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緬懷大師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

無盡悲懷徹心扉 佛法智慧留人間

文/楊朝祥(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總校長) 椎心泣血,哀痛逾恆!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創辦人星雲大師,於2023年2月5日下午5時圓寂、享耆壽97歲。 大師一生心繫教育,以慈悲精神開創佛教辦學之新里程,先後創辦美國西來大學、台灣南華、佛光大學,澳洲南天大學及菲律賓光明大學等五所大學。佛光教育文化體系尚包括佛光山叢林學院、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以及普門中學;均頭、均一國民中小學;慧慈、慈航等多所幼稚園。迄今,已於全球創辦16所佛教學院、27所美術館、300餘座道場。 推動文教 四給廣結善緣 大師致力於文化教育,以人間佛教普度眾生,獲世界多所大學贈予名譽博士、名譽教授之榮銜,然其一生清貧為學,未曾接受正式教育,因此深切體悟,唯有教育得以提升自我,改變氣質,並矢志興辦各類教育,以此做為培植善念的源泉活水,故其心懷浩瀚溫潤如水,其身則如遨遊漂泊之舟,佛法廣布三大洋、萬緣匯聚五大洲,印證大師自撰之詩偈:「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問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 秉持人間教育之度眾心懷,大師終生奉行「給」的哲學,為佛光人立下「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四給信條,以無私的賦予廣結善緣、捨己利人,陸續創辦多所出版社、美術館、中華學校、叢林書院,以及遍及鄉邑的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為推動良善教育的傳遞,設立真善美傳播貢獻獎、三好校園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星雲教育獎,使佛教精神成為學界、教育界,乃至於家庭和社會的重要養分。 遵循所囑 發揚人間佛教 大師嘗言:「把智慧留給自己,將大學留在人間」,大學,便是大師留給我們最豐厚的資產、最美好的禮物。大師說他辦學只做一件事,就是找到一位好校長,佛光山教育體系,幸蒙各位校長的用心帶領,營造溫馨校園、培養無數菁英,學生於各行各業卓然有成,皆是大師有情普濟、利生開導,召百萬人興學的碩果。大師言:「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利益歸於社會,功德歸於信徒。」認為興學委員都是人間菩薩,四眾弟子皆為弘法菩提。大師留予的慈悲、智慧、結緣、和諧、義正、誠信、謙和、忍讓、幽默、堅毅……是我們謹記、奉行的處世之道。 謹遵大師託囑,世界各地所辦的大學,是佛法傳布的根本、是信眾幸福安樂的基石,期勉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之教職員工及學生,皆能成為善緣好運的菩提種子,於此健全成長、發心報恩,持續發揚與大眾共存、與天地同在的人間佛教。 今日大師法身暫別,是我們應當團結一心、凝聚共識的時刻,各校同仁同聲祈願大師賡續法緣、乘願再來!亦將遵循所囑、承荷學風,務使法脈永續,慧燈不熄。

MORE

謝謝大師,我進來了!

文/汪詠黛(台北市閱讀寫作協會理事長) 電梯門打開,突見一道溫暖金光射出,將站在佛光山台北道場電梯口的我整個震懾住,不敢挪動一步。 可巧,此時不是法會期間,也過了上班尖峰時間,只有我一個人在等電梯,準備上樓幫朋友訂閱《人間福報》(以下簡稱《福報》)。更巧的是,眼前開門的這部電梯,竟然出現星雲大師! 「進來喔!」電梯裡,站在樓層按鈕旁的一位法師,慈藹地對我微笑招手。 「大師吉祥、法師們吉祥!」我驚喜合十頂禮,心裡卻有一絲絲猶豫:電梯幾乎滿載,我可以進來嗎?這麼近距離挨在大師身旁,算不算失禮,會不會太擠了? 端坐在輪椅上的星雲大師有「他心通」,完全讀懂我這小信徒的忐忑,微笑示意我進來。 這一剎那,我眼眶一熱,懂了──不擠、不擠,一點兒都不擠,星雲大師在全球五大洲為眾生備辦的每一處人間佛教道場,都是普門大開,時時布施以微笑相迎,只怕我們或怯懦或憍慢或無明,不走進來取法、取暖。這小小電梯,不正是不可思議的「維摩丈室」,怎會不讓我進來親近大師呢? 「謝謝大師!」我恭敬合十問訊,法喜充滿,毫無懸念走進這一點兒都不擠的電梯版維摩丈室。 之所以能毫無懸念的走進來,說來最要感謝大師創辦《福報》給我的好因緣。 從小喜歡閱讀和寫作,大學畢業後如願進入《中國時報》工作,當2000年《福報》創刊時,我已經小有二十年編、採經驗。記得那天從報架拿到令人耳目一新的《福報》,和同事一版一版仔細翻閱,嗯,應該說是習慣性的「比報」吧,忍不住讚歎:「宗教家辦的非宗教報紙,果然不一樣!這是我們社會需要的清流……」 大師為佛光山立下的四大宗旨,以「文化弘揚佛法」為首,這是媒體人所熟知的,不但令我心嚮往之,且在八識田中深深種下起而效尤的種子,只待因緣成熟時。 那天和同事比報,我由衷發出強力「讚歎音波」,已在虛空中從《時報》傳到《福報》,沒多久,正在編輯台忙著處理稿件的我,就接獲舊識高雷娜姐來電。 彼時,她從《中央日報》轉任《福報》家庭版主編,兩人高興地寒暄幾句後,她直接切入主題:「黛媽咪,我們開過會了,想邀請擅長寫家庭、親子、教育議題的妳開專欄。」 呵呵呵,是心念的善種子起現行囉!我不加思索立馬回答:「非常榮幸!」接著只簡短提問:「字數多少?多久交一篇?截稿日?」就這樣,一分鐘內敲定,加入《福報》供稿行列。 從讀者到作者,從分享編採實作經驗,到跟著創意不斷的法師與義工團隊做中學、學中做,走進校園、社區,辦活動、帶營隊,或在各種閱讀寫作課推廣讀報,二十多年來,《福報》是我學習與成長最重要的資糧。 跟對團隊,做《福報》終身義工,毫無疑問我是有福之人。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也是。 大師圓寂後,內心最深的慟難以名狀,二月回高雄佛光山參加「星雲大師圓寂讚頌典禮」,叩別大師;三月報名佛陀紀念館「心的旅程」,禁語經行,攝心守意,繞塔修持,在大佛平台上迎接東昇旭日,彷如沐浴在大師普照的佛光中…… 四月,參加台北道場「國際佛光會2023北市北區督導會長暨幹部座談會」,我聽到自己心中輕輕的呼喚:「大師、大師,您在哪裡?」 才剛聽到住持滿謙法師的開場白:「二十多歲的青年僧來台,被懷疑是共諜,被捕入獄……」我已淚眼婆娑,澎湃不已。 隨著住持娓娓道來大師生平二三事、感人的師徒情誼、不忘初心傳揚「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人間佛教……座下的我,悄悄拭淚,漸漸心定。因為,在滿謙法師的莊嚴慈容和堅定音聲中,我看到了、聽到了星雲大師。 親愛的大師,我知道您沒有離開我們,您在《星雲大師全集》增訂版395冊的每一篇文章裡,您在《福報》的字字句句中,您更在佛光山每一座別分院、每一位法師的身教言教中,如父,如光,如水,帶領我們每一位佛光人,跟隨您「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您的教法,融攝在人人都懂的「三好、四給、五和」,法爾如是。您傳揚的人間佛教是佛陀本懷,我們都進得來,毫無懸念。 謝謝大師!

MORE

化悲痛為力量──紀念大師與佛青因緣

文/梁國興(馬佛青總會前任總會長、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協會發起人) 2023年2月5日下午,傳來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創辦人星雲大師在高雄佛光山傳燈樓開山寮圓寂的消息,當時許多佛友難以接受這個噩耗。 後來,想到大師曾說過他發願來生繼續當一名和尚,弘法利生,大家心裡又萌起新的期待了。 1977年皈依大師後,曾經接觸大師多次,虛心受教,近距離親歷感受大師的言行舉止,讓我最緬懷的是大師對青年的厚愛。大師一向對青年重視,因而我國佛教青年,特別是馬佛青總會的成員,對大師十分敬仰。 1975年,因特別機遇閱讀佛光山出版的《中國歷代佛教書畫精粹》一書。書的後半部圖文並茂地介紹大師和與八年前和他一起在高雄開創佛光山的徒眾。 佛光山是我學佛後一直盤踞在腦海的一個理想佛教道場模式──活動多元化與青年化。它是一個獨特的現代化道場,集修持、文化、教育、慈善、藝術及學術一體,成為革新佛教,改善人心,淨化社會的一個重要據點。1977年,當佛光山慶祝開山十周年時,我以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總祕書身分,連同八位佛教青年到佛光山取經,虛心受教。 佛教需要青年 青年需要佛教 大師開示「佛教需要青年,青年需要佛教」的一句話讓我們看到馬來西亞佛教的希望。大師在佛光山實踐「佛教需要青年,青年需要佛教」的精神。在佛光山上,我們接觸到許多受過大專教育、有抱負、有幹勁、有護教熱忱及全方位的僧青年,也看到無數熱愛佛法,追求真理,放下萬緣來參與各種活動的社會青年。 回國後,為了不辜負大師對馬來西亞青年的期待及提供發展我國佛教的方向,馬佛青總會到處推動成立佛青團、佛教會與周日佛學班,舉辦適合的活動,讓更多青年有機會接觸佛法,使佛教充滿生命力與活力。學佛青年的增加也帶動了日益增加的僧青年,化解佛門多年來面對缺乏出家人的困境。 在佛教出版事業貧乏的七○年代,尋找大師的著作難之又難。大師慈悲應允,讓佛青總會重印大師的文章作為容易攜帶的單行本流通。文章多選自一套四巨冊的《星雲大師講演集》。 大師的文章深入淺出,內容精采,非常契合年輕讀者的需求。大師特別交代佛光山文物流通處協助馬佛青的佛青文化服務處,讓佛光山的出版物及其他文物能夠在我國流通,方便大眾請購。為了協助培育僧才,佛光山派下的佛學院接受馬佛青推薦的僧青年進修。 大師的著作讓許多佛教徒期待他的蒞臨。1983年,大師實踐回饋大馬佛教的承諾,帶著他的弟子再次踏上他在二十年前曾經來過的馬來西亞,開始在我國展開推廣人間佛教之旅。 從此過後,一次又一次的蒞臨,掀起了一陣又一陣的「星雲旋風」。 1983年9月,大師應新馬佛教界之邀訪馬時,特來函交代安排一場佛光山僧團與馬佛青總會的交流會,並接受馬佛青恭請擔任宗教導師一職。1984年6月,大師在檳城主持兩晚大型講座會,為馬佛青會所主持開幕,過後為太平佛教會與馬佛青啟建當時被譽為我國規模最大的法會──萬緣法會。該法會協助太平佛教會擴建會所,實踐馬佛青基金會自購會所的美夢,及在太平創辦全國首個佛青訓練中心。 世佛青榮譽會長 全球佛青導師 1985年8月,在馬佛青推動下,世界佛教青年聯誼會在佛光山成功召開「首屆世界佛教青年學術會議」。大師成為世佛青成立後的第一位榮譽會長,為世佛青護航,提供全球佛教青年精神上的領導。 這是大師與我國佛教超過半個世紀法緣的開始,以一個外來和尚的身分,致力在我國推動人間佛教、生活佛教。 1990年,我與多位下崗不久的馬佛青接受大師委託,協助成立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協會。雖然一度引起佛教界內部爭論,最後於1992年獲得註冊,成功地讓這個佛教界的新彗星照耀這片土地三十年。 雖然大師色身已經不在,但他為我們留下珍貴的法身舍利,文字般若。全套共365冊(後新增至395冊),3千餘萬字、5萬篇條目的《星雲大師全集》是大師集一生心血,發揚人間佛教的卓越成果,讓法水長流五大洲。 《星雲大師全集》讓後世讀者體會大師弘法度眾的風采,感受法雨滂沱,滋潤大地眾生的美好。文字般若體現大師的三顆「心」:道心、願心與用心,從而激發讀者的「菩提心」,走上菩提大道。通過文字般若,大師為後代築起一道又一道「護法長城」,使佛法遠離邪魔外道的侵犯與破壞,讓法輪常轉,萬古長青。 把悲痛不捨轉化為力量,一起祈求大師乘願再來,繼與大師共續前緣,學習大師為教無私付出的精神,聽從大師的叮嚀,從拜佛、念佛,繼而學佛、行佛及護佛。 (轉載自《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45期)

MORE

每日晨讀 印心時分

文/曹倩(國際佛光會紐西蘭南島協會分會會長) 當我第一次來到紐西蘭南島佛光山道場,對於人間佛教和佛光山一無所知,純粹是被這座建築所吸引而走進來。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透過大師的書籍、住持滿信法師、監寺覺西法師的開示及親傳身教,讓我對人間佛教慢慢有所了解,從而改變了我對佛教的看法。 儘管我沒有親身與大師接觸,但是透過閱讀大師的文字,我看到一代宗師的心路歷程。從他的著作中,我學習到關於佛教的深度和廣度,並且深深地被大師的智慧和慈悲願力所感動。這些文字不僅是對我自己修行的啟發,也讓我對佛教的信仰更加堅定。 非常感激大師在地球的南端紐西蘭基督城,蓋了一所佛教的道場。記得在整理大師資料的時候,偶然看到2007年大師前來道場開光時的照片,而當年大師所開光的玉佛,正是我們現在每天見到的這一尊,心中的感動不可言喻,時間、空間都連結上了,讓我更加明白大師曾經寫的一篇文章〈佛陀,您在哪裡?〉帶給我更多的力量。 2013年南島道場在地震後,搬到一間民房──雲水草堂;在那裡,當家覺西法師帶著我們,每天閱讀大師的書籍,也是在那個時候,對大師有更深刻的認識。特別是讀《百年佛緣》,看到大師早期弘法的時候,晚上趴在縫紉機上寫文章,讓我感動不已。 後來有幸到宜蘭的蘭陽別院,在展場看到那一台縫紉機,彷彿看到大師騎著自行車,帶著青年們弘法,以及大師伏在縫紉機上寫文章的樣子。正是這一台小小的縫紉機,寫下早期人間佛教的歷史,大師的所言所行,都讓人感動不已。 我還有幸在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見到了大師。雖然大師的腿腳已不太方便,但是他堅持站起來,和來自全世界的佛光人講話,那一刻我淚流滿面,不知為何,我想應該是一位高僧大德的攝受力吧。 當看到大覺寺的義工們冒著烈日,熱情地歡迎五湖四海的佛光人,在那裡,我看到了佛教未來的希望,也看到佛國淨土就在眼前。 讓我印象深刻的一篇文章,是大師告訴弟子的十二字真言:「做做做,苦苦苦,忍忍忍,等等等。」很多時候,我們在等待的過程中就放棄了,而在大師的身上,讓我看到等待因緣成熟的重要性。 大師的智慧法語給予我們太多太多的幫助了,不論是人心的迷茫、悲傷,或是歡喜、激動,都能從中找到答案。 雖然大師圓寂了,但是大師的精神一直都在,在每日的晨讀中,都能與大師印心。我發願生生世世,都追隨這樣的偉人學習佛法,做一個正知正見的佛光人。

MORE

感念星雲大師 感謝佛光因緣

文/林文瑛(前佛光大學教務長、心理學系教授) 得知星雲大師捨壽圓寂的消息之後,我知道我必須去大師靈前做最後的道別,感謝這20年來與大師的因緣,好好沉澱關於大學夢的美好記憶,審視自己對大師的約定。 獨自坐在追思會場,凝視著真身坐龕,大師生前的音容在梵唱樂中,緩緩滑過眼簾,如夢似幻。20多年前,當我決定從任教12年的天主教輔仁大學,轉到大師創辦的佛光大學任職時,親朋好友莫不疑慮,篤信基督教的婆婆直接問我:「這樣好嗎?」信仰上,我是基督徒,雖然我並不熱衷宗教活動,但也從未想過在佛教團體辦的學校築夢,更沒有料到會與佛教從此結緣,大師成為生命中的貴人。 電視螢幕裡,以不容易懂的國語講道,是我小時候對大師的印象。30年後見到大師,大師的國語已經接近一般人的普通話,還是慈眉善目,仍然娓娓道來。他對全體老師講話,彷彿春風,帶來蓬勃朝氣。沒有長篇大論,不像「教授的指導教授」,卻充滿精鍊的生活智慧。 那時學校才剛創辦一年,只設研究所,老師不過五、六十人。大師闡述了以人文精神作為立校精神的理念後,以一貫謙和的語氣說:「我對老師們只有三點期待:第一,希望你們在這裡退休;第二,希望你們辦一所不一樣的大學;第三,希望你們在樹下教書。」 有人問大師:「不一樣的大學要怎麼不一樣?」他笑了,說:「我怎麼知道?我又沒念過大學。你們是專家,我把學校交給你們了,這是你們要想的問題。」然後他轉頭對校長說:「校長只管花錢,不用擔心錢的事。」 我無法想像,有誰能把學校目標、教授認同、校務經營,用這麼簡單的話語講得如此通透淋漓?這麼乾淨、單純,卻能激發出共同的夢想與熱情?大師的講話,有著仰望星空、充滿願景的浪漫,也有理性清明、實事求是的堅定。當下我便在心裡默默與大師約定:佛光擁抱了我,我也決定擁抱這樣的佛光! 這樣的約定讓我的血液裡充滿了滾燙的能量,也因此針對學校的發展,與大師有過好幾次當面溝通,有一次甚至跑到佛光山在日本的道場本栖寺打擾大師。與大師對話,就像與高者為伍,與德者同行。處處智慧,每每幽默,永遠真誠。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本栖寺的時候,侍者進來示意要注射,我和同行的另位老師馬上起身告辭,大師卻說沒關係,一邊打針,一邊很自在的繼續跟我們談。 然而人事更迭,我在6年後離開了佛光。雖然對大師而言,那應該只是不經意的斷句,但我對自己的不告而別,內心有許多遺憾,在不斷流動的日子裡,想起當初的約定,竟也曾潸然淚下。 又過了6年,當我接到楊校長希望我回佛光大學的邀約時,心中起伏難平,最終,我聽從內心的聲音,選擇了約定的起點。回到佛光沒多久,在佛光山台北道場的電梯處巧遇大師,久違與尷尬讓我隱身人群,未上前打招呼。沒想到大師招手要我過去:「林老師,歡迎妳回佛光。」並用他溫暖柔軟的手,握住我激動顫抖的手。自那時起,我把完成與大師的約定,當作必須跨越的高山,一路奔跑、義無反顧。 「大師,謝謝您,讓我毋忘初衷,讓我成長!」深深一鞠躬,離開雲居樓,惠師父竟意外出現,我像看到大師的分身,驚喜異常。惠師父跟我說:「妳來,大師一定很歡喜。妳跟如常合作的品德教育要好好繼續做,那很重要。」 沒有想到我與大師更嚴肅的約定,是在大師成佛後。可以確定的是,不論是否磨破雙腳,我都會不停地往前,走向約定。

MORE

傳承師志 願將歡喜布滿人間

文/依宏法師(夏威夷佛光山住持) 2023年2月13日 ,佛光山在一天之內完成了師父上人的圓寂追思讚頌、荼毘、奉安,三項重大的典禮儀式,如此高規格、高效率的行事風格,整個流程的順暢和圓滿,讓與會大眾感到驚訝和讚歎,這一切都足以見證師父上人您所說的:未來的佛光山將會是「集體創作、制度領導」。 相信師父在天之靈,看到弟子們在短短的幾天內為您所籌辦的一切事宜,一定是含笑欣慰的。 2月14日和尚和長老的囑咐叮嚀,鼓勵大家要延續師父上人的弘法理念和思想,不要懈怠,要時時自我檢測和督促,師父的精神永遠的留在我們心中,師父的法身遍滿在宇宙的每個地方;師父的光明照耀著我們,我們要努力弘揚人間佛教的思想和理念。會場中師兄弟之間的道情法愛,流露無遺,讓人倍感溫馨感動。 我們雖然難以接受眼前的事實,但卻在此見證師父上人留下來的種種智慧和遠見,您對於老病死生的徹悟,可以做為修行者的典範,您以四句偈的內容「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圓滿了此生,也為我們指出修行的方向。 您說要生生世世做和尚,我們也都相信您一定會乘願再來,繼續的實踐菩薩道,讓菩薩道的精神理念生生不息的延續下去。 因此,無論師父您在何處,我們都會永遠跟隨著您,繼續為世間點亮那盞明燈,我們會是您的千百億化身,把歡喜布滿人間,把光明照亮世間,讓佛光永普照,法水永流長,令法幢不容傾倒,慧燈永不熄滅。

MORE

一揖,深謝

文/石德華(作家) 1.深謝 2月5日午後,我來在佛光山萬壽園,對安厝在上華樓的朋友明芳說:「謝謝你,讓我今生有一位真心為我的朋友。」然後我上5樓,在一代優婆夷孫張清揚女士的墳前說:「謝謝你,讓我真正見識到沉實厚重的行道力量。」 當晚,住宿朝山會舘,看到電視報導的即時新聞:佛光山星雲大師圓寂。 隔天,上午九點,在佛光山雲居樓,弔唁星雲大師,我頂禮叩首起身三拜,在心中一字一句說:「謝謝大師,在我生命最迷茫、最脆弱的時刻,有佛光當靠山。」 這樣時間空間的順勢銜接,感恩意念的純一連貫,於我恍若天諭神示。 2.朝山 疫的2020之前,我習慣元宵前回佛光山本山小住兩天備蓄真氣能量。梵聲天上來,滿山繚繞,花燈沿山迤邐,遊人如織,這裡闔家出遊的多,小孩多、老者多、坐輪椅的多……夜來,東風夜放花千樹,一輪圓月靜靜掛在高屏溪上寶藍的天心。 我是個非常需要太平感的人,好幾年了,我的一元復始,都是透過這樣的儀式來更新完成。疫,帶來改變,燈樹千光照,上元回本山,這幾年竟成了我的願。 願,是原本就放在腦海心中的一樁念與想,等你去完成或沒完成。它有大有小,有眼前有遠處,有滿遂有殘缺,而我想,我可能是這天地間只要負責做好自己的事,別人不會對我有任何要求的自由人,我的「願」,圓遂了當然欣慰踏實,沒實現橫豎也是個人心裡的念想,於這世界壓根不驚不動。 那一天,剛替陽台植物澆了水,寒流剛過,天氣晴,我突然決定回佛光山。那一天,2月5日。 3.生滅 在「香花迎」窗邊坐了一下午,然後,背包放在側,書本筆記簿疊起來,趴在上頭睡個午覺吧,從萬壽園走下來後,不二門、靈山勝境廣場、華藏玄門、大雄寶殿禮拜,行經傳燈樓、雲居樓、踅轉登雲路,真感到有點睏乏了,剛吞了好幾個哈欠……窗外,鳳凰展翅的花燈正呈祥,大人走過小孩走過說著笑著拍照著,天斜斜藍著,陽光剛剛好催眠著,朦朧入睡前,菩提路遊行的鼓點聲一波一波湧在我夢的邊緣……這兒,平安得讓人每個毛孔都放鬆。 向晚,回朝山會舘途中,我回首,彩繪燈籠綿延掛滿的菩提路,多像被一疋閃爍的錦緞溫柔披覆,或者,那是天街最華美的一條彩河,行經的人,眼角噙起流動的明麗,都會感到被祝福,啊,我最愛的世間味。 而下一刻,我就看到電視上的即時新聞。 「生者皆有死,合會有別離」,生與死,就是隔了一個身體,死亡不是結束,他還會再受生,人生就是老病死生的循環,大師的開示叮嚀,我都言猶在耳,只是,這一場夢幻繁華與涅槃寂滅的平行演示,飆風倏忽就在眼前,令我站在螢光幕前,久久無法回神。 4.私淑艾 與高僧同在一世,是我莫大的榮幸。孟子分類弟子受教的方式,有如時雨化之,有成德,有達材,有答問,有私淑艾。我是星雲大師的私淑艾弟子,私下不斷掇取星雲大師的教誨來相應或修正自己的心性行為,大師有時是知己、有時是良師、有時是舟、有時是光。 有一件事,你懂,又喜歡,最好的就是這樣了,世間的榮華富貴算得了什麼。大師這句話無限上綱成為從來就很難界定的價值的定義,讓我心豁然清晰且篤定。 文學課,我總告訴學生因由運命際遇,人生原本就是一座傾斜的天平,運氣是多麼重要。這堂課以此論述加例證故事,講解夠明白的了,但,人生整體可以如是觀,我心中仍有疑惑,每一樁眼前當下因應的心情最該是如何? 忍耐,世間法總難以平衡。事業、學業、道業、功業,大小、高低、有無,看的標準各有不同,都與福德因緣有關。我一翻開書,就看見大師這樣說,不只現象,還觸及本質。 12年前,我有一段天天誦讀手抄《心經》的日子,我疑問生死,懷著急切惶惑的深悲,一心要對生命討解,是大師《般若心經的生活觀》簡淨明白的循循善誘,才足以調和當年我那混亂失序的呼息。 2013年中區「禪淨密三修法會」在台中市圓滿戶外劇場舉行,我在後台與大師不期相遇,蹲在輪椅旁微仰頭,我對大師說:「大師,我們有個共同朋友,叫石素香。」大師呵呵呵笑了起來:「對──素香麵。」朋友們都說,蛤,這麼難得親近大師,你只說這個?你們不懂啦,心懷渡眾願,平安照五洲的大襟懷,包裹著的永遠都是隨緣自在的真性情。 這些年朋友們難免這病那痛的,私淑艾弟子一個個冒出來了,有人開始用「以病為友」互勉,「我沒有痛苦,我沒有生病,我只是有點不方便」老是成為不同聚會裡的金句,對葉的秋凋到冬盡生命的不可逆,有能比這樣的說法更正向創意的嗎? 「我還可以為你做什麼?」大師總是這樣說。我在心中相應過無數次了:「大師,這,我真的做不到,但我不會忘。」 5.送行 「對於人間的最後,我沒有舍利子,各種繁文縟節一概全免,只要寫上簡單幾個字,或是有心對我懷念者,可以唱頌『人間音緣』的佛曲。」 2023年2月13日上午,大師,我要向你報告,像10年前蹲在你跟前,微仰頭對你那樣說話:「大師,你圓寂真身坐塔的時刻,我就在本山,與你近在咫尺,彷若相送。大師,今天我又回山了,幾萬弟子齊聲佛曲讚誦聲中,有我。」 「今海眾雲集,荼毘一句」,13日下午二時許,於台南大仙寺,上萬信眾一路相陪,合掌長跪目送大師荼毘火化。 大師長眠萬壽園。時時奉行佛教,就是對你最好的懷念。我謹記。 來生,大師還要乘願來當和尚,我不知也不論以何色相行於世,但願逢遇那一剎,山川、日月、我城、他域,都請容我便放下一切,溯時光記憶一意趨身迎向,站定,斂袖,合十,躬身對和尚深深一揖,道聲:「謝謝。」

MORE

永不止息的人間教化

文/有律(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國際組副主任) 師父一生給人歡喜,直到他圓寂的那一刻也是如此。過年期間,佛光山上播放著歡喜小沙彌的歌曲,很多遊客上山過元宵,因為這是一個給人歡喜的地方。師父也選擇在大家歡喜過完年後,安靜地走了。 師父在〈真誠的告白〉一文中希望「有心對我懷念者,可以唱誦『人間音緣』的佛曲。」這兩天雲居樓開放弔唁,雖然有不少人淚灑拜墊,場內每日安排的兩次讚頌也增添了幾分安樂之感。我想這是師父希望的,希望弔唁的人在悲傷中還是可以有幾分歡喜。 這兩天我在雲居樓值班,看到很多從海內外各地、各國籍種族、各界、各年齡層、各宗教的人前來弔唁。有的人跟師父是多年之交,有的人只是一面之緣,更有的人只是看過師父的書,從未與師父見過過面。從前來的弔唁的人,可以見證師父一生所結的善緣,也印證他「平安幸福照五洲」的宏願。 我參加過很多場追思儀式,播放的都是「阿彌陀佛」佛號。但是在師父的追思會上播放的卻是「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我想這是師父最根本的信仰:釋迦牟尼佛出生在人間,成道在人間,教化也在人間。對我而言,師父還在教化,他的教化工作還沒有停止。 也因為這樣,我深信師父會乘願再來,繼續教化我們,繼續將歡喜、幸福與安樂帶到人間。

MORE

教育,成為更好的自己

文/明慈法師(佛光山女眾傳燈會醫療組悅眾) 師父上人,謝謝您給眾人的教育。 師父上人,您在我求學的過程中,總是提著一盞明燈,帶領著我逐步邁向實踐夢想願力的道路。 陪伴的生活教育── 童年,與佛相伴 從小在中醫藥世家成長的我,父母親有因緣到佛光山的佛光診所義診,當家人正與大眾結緣時,法師帶領著我到綜合館(圖書室)裡面待著。我拿起了書架上的高僧漫畫書,坐在日式的榻榻米位置上,開啟一頁頁對佛教的認識。太陽灑落在書扉上,窗外吹拂來陣陣微風,清涼法水灌溉心田,長養一株株法的善苗。 父母親義診結束後,我們最喜歡去的地方是淨土洞窟,一尊尊彌陀佛在鏡子的相互輝映之下,成為了千百億化佛,好像自己就身在萬花筒的世界裡,看到了美麗繽紛的淨土世界。在師父上人您慈悲施設的場所中,佛光山就是我小時候的迪士尼樂園,在童年的生活中,您給了我與佛相伴的教育。 戒律的生命教育── 少年,與法同行 在成長的過程中,總免不了學業、課業的壓力,看著父母親從醫的事業,自己也很是羨慕,但年少總是輕浮、懶散的,如果沒有一法能將自己的心安定下來,又怎麼能在學業、道業上好好用功呢?但是師父您看見眾生有這樣的需求,將戒律化為生活的教育。 國小時,全家經常一起去高雄普賢寺受持八關齋戒,當時什麼都不懂,還一直問為什麼不能講話?只記得藥石的麵線羹很好吃,每次都要吃兩碗。在殿堂跟著穿海青唱誦、拜佛,接著燈暗下來,聽到此起彼落的啜泣聲。在數次後,我發現這一天一夜的修行生活,並不是在約束或規範自己,而是給自己一個能沉澱與收攝的自由時空,讓我能夠好好的明白什麼叫做生活:禁語,是靜靜地觀察;過堂,是細細地品嘗;懺悔,是透透的洗滌。唯有透過師父您這樣的生活教育,我才能將生命活出真實的味道,也才能從中茁壯成長。 國中時,漸漸有升學壓力,但家人仍會在周末帶我們到佛光山充電。在抄經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抄完一篇《心經〉,一個下午就結束了,即使如此仍覺得值得。因為在那之後的學習,總是能特別專注、特別容易進入狀況,在課業上更沒有落後之處,透過這樣一次次的靜心訓練,是您幫助我提升學習效率,最簡單而直接的教學。 實踐的生死教育── 青年,與眾同在 當生活有了目標,生命有了軌範,自己也逐步踏實的邁向醫學、藥學的道路。然而,追求到社會上公認所謂「好的職業」,真的就是人生的成就解鎖,攀上高峰了嗎?誰也不會想到,當自己在擁有一切時──擁有親情、友誼、職業、未來等,在最美好時刻,戲劇性的急轉直下。 在經過身體檢查後,不僅要開刀切除一邊的泌尿器官、化療,還被告知可能腫瘤轉移活不過六個月的時光。周圍的人不僅傷心,也不希望我太累,建議我休學。但是看見師父與病為友的精神,我也想學習什麼叫做「向前有路」,什麼叫做「有佛法就有辦法」,對於當時所剩不多的生命,我只想好好地把握每一天,過得有意義,不想要等死。 當時學習師父您常寫的「祈願文」,並以此發願,若自己能度過這一切,勢必要將這樣的苦難,化成幫助他人的力量。十幾個半年轉眼過去,我才發現,師父上人您所教我的,是當自己願意與眾同在,就會有力量支持著自己度過眼前的困難。 在成長與承擔的過程中,不需要有打不斷的筋骨、壞不了的器官,而是即使自己也在困頓之中,還願意為他人著想、服務的那份心。那份從內心顯發出來的,就是師父您所說「我是佛」的力量。也正是這樣的力量,才能夠帶著自己,跨越所有的不可能,超越無限的可能。 師父,謝謝您,我會好好珍惜並實踐您一路以來給我生活、生命與生死的教育。當我用心生活,在生命中成長,從生死中理解,我知道您就在不遠處,悉心的關照著自己的慧命。而對師父您最好的追思,就是延續這樣的教育,讓每個人都能夠自覺且利他,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不斷的修正自我,顯發出最溫暖的真如佛性,勇敢無畏的前行。

MORE

慈悲智慧 遍滿人間

文/Tsewang Dolma(國際佛光會印度達克協會會長) 〔星雲大師語錄〕 不要把你的不快樂歸咎於別人, 因為一切都是因果。 空不是沒有, 而是空了才能建設擁有, 真空生妙有。 星雲大師是佛光山及國際佛光會的創辦人。大師所帶領的僧團弘揚人間佛教,秉持著四大宗旨: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凈化人心,注重對每個眾生的慈悲與關懷。大師說,當我們給予人們信仰、希望、快樂和服務時,我們就是在幫助眾生,也是在幫助自己。 師父教導弟子們,要依靠自己與佛法,不依靠其他。這表示,信仰的真正意義在於對自己有信心,發掘自己的慈悲和智慧。 大師總是提醒我們,要把我們的世界轉化為和平與和諧的世間。無論他走到哪裡,都鼓勵人們把當地和全世界連結起來,成為一個完全平等、快樂和完美和平的法界。 大師在台灣建立了一個現代化的佛教品牌──佛光山,並在世界各地開辦寺院,道場。 作為一個佛教徒,他建立了一個全球的寺院網絡,並給比丘和比丘尼提供現代化教育。對於我這個居士來說,大師通過教育課程,訓練我們許多技能和智慧,使我們能夠成為合格的人間佛教弘揚者。 作為國際佛光會的成員,我有機會訪問台灣,在那段時間裡,我學習到許多服務他人、互相幫助和團結合作的方法,感謝大師引導我們如何在生活中落實修持、道德修養和正念,這是人類力量的源泉。 星雲大師在世界各地組織了大規模的賑災活動,如在2010年拉達克洪災和新冠病毒疫情肆虐時,大師號召了全世界的佛光人給予各地需要的援助,非常感謝星雲大師建立佛光會這個組織。大師以僧人和教師的身分,一生為國際佛教界服務,2月5日圓寂,享年九十七歲。大師留下了大量的書籍和機構,這將使眾生世世代代受益無窮。

MORE
/87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