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緬懷大師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

追憶與大師百元墨寶因緣

文/王翊(國際佛光會中華北區協會分會會員) 電影搶救雷恩大兵中說:「當你想念一個人時,只要想著你跟他相處的場景,自然就會浮現他的臉龐。」星雲大師捨報圓寂後,與大師當年的互動如同跑馬燈,逐一浮現眼前。當年我以百元請購大師墨寶的故事,都是旁觀者敘述的,我想藉著這次以緬懷大師為文的機會,用文字留下自述記錄,交代清楚前因後果,讓大家了解大師的慈悲與對信眾的關愛。 與大師初次見面 1993年,佛光山位於松山車站旁的台北道場,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準備在農曆新年正式啟用。剛加入佛光會的老爸,帶著剛皈依的我去道場做義工,記得是在一天午齋之後,我吃完飯就先跑出十二樓齋堂,到各樓層去蹓躂蹓躂。 一路逛著逛著,走到十四樓大殿東單,眼見星雲大師與一眾長老從大殿中巡視完工程走了出來,我整個人僵住,不知道該如何是好?遲疑三秒鐘後我決定:轉頭就跑! 跑回到十二樓,跟老爸說:我遇到大師了!不知道該怎麼辦! 老爸說:以後遇到大師,合掌問候師公就可以了…… 第二次相逢 在台北道場舉辦四十九天的法會期間,正逢寒假,我跟著協助道場攝影的老爸,在道場各樓層當義工。老爸在忙的時候,我就自己一個人到處找事做,在十一樓幫忙看展覽、十三樓佛光會折傳單、到十四樓跟忙著繪製大殿「文殊變」、「普賢變」壁畫的何山老師聊天,真的是把道場當自己家,四處幫忙打零工。 有次坐電梯上樓,電梯門一打開,我整個人愣住……大師、容師父等一眾長老都在電梯裡。一時間,我腦中閃過幾百種應對方案,進去?還是不進去?問安?還是跑開?只能呆呆的看著,進退兩難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這時大師笑著對我招了招手說:你進來吧! 於是,腦袋一片空白的我就按照大師指示,乖乖的走進了電梯,跟著大師與一眾長老共乘電梯上樓。到其他樓層,電梯門一打開,許多師兄師姐看到大師都趕忙向大師問安,沒有一個人敢進來共乘,就只有我一個小鬼,不知天高地厚敢跟大師共乘電梯。 在電梯裡,漫長的上升過程中,隨行的長老親切的問我跟誰來?來這邊幫忙什麼工作等等,我也如實稟告,這時只會覺得道場電梯速度怎麼這麼慢。好不容易到了十三樓,大師出了電梯,我趕忙合十說了聲:「師公再見!」大師也親切的給了我一個微笑,揮揮手往內堂走去。電梯關上後,我終於鬆了一口氣,結束了這場電梯「驚魂記」。 籌建佛光大學義賣之百元事件 大師發願籌建佛光大學,在台北道場啟用時,一連舉辦了四十九天的法會,每場法會結束後都會舉行義賣活動,許多大德捐贈的藝術品、書畫、字畫都會在此拍賣,所得金額全部作為佛光大學辦學之用。其中重量級的藝術品,莫過於由國畫大師張大千所繪、贈與大師的國畫「墨荷」,大師也慷慨捐出義賣,當然這等貴重的寶物是第四十九天義賣會的壓軸了。 而每日義賣會的壓軸,羽量級的寶物,就是大師的墨寶(那時尚無「一筆字」),每幅墨寶的拍賣價格均在十萬元以上,對我一個中學生而言,那是大人的世界,一切都遙不可及,所以我還是瞄準一些飾品小物就好了。藉著老爸在如來殿拍照,我可以在裡面當跟班的地利之便,也跟著看了許多場拍賣,對整個拍賣流程亦了然於胸,於是等待時機,準備伺機而動。 農曆年後的某日,我跟老爸說,我想參與義賣會,買點小飾品之類的東西,也算是當義工的小小獎勵。老爸就給了我一千元,看看我喜歡什麼,就自己喊價吧!又是靠著跟老爸拍照當助手的便利性,法會一結束我就一屁股坐在最前排,就近看看這場義賣有些什麼飾品可以競標。拍賣會開始後,因為上限只有一千元,所以投標了一、兩項小物都沒有得標,但我也不在意,只要能夠參與其中,其實就充滿了樂趣。 拍賣會到了最後,大師拿出了當日壓軸:「淨華妙心」墨寶開始拍賣。也不知道大眾是安排好的,還是很有默契?競標開始台下一片安靜,無人率先人出價。因為沒有起標底價,所以大眾會不好意思從低價開始喊價競標。 我當時才十三歲,也不知道哪來的膽子,心想反正也不會得標,大家都不喊價,那乾脆我先來喊個價,拋磚引玉打破這個沉默。於是心一橫舉手說道:「一千元!」(對,我喊的是一千元,不是一百元) 這時大師看了我一眼,對我笑了一笑並沒說什麼。後續大眾看有人打破沉默,於是就蜂擁而上積極出價,價格也一直持續的往上疊。最終喊價喊到十萬(是的,並沒有到傳聞的幾百萬),出價者印象中是當時的台北道場當家法師,幫家人喊的價。 正準備得標落槌時,大師突然開口:「我不要賣給你,我要一百塊賣給這個小弟弟!」 此話一出全場譁然!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尋思哪來的小弟弟攔胡大師的墨寶?包含我也嚇了一跳,搞不清楚…… 怎麼回事?我是闖禍了嗎?會不會被罵?後來大家目光聚焦到了我身上,才知道大師是要把墨寶給我,當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而得標後的我一臉呆滯,站在原地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後來確切到底發生什麼事,我是一整個斷片,至今都回想不起來。唯一的印象是道場的師父領著我把墨寶帶去十一樓給大師題字,過了幾天,通知我們題好了,就把墨寶帶回家珍藏。 此次事件之後,我寫了封信感謝大師慈悲,讓我能夠有機會請到大師墨寶作為傳家之寶。大師也請侍者代筆回信,並在台北道場抽空接見我們一家人並合影留念,拍照時還抓著我的手,勉勵我要「不忘初心」。承蒙大師抬愛,將這個「百元事件」寫入《星雲日記》、《百年佛緣》之中,留下一個歷史紀錄。 後來在台北道場的十多年,我都不曾提起過這件事,甚至當時善童學園的同學都不知道我是故事的主角,我也低調,從不跟人提起。 畢竟這段因緣總是有些胡鬧的成分在,知道故事的朋友還常常開玩笑說:「你還欠佛光大學九萬九千九百元喔!」所以,我為了躲債,也只好低調一點。 直到有一年,老爸告知佛光山屏東講堂落成,辦了兒童說故事比賽,一位小妹妹在比賽中說這個故事而得到冠軍,住持希望邀請我一起去參加頒獎典禮。此時我才知道這件事已經街知巷聞,還被改編成動人的故事,實在慚愧!(故事添加了戲劇效果,實情沒有那麼誇張!) 與大師同台 2009年,台北道場佛光緣美術館「一筆字」展覽開幕,時任館長的如常法師邀請我帶著當年的百元墨寶參加開幕茶會並與大師見面,這次是我首次,也是唯一一次與大師同台。 許多人都問我關於「百元事件」有何感想?我說,其實一切都是大師的慈悲與關愛,我只是個剛剛好遇到了這樣殊勝因緣的小男孩,換作是別人,大師一定也是慈悲愛護,我從不認為經歷這件事的我有何特別之處,只是此事唯一的好處,大概就是在各道場的「辨識度」高了一些。 感恩與傳承 自小學六年級在佛光山普門寺皈依,台北道場成長、擔任佛光青年團團長到佛化婚禮、組織三好家庭,到第三代佛光人的出世與傳承,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佛光山的因緣,而這些因緣的源頭都來自於大師的慈悲與愛護。我們能夠在佛光加被下成長,是何等的福報、何等的榮幸。 我們因為懷著感恩的心,在善童學園、幼兒圍棋等課程上面持續付出,貢獻所長,假日也會帶著女兒們一同前往台北道場及金光明寺,讓她們持續親近道場,讓傳承的種子在她們的心中也能萌芽,未來能夠承擔如來家業,一起實踐人間佛教。 2017年夏天,南部的佛光青年發起「寶寶祝福禮」儀式,我們帶著大女兒回佛光山參加,晚上在傳燈樓滴水坊用過餐後,經過傳燈樓大廳,正好看到大師在跑香,於是我們就帶著女兒隔著玻璃門,向大師請安。沒想到大師看到我們,就吩咐侍者邀請我們進去合影,留下了唯一一張與大師合影的全家福照片。小女兒出生後,我們便一直期盼是否還會有相同的因緣,能夠再與大師合影,只可惜已再無此因緣了。 當大女兒得知師公捨報圓寂,難過得哭了一整天。從小就有慈悲心的她,也發願長大以後要出家「服務大眾」。身為佛光爸爸的我樂觀其成,希望她未來因緣具足時,能信守兒時的承諾──不忘初心。

MORE

星落夜空化大地 雲開圓月在天心

文/蔡汶捷(國際佛光會檀講師) 元宵節過了一、兩天後的清晨,我如常載著女兒去上學,微微發亮的天空中,還掛著一輪圓月。我指了指月亮,喚了喚女兒說,自古以來在印度或佛教的傳統裡,聖人的生命大事,如出生、成道、死亡等等,都會發生在月圓之日。但是我們其實不排除很多這種傳說,是在神化一些宗教上重要的人物,然而你現在看到的,確實是見證我們星雲大師圓滿一生的圓月。 大師雖然走了,但現在回想自己學佛和成長過程中的每個階段,幾乎都可以找到大師和人間佛教的影響…… 一、學佛基礎 小時候在馬來西亞學佛時,就少不了閱讀星雲大師的著作,尤其是《十大弟子傳》、《玉琳國師》和《釋迦牟尼佛傳》,當時我簡直可以說是沉迷在這些著作裡面。大師說故事的手法引人入勝,環環相扣的情節,更能讓我了解佛法是如何在生活的細節中體現。 不只是佛教書籍,當時我們唱的佛曲,有很大部分是來自佛光山。大師各種人間佛教的實踐,如舉行佛化婚禮,也常在馬來西亞的佛教道場看到,我所認識的佛教,很大部分就是大師的人間佛教。 在馬來西亞長大,不只是有幸在大型法會上見過大師,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也跟佛光山的法師有所接觸和學習。孩童時期,我最喜歡聽佛光山的法師來講課,不但覺得法師講課生動有趣,還可以有系統地,指引我走入甚深的佛法大海。到了大學時期,因為參加佛學社的緣故,也有邀請佛光山的法師到校園弘法的經歷。很多佛光法師願意走在思潮的前端,可以跟年輕人直接對話,引導大學生走向正道。 二、文教弘法 雖然從小到大都有跟佛光山學佛的緣分,但由於住得比較遠,一直沒有機會在佛光山的道場活動。直到十年前,因為工作而搬到英國曼城生活,曼城佛光山道場就在住家附近,所以有緣正式成為佛光人。當時到佛光山最強的動力,源自於兩個年幼的孩子。 作為在英國出生、長大的漢傳佛教徒下一代,的確有需要為他們提供一個學習自身文化和身分認同的環境。我首先承擔的職務,是善童學園的負責老師,透過各種適合英國小孩的活動,來教導關於佛教的種種知識,還有學佛的種種方法。 就這樣,在二、三年的時間裡,小菩薩們學會了禮佛、靜坐、念佛、過堂等佛門的儀禮,大師的三好四給、四句偈和〈十修歌〉等,孩子們都能朗朗上口,甚至也有孩子發心皈依受戒。 為了進一步讓孩子更有系統地接受全人教育,以及貫徹大師「五和」(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的精神,和社區及國際社會接軌,我興起了在英國創辦佛光童軍的念頭。歐洲道場當時特別支持,邀請了中華佛光童軍團的團長過來,為我們培訓。 我跟數位曼城的佛光人一步一腳印,把曼城佛光童軍團慢慢帶動起來。曼城的小菩薩不但在道場繼續奉行三好四給,同時也穿著佛光童軍制服、走進曼城當地的社區,讓曼城人都看到了佛光童軍。曼城佛光童軍與曼城區其他童軍友團,很快就建立了鞏固的友誼。 除了一起辦活動或露營,友團的童軍孩子們,也時常來到曼城佛光山參訪。除了認識佛光山,還學習佛教和華人的節日與文化,可說是一舉數得。 三、個人成長 在曼城佛光山的這些年,除了一直在經營佛光童軍團,自己也發願效法星雲大師,宣揚「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人間佛教。我特別欽佩大師把深奧的佛法,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來表達,偶爾還能透過小故事,把重要的訊息形象化、深刻地烙印在受眾的腦海裡。 在無量的佛教法門裡,我受用最大的是般若和唯識的空有二宗。為了要讀懂這兩門佛教教理,我也跟隨過一位香港教授系統學習多年。 有一年,我得到常住法師的支持,開始在佛光山講課,嘗試把空宗的《十二門論》,和有宗的《唯識三十頌》,跟道場裡的師兄、師姐們分享。不久之後,在法師的推薦下,我於2019年,在法國巴黎舉辦的「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七屆第一次理事會議」中獲得授證,正式成為佛光檀講師。在新冠疫情管制期間,歐洲佛光山多次主辦線上佛學分享論壇,我也有幸學以致用,不時用自身的經驗,來分享大師的人間佛教。 四、未來方向 在曼城不知不覺度過了一些歲月,其中我必須在家庭、工作和佛光山之間取得平衡。然而在佛光山的活動中,不但看到了自己的提升,還看到了一群孩子快樂的成長,這讓我深刻感受到大師「人生三百歲」的理念。 人短短的一生,如果只是一直線的發展,那最多也是一百歲。但是如果能夠自利利他,為更多的人付出,那麼就可以把人的一生拓寬,可以有幾百歲的壽命。 我要繼續在大師「法水長流五大洲」的前線工作,將此深心奉塵剎,尤其是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文化教育在大師的心中是有著重要地位的,這點從大師禮遇文教人士的態度中可以看得出來。如在2015年,余秋雨先生到訪佛光山,星雲大師特別從國外趕回來,親自到月台上迎接,還等了二十五分鐘。 五、結語 星雲大師的法水,最終流向了五大洲,創建的佛光山道場遍布全球。在一個訊息發達的時代裡,大師捨報圓寂的消息,傳了好幾個小時,才傳到所有佛光人的耳朵裡。當時曼城佛光山正在進行元宵節聯歡活動,接到訊息的法師和佛光人都忍不住流淚。但是為了和總本山保持一致,我們不理會外界的新聞,還是正常行事,直到第二天總本山正式對外宣布…… 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有十足信心,他發願哪裡都不去,一定要再回來娑婆世間當和尚。既然是這樣,那麼我們手上的工作,一定要積極堅持下去,等大師再回來的時候,才會看到更強大的佛光山和佛光會。我也默默期許大師會來參加佛光童軍,跟我們一起露營探涉去。在此敬頌: 星落夜空化大地,雲開圓月在天心。

MORE

星落夜空化大地 雲開圓月在天心

文/蔡汶捷(國際佛光會檀講師) 元宵節過了一、兩天後的清晨,我如常載著女兒去上學,微微發亮的天空中,還掛著一輪圓月。我指了指月亮,喚了喚女兒說,自古以來在印度或佛教的傳統裡,聖人的生命大事,如出生、成道、死亡等等,都會發生在月圓之日。但是我們其實不排除很多這種傳說,是在神化一些宗教上重要的人物,然而你現在看到的,確實是見證我們星雲大師圓滿一生的圓月。 大師雖然走了,但現在回想自己學佛和成長過程中的每個階段,幾乎都可以找到大師和人間佛教的影響…… 一、學佛基礎 小時候在馬來西亞學佛時,就少不了閱讀星雲大師的著作,尤其是《十大弟子傳》、《玉琳國師》和《釋迦牟尼佛傳》,當時我簡直可以說是沉迷在這些著作裡面。大師說故事的手法引人入勝,環環相扣的情節,更能讓我了解佛法是如何在生活的細節中體現。 不只是佛教書籍,當時我們唱的佛曲,有很大部分是來自佛光山。大師各種人間佛教的實踐,如舉行佛化婚禮,也常在馬來西亞的佛教道場看到,我所認識的佛教,很大部分就是大師的人間佛教。 在馬來西亞長大,不只是有幸在大型法會上見過大師,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也跟佛光山的法師有所接觸和學習。孩童時期,我最喜歡聽佛光山的法師來講課,不但覺得法師講課生動有趣,還可以有系統地,指引我走入甚深的佛法大海。到了大學時期,因為參加佛學社的緣故,也有邀請佛光山的法師到校園弘法的經歷。很多佛光法師願意走在思潮的前端,可以跟年輕人直接對話,引導大學生走向正道。 二、文教弘法 雖然從小到大都有跟佛光山學佛的緣分,但由於住得比較遠,一直沒有機會在佛光山的道場活動。直到十年前,因為工作而搬到英國曼城生活,曼城佛光山道場就在住家附近,所以有緣正式成為佛光人。當時到佛光山最強的動力,源自於兩個年幼的孩子。 作為在英國出生、長大的漢傳佛教徒下一代,的確有需要為他們提供一個學習自身文化和身分認同的環境。我首先承擔的職務,是善童學園的負責老師,透過各種適合英國小孩的活動,來教導關於佛教的種種知識,還有學佛的種種方法。 就這樣,在二、三年的時間裡,小菩薩們學會了禮佛、靜坐、念佛、過堂等佛門的儀禮,大師的三好四給、四句偈和〈十修歌〉等,孩子們都能朗朗上口,甚至也有孩子發心皈依受戒。 為了進一步讓孩子更有系統地接受全人教育,以及貫徹大師「五和」(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的精神,和社區及國際社會接軌,我興起了在英國創辦佛光童軍的念頭。歐洲道場當時特別支持,邀請了中華佛光童軍團的團長過來,為我們培訓。 我跟數位曼城的佛光人一步一腳印,把曼城佛光童軍團慢慢帶動起來。曼城的小菩薩不但在道場繼續奉行三好四給,同時也穿著佛光童軍制服、走進曼城當地的社區,讓曼城人都看到了佛光童軍。曼城佛光童軍與曼城區其他童軍友團,很快就建立了鞏固的友誼。 除了一起辦活動或露營,友團的童軍孩子們,也時常來到曼城佛光山參訪。除了認識佛光山,還學習佛教和華人的節日與文化,可說是一舉數得。 三、個人成長 在曼城佛光山的這些年,除了一直在經營佛光童軍團,自己也發願效法星雲大師,宣揚「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人間佛教。我特別欽佩大師把深奧的佛法,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來表達,偶爾還能透過小故事,把重要的訊息形象化、深刻地烙印在受眾的腦海裡。 在無量的佛教法門裡,我受用最大的是般若和唯識的空有二宗。為了要讀懂這兩門佛教教理,我也跟隨過一位香港教授系統學習多年。 有一年,我得到常住法師的支持,開始在佛光山講課,嘗試把空宗的《十二門論》,和有宗的《唯識三十頌》,跟道場裡的師兄、師姐們分享。不久之後,在法師的推薦下,我於2019年,在法國巴黎舉辦的「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七屆第一次理事會議」中獲得授證,正式成為佛光檀講師。在新冠疫情管制期間,歐洲佛光山多次主辦線上佛學分享論壇,我也有幸學以致用,不時用自身的經驗,來分享大師的人間佛教。 四、未來方向 在曼城不知不覺度過了一些歲月,其中我必須在家庭、工作和佛光山之間取得平衡。然而在佛光山的活動中,不但看到了自己的提升,還看到了一群孩子快樂的成長,這讓我深刻感受到大師「人生三百歲」的理念。 人短短的一生,如果只是一直線的發展,那最多也是一百歲。但是如果能夠自利利他,為更多的人付出,那麼就可以把人的一生拓寬,可以有幾百歲的壽命。 我要繼續在大師「法水長流五大洲」的前線工作,將此深心奉塵剎,尤其是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文化教育在大師的心中是有著重要地位的,這點從大師禮遇文教人士的態度中可以看得出來。如在2015年,余秋雨先生到訪佛光山,星雲大師特別從國外趕回來,親自到月台上迎接,還等了二十五分鐘。 五、結語 星雲大師的法水,最終流向了五大洲,創建的佛光山道場遍布全球。在一個訊息發達的時代裡,大師捨報圓寂的消息,傳了好幾個小時,才傳到所有佛光人的耳朵裡。當時曼城佛光山正在進行元宵節聯歡活動,接到訊息的法師和佛光人都忍不住流淚。但是為了和總本山保持一致,我們不理會外界的新聞,還是正常行事,直到第二天總本山正式對外宣布…… 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有十足信心,他發願哪裡都不去,一定要再回來娑婆世間當和尚。既然是這樣,那麼我們手上的工作,一定要積極堅持下去,等大師再回來的時候,才會看到更強大的佛光山和佛光會。我也默默期許大師會來參加佛光童軍,跟我們一起露營探涉去。在此敬頌: 星落夜空化大地,雲開圓月在天心。

MORE

大師風範 永存我心

文/林郁忻(佛光山佛光大學祕書室公關組兼任校長室行政祕書) 我記得與星雲大師第一次近距離的互動,是在2004年本校雲五館落成揭牌典禮。 我正值一個菜鳥小公關,被派去確認其他師長來了沒。就在等電梯時,看到星雲大師與侍者朝這裡走過來,我當然是緊張的不得了,趕快把電梯按著,並且大聲地向大師問候。大師親切微笑回應我的招呼。 我壓著電梯門,恭敬地說:「大師您請。」 想不到大師非常堅持,紳士的伸手示意我:「小姐您先請。」 唉呀,我哪敢真的先進去啊! 看我僵在那,大師的侍者緩頰對我說:「沒關係,您先進去吧。」 我只好趕快閃身站進去迎接大師進電梯,從三樓到一樓的這十秒鐘,大師一直面帶微笑非常和藹的看著一臉呆笑的我,我心裡只是一直想著,要不要趁機會問大師可不可以握手? 十秒鐘的電梯時間很快就到了,門一開我一樣趕緊恭恭敬敬的請大師先行,大師依然非常紳士的堅持:「小姐您先請。」 他是星雲大師,竟然這麼平易近人,和藹親切!這是我對大師的第一個印象。 再一次印象深刻,是我們行政人員回佛光山參加共識營,第一天晚上安排了大師接心。 待全體人員坐定之後,大師蒞臨會場了,當時大師走路已經不是很方便,當侍者推著大師到場,離位置還有一段距離,大師拄著拐杖,緩步走進座位。 我眼睛已經開始要泛淚,恭敬的期待大師給我們期勉。 想不到大師一開口就向大家抱歉,他說:「各位佛光大學的老師同仁們,對不起啊,我沒有好好的照顧你們,真的對大家很抱歉。」我當下眼淚就掉下來了! 他是星雲大師,他給了在學校服務的我們這麼多資源及照顧了,怎麼還覺得照顧不周,讓我們辛苦而向我們道歉,我們才是覺得愧對大師啊…… 大師永遠以他人為優先,照顧別人的需求,不求任何回饋。 大師的偉大,在於他認為自己的平凡及一無所有,所有都是大眾共同成就的,不是他自己的功勞。明明是一個如此具有影響力的人,卻永遠把大眾放在第一位。 「給人信心 ,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大師對辦教育的堅持及熱情,以及謙虛無我的處事智慧,大師的精神深深感動著我。 大師沒有消失,而是深植在每一位佛光人心中! 謝謝您,星雲大師。您給我的法語我一輩子受用。 我以身為佛光人的一分子為榮,並且謹記您謙遜無我的處事態度,繼續為教育而努力。(轉載自佛光大學《緬懷星雲大師紀念特刊》,2023年3月)

MORE

當代人間佛教的 新高度和典範

文/楊維中(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我與星雲大師的因緣 1989年,星雲大師帶領「國際佛教促進會中國大陸弘法探親團」訪問大陸,其中有一站,即4月3日上午到達西安法門寺和法門寺博物館。 當時我從大學畢業剛屆滿一年多,分配到法門寺博物館工作,擔任宣教部講解組的組長,而接待星雲大師的講解員是我建議的名單,後由館長決定安排的。大師參觀法門寺的時候,我一直隨行在隊伍的後面觀摩。 當時我還沒有決定要學習佛教、研究佛教,直到1989年10月,才有個初步想法要看一些佛教的書,認真考慮自己未來的人生方向,乃至於後來轉職,成為專業的佛教學術工作者。大師圓寂之後的日子裡,我回憶起第一次接觸大師的這段經歷。 1995年,我到了南京大學讀書,我的導師賴永海教授跟星雲大師的關係是眾所周知的。大約在1998年之後,我跟隨賴教授與星雲大師見過好幾次面,只是當時年輕,沒有直接跟大師說話。但星雲大師很慈悲,只要是參會的,哪怕是年輕的學生,他都會和其單獨照相。 後來有次印象比較深的接觸,是南京大學在揚州辦學習班,大陸的僧尼將近七十多人,星雲大師剛好從台灣過來,為班裡同學做了一上午的開示。那次,我和聖凱法師都是經歷者,聖凱法師在對大師的悼念文章裡也講過這個事情。但我當時還是沒有和星雲大師有過直接對話的機會,想起來覺得很遺憾。 2009、2010年之後,我因為經歷不足,對現當代佛教的研究沒有再接著做,很遺憾對人間佛教的研究就停留在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層面,沒有寫相關的文章,後續佛光山人間佛教相關的總結性、提升性的一些研討會沒有參與。 回憶起跟佛光山交往的點點滴滴,自己作為初出茅廬的學者,得到佛光山的幫助確實很多。第一件比較大的事情,程教授也多次回憶過,其實是我參加過《法藏文庫》的編輯工作。賴教授曾指定我參加一些小的活動,以及南京大學需要負責的一些組織工作。 另一件事就是佛光山編的《普門學報》,大概每年我都會發表一篇比較長的文章,大約五、六篇是有的。 除此之外,佛光山對我點點滴滴的其他幫助也有很多。星雲大師的人格魅力,其他老師都講得很充分,因為自己不太習慣在微信群及朋友圈裡發表文字,所以借此機會表達對佛光山、對星雲大師的敬仰之情。 受益於星雲大師 若將星雲大師以及佛光山的事業放在近代以來,也就是1911年一直到二十一世紀第一個百年和第二個百年前半葉的時空中來看,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事業確實具有非常重要的典範意義。 這個典範性若放在撰寫佛教史的高度上來總結佛光山的事業和星雲大師的弘法成就,是不是可以通過對佛光山為代表的人間佛教建設的成就和規模,以及世界性的影響給一個明確的定位?或者說,佛教的現代轉型,至少在佛光山的示例中已經確然的、完全的完成了,即佛教的現代轉型意味著適應了現代化的社會。 我想起賴教授經常講的一句話,他是在學術界最早講這句話的人之一。賴教授是這樣說的:「人間佛教是二十一世紀佛教的主流。」1995、1996年我在南大上學的時候,他就預言人間佛教會是二十一世紀佛教的主流。 過了二十多年,現在我們談起新時代二十一世紀世界佛教發展的成就和發展的現狀,是不是可以從漢傳佛教的角度做這樣一個斷言:佛教的現代轉型,特別是從漢傳佛教整體而言,世界佛教的現代轉型確然完成。雖然還有不周之處,但至少我們可以這麼說,佛光山和星雲大師創立了一個成功的現代轉型的典範。 我們緬懷星雲大師,從佛教現代轉型的成功典範和案例這一角度來總結大師的貢獻,可以給其他未完成現代轉型的層面、地區和方面提供一些成功的經驗。我認為這是後星雲時代研究和展望人間佛教時應特別關注的。如果以後有因緣、有時間轉到這個研究上,我就想做這樣一個題目,因為需要對上個世紀一百年的佛教史做歷史的建構和敘述。 整體的人間佛教在二十世紀佛教史當中,乃至於新時代佛教史當中,應當如何表述與總結定位,是我們學者應當關注的。希望可以通過學者的共同努力,把這一論題完善、做好。在未來撰寫進當代中國佛教史的時候,應有非常成熟的表達。至少從我自己的角度來說,這些還是未完成的、有空白點的敘述框架。 在這裡,我再次表達對星雲大師的深切緬懷。(轉載自《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47期,2023年9月)

MORE

大師風範 永存我心

文/林郁忻(佛光山佛光大學祕書室公關組兼任校長室行政祕書) 我記得與星雲大師第一次近距離的互動,是在2004年本校雲五館落成揭牌典禮。 我正值一個菜鳥小公關,被派去確認其他師長來了沒。就在等電梯時,看到星雲大師與侍者朝這裡走過來,我當然是緊張的不得了,趕快把電梯按著,並且大聲地向大師問候。大師親切微笑回應我的招呼。 我壓著電梯門,恭敬地說:「大師您請。」 想不到大師非常堅持,紳士的伸手示意我:「小姐您先請。」 唉呀,我哪敢真的先進去啊! 看我僵在那,大師的侍者緩頰對我說:「沒關係,您先進去吧。」 我只好趕快閃身站進去迎接大師進電梯,從三樓到一樓的這十秒鐘,大師一直面帶微笑非常和藹的看著一臉呆笑的我,我心裡只是一直想著,要不要趁機會問大師可不可以握手? 十秒鐘的電梯時間很快就到了,門一開我一樣趕緊恭恭敬敬的請大師先行,大師依然非常紳士的堅持:「小姐您先請。」 他是星雲大師,竟然這麼平易近人,和藹親切!這是我對大師的第一個印象。 再一次印象深刻,是我們行政人員回佛光山參加共識營,第一天晚上安排了大師接心。 待全體人員坐定之後,大師蒞臨會場了,當時大師走路已經不是很方便,當侍者推著大師到場,離位置還有一段距離,大師拄著拐杖,緩步走進座位。 我眼睛已經開始要泛淚,恭敬的期待大師給我們期勉。 想不到大師一開口就向大家抱歉,他說:「各位佛光大學的老師同仁們,對不起啊,我沒有好好的照顧你們,真的對大家很抱歉。」我當下眼淚就掉下來了! 他是星雲大師,他給了在學校服務的我們這麼多資源及照顧了,怎麼還覺得照顧不周,讓我們辛苦而向我們道歉,我們才是覺得愧對大師啊…… 大師永遠以他人為優先,照顧別人的需求,不求任何回饋。 大師的偉大,在於他認為自己的平凡及一無所有,所有都是大眾共同成就的,不是他自己的功勞。明明是一個如此具有影響力的人,卻永遠把大眾放在第一位。 「給人信心 ,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大師對辦教育的堅持及熱情,以及謙虛無我的處事智慧,大師的精神深深感動著我。 大師沒有消失,而是深植在每一位佛光人心中! 謝謝您,星雲大師。您給我的法語我一輩子受用。 我以身為佛光人的一分子為榮,並且謹記您謙遜無我的處事態度,繼續為教育而努力。(轉載自佛光大學《緬懷星雲大師紀念特刊》,2023年3月)

MORE

當代人間佛教的 新高度和典範

文/楊維中(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我與星雲大師的因緣 1989年,星雲大師帶領「國際佛教促進會中國大陸弘法探親團」訪問大陸,其中有一站,即4月3日上午到達西安法門寺和法門寺博物館。 當時我從大學畢業剛屆滿一年多,分配到法門寺博物館工作,擔任宣教部講解組的組長,而接待星雲大師的講解員是我建議的名單,後由館長決定安排的。大師參觀法門寺的時候,我一直隨行在隊伍的後面觀摩。 當時我還沒有決定要學習佛教、研究佛教,直到1989年10月,才有個初步想法要看一些佛教的書,認真考慮自己未來的人生方向,乃至於後來轉職,成為專業的佛教學術工作者。大師圓寂之後的日子裡,我回憶起第一次接觸大師的這段經歷。 1995年,我到了南京大學讀書,我的導師賴永海教授跟星雲大師的關係是眾所周知的。大約在1998年之後,我跟隨賴教授與星雲大師見過好幾次面,只是當時年輕,沒有直接跟大師說話。但星雲大師很慈悲,只要是參會的,哪怕是年輕的學生,他都會和其單獨照相。 後來有次印象比較深的接觸,是南京大學在揚州辦學習班,大陸的僧尼將近七十多人,星雲大師剛好從台灣過來,為班裡同學做了一上午的開示。那次,我和聖凱法師都是經歷者,聖凱法師在對大師的悼念文章裡也講過這個事情。但我當時還是沒有和星雲大師有過直接對話的機會,想起來覺得很遺憾。 2009、2010年之後,我因為經歷不足,對現當代佛教的研究沒有再接著做,很遺憾對人間佛教的研究就停留在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層面,沒有寫相關的文章,後續佛光山人間佛教相關的總結性、提升性的一些研討會沒有參與。 回憶起跟佛光山交往的點點滴滴,自己作為初出茅廬的學者,得到佛光山的幫助確實很多。第一件比較大的事情,程教授也多次回憶過,其實是我參加過《法藏文庫》的編輯工作。賴教授曾指定我參加一些小的活動,以及南京大學需要負責的一些組織工作。 另一件事就是佛光山編的《普門學報》,大概每年我都會發表一篇比較長的文章,大約五、六篇是有的。 除此之外,佛光山對我點點滴滴的其他幫助也有很多。星雲大師的人格魅力,其他老師都講得很充分,因為自己不太習慣在微信群及朋友圈裡發表文字,所以借此機會表達對佛光山、對星雲大師的敬仰之情。 受益於星雲大師 若將星雲大師以及佛光山的事業放在近代以來,也就是1911年一直到二十一世紀第一個百年和第二個百年前半葉的時空中來看,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事業確實具有非常重要的典範意義。 這個典範性若放在撰寫佛教史的高度上來總結佛光山的事業和星雲大師的弘法成就,是不是可以通過對佛光山為代表的人間佛教建設的成就和規模,以及世界性的影響給一個明確的定位?或者說,佛教的現代轉型,至少在佛光山的示例中已經確然的、完全的完成了,即佛教的現代轉型意味著適應了現代化的社會。 我想起賴教授經常講的一句話,他是在學術界最早講這句話的人之一。賴教授是這樣說的:「人間佛教是二十一世紀佛教的主流。」1995、1996年我在南大上學的時候,他就預言人間佛教會是二十一世紀佛教的主流。 過了二十多年,現在我們談起新時代二十一世紀世界佛教發展的成就和發展的現狀,是不是可以從漢傳佛教的角度做這樣一個斷言:佛教的現代轉型,特別是從漢傳佛教整體而言,世界佛教的現代轉型確然完成。雖然還有不周之處,但至少我們可以這麼說,佛光山和星雲大師創立了一個成功的現代轉型的典範。 我們緬懷星雲大師,從佛教現代轉型的成功典範和案例這一角度來總結大師的貢獻,可以給其他未完成現代轉型的層面、地區和方面提供一些成功的經驗。我認為這是後星雲時代研究和展望人間佛教時應特別關注的。如果以後有因緣、有時間轉到這個研究上,我就想做這樣一個題目,因為需要對上個世紀一百年的佛教史做歷史的建構和敘述。 整體的人間佛教在二十世紀佛教史當中,乃至於新時代佛教史當中,應當如何表述與總結定位,是我們學者應當關注的。希望可以通過學者的共同努力,把這一論題完善、做好。在未來撰寫進當代中國佛教史的時候,應有非常成熟的表達。至少從我自己的角度來說,這些還是未完成的、有空白點的敘述框架。 在這裡,我再次表達對星雲大師的深切緬懷。(轉載自《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47期,2023年9月)

MORE

回憶在佛光的美好日子

文/裴星桐(佛光山佛光大學產品與媒體設計學系畢業校友) 我是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2015屆的交換生裴星桐,聽聞星雲大師圓寂的消息,立刻上大師的微博,看到了大師〈真誠的告白──我最後的囑咐〉,回憶起在佛光山聆聽星雲大師開示、在佛光大學讀書的日子。 在校期間,乃至今日回想起那段美好的時光,我都會禁不住隨喜讚歎,星雲大師為弘揚人間佛教,弘揚佛法及兩岸交流所作出的偉大貢獻。學校設有專科的佛教學系,佛光山更是除了莊嚴肅穆之外,處處充滿了光與愛,這些都少不了星雲大師和眾菩薩們的悉心呵護,我也非常嚮往同大家一起研究佛學的博大精深。 在校期間,有機會到佛光山體驗寺院生活,我熱愛那裡的祥和溫暖寧靜,一次沒待夠,又去了第二次;佛光山在各地都開設寺院道場,後來在環島旅行期間,我和朋友也多次受到了照拂,免費掛單在各個道場,遇見的每一位師父對我們都是無私的愛和幫助,溫暖感動的故事多得不計其數,真是感激不盡。 師父說,我們每個人都是一顆菩提種子,願我們帶著這些希望的種子遍灑人間。如今我也皈依了佛法,如此種種的無上因緣際會,將是終生難忘。感恩冥冥中的指引,我也會繼續將光明撒向各處,山川湖海、天地與愛、人間溫柔不虛此行。 願佛光大學愈來愈好,佛光山愈來愈好,大家愈來愈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佛光普照大地,祈願大家都能在人間佛教的大道上繼續精進,大家相互勉勵,共同為教珍重,平安幸福照五洲。(轉載自佛光大學官網:創辦人星雲大師紀念專區)

MORE

星雲大師的卓越貢獻

文/韓煥忠(蘇州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 星雲大師是江蘇揚州人,在江蘇南京棲霞山披剃出家,在江蘇焦山佛學院讀書,在南京華藏寺當過住持,從江蘇走向台灣,從台灣走向全世界。星雲大師對世界思想和文化所做出的卓越貢獻,主要是通過他在佛教實踐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體現出來的。 具體來說,星雲大師是促進佛教中國化、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偉大宗教實踐家。以下三點作說明。 一、星雲大師促進早期台灣佛教中國化 甲午戰爭,腐敗無能的清政府被日本侵略者擊敗,不得不簽訂《馬關條約》,將澎湖列島及台灣割給日本,從此台灣進入長達五十年的日據時期。 日本在台灣建立起殖民統治,日本佛教也隨之在台灣各地迅速傳播開來。這不僅表現在日本佛教各宗派紛紛在台灣建立自己的下院,而且還表現為台灣本土佛教在日化的高壓之下,不得不改頭換面,投靠到日本佛教各宗派,成為其分支機搆,弘揚其思想義理,實踐其儀式儀軌。 經過五十年的殖民統治,至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前夕,台灣佛教已經是高度日本化的佛教,在諸多方面與其母體,即中國的佛教,已有諸多的不同了。 風氣雖移,但本性難變。當時台灣佛教界的僧俗大眾對中國佛教仍然充滿了向心力,僧服、獨身、素食的漢傳佛教及僧眾,以其艱苦修持、精進辦道仍然深受信眾的歸向和尊崇。到福州鼓山湧泉寺受持具足戒,到普陀山朝拜觀音菩薩,在台灣佛教信眾的心目中,特別是在佛教信仰的意義上,仍然具有無可比擬的神聖性。 1949年,東初、白聖、智光、南亭、慈航、星雲等一大批高僧大德,以各種因緣來到台灣,他們突破當時的種種困難和限制,運用各自的智慧和法門,經過艱難曲折的開創和弘揚,最終使台灣的佛教信仰,重新回復到昔日中國佛教的康莊大道上來,成為當時的台灣人民認同中華民族、認同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體現。 因此我們可以說,星雲大師上個世紀五、六○年代在台灣的弘法實踐,對於當時台灣佛教的中國化,是做出過重大貢獻的。 二、星雲大師促進佛教現代化 佛教自佛陀創教至今,已經有二、三千年的歷史了,佛教傳入中國,也已超過了二千年。傳統的弘法方式,如陞座講經、開堂傳禪、設壇拜懺、機鋒棒喝、參話頭、稱名念佛等,雖然仍有非常多的信仰者和實踐者,但面對日漸豐富多采、愈來愈重視理性和科學的現代社會,在安頓現代人的身心、滿足現代人的精神需求方面,不免有些捉襟見肘,給人昨日黃花的感覺。長此以往,佛教不免有被放進博物館、僅僅成為學術,特別是人類學研究對象的危機。 星雲大師出身於上個世紀四○年代的焦山佛學院,受過太虛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洗禮,又具有強烈的時代意識和創新精神,故而他到台灣之後,能夠運用諸多的現代手法弘揚佛法,並為其弘揚的佛法注入時代的精神和需求。 如,他創作了《釋迦牟尼佛傳》、《玉琳國師》等文學作品,組織環島弘法佈教、佛教聖歌比賽、徵文等適合現代特點的活動,在弘法時非常注意運用聲光影音等現代科技,注重運用報刊、電視台、出版社等現代傳媒,創辦數十家佛學院、中小學和五所大學等。 星雲大師通過有特色、有魄力、有開創性的弘化活動,將古老的佛教帶入現代社會之中,使其完全適應了當下的生活,並在淨化當代人心、淨化當代社會風氣中發揮重大作用。因此我們也可以說,星雲大師對於傳統佛教的現代化,是做出重大貢獻的。 三、星雲大師促進中國佛教國際化 遠在西元紀元之前,佛教就已走出古印度區域,在西亞、中亞、東亞、北亞和南亞等廣大區域傳播開來,成為國際化的大宗教。不過在近現代之前,佛教主要還是局限在北亞、東亞、東南亞的範圍之內,在歐洲、非洲、澳洲和南北美洲則少有弘傳。上個世紀六、七○年代起,星雲大師開始注重海外弘法,相繼在世界各地建立起三百多個佛光道場,將佛教推向了全世界。 星雲大師還本著「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宏願,積極引導佛教在世界各地與本土文化相結合,大力實現佛教的本土化,努力為當地的民眾提供心靈安頓的精神空間,為當地社會和社區的穩定和諧提供思想和文化的擔保,同時也向全世界展現了以佛教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之博大精深和豐富多采。因此,我們還可以說,星雲大師對於中國佛教的國際化、世界化或者說全球化,是做出了非常重大、非常卓越貢獻的。 星雲大師對人類精神生活和文化事業做出的這些卓越貢獻,都本著同時也體現著一個重要的理念,那就是弘揚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 在筆者看來,星雲大師的卓越貢獻和巨大成就,是他個人精進修行、努力弘法的結果,同時也是時代因緣的產物。就個人努力來說,中國佛教界從前、現在和未來都不會缺乏這樣偉大的人物;就時代因緣而言,在今後的中國佛教界,包括兩岸四地在內,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都不可能再次出現像星雲大師這樣做出如此卓越貢獻、獲得如此巨大成就、擁有如此廣泛影響的人物了。(轉載自《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47期,2023年9月)

MORE

回憶在佛光的美好日子

文/裴星桐(佛光山佛光大學產品與媒體設計學系畢業校友) 我是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2015屆的交換生裴星桐,聽聞星雲大師圓寂的消息,立刻上大師的微博,看到了大師〈真誠的告白──我最後的囑咐〉,回憶起在佛光山聆聽星雲大師開示、在佛光大學讀書的日子。 在校期間,乃至今日回想起那段美好的時光,我都會禁不住隨喜讚歎,星雲大師為弘揚人間佛教,弘揚佛法及兩岸交流所作出的偉大貢獻。學校設有專科的佛教學系,佛光山更是除了莊嚴肅穆之外,處處充滿了光與愛,這些都少不了星雲大師和眾菩薩們的悉心呵護,我也非常嚮往同大家一起研究佛學的博大精深。 在校期間,有機會到佛光山體驗寺院生活,我熱愛那裡的祥和溫暖寧靜,一次沒待夠,又去了第二次;佛光山在各地都開設寺院道場,後來在環島旅行期間,我和朋友也多次受到了照拂,免費掛單在各個道場,遇見的每一位師父對我們都是無私的愛和幫助,溫暖感動的故事多得不計其數,真是感激不盡。 師父說,我們每個人都是一顆菩提種子,願我們帶著這些希望的種子遍灑人間。如今我也皈依了佛法,如此種種的無上因緣際會,將是終生難忘。感恩冥冥中的指引,我也會繼續將光明撒向各處,山川湖海、天地與愛、人間溫柔不虛此行。 願佛光大學愈來愈好,佛光山愈來愈好,大家愈來愈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佛光普照大地,祈願大家都能在人間佛教的大道上繼續精進,大家相互勉勵,共同為教珍重,平安幸福照五洲。(轉載自佛光大學官網:創辦人星雲大師紀念專區)

MORE
/87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