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

【隨堂開示錄─各類致詞】救急

文/星雲大師 我是中國江蘇揚州人,今年八十八歲,七十六年前在南京出家做和尚,那個時候十二歲,經過十年的寺院叢林生活,二十三歲來到了台灣,六十五年來感謝台灣這個地方的好山好水、台灣人的人情厚誼,是台灣的水米養育我,讓我今天能可以在世界上弘法,甚至與你們這麼優秀的醫生見面。 人,身體上有毛病要找醫生,而有時候心理上的毛病,除了心理醫生以外,還會要找宗教,宗教信仰看起來是不成文的藥方,不過憑著這股信心,也會產生一些力量。 我今天來和你們講話之前,佛館有百位佛光小姐,等於空中小姐一樣,他們說要為我助講,唱歌給你們聽。現在就先讓他們唱個〈十修歌〉。 〈十修歌〉是我九十五歲高齡過世的母親當初到台灣來,講起他童年修行的情況,我就依他講說的意思作了這首歌。這對我們的人生會有幫助。 救急不救窮 我記得六十五年前,剛到台灣的時候,有一位煮飯的老太太忽然半夜哭鬧,兩個腿使力敲打牆壁,可見有多痛苦。那時候,房子裡還有一個小孩,實在不得辦法,雖然已經是半夜一、二點了,想到醫院有急診室,可以送去看看是什麼病,為什麼痛得這麼可憐的樣子,所以我就把他送到鐵路醫院。但是鐵路醫院說沒有醫治這種病症的醫師,就只好再轉送到台大醫院。到了台大醫院,平時急診的病人很多,醫生天天看,看慣了,也好像不經事的樣子,說:「今天太遲了,明天再說吧。」 我就有了一個感想,人家說「救急不救窮」,救病也是救急。像我老朽了,重病纏身,不過沒有關係,我與病為友,病是我的朋友,我好好地照顧它,它也不太為難我。 記得有一次在榮總,醫生替我檢查以後,發覺到身體可能有嚴重的問題,但是他也說不出真正的原因。後來他就找了多少的主任來會診,並且支支吾吾地問我:「你們出家人怕死嗎?」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如果我說怕死,他可能說沒有用的出家人;如果我說不怕死,螻蟻尚且貪生,人又怎麼不怕死呢? 我經常給人家問問題,問得很難回答,不過從中也學會了一些機智應對。我就說:「出家人面對死亡不怕,痛苦會很怕。因為死亡不痛苦,那不要緊,不過,痛有一個極限,痛到不能忍的時候,英雄就變成狗熊了。」好在後來檢查報告出爐,並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只是過去我跌倒留下的一個斑點。最初大概他以為是癌症,後來證實不是。 我也不太懂醫療,只記得當時回到台北民權東路上的普門寺,朋友、同道大家都很關心我的檢查結果,紛紛問我檢查得怎麼樣。我說:「他們要我切片。」其實,什麼叫切片,我並不懂。但是他們也不懂,反問我:「什麼是切片?」我說:「就是割一塊肉下來,用刀子切成一片一片的。」「哎喲!在哪裡?痛不痛?」我只能哈哈一笑。 與病為友生死無懼 我在五十多年前就患有糖尿病,不過我不忌口,飯照吃,甚至巧克力也照吃,不忌諱。徒眾也都不太為難我。總之,現在我活到八十八歲了。但是糖尿病終究還是有附帶的影響,現在我眼睛看不到,你們坐在這裡,我只能模糊地看到左近幾個穿白衣服的人,遠處有沒有人我就看不到,耳朵也慢慢在退化。 我和主治糖尿病的醫生說:「常有人問我,糖尿病的起源是什麼?我的家庭沒有遺傳,怎麼會有糖尿病?」我覺得很奇怪。他說:「現在糖尿病的病因是什麼還找不出來。」不過,我倒是有一個發現,記得我一生當中,年輕的時候有過幾次極度飢餓,因為沒有東西吃,餓得發抖、流汗、暈眩。所以我說:「是不是因為極度飢餓,讓胰臟受到損壞了,而有糖尿病?」他說:「哪裡有這個事,不會啦!」他就是不肯聽我的話。 再講到急診室。釋迦牟尼佛說他也是個醫師,甚至佛教講究「五明」,所謂「醫方明」,講的就是醫學。在佛教裡,過去的老和尚也常有一些很奇特的方法,我們小和尚也都聽他們的話照做。比方舌頭常常破皮,破一個洞,吃飯會很痛苦,他就告訴我們一個方法,說:「你有香港腳嗎?」我說:「有。」他說:「有香港腳很好,它潰爛了,舌頭破皮就會好了。」這個道理我也不懂,不過實驗後,確實有這樣的妙用。為什麼?人體有一些毒氣、穢氣,讓它從香港腳的破洞排出去,舌頭就比較不會破皮了。 過去一些男生常常患有痔瘡,所謂「十男九痔」,老和尚說:「大便以後要洗屁股。」我們小孩子聽到要洗屁股,都覺得很難為情,不好意思。那個時候的環境沒有像現在設備這麼周全,確實痔瘡、痔肉不容易好,但愈是骯髒的地方,愈是要乾淨,你給它清淨,它就還給你公道。 救急甚於救病 像這許多事,都是很江湖的,不上道的。但是在佛經裡,確實有《療痔病經》,只是說,印度和中國的氣候不同,人的身體品質也不同,許多方法在印度有用,在中國就不見得。 不過,釋迦牟尼佛是一個很慈悲、很有智慧的人,我在經典裡多次看到,哪一個弟子有病了,他就說:「我來為他服務!」「我來為他倒茶!」那麼樣一位偉大崇高的教主佛陀,他對待弟子是這麼愛護,我想各位醫生們也是本著你們的愛心,所謂「救急」比平時的「救病」還更重要。 在急診室裡,真是一念之間,生死在呼吸間,過去中國有一句話:「急驚風遇到慢郎中」,你慢一點都不行,因為他沒有時間等。不過,在急診室裡急救,插了多少管子,我覺得倒也不必要,佛教也不主張,人的生命是很自然的,來的時候自然,走的時候也很自然。 人們常問:「生命是從哪裡來的?」當然是從愛而來,如果父母不相愛,就不會生養我們。因此,世間是由於愛才有生命的。現在美國有科學家做實驗,研究植物有沒有生命,他們弄來兩盆花,每天對著一盆花說:「你好漂亮,你愈來愈好看!」給予好言好語。再對著另一盆花,說:「你好難看、好醜!」兩盆花,被讚美的那盆,花開得愈來愈漂亮,被罵的這盆,花愈來愈萎謝。所以,愛能讓萬物生存。當然佛教不講「愛」,它講「慈悲」,愛的昇華、愛的淨化就是慈悲,慈悲沒有敵人,所謂「瞋拳不打笑面人」,你慈悲,我和你還要計較什麼呢? 佛教講救人第一,今天是我們的館長如常法師告訴我,說各位急診室的醫生在這裡聚會。印象中,我還沒有在這裡講過話,也很少到這裡來,聽到你們來自急診室,時間分秒必爭,很重要,我就為有病的人向你們請願,請你們慈悲,搶救一步,讓不該死的生命,能夠繼續活下去。我想,所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醫生雖然是看病,不是救病,但有時候還是要把「死馬當活馬醫」,盡心盡力,實在不得辦法了,就所謂「生死有命」了。 輪迴讓人生有希望 各位醫生們,我不是來跟你們講演的,是來向你們致敬的。各位有什麼問題嗎?我不忌諱問題。 提問一:急診室醫護人員期待的就是救命,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功,因此,有時候醫生、護士也會自責。 大師:基督教有一句話說:「信者得永生。」在我的看法,可以再加一句:「不信也是永生。」因為人是死不了的,人之所以死,死的只是這個肉體。就如同引擎壞了,換個引擎,但人的精神是不死的,會有轉世。 其他的宗教講到「生命」,都是直線的,生命從這裡來到那裡結束,而佛教講「生命」,是圓形的,就像時辰鐘,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走完一圈還會再回頭。所以,過去今生、今生來世是循環的,輪迴讓人生有希望,不要害怕死。 我在歐美旅行,看到一些歐美人士對於死亡,都看得很平常,覺得沒有什麼,不像中國人呼天搶地,醫療官司也打得很多。過去我曾經想開個醫院,有人就說:「如果你要開醫院,要先成立一個律師團,準備打官司。」當時我覺得這也太無理取鬧了,醫生不會謀殺,這種罪不應該成立。但是現在人心難測,種種花樣都有,還是要謹慎。 不過,話說人到了生命的終極,等於一根木柴燒火,燒完了一根,再換一根,木柴一段一段、一根一根,雖然不一樣,但生命的火是會延續的。我是覺得,生死沒有那麼了不起,沒有那麼嚴重。像我在年輕的時候,就想到人生寶貴,要趕快加緊做一點事情,所以倡導「人生三百歲」。 其實,人哪裡能活到三百歲?例如我二十歲就出來工作,做了六十年,也沒有假期,甚至我講究工作效率,一個人一天做五個人的工作,總加起來,不就是三百歲了嗎?不意活到八十歲還不死,真覺得這是撿來的生命,對人生是更加地看破了,覺得生死並沒有什麼了不起。 總之,死亡如同睡眠,要看淡一點。我記得在印度,有一個記者問一位老人家:「老先生,你現在九十歲了,最希望做什麼?」他說:「最希望死啊!」「為什麼要死呢?」「身體老朽了,行動不方便,換一個身體吧。」就好像器官移植,死亡則是徹底地更換,換一個來生。 提問二:可以在這裡長眠嗎? 大師:人在這個世間上,從過去到今生的生命、從今生到未來的生命,等於念珠,一個念珠就是一期生命,而把一期一期生命串起來的、維持生命的那條線,就是佛教所謂的「業」、「業力」,也就是一般說的「基因」。世間上,地球會毀壞,什麼都會變化,但是人所造作的業力不會壞,身、口、意所做的好事、壞事,都會有結果,都要自己負責。 不過,這也不用怕,人生也能將功折罪,是可以懺悔的。就像基督教說悔改就能升天,佛教也是一樣,只要懺悔,「此心能造此心消」,心能造罪業,也能消罪業。 謝謝各位給我機會和你們見面。不過,我將來不會再著急找你們了,到了我這個年齡,已經要怎麼樣就怎麼樣了。總之,我有萬千的生命,先向你們謝謝,祝福你們!

MORE

【隨堂開示錄─各類致詞】未來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

文/星雲大師 高(希均)教授、嚴(長壽)總裁、王(力行)女士、各位佛光人,大家平安吉祥、早安! 這個人文世界論壇是由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教授發起的,只是舉行的地點選在我們這個地方。我們人文論壇的精神是本諸「遠見天下」的精神,這也是高教授一生提倡文化發展所做的努力,舉辦至今已經是第三次了。 第一次是邀請美國的名學者、撰寫《鄧小平改變中國》的傅高義教授。當時他在這裡講演,可以說是萬人空巷。 第二次是邀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大陸的莫言先生,他在這裡講演,也是盛況空前。今天,我們邀請到嚴長壽總裁和姚仁祿先生在這裡主講,相信大家也一定能飽餐法味。 今年論壇的主題是「希望與未來」。大家都希望台灣的政治有未來、教育有未來、商業有未來、人民的思想、生活都能有所改進、有未來,在我的想法,未來的社會: 第一、是一個服務的社會。我們要想有未來,大家就要學習如何為人間服務。 第二、是一個誠信的社會。未來社會要想愈來愈好,一定要講究誠信。 第三、是一個喜悅的社會。未來的社會,人民一定要幸福、要歡喜、要喜悅,有喜悅、有歡喜,就有幸福。我們到人間來不是為了受苦的,是要幸福的。而幸福就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結緣、相互友愛的觀念上。 第四、是一個和平的社會。未來的社會,我們最終的希望是「和平」,但「和平的社會」不是口號,一定要從我們的思想上消除對立,你、我是一體的,不是兩個。例如中國社會的夫妻、家人,乃至一個種族、一個中國,都是「一」,能體會到「人我一體」,未來才會有希望。 未來是很重要的,過去的已經過去了,現在的不能停留,當然要寄望於未來,有未來,就有希望;有未來,就有明天。我們希望未來的社會,大家要心無掛礙,沒有恐怖、顛倒妄想,大家幸福、喜悅、歡喜、快樂;這就是人間佛教的人生。 祝福大家,謝謝!

MORE

台灣的未來在哪裡

文/星雲大師 各位嘉賓、各位有緣人,大家平安吉祥! 高希均教授代表遠見天下每年舉辦一次的人文講座,實在有高度、有遠見,所以每一年我在這個活動中都受益很多。 尤其今天很殊勝難得的,還有台南成功大學蘇(慧貞)校長、屏東大學的古(源光)校長、南華大學的林(聰明)校長,以及楊惠姍女士、張毅導演等等許多名家,來為我們講說。非常感謝他們! 今天論壇的主題是「台灣的未來在哪裡?」除了剛才幾位嘉賓說的以外,大家認為台灣未來的前途在哪裡呢?我個人也有幾點意見,在這裡簡單地說明。 第一點,台灣要消除社會、黨派、人我之間的對立。 我們知道,只要有不同,就會分成兩個,而彼此對立,必定會有鬥爭;有鬥爭,必定會有傷害、有失敗。所以,我希望台灣的未來,黨派不要對立。尤其是台灣的居民,有來自福建的河洛人、客家人、外省人,還有國外人士,如果你和我對立,我和你對立,鬥爭是無了時的。不要對立,不要彼此消減力量,讓我們集中力量,為國家社會建設,台灣才有前途。 第二點,台灣要放棄我執,放棄執著。 這個世界,一切都在變化,人間也要跟隨大時代,跟隨社會變化,才會有進步。如果每一個人都執著,你要這樣、我要那樣,就會阻礙我們的前途,阻礙我們的進步。 就像在一個家庭裡,先生要這樣、太太要那樣、兒女要那樣,有很多的不同,大家由於執著,我和你不肯尊敬,不肯包容,不肯友愛,也就不能和樂。所以我覺得,大家要放棄執著,要有團結一致的意見,彼此要有共識,台灣的前途才有未來。 第三點,台灣社會所有人等,勤奮工作,會有未來。 最近看到台灣社會大家要求放假,對這一點,我不太以為然。告訴各位,我今年九十歲,從來沒有放過一天假。有一次我到美國,一位朋友說:「經常放假很討厭、很不好。」我心想,適當的放假,給人休息,做一些私人的事情也有必要,有什麼不好呢?他說:「一放假,就不知道做什麼事。去旅行遊玩,要花錢;不出去玩,朋友來拜訪,也要花錢,放假要破財消災才能存在。」 我覺得,台灣的人口只有兩千多萬,人力資源很少,大家都要求放假不做事,天上會掉下財物給我們嗎?會給我們衣食住行所需嗎?所以,我們全體大眾,大家要勤奮工作,發展我們的成就,台灣才有未來的前途。 第四點,台灣社會要培養每一個民眾優質的品德。 所謂「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而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品德才美。 現在的台灣,語言太過自由,講話粗暴,人我之間存有界線,對立很嚴重。我覺得一個優良的社會,必須培養每一個民眾優良、高貴的品德,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所謂有文化,才有出路。像在座的大家,我認為你們都有優良的品德,我在講話,你們那麼地安靜,一點聲音都沒有,這就是教養很高。 我想這個時候,各位有緣人心裡也都在想:我們美麗的台灣,未來怎麼樣才會變得更好?可以說,整個台灣,就看大家未來怎麼培養優良的品德。不過,現在我看你們的表現,已經感覺到未來的前途有希望。 這一次的活動,謝謝高希均教授、王力行小姐的團隊,也謝謝三位校長和張毅先生、楊惠姍小姐,大家講話很辛苦,謝謝大家!

MORE

【佛法真義3 佛門行事 148】密行

文/星雲大師 佛教修行的法門眾多,有與大眾共修的修持功課,也有自我修持的密行。可是什麼是密行呢?密行是個人的修持法門,並不對外人宣說張揚,所以它不是祕而不宣、故作神祕之舉,而是視修行為本分事,不以修行作為沽名釣譽的手段,心不貪求個人名聞利養。 像三世諸佛的密行,是以眾生為福田,萬法為善友。一要讓眾生歡喜,二要饒益世間,三要無諸違逆,四要不屈不撓,五要不痴迷亂,六要眾善奉行,七要無著無染,八要難行能行,九要善法清淨,十要真切實踐。 而佛陀的三千威儀、八萬細行,每日托鉢乞食、行化說法,是密行;大迦葉尊者塚間修行,寂靜少欲,也是密行。中國歷代祖師中,密行者更甚,如溈山禪師做飯頭、雪峰禪師擔水、雲門禪師挑柴等,他們都是德行高,有才華之人,但不急於表現,平日為大眾服務,等到機緣成熟,龍天自然推出。 過去大部分修行者的密行皆以參禪、念佛為主;而現在人的密行,我覺得是密而不宣的善行義舉,以中國俗語來說,就是積陰德。當你默默幫人家說好話,給人家一點方便,就好像童子軍「日行一善」,每天做一件不為人知的好事,如從事社會公益,像是施茶施粥、施棺義葬、築橋鋪路、急難救助等,這些都可以算是密行。 出家僧眾在叢林裡發心服勞役,培植福德因緣;行住坐臥,威儀自重;吃飯時三稱念、食存五觀,舉心動念,以慈悲利他為本;入眾處事,以慚愧感恩為門;對眾生生起尊重及平等忍耐之力,把修行與生活融成一體,這些都是增長福慧的密行。 有一次,飯後跑香,一群學生遇到了我,歡喜的請益佛法。其中一個同學問我:「師父!您的密行是什麼?」我說:「對人好。」所謂對人好,就是要幫助別人、讚美別人、包容別人、真心誠意的待人。 密行是增進品行,圓滿道德的不二法門。我曾在《佛光教科書》寫過「密行百事」,例如:見人要微笑,處事有禮貌;隨喜隨緣,幫助他人;口說讚美,給人信心、歡喜;不傳播是非,不將憂苦帶給別人;遠離菸酒色情,生活自治自律;交談要微笑,口角一回合;侍奉父母親翁,要承順孝養;不論身在何處,常為受災難的人祈福;不稱己善,不宣人過;謙虛受學,恆行直心等。 密行百事猶如記錄善惡功過的對照表,是端正言行的一面明鏡;又猶如我們的心性內學,懂得實踐密行,生活就能得到淨化、昇華。 不論出家、在家,每個人都應該要有一些密行,累積自己的福德因緣。心中沒有播種、沒有灌溉,不容易開花結果;要懂得耕種心田,才會有結果成熟的一天。 當然,平時的點滴修持比較容易,如何將點滴串連成線、成面,那才是需要用功的地方;如誦經、念佛、持咒、參禪等,隨時都能保持沒有妄念,把修持的法喜擴及給他人,這樣的密行才是合乎佛陀慈悲「護念眾生」的教法。 化緣 一般人都知道,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當初是在印度的菩提樹下、金剛座上開悟成佛。但是,佛陀到底悟到了什麼?他悟的就是一個「緣」字。緣,在人世間能成就一切事業,如印順法師說,「果從因生,事待理成,有依空立」;我認為還可以增加一個「佛是人成」,這些都把「緣起」的道理,形容得非常明白。 宇宙的一切人、一切事,都要靠「緣」才能存在,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單獨在世間生活。舉凡我們平常的衣、食、住、行等日用所需,都要靠別人供應,都要仰賴別人才能生存;假如世界上沒有人,只有我一個人,你吃飯怎麼辦?你穿衣怎麼辦?你連講話的對象都沒有,那人生還有什麼趣味呢? 因為人必須仰賴別人的支助,才能生存,所以經典上說:「未成佛道,先結人緣。」佛教還有一句很美好的話,叫做「化緣」──化人家的一點善心,化人家的一點施捨,化人家的一點幫助;你跟人化緣,也要跟人家結緣,所以我們也要常常給人家一點笑容,給人家一點讚美來結緣。 緣是相互的關係,化緣之人也要能喜捨、布施。化緣不是光要人家的,也要給人家;光是要人家的,就會貧窮、沒有,給人就會富有。尤其現在的社會,講求「眾緣和合」,人我之間都有相互的關係,都有緣分的存在;你布施讓別人擁有,自己能感到歡喜,就有功德。 在佛世時,有一次釋迦牟尼佛到一個村落托鉢,結果空鉢而返;這是因為佛陀和那個地方沒有結過緣,他們不認識佛陀。後來目犍連去了,大家給他好多的供養,那是因為目犍連過去曾經和他們結過緣。在這個世間上,人與人彼此見面,給人一點因緣,將來別人也會給你因緣,這是很合乎佛法的真理。 有人說我很會化緣,所以才能創建這麼多的佛教事業。與其說我會化緣,不如說我會化心。我深深體會到:化緣,不一定要化錢,能夠感動對方的心意,化得一個歡喜的善緣,才是最重要。所以,我常說:「化緣要化心,不一定要化錢。」 可惜現代許多人濫用、誤解「化緣」的真義,像有一些出家人經常向信徒勸募,或是沿街托鉢;姑且不問他們的身分真偽如何?他們的行儀是否對人心有所啟迪?他們化來的錢是否真的是為了弘揚佛法?就是這樣的行為,已使得佛教流傳幾千年來的美好「化緣」制度,弊端頻生了。 結緣是隨緣布施,有時隨口一句好話,或者為人服務,或以技術教導他人;透過心意、道理,都能與人結緣。心存歡喜、恭敬、祝福的心,尤其給人好因好緣,更是最好的結緣。

MORE

【佛法真義3佛門行事 (147)】春聯祝賀

文/星雲大師 每年到了春節將屆,家家戶戶忙著張貼春聯,各式各樣的春聯,讓街頭增添不少的喜氣,也讓人感染過年的快樂氣氛。關於春聯,有一則趣事: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下令每家在過年時,門前要貼上春聯,表示國泰民安。有一次,他微服出巡,欣賞家家戶戶貼出的春聯。途中發現有一戶簡陋的矮房沒貼上春聯,詢問原因後,原來這戶人家以殺豬為業,貧窮又不識字,所以沒辦法寫出春聯來。明太祖提起紙筆,寫下「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斬斷是非根」的對句,巧妙地指出了主人的行業。這對春聯一貼出,大家對春聯更加喜歡,於是過年春聯成為大家不可或缺的吉祥祝福。 過年,人人都想討個吉利,所以大人會交代兒童不能說不吉利的話;家家戶戶門口,也會張貼春聯,討個大吉大利,像是「吉祥平安」、「萬事如意」等。順此,每年也都會有幾位信徒要我寫張春聯祝詞,作為他們當年的座右銘;因為要求的人愈來愈多,後來弟子就依此印行幾萬份分送給信眾,沒想到往往數日後,便索取一空。 所以從一九九六年起,每到春節前,我都會虔誠地寫下一句新春賀詞,贈予有緣的人,表示新年的祝福。從「平安吉祥」開始,接著「祥和歡喜」、「圓滿自在」、「安樂富有」、「千喜萬福」、「世紀生春」、「善緣好運」、「妙心吉祥」、「身心自在」、「共生吉祥」、「春來福到」等。 後來甚至更依當年歲次生肖的特性來題寫,如「諸事圓滿」(豬年)、「子德芬芳‧眾緣和諧」(鼠年)、「生耕致富」(牛年)、「威德福海」(虎年)、「巧智慧心」(兔年)、「龍天護佑」(龍年)、「曲直向前‧福慧雙全」(蛇年)、「駿程萬里」(馬年)、「三陽和諧」(羊年),一直到現在的「名聲天曉」(雞年)等,未曾有過間斷。 這些字當中,也有一些新義。例如二○○一年,我寫了「世紀生春」,意思是「二十一世紀的春天來了」,但是大家都說,應該是春夏秋冬,四「季」都生春才對;這當然是各人的解釋不同。 又如二○○九年,我寫了「生耕致富」;一般人都習慣用深淺的「深」,但是我寫的是生命的「生」。因為我覺得,中國字「生」的意思,是生命要生活、要生存,必須要「耕耘」,這才更有意義。雖然有的人說是我寫錯字了,我覺得也不必去爭論什麼。 二○○七年起,我以十二生肖來構思詞句,題寫了新春賀詞。像鼠年,就以「子德芬芳‧眾緣和諧」,祝福大家會有很好的人格;癸巳蛇年的祝禱,則以「曲直向前‧福慧雙全」,要大家不要害怕人生的曲折,因為「向前才有路」,猶如蛇的身體要彎曲才可以朝目標前進,給人我一點空間,福慧共修,人與人之間就會圓滿自在。 其實,我書寫新春賀詞,並沒有其他的意思,只希望恢復中華文化的固有道德,讓所有人等過春節的時候,不要只是遊樂而已,還能更進一步以紅紙上的隻字片語,作為勉勵、祝福,也增添幾分春節的喜慶。 佛光親屬會 記得我還是沙彌時,曾看過家師寫信給我的母親,信上就稱呼「親家」。師父把出家徒弟都當成是自己的兒女,所以與俗家父母關係就如同姻親的關係。 在佛光山跟隨我出家的弟子有千餘名,本山的「親家」也有千餘戶,我平常在世界各地雲遊弘法,無法常在徒弟身邊照顧,就委託傳燈會負起照顧徒眾的責任。打從徒弟出家入道那一刻起,他們的福利、教育、功過賞罰、委屈申訴、審核晉升,乃至色身的老、病、死,傳燈會都會代表常住負起照顧、輔導的責任。 為了讓佛門親家了解子女出家後的學習情況,傳燈會每兩年舉辦一次「佛光親屬會」,就是「親屬相會」的意思。因為父母對於出家子女難免會掛念,藉此機會,邀請他們到寺院裡來與子女相聚,瞭解孩子的生活狀況、未來前途發展等等,當他們看到兒女過得安心、幸福之後,大部分的父母就不再掛念了。 除此之外,藉由聯誼活動,父母也能了解道場的宗風理念、弘法利生的方向,更進一步肯定子女出家修行的殊勝希有,及全球道場的弘法事業。無形中,許多父母也都成為佛教的護法,把對子女的愛擴大為對眾生的愛。 佛教歷史上,也有一些佛門親屬的事蹟,例如:佛陀成道後,父親淨飯王往生,佛陀親自為其擔棺;至忉利天宮為生母說法;成就扶養他長大的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出家,法號「大愛道」。大愛道也是佛陀時代最初的比丘尼,帶領尼眾僧團,助佛宣化度眾。 印度阿育王以慈悲心治國,送兒子摩哂陀、女兒僧伽蜜多出家,今日斯里蘭卡的佛教,就是摩哂陀前去開創的。唐朝洞山良价禪師出家時,以〈辭北堂書〉表明自己求道的決心,他的母親雖萬般不捨,但為了成就愛子的道業,仍回信勉勵他修道證果。 除此之外,道明尊者、仰山禪師、惠心沙彌、裴休宰相之子……其眷屬都在佛門樹立很好的護法典範。 我十二歲就出家,一直沒有孝順父母的機會,所以也有個小小的願心:希望天下人的父母,都是我的父母。因此,凡徒眾的父母來到佛光山,我總會熱誠地招待他們。對於弟子,我固然極盡教養之責;當他們的父母壽誕,我也會敦促常住準備禮品,讓他們帶回祝賀,聊表心意。我衷心希望藉此微薄誠意,代替佛陀感謝這些佛門親家,他們送兒女來山學佛修道,弘法度眾,這分「喜捨」的可貴情懷,必然也能感得無上的功德福報。

MORE

隨堂開示錄─各類致詞 壺中日月長

文/星雲大師 「一探壺趣──李奇茂、張光正感恩贈壺作品展」開幕茶會 時間:2012年3月31日 地點: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大廳 李奇茂教授、顧(重光)教授、蔡(鎮坤)科長,以及我們大樹區好多位里長、社區協會理事長,各位嘉賓,大家午安、大家好。 李奇茂教授他把價值連城的紫砂茶壺交由佛光山收藏。關於紫砂茶壺,全世界只有江蘇宜興這一個地方出產,而且紫砂茶壺與佛教關係深厚,就如顧教授所說的「茶禪一味」,茶道與禪道之間的關係是密切的。紫砂茶壺之所以有名,也是緣於一位叫做貢春的沙彌,他做了一個很漂亮的壺,後人稱之為「貢春壺」。 人生如壺 為人奉獻 現在各位只知道茶壺這一寶,其實我們高雄市大樹區有三寶。說到第一寶,就要先問:大樹人是從哪裡來的?明朝時期鄭成功決定和滿清政府合作之後,有一些官兵基於愛國情操,不肯投降,而從新營、下營、左營流竄到大樹來,從此便長居在這裡。所以說來,大樹人都是有骨氣,愛國家、愛民族的忠貞之士,大樹第一寶當然就是「人寶」了。 尤其這當中,除了現任佛陀紀念館的館長慈容法師,副館長就是在大樹土生土長,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出身的如常法師;目前本館內所有設施都是由他努力籌畫而來,他不但是我們大樹的才女,也是台灣的才女,所以是第一寶。 第二寶是什麼呢?是大樹的水果。因為大樹的荔枝與鳳梨名聞遐邇,是當地重要的經濟來源。 那麼第三寶,也就是今天展出的茶壺了! 佛教也有三寶。在佛陀紀念館裡,可謂三寶俱全:佛寶,就是佛光大佛;法寶,是大覺堂,說法的地方;僧寶,是十八羅漢、八宗祖師。現在,佛陀紀念館建在大樹,一方面希望能為大樹爭取大的名聲、大的發展,一方面也希望世界能認識台灣。台灣很小,世界上知道的人有限,但佛陀是全世界多數人都認識的。因此,我們把佛陀紀念館建在這裡,就是要讓全世界的人藉由佛陀紀念館,而知道台灣、知道大樹的地位是如何重要。 不過,我希望大樹的民眾也能共同配合佛陀紀念館的發展,就如同「壺中日月長」,有了茶壺,還要有茶葉、有水,才能沏出茶香。 剛才李教授說我是江蘇人,其實我十二年是揚州人,十二年是南京人,六十四年是台灣人。我這一生從來沒有為自己作過打算,想的都是別人、都是民眾。佛陀紀念館落成至今,我不但沒有為自己添購一張椅子,也沒有為自己張羅過一張桌子,有時到佛陀紀念館來,要想吃個飯,都不曉得坐到哪裡吃。不過,我覺得不要緊,人生歲月就是要像茶壺,先供應給人,讓人吃足了香甜甘美的茶水以後,有了精神力氣,就能再對別人做出貢獻。 有一個趣談。有一天,地獄裡的閻羅王驚堂一拍,說道:「張三!你過去在人間修橋鋪路,做了很多好事,現在讓你到人間去做人!」張三聽後,感謝萬分。 不一會兒,閻羅王驚堂又一拍,說:「李四!你過去在人間樂善好施,幫助別人,也給你到人間去做人!」 這個也去做人,那個也去做人,在旁邊的一隻猴子就跟閻羅王抗議:「閻羅王!這個也做人,那個也做人,您老也讓我這隻猴子到人間做一次人嘛!」 閻羅王一聽,口中喃喃自語:「猴子也要做人?」隨即說:「來、來、來!」 猴子來到閻羅王的身邊,閻羅王忽地就從牠身上拔了一根毛,害得牠痛得吱吱叫。 閻羅王見狀,幽默地說:「猴子啊!你一毛不拔,怎麼能做人呢?」 有捨有得 奉行三好 今日不論台灣或大樹,多少優秀的人才,甚至李奇茂教授和張光正女士,都是「拔了多少毛」之後,才能當上教授的,這不正是所謂「捨得、捨得,肯捨才能得」的最佳印證嗎?我一生提倡「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我想,人人若能奉行,必然會給人接受了。 總之,為了大樹今後的發展,大家要做個高尚的人,肯得向佛陀紀念館「捨」,必定能「得」! 七十四年前,我十二歲的時候,在紫砂茶壺出產地宜興的大覺寺出家,不久就到南京棲霞山念書;二十三歲那一年,又隨著僧侶救護隊來到台灣。所以,我在大覺寺居住的時間並沒有很長。 我們的寺廟很貧窮,連吃飯都叫人覺得困難。記得有一年過年,師兄對我說:「現在寺裡吃飯困難,你能不能到村莊去跟人家要一點米,我們才有飯吃?」聽師兄這麼一說,我二話不說,就找了一個人跟在我的後面敲鑼。沿路,每走到一戶人家,我就以一張書籤大小的灶符送給對方,他們也會挖一碗米給我,一天下來,也曾有收過二石米的紀錄。 所以,我一直很感謝大覺寺的左右鄰居。相隔了六十多年之後,現在我有機會回到宜興復興祖庭,重建毀壞的大覺寺,也就一再想對當地的老百姓表示感恩圖報之意。因此,有一年,我在寒冬中送溫暖,對他們說:「六十多年前,你們給我的一碗米,我一直牢記在心中,現在我從台灣回來了,也從小和尚做到了大和尚,那麼我就用電鍋、電爐、電暖器、電毯來回報你們吧!」當時,我幾乎是一個人給兩大箱。 留之名山 藏之永遠 世間上,感恩圖報就表示富有。李奇茂教授和太太真是了不起,五十四年前,也就是超過半個世紀前,他們兩個金童玉女要結婚,一位是年輕的軍官,一位是鐵路局張段長的千金小姐,在社會上都是有地位的人物,我年齡比他們都還小,哪有資格替他們證婚,當然是靠佛祖來為他們證婚了。但是五十四年後,所謂「夫妻過了門,媒人要過牆」,我只是做個證婚人,又有什麼要緊?他們卻把寶貴的茶壺送來,留之於名山,藏之於永遠。 我想,這些茶壺不只是在佛光山展覽而已,我還要把畫冊拿到宜興去,在宜興的製壺專家面前亮相,讓他們看一看佛教從過去到現在,茶禪一味、古今一體的風光。 我們高雄大樹這個地方,五月要舉辦「國際水果節」,目前慈惠、慈容法師已經發動世界各地的人到這裡品嘗水果,據我所知,韓國、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印尼……都有承諾組團前來。希望大樹這個地方,不只是佛陀紀念館出名,也不只是過去忠貞的民眾居住在這裡而已,今後還要讓大樹的水果,如同佛陀的慈悲普遍世界一樣,花果飄香到全世界。最後,希望今天在這裡做見證的有緣人,都能把佛法給予我們的禪味、茶味、人情味統統帶回家,祝福你們平安幸福!

MORE

【隨堂開示錄─各類致詞】人間佛教走入人民生活 2-2

文/星雲大師 我初到台灣,正值二十四、五歲的時候,替一位老法師編雜誌,他住在新北投的高山上,我要到萬華替他編雜誌,必須兩邊奔波。 發心立願 普門大開 有一天他跟我說:「我有一個會議要開,你要提早把雜誌送來,我要送人。」 當時雜誌印刷完成已經是晚上九點,我從萬華的大里街坐火車到台北車站,轉車到老北投,再轉公車到新北投。下車後,天空下起毛毛細雨,我怕雜誌淋溼,就用長衫把一百本的雜誌包起來。老法師住在山上的寺廟,要爬四百個坡台才能到達。我抵達時已經十一點多,他很歡喜地說:「你很負責。」我想,這是我的責任,沒有什麼了不起。 他又說:「這麼遲了,回台北也沒有車子,今天你不要回台北,就住在這裡吧!」他就叫寺裡的人給我一個房間住。但是第二天,一直到了十點鐘,都還沒有人來為我開門,因為他們從外面把我的房門給反鎖了。我想,他們也不是故意把我關閉起來的,畢竟我是外省人,自己要知趣,不要吵人家。 後來他們把門打開,說是忘記了。我想不是忘記,因為那是女眾比丘尼的寺廟,我們是年輕男眾,又是身分不明的外省人,所以把我鎖在裡面會比較安全一點,這也沒有錯。 後來我向老法師告辭下山。他說:「我今天請客,幫個忙吧!」於是我又開始幫忙擺桌子、擺筷子。台北的客人很難請,到了下午一點鐘才來了七、八個人。老法師辦兩桌素齋,我心裡想:「老法師陪四、五個人一桌,剩下的應該就是我來陪。」 當我要坐上桌時,他卻跟我講:「你這個孩子,怎麼在這裡吃飯,不到廚房去吃?」 我一聽,雖然我做過老師,甚至做過校長、做過住持,也是雜誌主編,但是在老法師前面我算什麼呢?他叫我到廚房去吃飯,我就去了。 走到廚房,裡頭好熱鬧,但那些信徒我都不認識,也不好意思走進去,就走旁邊的路下山了。那天,我中飯沒有吃,早飯沒有吃,昨天晚上沒有吃,昨天中午也沒有吃,因為趕著編雜誌,又沒有錢買一個麵包來吃,哪裡買得起?為了要省錢,買了麵包沒有錢坐車子更麻煩。 後來走下山,四百多個坡台,我是怎樣走的?只記得騰雲駕霧,每一個步伐,都好像走在棉花上,軟綿綿的,其他的根本就記不得了。 遇到這樣的事情,或許有的人會感到憤慨,討厭這個世間、社會,但我不會,因為父母給我一個很好的觀念,教育我凡事不能怪別人。我心裡就想:「雖然現在處於極度困難的階段,但有朝一日我有辦法了,要建一座寺院給人吃飯。」所以,我在台北建的第一座寺院就叫「普門寺」,後來的福山寺,也是因為要給人吃飯而建設。 還沒有福山寺以前,我到彰化都會在火車站前的一間小麵店吃麵,一碗才一塊五毛,我每次去吃都吃六、七碗,好吃又不貴,六、七碗頂多十塊錢,我就帶好多人去吃。每次經過,都看到有遊覽車停在那裡用餐,有時擠不進去就站在路邊吃。小店的生意很好,現在都變大樓了,東西還是很好吃。我很歡喜人發財,很歡喜人有辦法,凡是想到陽光,想到好處,這個人間就會很美、很好。 心中有佛 佛在心中 端午節快到了,各位都有家庭,我說一個關於端午節的故事。 有一位婆婆告訴年輕的小媳婦:「端午節到了,要包粽子。」現在的女孩子哪裡會包粽子?但婆婆的話又不能不聽。不得已,媳婦就開始忙著包、忙著煮粽子。忙了一天,粽子快煮好了,媳婦心裡很得意:「我這個做媳婦的,終於會包粽子了。」但是從廚房一走出來,就聽到婆婆正在打電話給嫁出去的女兒:「女兒啊!你現在有時間嗎?你弟媳婦包的粽子快煮熟了,快回來吃粽子啊!」 媳婦一聽,就說:「豈有此理!我辛苦包了一整天的粽子,你就叫你女兒回來吃?」一氣之下,圍裙一脫,「不幹了,回家!」 回到娘家,媽媽也在客廳裡打電話,看到自己的女兒回來,就說:「哎喲!你回來了,我正要打電話給你。」女兒問:「你打電話給我做什麼?」媽媽說:「要告訴你,你嫂嫂包的粽子快要煮熟了,叫你回來吃粽子啊!」他一聽,才了解原來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 其實,人生如戲,只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好。 剛才有來自浙江奉化縣的參訪團遇到我,我就告訴他們,我和奉化縣有一些因緣。蔣介石是奉化縣人,佛教的太虛大師也是奉化縣人,奉化縣的雪竇寺最近建了一座大佛,我替他題名「人間彌勒」。 彌勒佛的笑容天下第一名,彌勒佛的度量很大,度量大才能成就一切事情。彌勒佛什麼都沒有,就只有一個乾坤袋,宇宙世界都在他的乾坤袋裡面;他不要什麼,不要占有,所以就可以享有世間。比方說:你建大樓,我沒有,我在「亭仔腳」(騎樓)躲雨總可以吧;你買電視,我買不起,你坐在那裡看,我站在旁邊看,觀賞一下行吧!人只要看得開,日子就會很好過。 佛牙舍利 建館供奉 十幾年前,印度一位西藏的喇嘛(貢噶多傑仁波切)託人告訴我,他有一顆佛牙舍利,因為自己年老了,沒有人可以交代,想要送給我,但不容易運送出來。後來因緣具足,從尼泊爾轉到泰國,吳伯雄、吳敦義先生等社會賢達都一起去迎請。 當時,泰國的僧王說了一句話:「佛牙很小,但他需要的地方很大。」時任台灣行政院長的蕭萬長先生也幫忙找地,但一直找不到適合的地方。後來在佛光山的隔壁有一間炸藥公司,有一天他們說不做了,想要把這塊地賣給佛光山,但是我哪裡買得起?所以就跟他說:「我不會要的。」他說:「你不要太可惜了,這塊地靠到佛光山,你應該要的,我願意等你來買,很便宜。」 但我還是買不起,佛教的緣分都是點點滴滴,聚沙成塔,你叫我一下子買多少公頃的土地,哪裡可能?可是,就有好的緣分來了,日月光集團的張姚宏影女士,也是浙江奉化縣人,以及南豐鋼鐵的潘孝銳、企業家曹仲植先生等人熱心把地買下來,佛陀紀念館就建在這裡了。 這個地方不是佛光山獨有的,它是社會大眾的,是歷史、文化的,是公眾的。在這裡,包括我都沒有辦公桌,也沒有一張床鋪,這裡的一切都是公共活動。甚至來到這裡,你要拜佛,可能連蒲團也沒有;你要燒香,可能都沒有香爐。那麼建這座佛陀紀念館做什麼呢? 我想,佛陀紀念館不是建來給人禮拜的,看起來它是一個表相的建築,實際上佛陀在我們的心裡,我心中有佛,佛就在我的心中。那麼你心中有佛,又怎麼不會好好愛惜自己呢?不能糟蹋自己的。 既然有緣分,現在有高速公路,從彰化到這裡,一個半小時左右就可以到達,你們可以來這裡辦活動,在行政資源上,我們無條件願意配合,歡迎大家都來使用。

MORE

【隨堂開示錄─各類致詞】人間佛教走入人民生活 2-1

文/星雲大師 卓伯源縣長:台灣目前規模最大的一個佛教聖地,就是我們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開幕以來,參觀人數已經超過四百萬,可以說是台灣的佛教聖地、國際著名的觀光點。大師可以說是「佛光普照,法水長流」,我們非常敬佩星雲大師的宏觀、遠見。 我也是佛光會的會員,每天必讀《人間福報》,它是我們每個人的好朋友,最好的精神食糧,尤其《人間福報》的「星雲禪話」專欄,對人生有很大的幫助。 佛光山在彰化的道場福山寺,是我們彰化很重要的一個宗教文化聖地。福山寺和地方政府有很密切的合作,包括辦理社區大學、很多的藝文展覽、很多的公益活動等等,特別是每年春節,福山寺都與縣政府合辦為民祈福大會,我們非常感謝。今天特別來到佛光山禮謝星雲大師,感謝佛光山對台灣、對彰化、對全世界有這麼大的貢獻! 家家彌陀 戶戶觀音 大師:明天開始,我們將在佛光堂(今「問道堂」)前廣場舉行「國際水果節」。水果節所設立的八十間小店和各種宣傳,都是我們自願協助農民處理的。今天早上,農民在大樹賣荔枝,聽說一斤只有賣到三十五塊錢,這樣的價格連成本都不夠,我們就邀約很多人以一斤四十五塊的價格購買,價碼稍微高一點。 所謂「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我推動人間佛教,人間佛教不能只在縣政府、縣長,或者有辦法的人之間,我覺得人間佛教應該走到農村,走到人民的生活裡,讓大家都能享受佛光普照。 今天大家從彰化來,我先做個自我介紹。八十六年前,我出生在江蘇揚州一個窮苦的家庭,沒有讀過書,也沒有見過學校。不過有一個很好的機會,七十四年前,我十二歲,在南京棲霞山寺出家做了和尚。 在寺廟裡關閉十年,老師不准我們出去玩,也不准亂看。因為還是小孩子,有時候好玩,眼睛睜開一看,老師就兩個耳光打了下來,說:「你看什麼?哪樣東西是你的?」我心裡想:「對的,茶杯不是我的,桌子、凳子都不是我的。」雖然那個時候也有一點和老師賭氣的意思,不過覺得還是要服從,就真的不看了。此後好幾個月,我不看外面的世界,向內看自己的心,從中也看出心裡的貪欲、瞋恨、嫉妒、愚痴……種種汙穢,慢慢地也予以清理。 小孩子總是愛講話,常常一講話,老師又是一個耳光打下來,說:「你講什麼?這裡有你講話的資格嗎?」我也想:「是的,這裡是佛殿、講堂,哪有我講話的資格?」記得我曾經有過一年不講話的經驗。不講話是很痛苦的,何況我還只是一個小孩子?難免也會忍不住脫口而出,那個時候我就想,自己沒有特殊才能,人生沒有未來,不過我要堅持守承諾、守戒律,「我已經說過不要講話了,自己都不聽自己的話,將來別人還會來聽我講話嗎?」於是我就到沒有人的地方自我處分,自打耳光,打到流血。當時也感到自己是罪有應得。 自覺教育 自我管理 就這樣子,十幾年過去了,真不知道自己學到什麼東西,也沒有好的老師教學。基本上我能認識幾個字,是從我不認識字的母親那裡學來的,他沒有讀過書,不認識字,不過常識比我多,偶爾我字念錯了,比方說「紐約」,我念成「丑」約,他會糾正我說:「怎麼會是『丑』約?」因為我不懂,就只念了半個字。經母親一指正,我就把字學起來了。 那時候的老師也不會教書,可以說,我是從不會教書的老師身上學會教書的。為什麼?老師不會寫黑板,我心裡就想:「下筆應該這樣、應該那樣才對嘛!」 講到教育,重要的是自覺教育,自己要覺悟,自我要管理。 六十四年前,我到了台灣,當時我不是住在高雄,就是住在宜蘭。住在高雄的壽山,說得好聽就是「壽比南山」;宜蘭在東海,就說是「福如東海」。所以,我不是到「壽比南山」,就是到「福如東海」。但是宜蘭、高雄往返,路途很遙遠,這一條漫長的鐵路,往往一坐就是十幾個小時。 早期沒有什麼錢,我都是坐普通車,一趟就要十幾個小時,但是有一個好處,到了彰化,我要坐山線就有山線,要坐海線就有海線,所以我對彰化的印象很深刻。 後來在台北,實在難以生活下去,為什麼?佛教慢慢帶動起來了,常常都要開會。如果你不參加開會,他們會認為「你看不起我」;要請你吃飯,你不吃飯,他們也會說「你不跟我合作」。為了每天看得起人,要跟對方合作,就得忙好多天不回寺院。一個出家人天天在外面應酬,都不回住的地方,自覺不像個出家人,也就厭煩了台北的生活。這都要感謝過去十年關閉的叢林生活,不習慣於繁雜的社會。後來到高雄,高雄沒有外省人,只有我一個,語言也不通,不過很好的是,台灣的人民都很善良,對我很友善。 南來北返 發心為眾 我每個禮拜都要在高雄、宜蘭、台北之間不斷來回。我這一生沒有用過辦公桌,常在火車上寫文章、看書,因此火車就是我的辦公室,每趟路十幾個小時,都不會有人干擾我,很痛快。 後來分別在宜蘭、高雄建道場,為了顧及兩邊的信徒,我都要來來去去,但也產生了一個最大的問題──吃飯。當時素食很少,即使有錢也不容易買到素食,因此就想在北部和南部之間,找一個地方讓人家吃飯,就找到了現在彰化福山寺這個地方。說實在,當時不是為了弘揚佛法,普度眾生,沒有那麼大的志願,最早只是想到要給人吃飯。 我患有五十多年的糖尿病,前不久中風,現在眼睛也看不清楚,不過,我與病為友,病對自己還是有好處。很多醫師都說,糖尿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目前的研究還不曉得,我倒是想到,人在極度飢餓或極度飲食不調和的狀態下,胰臟受到破壞,可能會導致糖尿病。但是我講給醫生聽,他們都不承認我的理論。(待續)

MORE

【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行佛的人生

文/星雲大師 提問一:佛教對於人類生活有什麼意義? 同體共生 行佛服務 大師:佛教講究規則,就如公路要平、要有交通規則,才會安全;鐵路也要有鐵路的規則,才能安全。佛教的戒律、佛教的教義,教人的一些原則,也都是給人安全。尤其佛教,不是狹義的個人主義,它是大眾的,大家都是同體共生。 大家共同生到這個世界上,都在謀求生活,應該是你幫忙我、我幫忙你,彼此互助,就好像眼睛要看、耳朵要聽、嘴巴要說話,這個世界就像是一個人的身體,都是一體的。因此,服務的人生、慈悲的人生、為人奉獻的人生,是佛教所提倡的。 提問二:我們要如何行佛? 大師:行佛,例如我們口說好話、讚美別人,就是行佛;面露笑容,讓人歡喜,就是行佛;與人點頭、有禮貌、給他人一點幫助,就是行佛。至於大的行佛,如救苦救難、救濟災情、照顧社會、修橋鋪路,讓人間歡喜、讓人間到處都有笑容、笑聲,到處都有讚美,這就是人間佛教。 提問三:請問大師,對於菲律賓人間佛教有何期許? 大師:我四十年前到過菲律賓,感覺到菲律賓的民眾,有一種樂天知命的性格,他們不會有太多的憂慮、煩惱。他們很單純,有吃的,就好好地吃一頓;有住的,就好好地住,這很合乎佛教的生活。因此,即使菲律賓這個地方的風災、天然災害比較多,但是菲律賓人生性樂天知命,日子會很好過。 提問四:請大師給我們菲律賓人民幾句新年賀詞。 大師:新年要到了,要過節了,每一個人都要歡喜,但也不要忘記別人也要歡喜,讓大家共同歡喜、共同快樂。我祝菲律賓的所有同胞們,都能相互尊重、相互友愛、相互幫助,共同把菲律賓創造成一個美麗的樂園。 提問五:請大師給我們一些指示,我們要如何經營一個電視台呢? 大師:我自己也有電視台,都不知道怎麼經營,感覺到要經營一個電視台好困難、很辛苦。可以說我們這是犧牲、奉獻,只是為了知識的傳播,為了讓新聞快速傳播,讓大家有一種知的權利,提高生活品質。所以,電視、電台、報紙、媒體,要相互地發展。 我想,電視台雖然辛苦,但像出版一樣,只要服務讀者,就有讀者。如果要觀眾,只要服務觀眾,就有觀眾,但是如何服務觀眾呢?這都是可以再進一步思考的。 提問六:佛教經典浩瀚如海,如何用一個最簡單的詞語,來概括佛教的經義?是「因果」嗎? 給人因緣 廣結善緣 大師:佛教最基本的道理,就是講緣分、因緣,因緣就是條件。比方這一張桌子,是以大樹為原料,再有工人製造、商人售賣到這裡來,我們才能使用,要具足很多的條件。甚至當初這一棵樹的成長,也要有土地,要有陽光、空氣、水分,才能成長。 又如我們要在這個世間生存,也是要靠士農工商給我們很多的條件:吃飯,要有商人賣米;吃麵包、吃菜,要有賣麵包、賣菜的人;坐車,要有司機駕駛;看報紙,要有人印報紙。假如這個世間沒有這許多因緣,我們怎麼能活下去呢? 所以世間的存在,都要靠緣分。那麼世間給我存在的因緣,我也應該要回饋大家,給別人一些因緣,廣結善緣。 提問七:大家都知道,大師在台灣創辦的新聞媒體事業,做得有聲有色;而在菲律賓辦中文報紙是比較辛苦的。請問大師,以您的智慧,我們如何才能把報業辦好?請給我們指導和教誨,謝謝。 大師:現在中國很大,中文不可以忽視。華人要保持傳統,也要重視華文。菲律賓的人現在學習華文和學習英文同等重要,因為中國大陸的市場很大,學會了華文,才能和中國大陸做生意。舉例說,你把華文學好,中國人到菲律賓來觀光,就由你辦旅行社,帶領他們到處參觀,如果你英文、中文都會說,生意會更好的。我的意思就是要提倡中文,要讓大家知道,中文在未來的世界很重要。 提問八:請問大師,何謂「人間佛教」? 大師:「人間佛教」是佛說的話,佛沒有對畜生說,沒有對鬼說,也沒有對自然界的樹木花草說,他是對人說的,當然叫「人間佛教」。什麼是「人間佛教」?舉凡能讓我們的道德增加、讓我們的人格昇華、讓我們的心裡得到安慰、讓我們沒有煩惱、讓我們生活自在、讓我們待人處世都很歡喜、大家都能和諧共處、都能講究仁義道德,把人的根本做好的,就是「人間佛教」。 提問九:大師您用五十年的心血,開創了一個無限的人間佛教世界,這是台灣經濟奇蹟之外的另一個「星雲奇蹟」。請問您是用什麼智慧,克服種種困難,創造這個前所未有的奇蹟? 大師:也沒有什麼要克服的困難,這是很自然的。他要聽,我就說給他聽;他要看,我就做給他看;他要讀書,我就辦學校;他要養老,我就給他養老院;很多的幼兒沒有家,我就辦育幼院;很多人想要學佛,我就辦佛學院;我能做到多少,就給他多少幫助。 我給他幫助,他也幫忙我,對於我想要做的事情,從事的人也就愈來愈多,像過去派駐在這裡的永光法師、永昭法師,現在會講英文的妙淨法師,都因為我曾和他們結緣,也把我這些因緣帶來跟菲律賓人繼續結緣。我想,這個緣愈結愈廣,佛教會愈來愈普遍。 提問十:以大師您的智慧,請問菲律賓的經濟要如何把它發展得更好? 給人利益 人間歡喜 大師:講到經濟,有水的地方就有財富。菲律賓是海島,到處都有水,因此應該很具備經濟的條件。像我們中國沿海地區的經濟力量就大一點,它畢竟不是旱地、沙漠。所以,水就代表財富。 不過當然光是靠「水」還不行,還要有「緣」,就是須要加入很多條件。例如:要人工、要勤勞、要智慧、要生產、要服務大眾。剛才說「人間佛教」,「佛說的」還不行,應該再加入「人要的」,「人要的」還不行,再加入「善美的」、「淨化的」,只要是大家要的,對我們都很有利益。 所以菲律賓未來的經濟要發展,全國要倡導教育、倡導勤勞、倡導幫助別人,每個人要愛國家、愛社會、愛人類,因為有愛,就會彼此幫助;寧願我多做一點,也要讓你吃得好、穿得好,讓國家有辦法、社會有辦法。我覺得菲律賓是有前途、有希望、有未來的,大家要把精神力再提升,提升我們生存的希望與力量。 提問十一:請大師給予菲律賓廣大的佛光人一些期許和鼓勵的話。 大師:目前我們在全世界有一百七十幾個國家地區的佛光協會,菲律賓也有一個菲律賓協會,我昨天聽說他們來自十幾個省分、縣市,也有分會,不過會員還是局限於華人,現在慢慢要在菲律賓推動本土化。 我們2008年有一齣《佛陀傳》音樂劇,是由菲律賓當地青年演唱的,那許多青年都很有天分,他們到馬來西亞、台灣,巡迴演出都造成轟動。因此,我們佛光山除了辦活動,也給予大家鼓勵、給予大家教育,我現在正在為那許多會唱歌的人辦一所藝術學院,讓他們有所發揮。音樂會帶來人間的歡喜、人間的提升,我希望我能做得成。 提問十二:菲律賓最近受到颱風的侵襲,當菲律賓民眾遇到天災時,我們能夠提供怎麼樣的幫助? 彼此互助 各盡其能 大師:對於很多的災難,也不是要靠老天爺、靠神明保佑。基本上,要自己來解救自己的問題。比方每次的災難,要懂得預防:有颱風,房子就要建得牢固一點;颱風來時,要到安全地帶;平日要保護水土,愛護樹木,可以減少損失。 這個世間,是所謂「國土危脆」,一切是無常的。要這個世間不變化,永遠存在,永遠美好,這是不可能的。 最重要的是當災難發生了,我們的信心不會受影響,我們的精神力不會被動搖。「希望」,要像活水般在心中一直流動,才能提升。一切的災難都會過去,未來的美好還會到來,所以救災難,還是要靠自己,不要靠人家來救濟我們,或者要天神來保護我們,大家彼此相互幫助,這就是人間佛教。 提問十三:佛光山來菲律賓弘法二十年,事實上菲律賓有很多人信仰天主教。對於天主教和佛教的信徒來說,要如何互相合作?一起把菲律賓變得更好? 大師:我現在提倡「一個人可以信仰兩個宗教」。就像過去的中國,信道教的人也信佛教,信佛教的人也信儒家,例如我們從小就讀四書、五經,也都會背,有了人間倫理道德的基礎再來學佛教,那也很好。所以菲律賓應該與佛教能融和,基本上天主教和佛教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例如會做課誦、也點蠟燭,也要誦經,偶爾也吃素一天,像修女、神父也不結婚,彼此都有相似的地方,大家應該志同道合,很合得來的。 提問十四:菲律賓的政府官員都是菲律賓人,華人只是在經濟上面做努力。請問您鼓勵當地的華人參與政治嗎? 大師:過去華人的目標只希望賺錢,賺到多少錢就帶回家,覺得這是很榮耀的事。但是現在光有錢不行,還要有力量。政治是有力量的,但政治的力量不是在個人身上,還要幫助整個社會、人類。所以假如華人當中,有智慧的、精神力充沛的,不妨關心政治。 就是釋迦牟尼佛,他過去也替很多國王說法,告訴大家如何治國、平天下。在佛教裡,「出家」雖不是「出國」,但是我不參加政治,你們可以參加。在家信徒可以去從政,甚至出家眾還可以幫助、支持、擁護你們,分工合作,各盡其能。 現在海外的華人,最重大的問題就是「團結」,要相互幫忙。哪個人比較弱勢,我們要幫助他強大起來;哪個人比較窮苦,我們要幫助他富有起來。你說,這不關我們的事嗎?世間上哪一件事情是不關我們的事?如果都與自己無關,就什麼都沒有了,我們又擁有什麼? 每個人彼此的存在都是息息相關,所謂幫助別人,就是幫忙自己。我希望大家要團結、友愛、合作。華僑界的人事,假如有什麼糾紛、有什麼事情,我們不要幸災樂禍,不要覺得看鬥爭、看笑話很有趣味,假設輪到我們,那是很悲哀的。所以希望一切平安無事,平安就是福。

MORE

【佛法真義3 佛門行事146】佛教的建築

文/星雲大師 自古以來,佛教寺院的建築,重檐飛翹,壯麗宏偉;尤其有很多的叢林,前殿、中殿、後殿,有堂有塔,有樓有院,左右廂房,整齊對稱,鐘樓鼓樓,兩相遙對,亭台樓榭,園木扶疏,簷廡相接,殿堂一進一進,一層一層,重重疊疊,重重無盡。可以說,整個大叢林就如一座皇宮一樣。 叢林裡,幾廳、幾殿,愈多表示愈莊嚴,愈為信者所崇拜。例如揚州天寧寺,過去他們就很自豪的說:「一寺九門天下少,門廊十殿世間稀。」其實,依現在環境而論,多少門不是重要,他需要多少電梯、多少無障礙的空間,以供行動不便者也能自如行走。 現在的寺院,有多少走廊、多少殿堂也不重要,他需要有多少的教室,多少的講堂,多少的集會所、談話室、繪畫展覽館、表演廳、電腦教室、視聽中心、安寧病房……。像過去的藏經樓,只是作為藏經之用;現在的圖書館,要能夠讓人閱藏;還有滴水坊,供應往來大眾的餐飲方便;想要抄經、讀書的,有抄經堂、閱覽室;喜歡禪修、念佛的,有禪堂、念佛堂。 再有一些特殊的建築,如以變相圖方式,介紹西方極樂佛國的淨土洞窟,呈現佛陀說法的靈山勝會、祇園講堂,改變過去傳統用十殿閻羅的恐怖教化,用歡樂溫馨的傳教方式,令人對美好的人間淨土心生嚮往,這是佛教建築的新義。 圖/資料照片 當然,停車場也很重要,因為現在客人來不來,與你的停車場有很大的關係。你能停腳踏車的,只有接引腳踏車程度的信徒;能停摩托車的,是摩托車的信徒;能停小轎車的,有小轎車的信徒;能停大巴士的,有大巴士的香客,所以一間寺院的發展,也要看停車場的管理運用。 可以說,建築道場和佛教的發展,關係重大。過去太虛大師為了佛教,那麼有理想、有熱情,也想革新佛教,只因為他沒有道場,也是不能稱心滿願。 但是現在的建築學,不斷在改進,中國宮殿式的建築,慢慢地也在減少;整個社會環境在變化,人口增加,對於土地的利用,改以大樓模式。在大樓裡面,你可以設立大講堂,你也可以設立藏經樓,你也可以設立大雄寶殿,甚至辦學度眾,接待十方。 現代的建築,不再只是說要建造一個殿堂,供奉佛菩薩、五百羅漢、幾大金剛,可以容納百人的教室,千人的講堂,萬人的大會堂,對於現在佛教的發展,更為需要。 關於寺院的建築學,就以佛光山為例,向各位報告:我們為了提倡佛教的現代化,佛光山有三千人的集會堂,有兩千人的大會堂,以及多個可容一千人、五百人、三百人、兩百人、一百人的講堂、會議室;而且為了讓現代的信徒前來問道、聞法、共修,甚至設有抄經堂、念佛堂、禪堂。另外,各殿堂都可進去禮拜,與諸佛菩薩接心;還有可以參與共修的短期出家、八關齋戒等,都有相同的意義,只是名稱不同,但度眾的功德,應該是不二的。 圖/資料照片 改變就是進步,一再的保守,慢慢的會隨時代被人淘汰。因此近來寺廟的建築,可能要提出一套像天主教堂的模式,如基督教堂有一個十字架的標示。至於佛教的道場怎麼現代?當然還是需要由教界來統一殿堂的名稱、殿堂的設施、殿堂的功用,這也是這個時代所需要,佛教界應該給予改進的方便。 寺院對信徒而言,是人生的加油站,是諸上善人往來的聚會所,是去除煩惱的淨土,是啟發道德良知的學校,是提升文化修養的藝術中心,是廣結善緣的功德所;寺院為萬千眾生作得度因緣,所以寺院建築,不容等閒視之。 奠 基 「奠基」典禮就是準備要啟建房子了,需要舉行一個儀式,表示房子就要開始興建了。 過去一般對於房子準備開工,都稱為破土、動土,或是開工典禮……在這許多名稱當中,我就想到:破土,土破開了,有什麼意思呢?動土,地動山搖,土要動什麼呢?其實,大地本來就不需要我們動它、破它,尤其在這個舉世動盪的時代,全世界的人都希望安定,所以用破土、動土,好像都不是很適合,還是「奠基」比較合適,因為這個房子還是需要有基礎。 舉行奠基典禮,有人會要看日期;其實不需要,因為天天都是好日。也有人要看方位,其實這也不需要;只要室內通風、向陽、採光良好,出入、動線都流暢,高低適合,讓人住的安心、舒適,這才是最重要的。 圖/資料照片 關於奠基典禮,大樓有大樓的奠基,工廠有工廠的奠基,甚至於美術館、博物館、寺廟、庵堂、教堂……在建設之前都需要有一個奠基的儀式,表示我們的工程開始了。 當然,奠基前你要準備好各類事項,進行各種考量,比方:建築執照有完成嗎?有合法嗎?旁邊有人跟你糾紛嗎?申請都很順利嗎?未來的經費、工作進行方式,都有參考嗎?如果一切都周全,奠基典禮以後,就能開工大吉。 至於奠基典禮,一般都要請法師去灑淨,儀式進行大概十分鐘左右。其實,「心淨國土淨」,不過做過灑淨的儀式,至少他會安心;灑淨以後,和尚會簡單說法,接著要能可以有一個相當的人,來說明這項建築的意義,以及未來性的規畫。典禮完成的時候,主持者要說三句話:奠基順利、開工大吉、工程圓滿,祝福大家平安。 其實,佛教對於人生的生活指導,人世間的禮儀規範,都有一套儀式,只是沒有積極的去推廣。像在西方,國王、總統要登基時,都有天主教的神父來替他加冕,才算正式登基;新人結婚,也要到教堂由神父證婚;星期天,人民必定到教堂去做禮拜,可以說宗教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 反觀中國的佛教,和人民的生活都慢慢在脫離關係,讓人不需要佛教。所以我就想,佛教應該要承擔起這些禮儀的主持,像結婚典禮、壽誕之禮、兒童命名禮、毓麟之禮、喬遷之禮、灑淨典禮、喪葬儀式等等,讓人在世時,乃至於走到生命盡頭,都需要佛教,讓佛教的生活性、人間性遍布於人的一生。

MORE
/335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