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說新語】芋梗能物盡其用

THE MERIT TIMES
文/朱振藩
字級
收藏文章
27觀看次
文/朱振藩

芋頭真是好東西,清人王孟英《隨息居飲食譜》說:「芋,煮熟甘滑,利胎補虛滌垢,可葷可素,亦可充糧,清渴宜餐,脹滿勿食……丸服散瘰癧,並奏奇功。煮汁洗膩衣,色白如玉。」種種妙用,難以想像。

基本上,芋有多種,大別為水芋、旱芋兩類,旱芋可植於山地,水芋則宜於水田,兩者莖葉相似,水芋質較柔軟。另,有一種香芋,顆粒呈紅紫色,俗名紅梗芋艿。又有名蹲鴟(貓頭鷹)者,多半指芋魁(芋莖直下之巨芋,俗名芋頭,其旁生之小芋名芋艿,本草上稱芋子),南宋詩人陸游對其讚美不已,並賦有「芋魁如糝香出屋」的詩句。

古人食芋,喜以魚煮羹,謂能療虛勞乏力;近人多用芋艿去皮紅燒,為家常風味。亦有茹素者,將之去皮切片、蘸麻油、醬油而食,或者烘食。其皮內有黏滑汁,具草酸鹼,觸及皮膚會生劇癢,但無毒性,只消把癢處靠近爐火,或用熱水沖洗,片刻即能止癢。

香芋能治淋巴腺腫。腺病質之小兒,易患頸淋巴核腫,一旦結核菌竄入,就成頸淋巴結核,俗名瘰癧。若以香芋製丸,稱蹲鴟丸,服之見效,成為名劑。清代蘇州名醫葉天士,每令患者用香芋煮粥常食,便漸消散。從此江浙人家,常於香芋上市時,以糯米合煮粥糜,讓小兒食之,蔚成風尚。

芋亦是觀賞性植物,其葉如荷,長面不圓,撐持之柄,長而多肉,望之亭亭玉立。此一芋柄,一稱芋梗,潮汕人叫芋橫,亦有名芋莢(紅芽芋)者。早期民間大眾生活困苦,除芋頭、芋艿外,亦會食用芋梗。其法可直接入饌,也能日下晒乾,再撕成一條條供食。但不論何吃法,必有一個條件,須選取嫩身者,蓋其纖維質多,食粗者甚難咀嚼。

苗栗三義吳君,堪稱一奇人。起先承襲家業,精於各式木刻,亦擅景觀設計,兼好重機駕駛,玩音響亦是好手,還能燒些客家菜,我與之甚相得。其店名「九鼎軒」,品享二十餘年,一直精巧味美。後營建新宅邸,氣象開闊,精雕細琢,一草一木皆臻良善。我在此用餐三次,每回皆有炒芋梗,吃得開心又愉快。

清代食家袁枚,在其《隨園食單》中介紹「芋煨白菜」,食材簡單,滋味不俗,頗耐尋味。其做法為:「芋煨極爛,入白菜心烹之,加醬水調和,家常菜之最佳者。惟白菜須新摘肥嫩者,色青則老,摘久則枯。」

另一特別吃法,在十月天晴時,取芋子、芋頭晒之極乾,勿使凍傷,春間煮食,有自然之甘。他還故神其說,謂此一祕方,俗人不知也。

這三次皆食新鮮芋梗,女主人正經說,這些鄉下東西,早上買菜時市集村嫗贈送,不是稀罕物件,和大白菜炒透,胡亂燒煮來吃,千萬別介意啊!我食罷甚喜愛,不覺多吃幾口。下回用娃娃菜,也是清甘軟糯。第三回再加了豆乾,滋味更為豐富,稱得上下飯逸品。

而芋梗的乾貨,妙在能吸納眾味,有如那「茄鮝」般,潮人視為美味,爆炒煮湯皆宜,我尚未品嘗過,倒是有心一試。此外,放久的乾芋莢,清熱解熱方面,療效可靠安全,小兒出麻疹後,胃口不開,大便祕結,以此煎水服用,可避免後遺症。又,其能清熱解膩,預防傷風感冒,以往農村大眾莫不視為珍品,當成清涼飲料,可以多多益善。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