容性、公平和繁榮、堅韌和團結的社會」,獲得民意普遍肯定。李顯龍也讚揚黃循財和第四代團隊努力贏取人民信任。 執政的人民行動黨雖然政績良好,確保社會穩定,但也必須迎合民意趨向,不斷革新求變,否則難保在野黨不會成長茁壯。 新加坡長期以來經濟表現不俗,工業升級不斷精進,跨國企業投資不絕如縷,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是三級跳發展。 新加坡近來大舉吸納中國大陸資金、企業和人才,逐漸取代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也快速追趕香港轉口貿易運輸中心的地位,成為中國資金、企業對外的跳板。新加坡雖是彈丸小國,半個多世紀以來,從李光耀、吳作棟到李顯龍,都有卓越的治國能力。 近年美中戰略對抗加劇,李顯龍堅持不選邊站,一直嚴守政治軍事依附美國、經濟依靠中國,兩邊不得罪的路線。這是新加坡經濟持續高度發展的定海神針,所以能順應大局,借力使力,因勢利導。 李顯龍一方面肯定西方自由民主體制的價值,反對以武力改變現狀的戰爭行為,另一方面也對中國經濟韌性抱滿懷信心,力求合作發展。近年中星開啟互免簽證,新加坡吸引了大量中國客,更吸引富豪移民,數百家企業前往新加坡註冊。面對人口急速老化問題,新加坡大力吸納移民入籍,填補人口空缺,獲公民權及成為永久居民的外國人激增,以中國有錢人占大宗。 新加坡也藉開放性與自由化的政策,分食瑞士、開曼群島等金融和稅務避風港的利益。新加坡已成為世界資金與人才歸向的焦點。 由於聚積了全球的發展要素,新加坡已成為亞洲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電訊中心,國民平均所得名列世界前茅。 雖然發展快速,但執政團隊能充滿憂患意識,時時在新科技、新經營模式各方面力爭上游,培養大批受過高等教育和高度訓練的工人,以免新加坡淪為過氣的新興工業國家。如今的新加坡在高科技領域上已與先進國家並駕齊驅。 新加坡近幾年的發展更是神速,實實在在上了一個台階,如今即將完成權力交班,在繼承問題上建立可遵循的制度,也算是上了一個新台階。這個充滿活力的小國家直有大國的格局與風範,其發展前景可以樂觀預期,值得後進國家好好學習。  

MORE
/10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