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社論--TikTok見證美國的魔幻政治

美國國會眾議院日前以三百五十二票對六十五票的壓倒性票數通過法案,要求短影音分享平台抖音國際版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必須在六個月內撤資並完成切割,否則美國將禁用TikTok。 前此,美國眾議院「能源暨商業委員會」已先以五十票比零無異議通過由才剛剛在今年二月訪問台灣的「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籍眾議員蓋拉格,與民主黨籍眾議員克利什納穆希共同提出的TikTok剝離案(或稱切割案),可見此案是民主、共和兩黨的共識。 眾議院通過之後,下一步將是交由參議院討論並投票,而拜登總統已表明,只要該法案提交到他的辦公桌上,他就會簽署頒布。所謂TikTok切割案,其實就是逼迫字節跳動公司必須賣出TikTok給非中國的公司,否則就得撤出美國。 值得關注的是,很可能會代表共和黨競逐二○二四大位的前美國總統川普,已表明反對這項法案。他也認為TikTok有國安威脅,但如果禁止,那臉書等社群媒體就會成為受益者,而這些社群媒體和TikTok一樣,都有安全風險。二○二○年八月,當時擔任美國總統的川普,也曾根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的授權,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禁止TikTok和微信在美國運營,不過遭到法院判決無效;拜登總統上任後,在二○二一年六月直接撤銷了川普的這項行政命令。不料,風水輪流轉,如今拜登政府要封殺TikTok,川普卻表示反對了! TikTok之所以一再成為美國兩黨的眼中釘,除了所謂的國安問題之外,最關鍵的其實是TikTok的商機和影響力。根據TikTok資料顯示,美國用戶數高達一點七億;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發布的調查報告則顯示,百分之三十三的美國人有使用TikTok的經驗,其中,十八歲到二十九歲的年輕人更高達百分之六十二。研究公司Emarketer指出,TikTok二○二○年在美國的廣告收入還不到十億美元,但是到了今(二○二四)年預計將會增加為八十六點六億美元,成為美國廣告商首選的社群平台。 還有大約五百萬個小商家、個人經營者,透過TikTok接觸客戶。根據金融顧問公司牛津經濟的研究報告,二○二三年TikTok對全美國內生產總值(GDP)貢獻了二百四十二億美元(約新台幣七千七百一十三億元),為小商戶帶來一百四十七億美元收入。這次眾議院通過的分割案可能令TikTok關閉美國業務,由而引發眾多TikTok小商家抗議。 其實TikTok與遭到美國全方位封殺的華為一樣,都對美國的科技霸權形成挑戰。華為被認為在5G技術及布局上超越美國,TikTok則是商業模式領先;即使臉書和Youtube後來也全力發展短影音,卻仍競爭不過TikTok。或許這就是美國對TikTok必除之而後快的理由之一。  除了商業因素,TikTok對輿論的影響力更令美國傳媒及政治人物感受到壓力。《以色列時報》日前報導稱,著名的猶太團體「北美猶太聯合會」(JFNA),是這次美國眾議院快速通過TikTok剝離法案的幕後推手,理由與去年爆發的以巴衝突有關。據稱猶太社群認為TikTok上出現了大量親巴勒斯坦的反猶言論,左右了公共輿論,進而外溢到線下的示威抗議活動,必須下架。 這些理由或許都有其根據,最關鍵的恐怕還是美大選近了。TikTok在美國的命運幾經折騰,正見證了美國政治無比魔幻的一面,也可以說反映出美國因應總統大選、每四年發作一次的「中國併發症」吧!

MORE

社論--謝謝你,黃永松先生

《漢聲》雜誌是創辦於一九七一年的一份英文雜誌,在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受到國際孤立而失去自我認同的時刻,《漢聲》以英文雜誌介紹台灣,向國際發聲,重新找回文化自信,以中華文化自我定位,成為台灣最重要的品牌。 為了尋找台灣的文化元素,《漢聲》在台灣民間到處採訪,舉凡廟宇、古建築、傳統手工藝、傳統戲曲、畫家、工匠、民俗戲曲、信仰習俗等,莫不是《漢聲》訪查的對象。而在一九七○年代,台灣還處於西化風潮正當熱門時,《漢聲》卻開啟了一道尋根的新活水。 不僅是做為雜誌去訪談古老的藝術與民間工藝,更在民間文化中,找到深深扎根在生活與民俗裡的文化之美。舉凡廟口的畫家,如洪通就是他們曾最先採訪過的藝術家,而陳達用月琴彈唱的古老歌謠〈思想起〉,也是這時被他們發掘,而成為台灣文化的風景,和雲門舞集《薪傳》的開場曲。而歌謠中傳唱過台灣的先民如何歷盡千劫萬難,波濤巨浪,終於抵達台灣的動人刻畫,更感動了無數人。 這些尋根的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在民間做了充分的調研,細緻的採訪工作,細心的拍攝記錄,才能呈現出來的。也因此《漢聲》幾乎是用照片,用雜誌,記錄了一九七○年代,從農業走向工業文明的社會面貌,一個巨變之下的台灣。而那些記錄下來的影像,幾年後即面臨富裕起來的商業衝擊,許多古蹟被改建,許多傳統工藝被商業化的大量生產取代,而傳統戲曲和流行於廟宇的野台戲,則被電視和大眾消費文化取代。《漢聲》所記錄的台灣,以及它的文化底蘊,已成為歷史,而非活的文明了。 這便是《漢聲》的可貴之處。然而《漢聲》還做了許多事。最重要的莫過於編輯《漢聲中國童話故事》,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有故事為本,每個月出一本書。而書中的故事,包括了台灣的童話如〈虎姑婆〉,或大陸各地的童話故事,或少數民族如蒙古的神話傳說,或民間習俗背後的風土民情,都在故事裡。一個父母可以用三百六十五天,一天講一個床邊故事,讓孩子充分吸取中華傳統文化之美。 當然最被稱道的還有《漢聲小百科》。它陪伴著許多孩子長大,增長了孩子的科學知識。此外《漢聲》還遠赴中國各地,採集傳統民間藝術。舉凡:風箏、剪紙、廟宇、拼貼等各種藝術風格,乃至少數民族的服飾音樂,都在採集之列。而經濟巨變下的中國大陸,也和台灣一樣,許多傳統藝術很快就消失,終究絕跡了。而《漢聲》,至少留下最後的完整紀錄。可以說,海峽兩岸,《漢聲》是最重要的民間藝術記錄者,保存者。 而《漢聲》的創辦人吳美雲、姚孟嘉在幾年前過世,本月四日,黃永松也因癌症病逝。在告別黃永松的時刻,想到《漢聲》和這一代人為民間文化傳承所作的奉獻,想到他們為保護文明和古老藝術,而上山下鄉,遍訪兩岸各地的辛勞與用心,忍不住想要說一聲:謝謝你《漢聲》,謝謝你,黃永松。即使告別,你們留下的美好文明遺產,仍將永遠活在人心中。

MORE

社論--亞洲小北約成形與中國

本月上旬,美日峰會與美日菲峰會接連在華府舉行,美國藉著強化美日雙邊聯盟與美日菲三邊結盟方式,防範與遏阻印太地區發生潛在衝突,形同在中國大陸四周設置包圍網。一個亞洲版的小北約逐漸成形。 不同於北約的是由歐洲幾十個國家參與一個以美國為首的單一安全機制,亞洲各國由於安全利益差異甚大,因此美國採取的是「軸輻式網絡」戰略,透過跟多個亞洲國家建立雙邊合作或盟友關係。這些雙邊關係猶如車子的輪,彼此沒有重疊,而是靠一個軸把車輪外框連接,這個軸就是美國。 拜登上任後,美國先是在二○二一年跟英國與澳洲建立AUKUS,去年跟日本與南韓舉行峰會,上周與日本和菲律賓召開三方峰會。拜登政府希望這些「戰略三角」交織起來,可以對中國和北韓形成一道道圍欄,減輕美國在區內安保的負擔。 華府成功加強圍堵中國大陸,並非美國靠自己一廂情願就能達成。如同俄羅斯攻打烏克蘭導致歐洲各國再度重視北約,過去十年,中共在南海問題上有違國際仲裁的行為,讓美國藉機拉攏南海周邊國家對抗中國,並讓美菲軍事同盟復活,美軍使用的菲國基地從五個增為九個,還擴建距台灣不到二百公里的巴丹島基地,用意不言可喻。 更讓外界矚目的是,兩年前裴洛西訪台時,中共在台海、東海藉機尋釁,促使日本強化與駐日美軍合作,將提升駐日司令到四星級位階。同時日本將協助生產製造美國軍火,進一步解除日本自衛隊束縛。日本軍事國防得到自戰後前所未有的提升,在亞洲軍事角力舞台漸漸走到中央,其和平憲法已名存實亡。 北京這次面對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兩場外交攻勢,顯得被動,先是外交部對日本加入AUKUS表示「日本需要認真反省侵略歷史,停止參與小型軍事和安全組織,真正走上和平發展道路」,淡化處理。同時官媒刊出專訪菲律賓前總統杜特蒂,大罵現任小馬可仕的錯誤政策,只是小打小鬧,無補於事。 但中方也不是沒有反制籌碼。膠著的俄烏戰爭與近來惡化的中東情勢,都給中國外交創造新空間。美國一直批評中國暗助俄羅斯,才導致烏戰無法結束,但歐洲國家知道沒中國支持,俄國不會參加任何與烏戰有關的和平倡議。 現在烏克蘭已落居下風,如果美國的軍援無法及時通過,烏國恐將於年底前戰敗。萬一川普當選,極可能逼迫烏克蘭割地達成停戰協議。所以目前法國與德國都主張,最好能及早停火和談,俾能替烏克蘭爭取最好條件,挽救戰場頹勢。 這就給了中國介入謀和烏戰的機會,藉此改善與歐洲關係。最近德國總理蕭茲先在北京與習近平會見,接著普亭將訪問北京;然後習近平就要訪問巴黎,與法國總統馬克宏敲定此事。 再則以哈戰爭近日擴大,拜登政府曾多次私下請託中國運用其對德黑蘭的影響力,讓地區緊張局勢降溫。可見北京只要改變「戰狼外交」,廣結善緣,面對美國主導的亞洲小北約,仍有破解之道。

MORE

社論--沙漠淹大水的警示

日前,阿拉伯地區出現了七十五年來最大的暴雨,其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甚至在半天之內下足了一整年的雨量,造成全球第二繁忙的杜拜機場因豪雨造成的淹水,有高達近九百個航班延誤或取消,機場關閉超過兩個小時,大量旅客被迫滯留機場超過二十四小時。這場暴雨還造成鄰國阿曼十九人死亡。 根據國家氣象中心的統計資料,阿聯每年平均降雨量僅一百四十至二百毫米,而四月分的平均降雨量則只有八毫米,然而,這次卻在不到二十四小時內降下了二百五十五毫米的豪雨,是有紀錄以來的最大降雨量。 這場大雨不只襲擊阿拉伯地區,巴基斯坦以及阿富汗也因大雨出現重大事故,阿富汗六成以上的城市陷入洪水,死亡人數超過五十人,巴基斯坦到目前為止,四月分的降雨已是歷史紀錄的兩倍以上,且已至少有六十五人死於暴風雨相關事件。 俄羅斯因大雨帶來的雪融,造成多條大河水位暴漲,烏拉河流域緊急撤出二十多萬居民;哈薩克撤離近十二萬居民,總統托卡葉夫稱該國正在經歷近八十年來的最大天災之一,他迅速下令削減其他支出,以騰出資金協助救災及災後復原工作。 受到鋒面影響,北台灣十八日也下了一場暴雨。氣象署資料顯示,當天北北基清晨五時至八時的三個小時間,時雨量達五十至七十毫米,且下周二起還有連續鋒面,預估至少會有三天容易下雨,要提高注意。 長期以來,阿拉伯地區只有缺水的問題,如今竟出現民眾四處躲避大水、飛機被大水沖跑的場景,實在令人難以想像。事實上各類天災已成為許多人生活的日常,除了大雨,台灣還有地震的威脅。連日來台灣各處出現停電、跳電,工業與農業兩大重鎮的桃園,甚至一日數停,衝擊民眾的生活、農業和工業。台電公司不諱言,這與「○四○三地震」有關。 記得「○四○三地震」後,有多家媒體和不少網紅表示,這次大地震沒有造成大規模的停、跳電,要歸功於台灣幾年來在電力轉型上的努力和成果。不料,十五日全台出現電力吃緊,備轉容量率一度掉到只剩百分之二點八,北部地區差點要實施分區停電,最後台電急call台積電等企業大戶迅速減少用電,才把備轉率拉回到安全低標百分之六。 現只是四月中旬,台灣的電力就得仰賴「護國神山」少用電才能勉強度過危機,當然會讓人擔心進入夏季用電高峰時期之後,電力會出現何等緊繃的局面。 面對到處停電的窘狀,台電也只好承認,其實「○四○三地震」的確損害了電力供應系統。除了當天和平、台中、國光、海湖等機組故障外,地震當天受損的和平電廠一號機、台中電廠七號機等多個機組因地震導致故障,必須停機檢修;此外,大潭電廠八號機也發生了跳脫,因而全台電力吃緊。 在地震、洪水的威脅下,許多公共設施都面臨必須重新檢視的考驗。如前述阿拉伯地區的洪災,除了降雨量太大之外,也因沙漠地區出現暴雨的機會極為罕見,各城市的地下排水道設施並不多、功能也不強,以致於洪水久久難退,使城市大亂。又如「○四○三地震」影響全台電力系統的穩定,以致於電力供應直瀕臨界點,如果本來電力供應的餘裕就高些,也不致於因為幾個機組進入檢修,就立即讓供電陷入窘境。 應知在氣候異常之下,天災變得愈來愈難預測,政府施政必須「料敵從寬」,因此,都市排水能量、電力供應量等都寧可多不可少,請政府好好盤點各種公共工程面對挑戰的韌性。

MORE

社論--為兩岸和平留一扇窗

馬英九宣布率大九學堂學生團隊訪問中國大陸,或可能與習近平舉行二次會晤,這引起台灣兩極的反應。民進黨認為此舉將增加大陸的宣傳之資,特別是馬英九所持的「九二共識」看法,讓中共的「一中」更為堅持。而藍營則認為,兩岸對立,此時非常需要有人主動伸出橄欖枝,讓中國大陸不至於走向極端,而導致兩岸人民的悲劇。 回顧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往往戰爭並非始於規畫好的時程與計畫,而是在極端對立的情勢下,社會內部局勢已形成尖銳的矛盾,民意趨向非理性,此時戰爭常因一件小小的意外的擦槍走火,而釀成不可收拾的後果。因此,如何在對立日益尖銳的局勢下,預先提防,做出緩和的政策,降低衝突,這才是有智慧的做法。 以當前兩岸情勢來說,政治上確實是愈來愈緊張。中美之間從貿易戰打到全面性對抗,從科技發展的技術性抵制,到貿易的高關稅壁壘,愈築愈高。而美國在大選的壓力下,民粹主義的兩極化政策更形鮮明,兩個大國的較勁已難以止步。這就像兩個巨人掰手腕,誰都無法放鬆,只能不斷加大力度。 由而中共已面臨極大的內部壓力。經濟的衰退、通貨的緊縮、民生的困境、政府財政的赤字、產業的倒閉潮等,壓得中國相當沉重。生活困難的民意無處發洩,就把民族主義當成憤怒的出口。連一個礦泉水的標誌都可以變成親日的符號,就可以想見了。而在金門沉船事件中,兩位漁民之死,中共的處理態度也被網路批評為軟弱無用。這讓中共面臨強大的民意壓力。 此時兩岸之間若出現任何軍事上的意外衝突,很有可能爆發出難測的後果。因此如何讓局勢緩和下來,這是非常緊要的關鍵。馬英九願意赴大陸一行,到黃帝陵去祭拜,並帶著大九學堂的年輕學生與大陸交流,這無疑可以起到很好的多重的緩和作用。 其一是馬英九的形象溫文儒雅,帶有民國學人的風範,在大陸民間一直有較好的評價。因此他在大陸的活動,在各方報導之際,可以稍稍改善台灣人的形象,改變兩岸間不斷升高的政治對立。其二是大九學堂的年輕學生,他們代表台灣年輕世代,到大陸參訪,有助於了解真實的情況;而活力開朗的表現,也可以讓大陸改變對台灣年輕人的刻板印象;而兩岸的青年學子在這些場合的接觸,則有機會互相認識學習;這有助於化解青年世代的隔閡。 其三是,在兩岸如此緊張之際,馬英九經由二度馬習會,可以傳達台灣人民愛和平、反對戰爭、反對兩岸衝突的民意,讓大陸了解,台灣不是只有民進黨,還有百分之六十不支持民進黨的人,這才是主流民意。和平才是兩岸人民共同的願望。 當然馬英九會遇上諸多批評,但開創歷史者,往往是不畏流言的勇者。為了維護和平而勇往直前,至少可以在兩岸處於極端對立的情勢下,為和平開一扇窗,讓大陸不會對台灣絕望到只剩下武力統一,這才是最好的策略。當然民進黨會批評馬英九。但民進黨也該認識到馬英九所營造出來的和平空間,恰恰是民進黨所做不到的。而無論在朝在野,台灣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唯有朝野合作,為台灣營造和平的環境,安全的未來,這才是人民未來的希望。

MORE

社論--電價上漲的連動效應

去年四月電價調漲百分之十一,帶動一波物價上漲。今年四月電價又要上漲,漲幅如何引發各界揣測,電價審議委員會決定在本周五做出調漲幅度。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強調,電價上漲最怕的是因而產生通膨預期心理,使通膨率發生結構性變化。由於近來物價不斷攀升,電價上漲拉高商家成本,必然會帶動另一波物價連鎖上漲風潮。 雖然電價漲幅尚未公布,但媒體已經揭露了調漲的幅度:用電在七百度以內的用戶,漲幅為百分之五,用戶大約有九成三;七百零一到一千度用戶調漲百分之七;一千度以上用戶調幅百分之十,用戶約占百分之二。工業用電調幅更大,平均調幅百分之十二,而年用電超過五億度且連續兩年成長者,調幅將在一到二成間,包括台積電、高鐵、中華電信等高用電業者。 台電的整個電價政策其實不是靠市場機制,雖說有電價審議委員會,向來就是執政者完全基於政治考量來調整,說白了就是為選票。每到選舉期間為了怕失去選票一定凍漲,長年累積下來,該漲不漲,選後又突然暴漲,當然會帶動物價的攀升。這兩年因俄烏戰爭,天然氣等原物料暴漲,先進國家相繼調高電價,例如韓國電力公社在兩年前就調漲民生用電近五成,工業用電漲了八成七。而台灣卻是靠國庫補貼。 台電財務嚴重惡化沒有因此減緩,前年虧損了二千六百七十五億元,去年虧損二千億元,面臨破產命運,經濟部不得不增資一千五百億,再動用超徵的預算補貼五百億元,還漲了百分之十一的電價,卻仍然虧損。兩年來以超徵的稅收補撥了台電四千五百億元,至今台電仍處於鉅額虧損狀態。今年又增資一千億元,而且四月再調漲電價,選舉過關了,漲幅自然要比預期高出許多。 台電的整個電價結構問題重重,除了歸咎於政府的黑手掌控之外,最大的問題當然是民進黨政府的能源政策,由於廢除核四,不僅浪費了當初興建核四的所有資產,還因為發電不足向民間購電。如今能源配比的問題依舊無法因應電能所需。蔡總統說要提高綠電配比,而綠電的建設卻遠遠不足,又拒絕啟用核電,導致台電虧損連連,且電價節節高升。錯誤的能源政策不僅要國庫補貼,拿老百姓的納稅錢來補漏洞,而且還要漲電價,等於是剝了民眾兩層皮。 儘管電價審議委員會說會綜合考量社會經濟狀況和物價穩定、產業競爭力等因素,決定電價調漲的幅度,但是台電鉅額虧損已經是鐵板釘釘的事實。現在民眾最擔憂的就是物價上漲與通膨的問題。據主計處統計,去年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百分之二點五,寫下近十五年來次高紀錄,今年二月上漲到百分之三點○八,除了國際因素,電價上漲後,通膨的壓力勢必引爆。 台中市長盧秀燕發起的「女力治理平台」共有九位女性縣市首長參加,他們最關心的事就是電價問題,在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希望中央重視電價調整帶動物價波動的問題,以照顧民眾為先,慎重考慮電價的調整。對於物價上漲的憂慮,老百姓心裡更是恐慌,最近ETF募資情況驚人,短時間內吸金二千多億,這正是民眾在貧窮恐懼下呈現的搶進風潮。電價在此刻上漲,物價能不應聲而起嗎!

MORE

社論--令人心痛的虐童案

這兩天虐童致死案的新聞讓天下父母感到無比痛心。特別是才一歲的孩童,剛剛學會走路,連發話求救都還沒學會,就被虐待到去指甲、餵餿水、打斷牙齒、折彎身體塞入水桶,乃至於燒傷他的下體,不讓他睡覺等等。才一歲的孩子,剛剛會走路,再怎麼不好帶,也不致於招來如此暴虐的對待! 更不可原諒的是,這位保母是受到兒福聯盟所托付出養,所以是領有月薪的保母,如此作為,不只非常沒有人性,簡直是虐殺!然而,社福人員也不是沒有責任的,他們要負責去探視,看看孩子有沒有被虐待,生活過得能不能適應,有沒有得到應有的照顧。可惜在長達一年多的探視裡,為什麼未曾注意到孩子的身體有沒有受傷、眼神有沒有畏縮、行動有沒有正常、言語是不是有發育遲緩等。 可嘆這一次社福人員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這到底是那害死孩子的保母太奸詐,還是社福人員太愚笨,都是值得探究的所在。畢竟,地檢署將負責探視的社工人員戴上了手銬帶走,留下涉嫌「過失致死」的罪名。這也讓全台灣的社工人員感到痛心。他們忍不住想問:他到底有沒有好好去探視?探視的時候是否受到蒙蔽,沒有看到真相?以此罪名是不是不符合比例原則呢? 此次虐案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制度性的課題。一是出養制度的規範。此次該名男童的父親失蹤,母親因入監服刑,所以本想交給一名私人保母領養,但因她離婚,不合領養資格,才由兒福聯盟轉介給現在的保母出養。質言之,這個孩童的父母本身就有問題。我們可以想見,這個社會其實有許多弱勢家庭的孩子,他們往往缺乏較好的教育與社會機會,甚或是有問題的家庭出身,因而男女青年很容易在社會底層互相取暖般的在一起,而他們又缺少更多的性知識,以至於不小心懷了孕,而生下孩子之後,又不知如何去撫養。 曾有報導指出,一對年輕的父母因為沉迷於打電動,只是把孩子放在旁邊,未曾注意養育,以致於孩子營養不良而死。這都是不成熟的父母所造成的悲劇。而這些在社會底層掙扎的困頓者,或許更需要我們伸出援手。當我們談到受虐孩童,或許也該看到底層青少年的困境,在社會結構裡去改變它,避免類似的悲劇再度發生。 二是我們該如何建立起一個健康的、足以保護孩童的領養制度。事實上,對於私人領養,我們設了許多限制,以保護兒童。它的立意是良善的,但相對的,也使得私人想要領養者找不到管道。而符合資格的保母,卻造成這樣嚴重的後果。這是未來修法時該檢討的地方。 三是關於社工人員的責任問題。事實上,社工人員應該增加探視的次數,探視的內容要加強更多與孩子的接觸與對談,才不致於孩子因懼於保母的暴力,而沉默無語,讓暴力真相被掩蓋。如何去探視才能找出問題,如何更深度的關懷,這是該檢討的另一層細部環節。 天下父母心,這一則虐童案太讓人不忍心了。我們希望各級政府要好好督導社福機構,保護好一個孩子,就是保護一個新生命,也是保護國家的未來!

MORE

社論--美國終於投下棄權票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三月二十五日以十四票贊成、○票反對、美國一票棄權下,通過在加薩走廊實施立即停火的決議。這是以色列與哈瑪斯自二○二三年十月七日發生衝突近六個月以來,聯合國首次通過停火協議,各界期待這項決議可以讓飽受戰火蹂躪與摧殘的巴勒斯坦平民稍作喘息。 這次停火協議是由聯合國十個非常任的理事國提出,要求以哈雙方「立即停火」,直到四月九日穆斯林齋戒月結束,此外還包括要求哈瑪斯及其他武裝分子立刻無條件釋放人質,以及擴大人道救援進入加薩走廊。而這項提案之所以能夠通過,關鍵是美國投下了棄權票。 在此之前,聯合國的類似提案已有四次遭到美國否決。在聯合國成立以來的八十年間,美國一共投出八十九次否決票,其中有四十五次都與保護、維護以色列的權益有關,可見美以關係極為密切。不過,在這次聯合國的提案通過之前,其實美國也才剛提出了一個停火的草案,但中俄認為,美國的該項提案並未明確要求立即停火,且譴責了包括哈瑪斯在內「一切針對以色列的恐怖主義行為」,因此投票否決。 儘管如此,向來站在以色列立場的美國,能提出這樣的草案,外界認為拜登政府對以哈衝突和加薩走廊人道危機問題的立場,已出現調整,對以色列變得更為強硬。不過,已決定投入十一月大選的拜登,不可能無視猶太社群龐大的勢力和影響力,因此還是派出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約翰.柯比公開宣示,美國投棄權讓該項提案得以通過,「並不意味著我們對以色列的政策發生了轉變」。拜登政府的兩手策略,顯然有為政治掛保險的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聯邦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在三月十四日公開批評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譴責他阻礙了中東地區和平,舒默並呼籲以色列改選。舒默是美國歷史上層級最高的猶太裔官員,也是參議院第一位猶太裔多數黨領袖,以哈戰爭爆發之初,舒默率團親赴以色列,「展示美國對以色列堅定不移的支持」,如今他的態度卻大為改變,也可視為政治風向指標。 這次通過的提案等於要求以色列「有義務在接下來的十五天內停止軍事行動」。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更強調,如果沒能執行這項決議,「那將是不可原諒的」。然而,以、哈雙方顯然並不這麼認為。 草案通過後,以色列與哈瑪斯仍持續駁火,哈瑪斯無意釋放被扣押在加薩的以色列人質,以色列軍隊攻擊加薩最大的醫院,並空襲面積僅有一個機場大小的拉法。法國總統馬克宏警告,如果以色列強制遷移當地人口,將構成戰爭罪;美國副總統賀錦麗也指責,攻打拉法是一大錯誤。 然而,國際政治領袖的態度只是譴責、聯合國只是通過停火提案是遠遠不夠的,重點是接下來會採取什麼行動。包括聯合國會不會派出維和部隊?國際刑事法院會不會依戰爭罪對納坦雅胡發布逮捕令,如同對俄羅斯總統普亭一般?以及,最重要的,如果以色列堅持不執行聯合國的停火協議,國際是否會發起對以色列的制裁行動?這幾點攸關聯合國決議的有效性,但很難想像會在以色列發生。 當然,對以色列來說,國際社會的要求與約束也或許未必公平,畢竟在這場戰爭之初,以色列是受害者;再者,該項提案對以色列「具有法律約束力」,但哈瑪斯不是國家,因此停火協議的內容如釋放人質等,無法拘束哈瑪斯。以哈和平還有賴國際社會更多折衝與努力,而美國終於投下棄權票,總是一個開始!

MORE

社論--以觀光為新政策的突破口

新內閣人事已明朗化,新政策蓄勢待發。如欲在短時間內讓人耳目一新,將開放觀光擺在優先的順位應是選項,不論就產業平衡、改善就業、發展經濟各面向來看,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更是改善兩岸關係試金石。 準總統賴清德進行「產業之旅」時,泛觀光業者是少數非科技業的受訪對象,他指稱台灣應該「以觀光立國」,還要求每個部會都要把推展觀光放在心上,讓觀光成為台灣的主流產業。觀光業儼然成為新政府發展第三產業的代表作,重要性不言可喻。 然而,政府原設定今年一千二百萬人次來台旅客的目標,也在不久前下修到千萬人次。理由是,由於大陸旅客來台的進程不如預期,遠低於原預估每年二百萬至二百五十萬的目標值。一個新政府決心要全力發展的核心產業,和陷入僵局的兩岸政策對撞,出現了不理想的結果乃意料中事,卻提供一個反思的契機。 觀光業向來有「服務業火車頭」的稱謂,透過吸引來的觀光人潮,可以一併帶動餐飲、休閒、展覽、百貨商場等多項產業,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將資源挹注於觀光業得到的回報最大,主要國家也都把無煙囪工業列為重點的發展產業。 據世界旅遊觀光協會(WTTC)報告預測,全球旅遊觀光產業規模二○三三年將升至十五點五兆美元,占全球GDP比重在百分之十一至百分之十二間,此一比重約百分之四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即相當憂心,星國陸續採取「獨享泰勒絲」、農曆年前與中國大陸相互免簽等方式拚觀光,首季迎來四百三十五萬國際觀光客、年增百分之五十,讓五月將卸任的李總理鬆了口氣。 相對國際而言,台灣在觀光業的努力仍有很大的空間。以近年數據來看,台灣的國際觀光收入常不及GDP百分之二,遠低於全球平均百分之十的水準,造成此一現象的原因很多,住宿等旅遊必須支出偏高即常被提出來檢討,「遊墾丁不如玩泰國」是精打細算的旅客常引用的對比,準總統賴清德願以元首之尊,親自站出來呼籲各單位拚觀光,應可期待五二○後推出一連串改革,讓觀光出現振興的機會。 樂見新政府提升觀光產業位階的同時,我們也要提醒,開放兩岸觀光不能在此一重要的政策上缺席,不只從政策達到的績效考量,需要兩岸觀光助陣,新政府最令人擔心的兩岸政策部分,互動過程中如何累積善意與互信,若須有一合適的政策來實踐,觀光則是最適合的政策。 原因在於,原本政府去年底宣布將解除「禁團令」、開放組團赴陸旅遊,卻在農曆年前政策急轉彎,此一決定有基於兩岸關係的變化,要捍衛尊嚴的用意,卻也令人體會到觀光政策僅是項籌碼,隨時都可能淪為政策的犧牲品。 新的契機出現在馬習二會上,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釋出願讓更多人到台灣走走看看的風向,如能順勢而為,讓兩岸觀光恢復其應有的生機,甚至更進一步,做為新政府與大陸方面往來的突破口,則處於谷底的雙邊關係,說不定可出現好轉的跡象。 更重要的是,當前兩岸之所以互動不佳,是來自彼此缺乏了解,如能藉由兩岸之間的互訪,累積善意,增加彼此的認識,消弭一些不必要的誤會,說不定賴清德選前那句「請習近平先生和好朋友一樣,吃頓蝦仁飯,再加上一杯全糖珍珠奶茶」的話,有實現的一天。

MORE

社論--美國大選顯示的政治道德觀

美國總統大選已經開跑,拜登和川普將代表兩個主要政黨參選,他們是第二次對壘,這次競選的口角爭鋒比前次猶有過之。他們爭執的焦點在於誰在毒害美國?兩人互責對方破壞美國利益,指控對方沒有政治道德,至於實際作為上究竟誰比較沒有政治道德,就有待選民評判了。 這次大選出現一個前所未見的場景,就是川普成為美國歷來卸任總統唯一受刑事控告者。他近日接受法院有關支付「封口費」案件的刑事審理。如果被定罪而仍贏得選舉,法律並未禁止他擔任總統,只可能影響原本會支持川普的中間選民的投票意向。川普還面臨其他三項刑事起訴,總共九十一項重罪指控。 不過民調顯示,他每當面臨法律挑戰,民意支持率都會上升,他目前在多個搖擺州對現任總統拜登還有幾個百分點的領先優勢。 這個現象顯示美國一般選民更在意誰的政策路線符合己意,至於他的道德素養如何就非關緊要了。川普所言所行表現的道德水平低落,但已牢牢控制住共和黨,將其完全掌控。 他言論荒誕而善變,多數共和黨員卻如痴如醉。政治立場儼然成為最高政治道德,美國多數選民以為其立場符合我意者就有道德,不合己意者就不道德。 川普最受美國民意青睞的是反移民態度,他批評拜登開放不設防移民進入美國,所用語言極其凶狠,處置移民宣告的對策更是嚴厲無比。民主黨的支持者認為他對待移民違背道德原則,恰恰在這一點上,拜登被共和黨支持者認為極不道德。 因為拜登當總統以來對非法移民入境採取開放政策,備受各方民眾非議,許多選民相信民主黨對非法移民寬鬆以待,不是出於仁慈,而是為了厚植自己的票倉;這將犧牲美國的治安,認為拜登用這種手段爭取勝選,極不道德。 拜登和川普針鋒相對,互以粗鄙語言攻擊對方,所反映美國政黨與意識形態的對立、撕裂已到無法調和的地步。選民相互仇視,也仇恨對方支持的候選人,雖也覺得自己的候選人有缺陷,同樣對於兩個年邁老人再度對壘不以為然,但政治對壘凌駕一切,咸認非我族類其德必低。基於這種心態,選民檢驗政治人物政治道德的高低多懷雙重標準,寬以待己方,嚴以對他方。 川普和拜登在財政問題上都有違背道德問題的嫌疑。川普任內大幅減稅,給富豪及企業助益甚多,但對美國政府財政十分不利,美國國債因之大幅增加。拜登更是揮霍無度,延續川普政策大發新冠病毒補助金,進而在基礎建設、芯片補助及抗通膨、綠能補貼上大筆舉債支出,致使美國國債暴漲。這些作為有益於厚植個人政治資源,但也使美國政府債上加債,留下潛在的重大禍患。這也是政治道德低落的表現,但美國一般選民似乎不太在意,只要自己支持的領導人聲望因之上升就好。兩位候選人更加如是觀。 美國是民主典範國家,如今在政黨惡鬥與意識形態撕裂的對立中,政府領導人及候選人為爭取民意認同而不擇手段,大肆揮霍國家資源,結果都嚴重惡化政府財政,其支持者不以為意,反而鼓掌叫好。上上下下都在踐踏政治道德,戕害民主品質,其所造成的破壞既深且遠,令人浩嘆。

MORE
/8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