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縱橫古今 | 人間福報

閱讀

【時光走廊】民俗台灣(20-14)清代建築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南投街的清代原貌 1908年,南投街,位於台灣中部高原地帶,也是漢人與原住民生活的交界區,不僅生產各種果類,本地的陶瓷在台灣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照片中的南投街也是閩南式亭仔腳街屋,大致上仍然是清代的原貌。 彰化孔廟的泮池石橋 1930年,彰化孔廟的泮池、石橋與照牆。大清雍正初年,彰化縣知縣張縞倡建,建築為漳州風格。乾隆、嘉義、道光年間,彰化孔廟多次重修增建,規模更大,建築用工更細,被譽為中部第一建築。 彰化城樂耕門 1908年,緊鄰八卦山的彰化城樂耕門(東門),城牆與八卦山脈被比喻成「葫蘆吸露」與「蜈蚣照珠」之形狀,在台灣古城中別具一格。 彰化原屬諸羅,於大清雍正年間設縣,後建竹城。嘉慶年間,改建土城,後又改磚石城,至道光間完工,成為台灣第一座磚石城,共有四座城門。 埔里社城南門街之清代原貌 1901年,埔里社城南門街。清光緒初年,駐守埔里社廳的台灣鎮總兵吳光亮建築土城,周長約五百丈,內有衙署,外則另種有刺竹林,並有護城河環繞,進出城門得通過吊橋,且有衛卒日夜輪流看守。此城吸引了不少漢人進入埔里開墾,並加速了埔里一帶原住民的漢化。此照片拍攝於日本殖民的初期,十分稀有珍貴,保留了清代埔里的原貌。 阿罩霧林家建築 1908年,台中州阿罩霧林家花園建築,是台灣最宏偉美麗的傳統建築之一。林家開山祖林石於清乾隆年間,由漳州府平和縣五寨鄉埔坪村渡海來台,歷經數代經營,成為地方巨室。林家不僅事業成功,而且積極參與近代中國革命事業,在日本時代以維護中華文化為職志,光復以後依然如此。 由八卦山望彰化城 1908年,由八卦山望彰化城。對於日本總督府來說,彰化城所留下歷史記憶甚至超過台北和台南。因為乙未戰爭過程中,這裡是抗日軍黑旗軍的主力所在,也是最激烈的城市戰鬥的爆發地點。八卦山居高臨下,控制著彰化城,自然成中台灣地區的戰略要地。 儘管日軍在八卦山戰役中獲勝,但近衛師團南下桃竹地區至彰化城,作戰艱苦程度超過預期,因此決定在此暫停軍事行動,調派增援部隊,集合三路圍攻抗日軍總部台南城。 八卦山戰役後,近衛師團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盼顧自雄,作詩一首:「數百砲台恰似虹,雞旗林立示威隆,螳螂斧不龍車敵,彰化八卦一擊中。」 但作此詩後兩月間,北白川宮即在嘉義染重病,躺在擔架上被抬進台南城,不久便氣若游絲,日軍諸將領愁雲慘霧,毫無戰勝之欣悅。 《民俗台灣1895-1945》 定價3800元,讀友優惠價2500元 有興趣的讀者請洽購新世語文化 02-2368 4364 shu4364@ms62.hinet.net

MORE

【東瀛遍路】京都知恩院

文/林孟慧 在日本京都市東山區,有一座京都寺院中規模最大的寺廟,也是淨土宗鎮西派的總本山——知恩院。此寺廟開山於十二世紀(1175),至今已有近八百五十年的歷史,創立者為法然上人,因此廟內供奉阿彌陀如來及法然上人像,山號「華頂山」。 來到知恩院的入口,抬頭可見到一層樓高的階梯上,雄偉的三門矗立於眼前:高二十四公尺,寬五十公尺,屋頂灰瓦七萬塊,是現今日本少見的大型木造二重門,與南禪寺的天下龍門、東本願寺的山門,並稱京都三大門。 三門的正上方,掛著靈元天皇御賜的黑底金字匾額「華頂山」,十分莊嚴氣派。知恩院的名稱,乃法然上人圓寂後,弟子源智上人為報恩,在師父圓寂處興建寺院,並受四條天皇敕賜「華頂山 知恩教院 大谷寺」寺號而來。後經過德川家三代將軍不斷擴建,而成今日面貌。 法然上人生前以倡導念佛為修行方法,大眾只要念誦「南無阿彌陀佛」佛號,即可獲得救贖,並通往西方極樂世界,在當時讓芸芸眾生易懂接受,跟隨信仰者恆河沙數,影響現代佛教深遠。 知恩院的迴廊「鶯鳴廊下」,也遠近馳名,據聞非寺院僧人行走其上,會發出夜鶯般的叫聲,提醒院內有外人來犯,十分有趣。另外,院內有一口全日本最大的吊鐘,重七十噸、高三米三,每年除夕夜,須由十七位僧侶合力撞鐘,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十一月時,知恩院會舉行一年一度的「秋季燈飾」,在浪漫楓紅的圍繞下,院內掛上一顆顆祈福燈籠,民眾可於傍晚至夜間購票進場賞燈,感受會深秋詩情畫意的氣息。

MORE

【教壇心語】人工智慧帶來「美麗新世界」?

文/林文瑛 有位男士習慣用手機的語音智慧軟體查天氣、撥電話、導航,有次女同事們聊化妝品,他駐足聽了一下,不料手機竟然開始推播各種化妝品廣告給他。手機會偷聽我們聊天? 是的,不只是音訊,我們在網路上搜尋過的關鍵字、瀏覽過的網頁、分享過的照片或影片、社群媒體上的留言,甚至按讚了什麼,買了什麼都會留下紀錄,這些「數位足跡」讓我們享受順暢的上網體驗以及個人化服務,卻也讓我們的隱私受到威脅。 根據調查,台灣九成以上的人,每天平均花七小時使用網路,我們在網路世界留下的數位足跡數量之龐大、範圍之廣,可能超乎自己的想像。數據公司只要串聯起所有網路數據,就能拼湊出我們的圖像,包括我們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跟誰交朋友等等。 數位足跡是可以買賣的商品,因為人工智慧的發展依賴大量數據的蒐集、存儲和處理,而這些數據主要來自網路。目前這些個人資料主要賣給企業做廣告行銷,但也不免會被惡意人士利用在詐欺、犯罪,或者操縱選舉上。 英國的「劍橋分析」公司就曾經用大數據分析,讓川普當選、讓英國脫歐。他們與心理學教授合作,誘使二十七萬人下載一款免費的網路性格測驗,再透過這些人的臉書取得朋友圈資料,最後蒐集到五千萬筆個資。然後利用心理統計學,分析這些人的性格、生活滿意度、政治立場,以及恐懼和厭惡什麼等資訊。 接著再根據這些資訊,利用網路媒體的廣告服務,把假新聞偽裝成中立的新聞報導,精準推播。例如,為了攻擊希拉蕊,川普陣營捏造柯林頓基金會貪汙腐敗的訊息,請網路平台編排得像是自家媒體的新聞內容,刊登在網頁上。這類「原生廣告」十分昂貴,但非常有效,讀者平均會花四分鐘來閱讀。 這樁醜聞讓大家認清一個事實:數據分析讓每一張選票都有了「價格」;只要資金夠多,就能操弄民主。最大的受益者是網路平台與數據公司;而最大的受害者是民主,是提供數據卻反被洗腦、被操縱而不自覺的網路用戶。 在沒有選舉的國家,人工智慧也正發展成為社會控制的有力工具。有英國軟體公司持續統計全球大城市的公設監視器數量:三年前調查時,全球有將近八億部監視器在運作,一半以上在中國;到了今年,中國境內已裝置超過六億部監視器,其中三十九個城市平均每千人就有四百多部,密度高居全球之冠。相較之下,台灣人口最多的新北市每千人只有八部監視器,與美國紐約市差不多,而日本東京每千人只有一部。 這些公設監視器通常配備先進的人臉識別技術,確保能夠精確識別個人,能與社會信用系統連結,再整合社交媒體言論、網路瀏覽紀錄,形成大規模的監控網絡,所有人的行為都無所遁形。 科技應該為人性的發展和自由服務,而不是成為政客、獨裁者的好朋友,成為無良公司的生財利器。我們必須認真思考,如何在人工智慧時代建立起一個更具抵抗力和智慧的社會,保護個人自由、隱私和民主價值! 愛因斯坦曾語重心長地指出,人類尚未能好好控制科學,讓科學帶來的好處勝過傷害:在戰爭期間科學成為人們「殘殺彼此的工具」,在和平時期科學「讓人生匆忙不確定」。真是洞見! 如果政府和社會大眾對人工智慧時代可能引發的人權問題和民主威脅毫無警覺,不採取積極作為,英國作家赫胥黎所描述的「美麗新世界」也許就在街角的轉彎處,靜靜等著我們。

MORE

【寶島踏查】非典型的劉銘傳隧道

文/林堯 劉銘傳隧道位在基隆安樂區的獅球嶺,因此舊稱獅球嶺隧道,是台灣第一座鐵路專用隧道,也是目前僅存的清代鐵路隧道。我在基隆出生成長,劉銘傳隧道也在老家不遠處,卻一直與它緣慳一面。直到今年四月開放一般民眾自由參觀,才終於一睹它的廬山真面目。 清光緒十三年(1887),首任巡撫劉銘傳奏准興建從基隆港經台北到新竹的一段鐵路,以便能和當年台灣設省密切配合,一來有利於海防,二來能繁榮經濟。隔年春天,台北府到基隆段開工,途中經過的獅球嶺山勢高聳,土質結構複雜,開鑿相當不易,獅球嶺隧道費時三十個月,到光緒十六年八月才鑿通。 我們從北口進入隧道,可以看到極高的洞口是由堅硬的天然岩層構成,至於隧道南段則是潮濕的軟土地質,因此總長兩百三十五公尺的隧道得分成七段,分別以紅磚、觀音山石等不同材質交錯構築、堆砌而成。 當時隧道南北兩側同時動工,由於定位不準確,挖到中間才發現兩端高度相差竟達四公尺,必須修改才能銜接。現在隧道北口仍可看到修改痕跡,洞內岩壁頂比石拱高出數尺之多,足見百年前施工的艱辛。因為這樣,走在其中,就會發現獅球嶺隧道竟是寬、窄、高、低不一,材料構造不同的組合,是一條非典型隧道,相當奇特。 日據時期,為改善這些缺點,在獅球嶺隧道東方一公里處興建竹仔寮隧道,於一八九八年完工,獅球嶺隧道就此停用,不久改為公路隧道。後來為了避免和附近獅球嶺砲台混淆,改名為劉銘傳隧道。 一九八五年,劉銘傳隧道經內政部公告為第三級古蹟,進行修復後,曾在二○○三年開放參觀。二○○九年,因隧道內排水不良,部分坍方,在安全考量下再度封閉、整修,今年才以全新風貌開放。由於封閉多年無人活動,隧道內生態相當豐富,除有鳥類棲息,更有台灣特有的台灣葉鼻蝠倒掛休憩。走出南口,可清晰看見紅磚砌成的拱圈上,有劉銘傳親題的「曠宇天開」匾額一幅。再步行約二十公尺樹木參天的步道後,就被一座高牆擋路,因前方至今仍是軍管區,遊客得原路折返。 走入沁涼隧道,聽著滴答水聲,一面感受前人建設鐵路的艱辛,一面體會它承載的歷史記憶和人文價值,當可理解,劉銘傳隧道不僅是台灣鐵路建設史上的里程碑,也為台灣近代化交通運輸的發展留下重要一頁。

MORE

【長期徵文】

敬邀各地文史、以古鑑今、世界趣談等圖文作品,字數300~800字。來稿請寄mtnart14@merit-times.com.tw,或郵寄:221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1段369號2樓人間福報縱橫古今版。如需退件請附回郵信封,凡獲刊登之文章照片,同時刊於本報電子報與合作網站。

MORE

【走讀城鄉】兼顧防洪、休憩與生態教育 金瑞治水園區

文/丹青 內湖是台北的小盆地,多山丘也多湖泊,境內的大湖和碧湖、碧山嚴等皆成風景勝地。唯近二、三十年來,開發內湖工業園區,人口及大樓越多,除交通擁擠外,加上地形關係,亦容易有水患,二○○一年之納莉颱風,更造成此區嚴重淹水,居民損失慘重。 故台北市政府除了在內湖地區增高堤防,亦在「海綿城市」及「總合治水計畫」的策略理念下,規畫一系列「上游保水、中游減洪、下游防洪」的工程,來提升都市的防洪能力。其中「中游減洪」的部分,就是檢討內湖地區適合設置調節滯洪池的地點,以減少暴雨造成下游排水系統的負擔。 此種滯洪池的建設,多以新型生態工法施工,並考慮到非汛期間可供民眾休憩、運動之用,培植為生態教育園區,兼顧治水防洪及休憩、生態教育。民眾較熟知的此類建設是,大湖山莊巷內靠近山坡的「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已成著名健行、登山景點,春季亦常有花海可賞。另一處較不為人知的,是位於內湖路三段三四八巷內的「金瑞治水園區」,也是頗具特色的多功能防洪園區。 金瑞治水園區亦是台北市政府為兼顧生態和防洪,所建置的海綿城市治水計畫成果之一。選擇此地,是因附近山坡地有土石流之潛勢,故於民國二○一四年二月開工,以生態工法,完成渠首工、高地排水箱涵、調洪池、人行景觀橋、維護通道、緊急溢流設施、退水輔助設施、水位計及電視監視系統等設施,用地面積約一八二七公頃,集水面積約二一一公頃,計畫蓄水量高達兩萬七千立方公尺,共花費新台幣八千兩百萬元,於二○一五年七月啟用。取名「金瑞」,乃這裡是內湖金瑞里轄區之故,水利處整治後,取得當地民眾共識後才命名的。 完工並進行周邊環境改善後,金瑞治水園區提供了生物良好的棲息地,現池邊隨時可見到蜻蜓和蝴蝶翩翩飛舞,蟲鳴鳥叫聲不絕於耳,美景清幽也是民眾樂於前往的休閒去處。成立兩年多後,經水利處委外調查,發現此園區有蜻蛉七十三種、蝴蝶七十七種、蝙蝠八種、鳥類五十種、植物三百五十一種,特別是這裡的蜻蛉種類佔全國三分之一之多,如杜松蜻蜓、粗鉤春蜓、短腹幽蟌等,堪稱蜻蜓的樂園。 因此於二○一九年另外辦理微棲地營造,就地取材鋪設塊石步道、坡地放植生包、栽植灌木串接生態廊道等,成立全國第一座「蜻蜓主題園區」。筆者走訪該地時,看到園區名稱牌示旁,就有四種蜻蜓的圖示,實際走在園區小徑路上,也見到蜻蜓飛翔其間,還有台灣藍鵲的身影。 金瑞治水園區就位在內湖路車水馬龍道路巷內,都會間實在難得有此寧靜生態園區,既能觀看防洪治水的河道景觀,又有生態池、小橋流水、涼亭及健行步道可供休憩、運動;整體園區雖不算大,半小時可逛遊一圈,卻有豐富的動、植物可探訪呢!

MORE

【庶民生活史】炕窯

文/鄧榮坤 由於生活環境的變遷,農業社會中許多趣味也逐漸消失。但一度在農村場域裡令人回味無窮的炕窯,藉由休閒農業的整合,似乎慢慢回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炕窯,又稱為焢窯、控窯或爌窯,在石器時代的遺跡中,曾經發現這種烹炊使用的土坑,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烹煮方式。 傳統炕窯a的順序是堆窯、燒窯、破窯與開窯。首先,找一個寬闊的空地。架設土窯需要一些技巧,泥土不宜太過潮濕,且厚度要平均,食材受熱比較均勻;窯口坐向迎風面,讓空氣能吹入助燃。為了讓窯中每一處泥塊受熱均勻,有些人會把比較硬的泥塊挖出來吹風或置於陽光下曝曬,再將泥塊緊密堆疊成下寬上尖的窯。必須留意的是,底部要留一個洞口,方便放置乾燥的木材,也可以讓風由此進入產生對流,減少嗆人口鼻的濃煙。 把木材置入土窯點燃後,必須讓每一塊木材都能完全燃燒,直至土窯裡的泥土燒成火紅色澤,或土窯外側的土也熱了,再輕輕夾開土窯上端的土塊,開一個可以放入食材的洞。 一般炕窯常用的食材是,拳頭大小的番薯、芋頭,或裹上鋁箔紙的玉蜀黍、筊白筍。食材全部置放於土窯後,順勢敲打土窯,敲碎土塊,再把土堆搗毀夯實,土塊緊密覆蓋在食材上,不讓熱氣溢出,於是,土塊的熱氣將慢慢悶熟食材。一段時間後,用鋤頭或鐵鍬將還燙手的土塊移開,將食材一一取出,或趁熱或讓風吹涼了再吃。 由於烹調方式與風味獨特,且過程能讓參與者自然密切互動,在嬉笑歡聲中,透過合作與互助,享受生活的樂趣,如今,炕窯成為體驗野炊的熱門親子活動。

MORE

【歷史趣聞】台灣的國立公園

文/王文隆 「國家公園」是指具有國家代表性之自然區域或人文史蹟,自一八七二年美國設置世界上第一座國家公園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起,迄今全球已有近四千座國家公園。 目前中華民國治權範圍內,已經設置了九座國家公園,分別是墾丁(1982)、玉山(1985)、陽明山(1985)、太魯閣(1986)、雪霸(1992)、金門(1995)、東沙環礁(2007)、台江(2009)和澎湖南方四島(2014),以及一座成立於二○一一年的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累計面積達七十五萬公頃。 國家公園設立的宗旨,是為了長期保護自然、原野地景、原生動植物、特殊生態體系以及人文史蹟。依據行政院國情簡介的說明,我國國家公園的規劃,是在一九七二年《國家公園法》公布實施後,方有法源依據。然而,台灣的國家公園規劃並非始於百年前的中華民國政府治下,而要追溯至日治時期。 明治四十四(1911)年,日本政府受到世界保育風潮影響,開始注意自然生態的保護。酷愛登山,畢業自東京帝國大學農業大學林學科的學者田村剛,在大正六(1917)年前往富士山北麓進行考察後,於次年出版名著《造園概論》,書中提及「自然公園」四字,成為日本爾後相關規劃的濫觴。大正八年,田村剛擔任東京帝國大學農學部實科講師,次年取得林學博士學位,並受政府委託,自大正十一年起,出國考察歐美各國設立國家公園的實況。 田村剛回國後,在日本國內調查山林景觀,並於昭和三(1928)年來台,考察玉山及阿里山區,不幸在調查回程發生意外,失去了一條腿。但他出版的《台灣の風景》、《阿里山風景調查書》為往後台灣規劃國家公園奠立了基石。昭和四年,台北州也邀請日本國立公園協會會長本多靜六博士考察大屯山區。 昭和六年,日本政府於頒布《國立公園法》,田村剛再度來台考察太魯閣,次年又以日本國立公園委員的身分來台。昭和八年六月,台灣總督府成立國立公園調查會,釐定台灣設立國立公園的地點及條件,並草擬台灣地區國立公園法實施草案及要項。 日本本土第一批國立公園於昭和九年三月設立,共有雲仙天草、霧島錦江灣、瀨戶內海三座;同年年末,復選定阿寒摩周、大雪山、日光、中部山岳、阿蘇九重為國立公園。台灣總督府也緊鑼密鼓地於隔年九月提名大屯、新高阿里山、次高タロコ為國立公園候補,並於次年完成區域調查,經委員會同意,將這三區劃為國立公園預定地。 昭和十二年十二月,台灣總督府公布大屯、新高阿里山、次高タロコ為國立公園。其中,大屯國立公園位於台北的北側,範圍包括大屯山火山群、觀音山等,面積約一萬公頃;次高タロコ國立公園則跨越當時花蓮港廳及台中、新竹、台北等州,含括今日太魯閣國家公園、雪霸國家公園及霧社、大甲溪流域一帶,總面積約二十七萬公頃,為台灣(甚至也是當時日本轄內)面積最大的國立公園;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範圍跨越當時台中、台南、高雄州及台東、花蓮港廳,包含秀姑巒山、玉山及阿里山等,面積約二十萬公頃。三座國立公園合計總面積達四十八萬公頃。 可惜,後來中日戰爭爆發以及太平洋戰爭的影響,這些區域沒能持續維護,而日本也因為戰敗撤出台灣,相關規劃在國民政府接收後並未繼續執行。直到一九六○年代末期,才重新啟動設立國家公園的計畫。

MORE

【藏在剪紙中的故事──植物想說的話】海芋

文/林文貞 海芋封存大海的聲音 有誰聽見

MORE

【書藝心語】尊敬

文/廖慶華 你最尊敬的人是誰?對於我們尊敬的人,除了景仰之外,也不知不覺將他們變成了學習的對象。我們最尊敬的人,可能是偉人,也很可能就是我們的家人、師長或朋友。一生有一個標竿人物來學習是很美好的。

MORE
/121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