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養生 | 人間福報

醫藥

6成國人早餐營養失衡 30歲女性成「扁可頌族」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灣早餐店、便利商店密集度極高,不論中式、西式早餐均有多種餐點可以選擇,但仍有近6成國人自認早餐營養不均衡!台灣癌症基金會今(8)日發表最新「國人早餐選擇及身體健康表現調查」,發現國人身體健康表現以缺乏活力、容易感到疲倦為最大困擾,其中又以30-39歲女性族群,整體健康分數表現最差,是比三明治族更壓抑的「扁可頌族」。 台灣癌症基金會徐桂婷營養師指出,最受歡迎早餐組合前十名,都是容易造成精神不濟的高碳水食物,該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輕鬆吃得健康,幫助衝刺人生高峰,成為國人一大課題。她說,30-39歲年齡層女性,正值事業衝刺期、承擔職場和家庭的層層壓力,彷彿將原本蓬鬆香軟的可頌壓扁,多層內層擠壓到沒有空間,緊繃到如同一掰就斷的「扁可頌族」。 台灣癌症基金會「國人早餐選擇及身體健康表現調查」,針對全體民眾以不同年齡層細看「身體健康指數」關鍵影響,當中分數表現最差為「舒活力」,包含睡眠品質不佳、缺乏活力、容易感到疲倦及精神不濟;而沒吃早餐的族群,則常有便秘、腹瀉困擾,在「順暢力」表現不佳;加上現代人壓力大,「愉悅力」的分數也同樣低,顯示國人「沒活力、不愉悅、不順暢」的現況。 各年齡層當中,30-39 歲民眾恐亮起健康紅燈,除身體健康指數是所有年齡層表現最差,同時也是「水果吃最少」的族群。此外,若進一步看性別,此年齡層女性表現又比男性更差,不單是唯一身體健康指數「平均不及格」的族群,身心狀態指數也同樣為「表現最差」族群。此現況,也真實反映此族群女性「蠟燭兩頭燒」的困境。 圖/台灣癌症基金會提供 台灣癌症基金會總監馬吟津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對比去年台灣癌症基金會針對國小孩童進行的蔬果攝取調查,30-39 歲女性的小孩,身體健康指數表現及格率卻高達100%,顯示此族群女性,可能因多將心力關注於照顧事業及家人健康,卻忽略了自己。 「從疫情過後,國人的健康意識提高,開始注重更健康的飲食習慣,然而在三餐營養均衡方面,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馬吟津說,調查統計台灣民眾最常吃的前五名早餐組合,為「麵包、三明治、蛋餅」搭配「豆漿、咖啡、牛奶」。 許多研究證實,「早餐吃得健康,對整天的狀態有很大幫助」,只是民眾生活忙碌,早餐求快速、方便為主,認為要在早餐加入蔬果,「既麻煩、也沒時間準備」;其實,養成習慣可從小小的改變開始,例如多帶一份高營養密度的水果,輕鬆補充營養,提升活力也更有效率。 台灣癌症基金會呼籲,先照顧好自己,才有心力在投注的地方持續努力,若要提高健康分數,其實有相對容易的方式;從調查發現,早餐有吃水果者,其身體健康及身心狀態指數表現最佳,故若能在早餐加入高營養密度水果,即能以最輕鬆且高效方式,提升健康。

MORE

打瞌睡傷頸椎 醫推薦3招保護

【本報台北訊】我們有時在上班、搭乘交通工具時不自覺打瞌睡,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粉絲專頁中表示,根據最新的研究,坐著打瞌睡,其實對頸椎有很大的傷害。尤其是在長途旅行中,往往會在不舒適的座位上打盹,卻不知這樣做可能對頸椎,已造成嚴重傷害。 他表示,研究發現,坐著打瞌睡與頸椎傷害之間的聯繫。根據一篇研究,長時間,保持低頭或不正確的姿勢打瞌睡,會增加頸椎負擔,導致肌肉疲勞、頸椎不適,甚至加速頸椎退化。特別是在「坐著的狀態下,缺乏對頸部的支撐」,更容易造成頸椎受傷。 黃軒表示,還有另一篇研究文章指出,當我們坐著睡覺時,頭部往往會不自然地歪斜或垂下,導致頸部肌肉一邊過度拉伸,另一邊則受到壓迫,極易造成「落枕」。更糟糕的是,在遇到「突然顛簸或急煞車時,頭部的搖晃可能會導致頸椎錯位,甚至受傷」。 但是,不自覺就打瞌睡,怎麼辦?黃軒醫師有以下3點建議: 1、使用頸枕:專家建議,長途旅行時,最好準備一個頸枕。頸枕可以有效固定脖子,減少頭部的搖晃,從而保護頸椎不受傷害。 2、選擇合適的坐姿:盡量保持正確的坐姿,避免長時間處於歪頭或低頭的狀態。間歇性調整坐姿,有助於減少頸部肌肉的疲勞和壓力。 3、定期變換姿勢:如果情況允許,可以嘗試站起來,伸展一下腰背和頸部。這樣不僅可以放鬆肌肉,還能促進血液循環。

MORE

久坐超傷身 每小時起身走動助改善

【本報台北訊】由於科技愈來愈便利,現代人多數習慣坐著、不運動,但其實久坐對身體的危害有很多,建議每1小時就站起來走動,避免心臟病、中風、糖尿病及代謝症候風險增加。 許多人認為規律運動可以常保心臟健康,2017年底美國發表在《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久坐行為與死亡率研究〉發現,久坐是早逝的風險,坐著的時間愈長,早逝風險就愈大。 研究指出,每天坐著超過13小時的受試者,死亡風險較每天坐著少於11小時的受試者高出200%;每次坐著的時間少於30分鐘,比超過30分鐘者患病風險低55%;每次坐著超過90分鐘者患病風險更是高出2倍。 英國拉夫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和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共同開展的〈久坐風險研究〉表明,與坐得最少的人相比,坐得最多的人患病和死亡的機率有所增加。 研究指出,坐得最多者糖尿病風險增112%、心臟病和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機率增加147%,死於心血管事件機率增加90%,死亡率則是增加49%。 研究表明,與坐得最少的人相比,坐得最多的人患病和死亡的機率有所增加。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 久坐傷身體 久坐導致的健康傷害很多,甚至被認為是一種慢性自殺。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郭志東指出,長時間坐著血液流動會減慢,導致脂肪酸堆積在血管,導致心臟病。 久坐身體產生的脂蛋白脂肪酶會下降約90%,使得身體很難利用脂肪,當身體不再使用脂肪時,脂肪就會被儲存起來,造成肥胖和心血管疾病。 久坐會導致胰島素抗性,進而導致第2型糖尿病和肥胖,這是心臟病的2個極為主要風險因子。 即使每天規律完成30分鐘運動,剩餘的23小時做什麼也相當重要。以通勤上班族為例,當上下班路程很長時,坐在車內的時間可能接近1小時,在辦公室又坐電腦前8小時。 即便經常運動者,對心血管疾病的保護力比沒有規律運動者低很多,但研究顯示,久坐10小時以上,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 久坐導致的健康傷害很多,甚至被認為是一種慢性自殺。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 增加走動時間 郭志東指出,建議每隔1小時就站起來走動,嘗試在工作中創造起身活動機會,如使用站立式辦公桌或可以調整高度的辦公桌,增加走動意願;天氣好時利用午休時間,在公司附近公園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可以提高創造力。 若必須一整天坐著辦公,在辦公室做些輕微運動有益身體健康,例如每坐20分鐘試著站8分鐘、走動2分鐘,走去喝杯水或去洗手間都是不錯選擇。 他建議,可利用智慧型手機或計步器記錄每日步數,通常建議目標是每天走1萬步,但如果久坐不動,任何一小步都很有幫助,當一天只走2000步時,就爭取達到4000步,慢慢達到預設目標。 資料來源:上班坐著、吃飯坐著、通勤坐著⋯「坐式生活」超傷身!醫教1招搶救 每辦公1小時就站起來走動,有益身體健康。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

MORE

挑對母親節蛋糕 健康不踩雷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為母親節,這一天你會怎麼過?除了請媽媽吃大餐,也可以帶她去世貿一館逛蔬食展,此外,不少人都習慣在這天買蛋糕當禮物,但你知道該如何挑母親節蛋糕?才能夠讓也許已有慢性病的母親,放心、開懷地吃,且讓營養師教你「挑對」蛋糕,健康不踩雷。 營養師高敏敏表示,對媽媽來說,兒女的盛情難卻,是她們最難推辭的,常常因為不想掃大家的興,而一邊心懷顧忌、一邊仍一口接一口地,吃了一堆高熱量蛋糕,結果導致服用中的高血糖、高血脂藥物都白吃了! 於是,高敏敏營養師特別為媽媽們奉上「母親節蛋糕紅綠燈」,讓兒女們看懂「熱量」眉角,選出對母親,乃至全家人,都相對「比較健康」的那一個。 紅燈區: #重乳酪起司蛋糕 2700kcal (630g) #法式千層蛋糕 2546kcal (720g) #卡通造型蛋糕 2490kcal (950g) #巧克力鮮奶油蛋糕 2466kcal (900g) #茶歐蕾蛋糕 2005kcal (600g) #水果鮮奶油蛋糕 1754kcal (800g) 圖/高敏敏營養師提供 綠燈區: #蜂蜜蛋糕 1380kcal (400g) #海綿蛋糕 1356kcal (400g) #水果戚風蛋糕 1250kcal (700g) #輕乳酪蛋糕 1176kcal (400g) #芋泥戚風蛋糕 1008kcal (400g) #戚風蛋糕 920kcal (400g) 吃蛋糕時,應搭配無糖飲料,且吃的時間也很重要,建議中午至下午時段享用,才能讓身體有足夠時間消化。圖/Pixabay   以上蛋糕大約可以切6-8塊不等,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切幾塊,再去計算一片的熱量。對於母親節蛋糕的健康挑選秘訣 ,她有4點建議: 1. 選質地蓬鬆的蛋糕,熱量較低;也可以雞蛋、牛奶等原型食材為主。 2. 減少蛋糕上過多的裝飾,例如糖衣、翻糖、馬卡龍,可以原味或是水果口味替代。 3.避開高油脂高糖內餡,如卡士達醬、慕斯、紅豆餡。 4.一起分食,分散熱量。挑選蛋糕時,以適合大小為主,並且一起分食,分散熱量、共享歡樂。 此外,吃的時間也很重要,建議中午至下午時段享用,才能讓身體有足夠時間消化。吃蛋糕時,應搭配無糖飲料,避免糖分超標的手搖飲,方可與母親、家人共度健康愉快的母親節。

MORE

飲食、睡眠密不可分 維根飲食可助眠

【記者趙奕寧綜合外電報導】美國人2023年花費在非處方安眠藥的金額約4.27億美元(約新台幣138.8億元),而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一項調查顯示,植物性飲食不僅有益身體健康,還能顯著改善睡眠時間和品質。 調查發現,與一般人相比,蛋奶素食者(vegetarians)和維根(vegan)通常每晚多睡36分鐘,且高達90%的人享受高品質睡眠;生機飲食者(raw food diet)每晚則可多睡48分鐘,甚至有97%的人表示睡眠品質高於平均水準。 美國責任醫師協會(PCRM)的營養教育專家安娜·赫比(Anna Herby)分享助眠食物,包括富含鎂和鉀的食物、富含益生菌的食物、高纖維零食、含健康脂肪的食物,以及富含抗氧化劑的水果。 富含鎂和鉀的食物 赫比解釋,含有鎂和鉀的食物對於良好的夜間睡眠至關重要,這兩種營養素對於降低血壓和放鬆肌肉特別有幫助,因此有助眠效果。 鎂的重要來源包括綠色蔬菜、豆類、豆類製品、堅果種子及全穀類;富含鉀的食物如馬鈴薯、香蕉、菠菜、甜菜、綠花椰菜和山藥。 睡前食用富含鎂和鉀的食物,有助於提高睡眠品質,如香蕉、綠色蔬菜、菠菜等。圖/Unsplash 富含益生菌的食物 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已被證明可以促進更好的睡眠,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調查指出,食用優格者每晚的睡眠時間比平均多18分鐘。 赫比說: 「因為健康的腸道菌群參與合成褪黑激素和GABA(γ-氨基丁酸),這兩種神經傳導物質分別使我們感到困倦和放鬆,所以睡前吃益生菌零食可幫助睡眠,而乳製品往往富含飽和脂肪,可能對長期健康有害。」 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如德式酸菜、泡菜和康普茶,食用它們不會導致與食用乳製品有關的發炎。 高纖維食物 蛋奶素和維根飲食以攝取較高纖維量聞名,且熱量及飽和脂肪含量較低,赫比表示,這兩者都與更好的睡眠有關。 她表示,較低的身體質量指數(BMI)也可能是部分原因,腹部的脂肪施加膈肌壓力、減少呼吸,因而干擾睡眠,且體重過重會導致睡眠呼吸暫停,造成睡眠品質不佳。 赫比指出,鷹嘴豆等植物性蛋白質是胺基酸色胺酸的來源,色胺酸是褪黑激素和血清素的前體,這兩種物質都有助於改善睡眠。 攝取較高纖維及飽和脂肪含量較低的食物可助眠,如鷹嘴豆。圖/Unsplash 含有健康脂肪的食物 健康脂肪的植物來源包括堅果種子,如杏仁及花生,赫比表示,食用時機也相當重要。 她說:「睡前吃一頓大餐可能會導致太飽、浮腫,甚至在躺下時出現胃灼熱感。」 富含抗氧化劑水果 酸櫻桃和奇異果等水果富含抗氧化劑,具有天然的促進睡眠特性,調查顯示,經常食用這些水果的人每晚可增加最多30分鐘的額外睡眠。 對糖尿病患而言,酸櫻桃可增加褪黑激素,還能使血糖升高,赫比指出,緩解此情況的方法是在高纖維餐後立即吃櫻桃,這樣血糖就不會上升得那麼快。 她建議,可將南瓜籽作為櫻桃的替代品,如此一來,既能增加褪黑激素,血糖還不會因此升高。 酸櫻桃和奇異果等水果富含抗氧化劑,具有天然的促進睡眠特性。圖/Unsplash 它是睡眠殺手 睡眠基金會指出,食用爆米花者每晚睡眠時間比平均少12分鐘,且僅35%的人表示睡眠品質良好或優秀。 赫比說:「爆米花本身不會導致睡眠品質下降,但吃塗有奶油的爆米花,意味著攝取大量飽和脂肪,除了會干擾睡眠,也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減慢血液流動速度,無益於良好睡眠。」 為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赫比建議,睡前可吃1小碗麥片加豆漿;無乳優格;鷹嘴豆泥配全麥餅乾;發芽穀物麵包加杏仁醬或花生醬;一把乾櫻桃和南瓜籽。 睡前吃1小碗麥片加豆漿;無乳優格;鷹嘴豆泥配全麥餅乾;發芽穀物麵包加杏仁醬或花生醬;一把乾櫻桃和南瓜籽,可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

MORE

節氣養生 在京都繁忙日常中自製柏餅

文/smile editors 五月的晴朗日子,不少人會騎單車或摩托車翻山越嶺,從市區來到花背。從市區前來的路上,會經過花背峠、芹生峠、百井峠和能見峠等稱作「酷道」的險峻道路,許多人會挑戰越過這些山路。對本地居民來說,這種天氣也特別舒適,可以出門散散步,或在戶外享受野餐的樂趣,氣氛格外熱鬧。我雖然喜歡從白雪轉為新綠的景色,但也喜歡這種人潮一口氣帶來的熱鬧感,使人產生「春天到了!」的感受。也因為此時草木會迅速生長,四處都能聽見割草機的運轉聲,而且這將是持續到秋天的日常作業。隨著除草作業開始,也要翻土整理冬天閒置的田地,加上播種等工作,會漸漸忙碌起來,巧遇熟人時,問候多半變成:「你種好菠菜了沒?」等與農作物相關的話題。 當端午節令將近,心中總會湧現「啊,好想吃柏餅」的念頭。位於南座旁「祇園饅頭」家的味噌柏餅,是我來到來京都後,心血來潮就會去買的最愛。 在製菓材料店偶然發現了槲櫟葉時,我心裡盤算著,為什麼不親自做做看呢?這個念頭一湧現,變很難善罷甘休。我開始研究各種做法,最後決定用蒸籠來製作。先揉捏麵團下鍋蒸,再揉捏一次包裹餡料後,並覆上槲櫟葉再度蒸煮。打開蒸籠蓋之前,香氣早已充滿整間房,令人等不及要趁熱品嘗。當然,剛出籠的鬆軟柏餅,美味到讓人跳起來。但放涼兩小時後再吃,你會發現葉片香氣完全融入餅皮中,硬度和Q度也變得恰到好處。原來,這兩小時的等待如此重要。 (摘自《京都時令生活365日:跟著古都節氣,品味春夏秋冬》,幸福文化出版)

MORE

超越生死 當下即永恆

文/鍾灼輝(潛意識治療師) 只有在無常的時間洪流中活著,我們才能學會愛、珍惜和隨遇而安。愛自己、愛他人、愛這個世界;珍惜福分、珍惜緣分、珍惜生命;隨心所欲、隨遇而安、隨生命的流向。 由於我曾從事死亡調查的工作,經常需要到醫院或太平間等地方。無論這些人生前的地位如何崇高或富裕,最終他們都只剩下一張白布,包裹著赤裸的軀體。人的出生本來就是一片空白,空無一物地來到這個世界,死時也無法帶走任何東西,一切都是先得到,再放下。因此,年輕時應該活得充實豐盛,充滿人生的每一刻,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空白的存在,而智慧就隱藏在那片白布之中。 如果沒有經歷過死亡,或許我依然活在外表精采但虛幻的人生中,雙手緊抱著一大堆無法攜帶走的物品和成就,最後才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是、什麼都沒有,沒有用心去經歷過任何事情,這比死亡更加痛苦、更加可怕。從那次瀕死的經驗中,我得到了人生最重要的啟示和反思,讓我從虛幻的迷惘中清醒過來。 人生中的每一個經歷,無論是生老病死或悲歡離合,都是為了拓展我們的智慧,最終讓我們重新找回自我身分、存在的價值和活著的意義。因為只有透過智慧,我們才能走出混沌的迷霧,讓我們的靈魂長出翅膀,在無盡的天空中自由飛翔,這才是真正的自由。 死亡是人類最好的學習經驗,它將生命限定在一個時間範圍內,為生活增添了未知的元素。只有在無常的時間洪流中活著,我們才能學會愛、珍惜和隨遇而安。愛自己、愛他人、愛這個世界;珍惜福分、珍惜緣分、珍惜生命;隨心所欲、隨遇而安、隨生命的流向。當我們不再迷失於過去和未來,能夠全心全意地活在當下,現在的每一刻便是永恆,生命也能夠超越死亡的束縛。 面對死亡的積極心態 除了要正確認識和理解死亡外,想要應對死亡焦慮,我們還需要培養一種正念的心態。然而,當面臨死亡焦慮時,人們通常只會採取以下兩種常見心態之一。 一種心態是尋求信仰,信仰更高的存在,例如上帝或佛祖,人們相信只要將自己交託給神明,並遵守神的旨意,就能在死後進入天堂或極樂世界。這種信仰可以幫助人們減少對死亡的恐懼,因為他們相信生命不只是終點,而是通往更高層次存在的開始。但對於無宗教信仰的人或無神論者則不太適用。 另一種心態是追求個人存在主義,透過不斷努力追求知識、權力、財富等,讓自己的價值感得到滿足,從而抓住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讓自己的存在感膨脹到不再害怕死亡。然而,這種方法實際上也是一種逃避死亡的方式,很多時候會造成反效果,因害怕失去而加大了對死亡的恐懼。 事實上,我們還有第三種更好的選擇,那就是不執著、不批判、不比較,全然接受的正念心態。這種心態讓我們能夠以更開放、寬容和平靜的態度面對自己和死亡的存在。這種態度猶如悲觀中的樂觀主義或消極中的積極態度。我們可以正視死亡的不可避免,並將其視為生命的一部分,從而更深刻地體驗和珍惜當下。這種接納和理解死亡的態度可以幫助我們放下恐懼,將精力集中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並更全面地活出每一天。 如老子所言:「生者死之,死者生之。」這意味著我們應該接受生死循環的自然法則,並充分體驗當下每一刻的價值。 處理死亡焦慮的小技巧 在學習面對死亡的過程中,我們難免會產生各種疑問和不同的情緒反應,例如恐懼、憂慮、悲傷或接受。這些情緒是正常的,我們應該允許自己去感受和表達它們。不要壓抑自己的情感,而是給予自己時間和空間去處理這些情緒。 與家人、朋友或專業的心理輔導員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他們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理解,幫助我們處理這些情緒。同時,參加支持小組或加入相關的社區組織,也可以讓我們與有相似經歷的人共享經驗和得到支持。 以下分享一些減少死亡焦慮的簡單方法和技巧: ◎冥想與正念練習 透過冥想和正念練習,我們可以學會專注於當下,放下過去和未來的煩惱,並培養內在的平靜。冥想是一種靜心的方式,讓我們意識到思緒的流動,並學會觀察而非參與其中。正念則是以接納和無評斷的態度,觀察當下的感受、思想和身體狀態。透過這些練習,我們可以培養對當下的覺察,並學會接受一切的存在。 ◎與大自然連結 多與大自然相處,享受大自然的美麗和寧靜。走在大自然中,感受著大地的觸感、聆聽著風吹樹葉的聲音,我們可以進一步連結自己與自然的律動和節奏。這種連結能夠讓我們從日常的煩囂和壓力中解脫出來,重獲平靜和內在的平衡。大自然的奧妙,也提醒我們生命的無窮可能性和生死有時的自然法則,幫助我們以更寬廣的視野看待死亡,並接受生命的有限性。 ◎尋找心靈寄託 探索自己的信仰和價值觀,尋找對你有意義的宗教或哲學信仰。這些信仰能夠提供一種超越生命有限性的信心,讓你感受到更深層的意義和連結。不論是信奉特定宗教的教義、尋求人生的目的,還是深入探索哲學思想,尋找心靈寄託可以幫助你建立起一個堅實的精神支柱。信仰是我們在面對死亡焦慮或恐懼時的指南針,可以給予你安慰、力量和指引。 ◎培養支持系統 與家人、朋友和社區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統,能夠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幫助你在面對死亡時保持平靜和平衡。這種連結和支持可以讓我們建立更強大的心理抵抗力,以應對死亡的挑戰。死亡是一個共同的課題,它不僅對個人產生影響,也深深地影響著我們身邊的親人。在面對這個課題時,我們需要彼此連結,共同面對並互相扶持,一同走過這個難關。 ◎回顧過去 反思生命 回顧過去的經歷、成長和成就,可以讓我們意識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留下的痕跡。這種回顧不僅是對自己的一種肯定,也是對生命的一種珍視,有助於對生命的價值有更深刻的體悟。同時,我們也應該思考未來,確定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目標。這樣的反思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有目的地生活,並將生命的每一個瞬間都視為寶貴。死亡提醒我們要珍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追求自己熱愛的事物,並努力對自己和他人產生積極的影響,更加充實地活著並將自己的生命與我們所關心的價值連結起來。 (摘自《好好走向終點線》,時報出版)

MORE

立夏養生宜補心氣 喝生脈飲收斂汗水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今年國曆5月5日節氣「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所謂「立」即開始,立夏代表夏季的到來。中醫師指出,此時人們的新陳代謝加快,心腦血液供給不足,常使人煩躁不安,倦怠懶散;推薦以麥冬、五味子、人參片三種中藥材熬煮而成的「生脈飲」,能夠收斂汗水以及耗散的心氣。 頤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萬物繁茂,始於立夏。立夏時節,溫度明顯升高,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生長的旺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夏季是許多農作物旺盛生長的最好季節,充足的光照和適宜的溫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給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條件。 他說立夏溼氣重,容易導致人體大量出汗、走路容易喘,長時間下來,也會導致心氣虛弱;而流汗過多時,更會加重消耗「心氣」,引起難以緩解的疲勞。此時,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採取正確的養生保健方法。 立夏養生宜補「心氣」。圖/pexels 預防疲勞喝生脈飲 「立夏時人體的氣血多在體表,不但容易耗散,消耗過多時更會使身體功能減損,導致疲勞;若不補足心氣、心臟動力不足時,就容易感到疲倦。」因此,周宗翰強調「養好氣」、減少流汗耗損的心氣,就是預防疲勞的最佳方法, 中醫認為「汗為心液」,暗示著大量的出汗會使心氣受損。周宗翰說,有時人變得容易喘,並不是肺出問題,而是心肺之氣虛弱造成。 雖然心和肺共同負責全身氧氣運輸,但肺的能量來自於心,若心氣虛弱,肺的能量也會不足;如能在立夏時節多喝「生脈飲」,有助養陽,特別是容易出汗的人,在初夏時就可以開始飲用,避免大量出汗、導致血鉀流失。 人參為最佳補氣藥材。圖╱資料照片 生脈飲包含人參、麥冬、五味子三種藥材,其中人參能夠補氣,麥冬和五味子則帶酸味,周宗翰表示,酸味的藥具有收斂作用,能夠收斂汗水及耗散的心氣。 生脈飲 材料:麥冬10g 五味子5g 人參片10g  清水適量 做法:1.食材:人參片、五味子和麥冬。2.麥冬和五味子洗凈,放入砂鍋中,一次性加足清水。3.蓋鍋蓋,大火燒開,轉文火煮15分鐘。4.掀蓋,關火。5.人蔘片放入玻璃壺中。6.將煮好的水倒入。7.蓋壺蓋,浸泡20分鐘,即可飲用。 以黨參、麥門冬、五味子所組成的生脈飲。黨參目前主要產自中國大陸,作用比較弱,不如人參,但因為價錢便宜,許多人拿來泡茶飲用。圖╱陳立凱 立夏泡腳祛除暑溼 立夏季節溼氣正當令,溼氣阻滯在脾胃中,就會出現沒胃口、沒精神等表現。而夏天泡腳,正有助於祛除暑溼,讓人精神振奮,增進食欲,促進睡眠。 周宗翰中醫師建議,可換一下泡腳的材料,使用適量藿香、紫蘇葉(各約5錢)代替桂皮與生薑更為合拍。 周宗翰中醫師。圖/周宗翰提供 藿香與紫蘇葉,都是很好的芳香化溼濁藥材,其揮發油有防腐和抗菌作用,亦可擴張微血管、而有發汗等作用,對於立夏常犯的香港腳與皮膚病患者頗有幫助,兼可有效排除體內暑溼之氣,精神更佳。 他也提醒,藿香與紫蘇葉含揮發油,故不可久煮,建議適量的藥材先煮沸10分鐘後放涼、濾渣至40度C後,再加溫水稀釋、即可浸泡。如此,能夠改善整天穿著襪子引起的香港腳,對夏天保健也很有幫助。 中醫師提醒,藿香與紫蘇葉(上圖)含揮發油,不可久煮。圖/pexels 夏天泡腳出汗是正常現象,此時切勿吹風扇或者開空調,因為泡腳的時候,全身毛孔都處於打開的狀態,如果一邊吹空調或風扇,不僅不能養生,還容易著涼。泡腳以後,可做些簡單的按摩,也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清除體內毒素效果。

MORE

抗老首要戒甜食?中醫師:要吃好糖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心情低落或壓力過大時,許多人喜歡用享受甜食來排解。覺得吃了甜食不但能讓人心情愉悅,感覺一切順心如意多了。可是,吃過量甜食不但容易發胖,聽說還會老得特別快,究竟這是危言聳聽,還是真有其事? 中醫皮膚病專家施丞修說,仔細觀察有糖尿病的人,這些病患與同齡者相較,皮膚較偏黃也較乾燥,外表看起來的確也較顯老。根據研究,血糖過高會改變皮膚角質結構和彈性,容易導致面部產生皺紋,皮膚黃乾、髮白而灰,看起來「未老先衰」。 「其實,甜食真正讓人老得快的因素,除了吃得過甜之外,還有另一個嚴重問題,就是吃錯糖。」施丞修中醫師指出,上述提及的「糖」,多數源自沒有任何營養價值的精緻白糖、天然甜味劑,或是人工甜味劑。  常吃糖又吃錯糖,導致血糖過高,會改變皮膚角質結構和彈性,容易導致面部產生皺紋,看起來「未老先衰」。圖/pexels 紅糖營養價值高 而葡萄糖是神經的營養來源,適量的好糖,能夠供給中樞神經能量,維持良好的基礎代謝,讓身體健康,保持青春。 未經過精煉的紅糖,保留了較多甘蔗的營養成分,其中不僅含有可提供熱能的碳水化合物,還含有人體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胡蘿蔔素、菸鹼酸、核黃素,以及微量元素錳、鋅、鉻等各種元素。具有補充體力、增加活力的特點。 此外,紅糖的含鈣量是白糖的10倍,含鐵量是白糖的3.6倍,比起其他代糖,具有更高的營養價值,所以紅糖(或黑糖)又有「東方巧克力」之稱。 在古代,中醫則認為紅糖具有益氣養血、健脾暖胃、驅風散寒、活血化瘀之效,特別適合產婦、兒童及貧血者食用。   葡萄糖是神經的營養來源,適量的好糖,能夠供給中樞神經能量,維持良好的基礎代謝,讓身體健康,保持青春。圖/pexels 麥芽糖有益腸胃 當然,如果談到治病的甜食,適量的麥芽糖,對腸胃有很大的幫助。「小建中湯」是中醫相當有名氣的方子,是由治感冒的「桂枝湯」多加一些芍藥,再加大量的麥芽糖(飴糖)而成,對胃口不好,常肚子痛,又怕吃苦藥的小朋友來說,是一大福音。 所謂「甘入脾」,脾又主肌肉,平常用1至2克的小建中湯保養,不僅小朋友的胃口會變好,免疫力會提升,肌肉也會Q彈、面色紅潤。 因此,不論大人小孩,只要吃適量的糖並且「吃好糖」,能治病也兼能保養,不但不會老得快,還能永遠保持心情愉快。   施丞修中醫師指出,不論大人小孩,只要吃適量的糖並且「吃好糖」,能治病也兼能保養。圖/時報出版提供

MORE

【中醫專欄】地震結束後,還常感頭暈嗎?

文/吳建東中醫師 四月三日上午,花蓮近海發生芮氏規模七點二的地震,一時地動天搖,全台灣莫不感到震動,所幸生活很快就恢復正常。在回到日常生活後,許多人仍心有餘悸,不時覺得頭暈晃動,門診裡頭暈的患者也多了起來。患者常常搞不清楚是真的在地震還是只是頭暈,這時我們必須要做鑑別診斷,趕快到中央氣象局的網站檢索是否有地震吧。 由於筆者所處的地點是台北市,就算是真的餘震,在台北也多半無感,尤其是在地震一周之後來就診的,大多就是生理上的頭暈了,這種狀況就被稱為「地震症候群」。 臨床上看到最多症狀是時不時頭暈,有時還有頭痛、耳鳴、焦慮不安、睡不著等症狀,常常覺得地板又在晃動,甚至會站立不穩,這其實是一種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由地震造成的壓力所引起。平常就容易緊張、敏感焦慮的患者,更容易發生這樣的症狀。據統計,女性、較為年長、住高樓層、或者平時就容易頭暈的人為好發族群,但實際上因為這樣來看診的男性也不少。 因此,大概有兩種情況比較常見:一種是平常就有頭暈症狀的,在地震前就常常發生頭暈;另一種是因為緊張焦慮的情緒所引起,這樣的患者會有說話較急、煩躁易怒的傾向。前者可能與氣血虛的體質有關,這時我們就需要直接補養氣血,比如說黃耆、當歸等補養藥,或者是痰溼阻滯,則可考慮茯苓、白朮等用藥;後者可能有氣滯血瘀的傾向,可考慮活血行氣,如川芎、香附等,或者也有可能肝風內動,可考慮鉤藤、石決明等。 如果發生頭暈的症狀,可以考慮按壓後頸的風池穴,或者是前額的神庭穴,若是焦慮緊張引起的,還可以按壓兩手腕附近的內關穴。感覺開始頭暈的時候,試著做一些腹式呼吸之類的深呼吸,吸氣時腹部向外擴張,呼氣時腹部往內收,有助於調節自律神經,穩定氣血,以減緩頭暈,但要注意,該呼就呼,該吸就吸,千萬不要憋氣,否則有可能氣滯,讓頭暈更嚴重。 除了避免過度活動,特別是頭頸的活動以外,也要避免看過於閃爍的東西,比如說手機、電視、或是電腦螢幕。平常也可以適當調理情緒,以減輕焦慮。適當的運動有助於調養氣血,穩定神經,也可以聽一些輕鬆的音樂,或大自然的聲音。飲食方面則可多攝取深色蔬菜、根莖類、或是多穀類,也有助於減緩頭暈症狀。 此時節氣已接近春夏之交,氣候變化會比較顯著,也請注意氣溫交替對身體的影響,避免吹風淋雨受寒。如果方便的話,也建議練八段錦的第八式:背後七顛百病消,讓氣血可以順利下降,回到丹田,進而減輕頭暈的症狀。  

MORE
/16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