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緬懷大師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示寂

文/聖凱(北京清華大學道德與宗教研究院副院長) 雲水一生, 心心倡導人間佛教, 佛光普照三千界; 百年兩岸, 念念弘揚中華文化, 文脈長流五大洲。 後學聖凱敬輓

MORE

遇見佛──星雲

文/鄭羽書(作家、國際佛光會檀講師) 親愛的,這篇稿件真是淚水模糊間完成,卻也不足萬分之一的敘述! 師父,今天是您捨報的第三個七,佛前上香,見您法相淚已如雨……我何必假裝我堅強!您就是我的天、我的地、我一生的依靠,要我如何捨?準備了多少回,但面對您真的圓寂有什麼用? 師父都在啊!他的法語、他的一筆字、他的法相、他的……但您就是不在!以前您端坐法堂,現在您的舍利供在佛前;以前我告假,您摸摸我的頭,現在我摸不到您呀! 「寄諸佛子共結來緣」,但來緣在哪裡?〈惜別歌〉裡您說「盼望魚雁常通」,要如何通呢! 多年前,您在祖庭宜興大覺寺告訴我,您是開悟的,我一直在悟您說這話的真義。我知您是尊古佛,為興揚佛法,整頓佛教降臨漢土,住世百年該回佛國述職,換個身軀再來,但我是凡夫還是不捨啊! 您圓寂後長老們還得強忍悲痛,在最短時間內籌辦荼毘大典,接待世界各地來弔唁的賓客,還要勇敢面對媒體與奸商莫須有的髒亂言語……您教我們明辨是非,明辨價值,反擊面對是我們應堅守的底線,不容汙衊! 一日數次進出靈堂,我無心唸佛,我急著跟您說話,即使您嫌我叨叨不休……但過幾天您離開佛光山,就見不到您了。 我選擇不陪您走出佛光山,我要尋找您我在佛光山共同走過的足跡;35年前沒有雲居樓,沒有傳燈樓,只有低矮的法堂。您看到我從事媒體工作的習性,「羽書什麼都好就是不會說好聽話」,您教會我說真話之前要先說好聽話;我指責某民代下輩子要「披毛戴角還」,您拍桌說我瞋恨心太重,您教會我「受人一分還人十分」;您總看到人的長處而盡其才,也包容得缺點再伺機而教,這點我還在學。 憶起有次您叫某法師進辦公室,您剛要開口,他砰的一聲甩門而出,我呆坐一旁,您沉默一分鐘,對我說:「羽書,我如果把他叫回來,依教規他必須離開這個家,但一個出家人離開常住他就沒有前途了。」您選擇吞忍,您有父親的慈悲,您有海量的包容,這樣的弟子您都能受,在往後的處人處事中我還有什麼不能受? 您講述買僧鞋多付幾十塊錢,是擔心賣家沒錢賺,不賣了以後您就買不到鞋;我有受教,總是付些小費給辛苦的勞動者,我不富有,但僅有的一碗飯我願意分享;您曾說我有出家的性格,可惜我今生無緣。 我也親沐您童貞說法的一面。您約了礁溪鎮長要帶我們上山看他介紹的地是否適合蓋佛光大學,您從不遲到一分鐘,我們等在鎮公所門口時,您在池塘邊指著悠游的魚兒:「這是容法師、這是蕭碧霞、這是鄭羽書……」我問您:「他們游來游去,您記得誰是誰?」「我做了記號,我知道呀……」原來您已做了印記。 我見您日漸老邁的身軀,當醫生說要拿拐棍預防摔跤,任憑慈莊法師四處尋來各種適合您的拐杖,您都覺得有失威儀,直到不得不借助它時,您才慢慢接受。 拐棍也不足以依仗時,面對輪椅,您更要克服內心的糾結,行如風的師父如何能坐上輪椅?但也必須接納! 當手擲麥克風開示說法時,手無法克制地抖動,您須真實面對內心的交戰,如此重視威儀的您,憑藉著大筆的書寫來鍛鍊手的定力,克服手的抖動;當幾千槍的雷射也挽不回視力,您讓侍者每日讀書給您聽,您從不間斷閱讀!更是堅持每日「一筆字」的書寫,「一筆字」的功德款蓋出宜興大覺寺與南京天隆寺,這過程您教會我堅毅能戰勝一切,也重現您為我解說「生忍、法忍、無生法忍」的一幕。 跟女兒說,在寧靜中走完與師公一起走過的路,女兒回:「還早呢,海外的還沒走……」是呀,跟隨您五大洲的步履也猶如昨日。 1993年8月,我剛移民報到溫哥華,您9月來巡視講堂的興建工程,大佛未安座,工程未收尾,我從家中搬來簡單用品,勉強張羅一張大床、三張小床,其餘徒眾和我也就以睡袋代之;在簡陋中,您依然指揮著工程與裝修進度,因為1994年第三屆佛光會世界會員代表大會要在溫哥華召開。 在您心臟手術完成未久,我竟大膽的安排您與長老們上洛磯山,還好同行者有榮總的張燕醫師;當您佇立在千年冰川之上,冰河上溫度太低,我遞上厚大深藍的披肩,您慈悲的披上,我想的是星、雲的照亮與自在,您遙望宇宙的浩翰,思索的是如何將佛法滿佈虛空! 這些日子精神恍惚,人是空的,看著蕭師姑助行車開來開去,不吃不睡的很心疼,卻也無力安慰!我都如此潰散,何況是與師父朝夕相伴的身邊徒眾。 慧浩法師說:「要對師父有信心,妳跟他如此親近,再來還會帶著妳……」滿方法師說:「傷心難過會傳染呢,我們忙到還來不及傷心!」 擦乾眼淚,聽如言法師敘說普門寺40周年的影片規畫,腦中又浮現35年前被師父一通電話:「鄭小姐,我剛到普門寺,妳來吃飯……」音聲猶在耳際……普門寺五樓狹小的佛光會籌備辦公室,自此有了我的身影。 您領著我去看松山火車站旁興建中的大樓,在尋找適當的台北道場位置,您考量地緣、交通各種要素,我無知的說:「師父,一坪15萬我們怎麼買得起?」您輕輕的回:「現在不買,以後我們更買不起!」是呀,我們一直在「債多不愁」中運行,別人卻以為佛光山有金山銀山,您的每一塊錢都用在大眾身上,僧鞋破底捨不得換,僧服破了一再縫補,他人如何能懂您的「捨」! 再多的言語訴不盡35年的師徒之緣,對您的思念不斷重現,對您的法義會努力弘揚,對您的叮嚀會謹記在心…… 在字典中遍翻不著足以讚頌師父您功德的詞彙,您留給世人的「佛法真義」早已遍佈虛空! 與您俗世師徒情緣已了,昨夜夢裡,您踩著金光的背影愈來愈遠……再跪拜您,您已是佛……

MORE

獲贈「身心自在」 一直珍藏

文/董會峰(中新社記者) 2023年2月5日,農曆元宵之夜,聽聞星雲大師圓寂,享耆壽97歲。想起與他交往的種種,大師音容宛在。鑑於兩岸現況,內心也產生「星雲大師遠去,之後呢?」之問,一夜難眠。 星雲大師係江蘇江都人(今在揚州),少小離家,一生波折。予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創建的佛光山、「人間佛教」理念、慈善公益、民族情懷,還有他的濃厚鄉音、親切隨和、通俗表達,善寫「一筆字」書法。 大師生前,關注兩岸關係,熱心台海交流。2002年,他玉成陝西西安法門寺佛指舍利赴台供奉,瞻仰者達數百萬,寫下兩岸宗教交流濃重一筆。即便到年事已高、身體有恙,仍盡其可能,坐著輪椅,於佛光山會見來自大陸的交流團組。 大師與大陸赴台駐點記者,有著良好互動。 我印象最深的,是2009年「八八風災」重創台灣。大師聯繫海峽兩岸,及時轉交大陸宗教界捐款,亦發動數萬義工前進災區。同年9月1日,他在佛光山傳燈樓接受了大陸駐點記者聯合採訪,在約一小時的時間裡,有問必答。 大師提到,前不久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面對災情,兩岸人民救災不分彼此。這一次,台灣發生風災,大陸的表現也難能可貴。他覺得,災難是不幸的,但也拉近了兩岸人民的感情和交情,展現出對中華民族的信心、對未來的信心。 談到兩岸關係,他說,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如今中國已不是過去的「東亞病夫」,發展得很快,應該更包容、慈悲、關懷,不分境內外、兩岸四地。 那次採訪,中新社以問答的形式做了文圖報導。稿件發出後,被廣泛採用、轉載,上了台灣主流報紙的重要版面。 也是那次採訪,星雲大師分別送給記者一個橢圓形小紀念品,上面印有他寫的「身心自在」字樣。十多年來,我一直珍藏保留著。

MORE

大師啟示我生死自在

文/王文靜(品味私塾創辦人) 自由自在!佛光山創辦人星雲大師離世了,享壽97歲。 星雲大師晚年中風,行動多靠輪椅。 二年前,我在高雄佛光山暫居寫作時,有一晚散步,偶遇大師。 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家身著黑褂,戴口罩。他精神不錯,談興也不錯。 他談起,從25歲隻身來台,語言不通、經常饑寒交迫,在台灣傳教被不同派系佛教人士排擠,被指稱為「匪諜」,甚至入獄23天。 風風雨雨過後,如今,佛光山在全世界五大洲有300座道場。 他在前一年已無法寫字。 他說,自己快100歲(1927年誕生),眼睛看不清、表達也不清楚了。但對於生死,心境是自由自在。 如觸電般,「自由自在」擊中、釋放低潮的我。是啊,人生豈無風雨? 那晚之後,我慢慢理解,富貴也好,貧困也好,人生能擁有「自由自在」心境,莫大福分。 多少人,一生追逐財富,追到了,還被財富所困、所綁。 但有人能在權勢間、得失間,來去自如。這是自由。 告別時,老人家三度與我們握手,厚厚的手握力真誠。 如今一代宗師了卻人間的苦,自由自在。在元宵節辭世。 (本文摘自作者臉書)

MORE

我們與星雲大師的書緣

文/劉廣濤(中國工人出版社‧星雲大師書籍責任編輯) 2023年2月5日,是中國傳統的元宵佳節,彼時竟傳來了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創辦人星雲大師圓寂的消息。我一時疑為「謠言」,因為未看到佛光山的正式消息,並不信以為真。但是,微信朋友圈認識的朋友相繼轉發,我也遲疑了,一時難以相信。 2月6日上午,全國政協委員、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政協委員讀書指導組副組長葉小文通過「望海樓劄記」微信公眾號發佈長文〈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憶星雲大師〉。文末,葉小文專門記錄,該文寫於2月6日凌晨。在文中,葉小文回憶了與星雲大師交往的點滴故事,文字情真意切,催人淚下。而我與星雲大師的緣,則屬於書緣。 一、雪‧緣 作為一名編輯,之前從未想過能有機會出版大師的相關圖書。而且,我想大師是一個著名的「作者」,怎麼看上我這樣一個剛入行的小編輯(實際上大師怎會存此想),用佛家的話說,就是緣分還不夠。 緣分還是不期而至。 2015年10月,我社同仁去台灣參加書展,看到大師的著作擺滿書店大堂,驚訝於講佛學的書籍竟可以成為市場上的暢銷書。因我之前表達過對此列選題的興趣,領導便鼓勵我不妨一試。 於是,我就給星雲大師的微博寫了一封信,表達了真誠合作的意向。未想到對方很快回覆,並讓我聯繫上海大覺文化公司的執行長符芝瑛女士。這麼快的回覆燃起了我心中的希望。 2015年10月中旬,我接著給符女士寫了一封郵件,對方的回覆中雖有婉拒的意思,但我並未放棄。接著寫了第二封郵件,並再次表達了我們合作出版的強烈願望。符女士為我們的誠意打動,說正好過幾日來京,可以見面聊一聊,並約定了會面的時間、地點。 我當時剛入行一年多,並不知道該怎麼談,就和分社的葛忠雨主任一起去。 2015年10月30日,北京,適逢大雪。我們冒著大雪前往通州區金融園,和符女士見面。從上午9點到11點半,我們雪日品茗,開懷暢聊。符女士見我們誠意滿滿,便初步答應合作。我們心中不勝欣喜。通過此事,我想起一個佛家典故:慧可為求真法,心寧,立雪斷臂,終於得到達摩祖師的真傳,成為禪宗二祖。吾輩雖未有如此之決心,但心懷赤誠,終能感動上蒼,於蒼茫中結此書緣。 2015年11月中旬,符女士給出了具體的合作條件和書稿名稱。我們將六本書的內容合成三本書,並重新定名(選題名稱)為:《星雲大師:知足就是圓滿》、《星雲大師:隨心.隨喜.隨緣》、《星雲大師:有樂於身,無憂於心》。在之後的編輯過程中,葛主任和我有感於大師圖書內容的豐富,我們認為書名應該更入世,更通俗化,於是將其重新分類整理,提煉主題,將書名改為《我是眾中的一個:星雲大師談包容智慧》、《能忙能閒生活禪:星雲大師談心的妙用》、《人生相逢即是緣:星雲大師談處世之道》,分別代表「修慧」、「修心」、「修事」,同時設計了禪味十足的封面,並在書中放入一些插圖(李蕭錕、豐一吟繪),這樣既符合圖書的內容,又符合廣大讀者的心理需求,最後的銷售成功已證明了這一點。 二、慧‧緣 大師一生為佛教事業鞠躬盡瘁,歷盡坎坷,集世間眾苦於一身,他有很多感悟人生的經典語錄,加持眾生的生活哲學,可謂著作等身,幫助太多世人破除了心靈的迷障,獲得了生命的自由。數年過去了,每每看到大師的這些語錄,我仍然猶如醍醐灌頂,對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能看得清、悟得透、放得下了。 比如,當今社會,大家都表示「很忙」,身心俱疲,但大師卻告誡:「凡事只要在心甘情願下,工作起來不但不覺得累,反而會很快樂,因忙中無是非、忙中無煩惱,忙的定義是快樂。」 對於工作,大師教誨我們:「成功的人,凡事想辦法;沒有用的人,凡事講理由。所以,無論做任何事,都要想辦法,不要講理由。」對待遭受的不公,大師告訴我們:「忍是般若智慧,有接受、擔當、負責、處理、化解的意思。一個人如果沒有忍的認識,就會分別:我要不要接受、我能不能負擔、我能不能化解?有了忍的修養,就有了般若智慧;有了般若智慧,潛能就會增加。平時動盪、混亂、煩惱的心,經過般若智慧的沉澱,所發揮出來的力量,將使我們在做人處事上更圓融。」 對於煩惱,大師開示說:「人之煩惱不快樂,皆因與人爭老大,如果肯自退做老二,則會有另一個寬廣空間。」 對於金錢,大師毫不避諱,說:「真正的財富在身體的健康、內心的滿足、前途的美好、生活的幸福、眷屬的和諧、正確的信仰、包容的心胸、靈巧的智慧及發掘自我本性的能源,只要心靈能夠淨化,這些內財自然具備。」 關於學習,大師提倡以人為鏡,即「別人就是自己的一面鏡子。聰明的人可以從別人的錯誤中,糾正自己的錯誤;智慧的人可以從別人的經驗中,豐富自己的經驗。別人是我們的鏡子,也是我們的龜鑑。」 關於智慧,大師如是說:「智慧如同明燈,能照破愚痴暗昧;如同利劍,能斬斷煩惱根源。因此,人人要運用智慧來對治愚痴,無明的勢力才能不再延續;運用智慧才能把惡習改成善行,把惡念改成善念。」 大師佛學淵深,智慧明睿,經典語錄如恆河沙數,如今雖已捨壽西歸,但這些語錄仍將永存世間,教化後人。 三、身‧緣 在圖書編輯出版過程中,我未得機緣和星雲大師面對面地晤談,但說是無緣,卻也有緣。轉念一想,我們在這一過程中閱讀大師的經典語錄,領悟大師人間佛教的思想和宗旨,最重要的是獲得了大師的智慧指引,於個人的生活、工作頗多利益,這不也是一種精神上的深入對話,思想上的「神交」。縱然相隔萬水千山,卻又咫尺書牘,又何必糾結見面呢! 2017年下半年,我罹患重病,一度瀕臨絕境,幸有大師語錄教誨,得以度過最初的艱難時段。因平時為人處事,多得圓融,積下眾多善緣,家人不離不棄,同時得同事、醫生、朋友相助,終於轉危為安,以至於今。 大師曾說:「結緣不僅能改變我們的命運,而且是進趨佛法的重要門徑。日常生活中,一個親切的笑容、一句鼓勵的讚美、舉手之勞的服務、真誠的慰問關懷,都能帶給對方莫大的快樂,增進彼此融洽的關係。結緣,使我們的人生更寬闊、命運更平坦。」這次與更多的人結緣,不僅改變了我個人的命運,更讓我在日常的工作中學會了不執著、不強求、不抱怨,一切隨緣,安住自己的身心。 大師一生清貧,卻堅持弘法利生,開創佛光山,至今已在全球建設三百多所道場;大師雖已了脫塵緣,赴歸星雲,但他的輝煌業績,他的家國情懷,他的和平宏願,必將繼續永留人間,發揮光和熱。 惟願大師一路走好,不捨眾生,乘願再來。

MORE

星雲藝緣

文/廖新田(國立歷史博物館前館長) 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以九七高齡圓寂,信眾不捨但理解、放下。他創而不擁的無形、有形資產將對台灣以及世界持續發揮影響力。不但是宗教傳承,「要朝教育、文化、學術,體育、藝術、資訊等方向推展,突破傳統」,這是2016年開山半世紀以來大師對下一個五十年的期許,副住持慧傳法師接受訪問時再次傳達這個願景。 我和比丘尼口中的這位「和尚」素未謀面,但和佛光山有機會合作,也因此間接對星雲大師存著深深的崇敬──他在文化推動上不下於傳教。如果到佛光山參拜或參訪,就會發現裡頭有座國際博物館等級的佛陀紀念館,名稱雖然「很佛教」,其實是如假包換的專業博物館,還有二十七處佛光緣美術館遍布海內外。 筆者忝任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期間,因閉館整建必需尋求對外合作,乃於2021年與佛館共同策畫了「人間池塘:張大千、文人與荷花藝術大展」。 過程中,我對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的博物館專業、館務的運作有了更深的認識。這檔展覽還獲得了《藝術家》雜誌舉辦的年度公辦好展第九名。精采的展示、精緻畫冊、別緻的實境虛擬等規畫,讓人津津樂道。這僅是眾多精采好展之一。佛館如今已是南台灣的文化地標,外觀內在都「系金欸」(台灣諧音:是真的,也是金的)。 佛光緣 成就全球藝術版圖 佛光山博物館系統的建立,套句佛教的話,是在「因緣具足」的情況下形成。1994年初,為了籌建大學乃有「佛光緣:新春義賣活動」。星雲大師將個人收藏及其他捐贈一併拍賣。他表示,佛教與藝術本來就是緊密的,「藉著籌設佛光大學的因緣,能與享有盛譽的藝文界諸公結緣。」原來,佛光緣就是藝術緣!善款超過兩億元,為建校的理想立下第一塊基石。順水推舟,台北道場乃於1995年設立了第一座佛光緣美術館。 大師說:「世界之美,由藝術家的筆留給世人;世界的精華,也透過藝術家傳世,佛光緣美術館是將藝術家的智慧結晶與大眾分享。」此宏圖至今開枝散葉,台灣十一處、亞洲五處、中國大陸五處、歐美洲三處、大洋洲三處,默默在各地進行文藝服務,成為地景上一片聖潔的蓮花。加上2011年底落成的佛陀紀念館,佛光山的博物館事業堪稱全台最大,世界也少見如此規模。一年多來我走訪各處佛光緣,發現「法師館長」們除了有超強的經驗與高度的熱情,並且願意學習精進,甚至有些已取得相關領域碩士學位。 起初是興學、迎佛牙舍利,最後卻因緣際會地成就了博物館奇葩。「美育代替宗教」倡導者蔡元培可能萬萬沒有料到,現代宗教的涵容力竟然可以讓兩者共榮(融),而且發展得如此豐盛和諧,是「宗教帶動美育」。如果他有機會看到台灣這股宗教的藝術能量,不知道會不會改變當初的主張? 幾年前,大師以著名的一筆字書寫「禪心」二字,線條婉轉充滿著生命力。此作由如常及妙仲兩位法師親自護送北上贈愚。捧賞之際,感動如泉湧。「田」字台語發音就是「禪」,雙關,果然聖者智慧。應該改口,我是見過星雲大師的,見字如見人。他還親切地叫我「阿ㄔㄢˊ」呢!

MORE

守靈憶師恩

文/滿觀法師(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社長) 清晨四點半,天空尚黝黑,走出寮區行至大雄寶殿後方,已隱約聽到佛號聲。 來到雲居樓前,和大家一起排班,魚貫進入靈堂守靈,三拜、問訊、靜坐念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宏亮、莊嚴的唱誦聲,七天不斷,繚繞整個靈堂。 我仰望前方潔白的覆鉢式圓筒涅槃塔。師父端坐裡面。 一生精進不懈、永不休息的師父,最後仍不願意讓身體躺下。(如果他的腿能站立,或許他更希望立化?)還有,一般的助念念佛,都是「南無阿彌陀佛」,祈能往生極樂世界。但是,我們的師父不到西方。他以人間佛陀為榜樣,他要生生世世來人間做和尚,繼續弘法利生。 師父的慈悲與智慧,眾人皆知。他的悲智,是周遍圓滿的悲智;是真心誠心、無私無我,念念為他人、為社會、為全世界,求幸福、謀和平的慈悲與智慧。 清晨,靜謐的靈堂,在「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佛號間隙中,我思念師父,師父對我的種種教誨,一幕一幕湧上心頭。 為大事也 不捨一人 三十二年前,11月10日,我寫了一封信給師父,簡單說明自己的學經歷和學佛過程,並表達想出家的意願。隔天,師父召見我,第一次當面談話(以前只在中正紀念堂聽過他講演)。那時他一隻腿還裹著厚厚的石膏,說是前些日子跌傷的。 談話約二十分鐘,師父即說:「好,明天就讓你出家。」接著他問:「出家後,給你兩條路選擇,一是去主編《覺世旬刊》,二是到佛學院讀書,學做一個出家人。」 當然,我馬上選擇去佛學院讀書。當天住進佛學院,晚上兩位老師幫我落髮。 第二天,11月12日,學院院長帶我到法堂禮座。我合掌跪在師父面前,師父看著我幾秒。在一張紙上寫下:「楊玉雪,法號滿觀」。11×18公分的淺粉紅色紙張,我護貝保留珍藏至今。 後來得知即使是佛學院的學生,請求剃度還不一定能通過。多年後,我請問師父,為何只看了我的信,談了幾句話,就讓我出家?師父看著我,反問:「你說呢?」我篤定回答:「師父,您知道我出家後,會永不退轉。」 師父微微點頭。 隔年5月,我和許多師兄弟到美國西來寺受三壇大戒。戒期結束,師父問我,留在美國西來寺佛光會,好嗎?我說:「以前聽說來西來寺,必須具備三項技能:會英文、會電腦、會開車。我三項都不會呢。」 雖然師父說不會也沒關係,但我終究沒有留下來。 佛學院畢業,我繼續留在佛學院當老師。四年後,有人推薦我到台北的佛光文化擔任總編輯。編書是我喜歡的工作。上面有文化院院長,因此,師父只偶而來關心,少給予直接的指導。 五年後,請調回山。當時,師父身邊的侍者私下告訴我:「你應該到書記室的,師父一直在等你。」 書記室?是什麼單位? 一向頭腦簡單,不擅眼觀四面、耳聽八方,又不會察言觀色、拙於審時度勢的我,進入書記室,才知道它是直接隸屬師父的單位。以後就常常見到師父,接受師父的指導與教誨,甚至棒喝。我的文字編輯經歷,得以在此服務。對文字、編輯的某些「法執」,也因師父的點撥和身教,稍有了舒緩面對的心情,學到多幾分的包容與融通。 2007年春夏,我的右眼兩度視網膜剝離,兩度手術之後,這隻眼睛只剩0.1的斑駁視力。自覺已不適合再從事文字工作,便向師父請辭法堂書記室主任之職。 師父說:「我的眼睛也不好,我能體會你的心情。」並問我想調到哪裡? 我五音不全、音感差、活動力弱,從來不敢到別分院做法務的工作,但為了學習第一線面對信徒,或許可以嘗試「社教」工作。於是師父給了我「普門寺社教主任」的派令。就在行李托運之際,師父把我叫去:「有一個工作更適合你。大陸現在逐漸開放,需要有人去做出版工作……」為了讓我放心,又說:「你不用看稿,有空時可以去遊山玩水。」 那時,我感動師父的「不捨一人」。他知道把我放在別分院,只會顯露我的笨拙。 經過在書記室的薰陶,深知師父總是為人著想,他的安排必定是最適當、最好的。當下,我以「依教奉行」回報師父的慈悲。 就這樣,我去到上海,成立了大覺文化傳播公司,七年裡,將師父兩百多種的著作以簡體字在大陸出版,其中有不少書列入大陸全國暢銷書排行榜。 2010年前後,是兩岸宗教交流鼎盛的時光。那幾年,也是師父到大陸弘法最頻繁的時期,他每次來都會關心大覺文化的人與事。見我們凡事依循他最初指示的「一切要合法」在運作,頗放心。在上海七年,師父是我最大的靠山。我逢事必報告、必請示,共寫了一百多封的信給師父。師父的教導、回覆就是定心丸! 2014年,我又因眼睛的關係請調回台灣。師父問我接下來想做什麼,我說想寫一部佛教小說。於是他讓我回到書記室,給我一年的時間專心寫作。 這些事讓我深深體會和感動師父的「不捨一人」!當我因眼睛不良而放棄一向熱愛的編輯、寫作,師父卻不願放棄我。他知道,唯有在書海裡,我才能盡情暢游,才能活出生命的價值。 望之儼然 即之也溫 望之,師父是偉岸莊嚴、令人肅然起敬的一代宗師;即之,師父如大海,可以涵容愚智、貧富、淨穢等一切眾生,是磁鐵,以無限的慈悲智慧,牢牢吸住每個人的心。 以前剛學佛時,從經典認識佛陀。覺得他好偉大,他的大慈悲、大智慧,真是難以形容,難以在世上再找到這樣的聖者。 後來跟著師父出家,尤其在書記室近距離的受教,愈來愈覺得在師父身上看到了佛陀的影子。常常師父說的、做的,看經典時,會發現原來佛陀就是如是說,就是如是做。是師父本自具足佛德?還是師父從經典、從他寫的《釋迦牟尼佛傳》而學得的?兩者都有吧。 壯如高山的師父,有著細膩的菩薩心腸。 記得有一年到日本本栖寺,看著大夥兒騎腳踏車環湖,好不愜意。羨慕之餘,我便在師兄協助下,搖搖晃晃學會騎腳踏車了。有一天,在寺院空地上繞圈子。師父和幾位弟子在不遠斜坡上跑香,一位師兄跟我招手,我一見師父,就興奮衝過去,一上斜坡,猛踩腳踏,卻是走沒幾步就滑下來。事後那位師兄告訴我,當時他一舉手,師父就制止,說:「不要叫他,他才剛學騎車,力道不夠,爬不上來。」但是已來不及。果然如師父所料。 佛光人都知道師父的慈悲心是遍及動物的,大如駱駝、大象,小至蚯蚓、蚊蟲,他都真心護念。 許多年前,一隻白色文鳥飛進來如來殿一樓,在地上一步一步跳著,也不怕生,手伸出,牠即跳上手指頭。幾位師兄欣喜的逗弄,牠藍色小眼珠好奇的張望,粉紅喙子一張一翕,煞是可愛。想起師父喜愛動物,便帶著牠走去當時還在如來殿二樓的法堂。師父正坐在椅上看書,我像小孩子獻寶似的開心說道:「師父,有一隻小鳥跑進來耶!」師父抬頭,眼神慈愛溫柔,他手指輕輕撫了幾下鳥背,說:「牠肚子餓了,找東西給牠吃。」慚愧,我們只顧著和牠玩,竟沒想到牠會肚子餓! 還有,師父一向「以人為本」,輕物重情。 有一次在法堂,氣溫稍降,我拿起放在椅背的外套要讓師父穿上,「叩─」一聲,一隻手機從外套口袋摔到地上,旁邊的人叫道:「手機摔壞了,那麼不小心……」師父見我一臉惶恐,不待他說完即插嘴:「他不知道裡面有東西!」師父一開口,四周原本想七嘴八舌的人都噤聲了。 是的,只要有機會接觸,很少有人不被師父的體貼周到感動,也都能細數自己一籮筐的感動。 七天守靈,我都坐在西單。佛號聲中,望著前方看板,師父以「星雲」為題的現代詩。以前讀此詩,只感覺師父文采優美、浪漫。「夜晚,有美麗的星星;白天,有飄動的白雲。」 星、雲,在虛空,虛空無垠,遍三千大千世界。 星雲浩瀚、浩瀚星雲,師父的法,化作星,化作雲,如此磅! 此刻,我才領悟。 師父,卸下肉體的桎梏,現在您的心識,應如星如雲般在虛空中自在翱翔吧? 請別讓我們等太久。等您回來。 師父,您在哪裡? 在開山寮、在法堂、在醫院 包子、蘋果 是 師父的懸念 關懷 是 弟子安心的印記(密碼) 捨去的報身 崩裂 守靈 跪送 跪接 跪拜 我們只想一拜 數十年的一拜 不要此刻的三拜、九拜 開山寮、法堂、醫院 師父,現在您在哪裡? 說如星如雲 無所不在 說在我們心裡 可 我的心 隨雲遠颺 隨星高飛 不知所措的空殼 杵著

MORE

回憶與星雲大師相處的日子

文/劉長樂(前鳳凰衛視創辦人兼行政總裁) 一個人的心量能有多大? 一個人的步履到底能走多遠? 也許我們可以從星雲大師行腳修行的一生中找到答案。 驚悉大師圓寂的消息,難掩心中的不捨與哀傷。但轉而想到大師多次對我談到他對待死亡的看法和態度,又有些許釋然,我的情感很是複雜。 往常,我跟大師的聯繫很頻繁,經常見面通話,互報平安,拉拉家常,感覺頗為寬慰。兩年前得知大師做大手術,但仍能保持通話,期間見過一次面,他反而叮嚀我要愛護身體。但後來漸漸地無法接通電話了,我猜測大師的身體可能有重大變化。後來知道大師隔天就要做一次透析,承受了許多折磨,但是他以忍為力,堅持治療,令人感佩。 此時,我已經有了心理準備,知道大師可能不久於人世了。儘管這是一個悲傷的事情,但正如大師所言,能拔苦與樂,脫離苦海,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但是,當噩耗傳來,我還是不由自主地悲從中來,難以自持。我的不捨與難過,來自與大師忘年之交,來自十多年相互幫扶的那份情義,來自大師身上罕見的人格魅力。他為人厚道、真誠、熱情,待人親切、貼心,僧俗二眾,與之相處總有如沐春風之感。 回望自己與星雲大師20多年的交往,我覺得這位師父有一顆柔軟的心,一顆慈悲的心,一顆包容的心,一顆充滿了大愛的心。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星雲大師是兩岸文化交流的第一位熱心人和推動者。 1987年,在泰王60歲壽辰慶典的會場上,趙樸初先生的夫人因突然咳嗽不止,場面尷尬。坐在他們身後的大師示意弟子慈惠法師遞上了一顆止咳的羅漢果。當時兩岸關係敏感,與內地人員交往可能會有「通共」之嫌,但大師不以為意,瀟灑而超脫。 當晚,趙樸老為表謝意,特別回訪大師,贈送書法。暢談之際,欣知彼此多有共識,但也有不少難處,特別是在召開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時,兩岸佛教徒無法同時參與。星雲大師記在心上,四處奔走,八方溝通,官方民間,都去聯繫。1988年,第十六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在洛杉磯西來寺召開,距離開幕前十分鐘,兩岸佛教徒能否坐在一起還沒有結果。星雲大師以大愛之心,反覆遊說,最終在開會鐘聲敲起的那一分鐘,大師宣布兩岸的代表第一次坐在一起出席大會,頓時掌聲雷動,多少人淚溼衣襟。 兩年後,應趙樸老的邀請,星雲大師率500名僧信二眾赴大陸探親弘法。 2002年,中國政府以「星雲牽頭,聯合迎請,共同供奉,絕對安全」16字授權,達成恭請法門寺佛指真身舍利赴台供奉協議,佛指舍利在台供奉37天,我率領鳳凰衛視攝影隊跟隨供奉,全程直播,讓全世界的華人目睹了這一個難忘的時刻,體會到了什麼叫血濃於水,什麼叫同根同種。一位菲律賓瞻禮團成員告訴我,他們看鳳凰衛視轉播佛指舍利台灣巡遊時,全家人一塊兒跪拜收看。送別舍利時,台灣有十萬人不捨相送,星雲大師親自將舍利送上飛機,那個場面讓我無法忘卻。 大師之心的柔軟與溫情,我更是深有體會。2002年5月10日,鳳凰衛視主持人、台灣女孩劉海若在英國因列車傾覆身受重創,一度被英國皇家醫院診斷為「腦死亡」。星雲大師得知後,特別致電話詢問,了解海若在北京的治療情況,還寫下「妙吉祥」的條幅托專人送給我,請我們貼在海若的床頭。海若和她的家人非常感恩。 許多內地的朋友知道我與大師的關係,都想通過我求見,我很不好意思張口,但是大師有求必應,不管多忙都是親自迎送,陪說話,陪照相,不亦樂乎。 大師心細如髮,每年的臘八,他都會讓香港和北京的佛光山弟子們到鳳凰衛視送臘八粥,大碗大桶地送,不僅僅給我,還惦記著讓鳳凰的同事們分享,一同體會佛教的慈悲。 大師屬兔,我也屬兔,今年都是本命年,大師比我大24歲。作為忘年之交,我與大師所做的幾次對話,本意是訪問式的,我問他答,是請大師為眾生開示,我作為學生,作為聽眾和居士,聆聽教誨。但是,大師說,不要這樣,我們還是平等地對話。這樣能談得更好,更深刻,更投入。在對談的過程中,大師正是這樣做的,他非常的謙遜,非常的包容,讓我深深體會到了大師對晚輩的提攜、寬厚與仁愛。 2007年4月,我與星雲大師在佛光山的山風薄霧之中,連續用幾天時間探討包容的智慧,領悟中華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包容之美,忍耐之美,開放之美,融和之美。 星雲大師說:「佛教的很多經典,都可以用在人間的管理學上。談判要尊重對方,你不為他的利益打算,他不會跟你和平相處。不能以權壓人,以勢壓人。稻穗成熟了,就會低頭;水果有重量了,才能低頭;要做世間的領導人,首先要學會包容,得做牛馬為大眾服務,緣分多了,我服氣你了,你打我,你罵我,我都不計較,到了那個時候就好管理了。」 2008年8月,星雲大師邀請我到江蘇揚州鑑真圖書館的「揚州講壇」演講。鑑真圖書館是星雲大師為紀念鑑真東渡日本1250周年而發心捐建的。我在演講後向圖書館捐贈了20萬元的圖書,大師執意讓我為圖書館題詞,我只好獻醜寫了四句:鑑真圖書館,揚州大講堂,星耀大中華,雲集五大洲。 2009年11月,我與大師分別在深圳和香港再次對話,請大師開示如何「修好這顆心」。大師說:「我們兩個人,你比我高一些,比我胖一點;你是一號,我是二號。我們彼此有緣, 『緣』就是一見到就彼此歡喜和信任,一直交朋友到現在,大概有10年了。」 2013年5月,我與星雲大師在台灣、海南等地再度聚首,探討誠信的力量。因為那時我們感到這個社會生病了,誠信的缺失可能會從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摧毀我們國家和民族。星雲大師開示我:誠信缺失好像是一種傳染病,自己不健全,對別人也會造成傷害,影響到整個社會都不健康。其實,誠信之門在人人手中。你期待生活在誠信的世界,那麼先從自己的堅持做起。一心開二門,一個是善門,一個是惡門;這個世界上的人,男人也一半,女人也一半;白天也一半,夜晚也一半;好的一半,壞的一半;佛也只有一半的時間,還有一半就是魔。所謂佛與魔,誰也沒有統一世間,不過我們信佛的人總想用我的慈悲、智慧、能力把世界淨化一點,少一點魔。所以,守信一定不要退卻。 自2013年起,受大師委託,我擔任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副總會長,多次參加國際佛光會的活動。2018年10月5日,世界會員代表大會在佛光山開幕,星雲大師親臨會場歡迎來自各地的佛光人。大會冠蓋雲集,信眾匯聚,膚色各異,人間佛教已走向世界。 因為緣, 因為一見到就彼此歡喜和信任,大師每有新書,我總是第一批讀者,鳳凰衛視也為星雲大師出版了一大批暢銷書。比如:合掌人生、覺悟的生活,成就的祕訣,這世界無處不美、包容的智慧、修好這顆心,誠信的力量、寬心、捨得、厚道、福報等。而大師則稱讚鳳凰衛視是最具國際化的中文電視台。 反覆研讀大師的書,我悟出了大師所踐行的一條真理: 天下之事,最要緊的,是一個「做」字。 願與景之間的橋,也是一個「做」字。 大師的「做」,還體現他以佛光的慈悲,對世界各地的救濟。台灣921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印度尼西亞大海嘯、福島核電站危機,星雲大師都派員參與救災賑災。當大批救援物資在機場堆積如山,無法運抵災區時,星雲大師通過當地的佛光信眾,建立了自己的管道,人背肩扛,經常是最先抵達現場的隊伍之一。大師對我說,他自己並沒有錢,但是當他發願要救助那些陷入困境的民眾時,就會有錢有物,因為他有慈悲,慈悲是最大的財富。 慈悲如同大海,你給予的愈多,得到的也愈多。格局大,你的事業得到的助力也就愈大。正如大師所說:「我好像忽然看見萬千的群眾向我招手,我必須要弘法利生,我要為佛教開創新局。 今天,當兩岸民眾像親戚一樣你來我往的時候,我們不能忘記一位默默地拉著縴繩吃力行走的老和尚。 那個當年身無分文,隻身赴台的青年,前望故鄉,後望故鄉,波濤滾滾,海天蒼茫,但是他把中華文化當成是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一心一意牽手兩岸,讓愛的舟楫順流而行。 寫至此處,我雙手合十,面向蒼天,張望著大師在天之靈,向我的恩師、摯友道一聲「感恩!再見!」感謝您如此地包容我、幫助我、激勵我,讓我擁有出色的同行和朋友,感謝您成為我做人的榜樣,我期望擁有您那樣的格局與胸懷。 是您,讓我們明白了,文化的力量是山,是海,是歷史之河,是生命的DNA。這力量,來自於人的意志,又不被人的意志所左右。 是您,讓我們知道,柔軟、體貼,一心為他人好才能讓溫暖長存於人心。每次我去拜訪您,您會讓蕭碧霞師姑給我煮佛光麵,然後用濃重的揚州口音說:「長樂先生歡喜吃這個麵,你一定要給他多加一碗。」 音容宛在,斯人已去。痛惜! 高山仰止,大師千古。嗚呼! 悼念星雲大師

MORE

晝夜常燃無盡燈

文/永本法師(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 人的一生,總免不了面臨生死的實相,這個不變的真理,雖然人人都知道,但究竟有幾個人能放得下呢? 師父走了!師父真的放下今生度眾的緣,將行願轉到下一個人生了。雖然,我沒有師父了,但我要告訴永遠活在我心中的師父:「師父!您放心,我會以人間佛教的思想、精神,作為日常生活的用心處!」 自從1983年跟隨師父出家,雖非常隨左右,但師父的威儀、智慧、行願、慈悲、包容、度量等等,是我時時掛於心中學習的模範。現在,四十年出家的日子過去了,我要跟師父說:「感謝您的引度,讓我在迷茫的人生中,找到真正的歸宿;也從佛法的大海中,找到人生的真諦。」 想當初出家時,帶著纏病之軀,以充滿畏懼、害怕與不安的心,提出我那一絲絲的希望。師父快速的允諾,如同禪宗面對學人的問答,乾淨俐落,一語斬斷學人攀藤的思惟,當下,突然有撥雲見日的歡喜,如同佛陀應允醉漢出家的大慈悲,開啟了我人生的第二個生命。 出家以後,承蒙師父的慈悲,一直讓我在文教單位學習。四十年來,偶而有一些文章發表,或者能在別分院講台上講說一經一論,或為學生上佛學課程,這都來自於學生時期師父耐心的教導。並且,蒙師父的讀經指導,我常用師父教導的表解方式,研讀天台宗的典籍,去理解一經之梗概。也因師父給予的因緣,跟慧岳老和尚學習天臺哲學,才有《法華經》、《摩訶止觀》等之著作。 在常住各項活動之中,編藏的工作,是寂靜無聲的世界,不易短時間有成果,也沒有讚歎如雷的掌聲,但我們卻擁有師父對我們的關懷。每一年的年底或年初,師父總不忘對我們這些少人關注的徒眾,捎來貼心的慰問,讓我們心中充滿師父加持的力量,也使我們不會有被遺忘一群的寂寞。 對不起,師父!在師父有生之年,沒有完成十六部藏經的編輯;但我們發願在有限的餘生,盡最大的努力,完成《佛光藏》的編纂,為佛光山的文化事業,寫上歷史光輝的一頁。 在山上任何角落,都有師父生前的身影,我們怎能忘記師父對我們的照顧、勉勵呢? 師父!我們會稟持「人間佛教」的精神,在工作上,全力以赴;在學習上,努力進取;在修持(道業)上精進不懈。如讚頌會上之偈語:「山川異域,日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我們會將人間佛教的明燈,燈燈相傳。祈望師父早日乘願再來,共結佛道之法緣。幸甚!幸甚!

MORE

一代高僧 光耀千秋

悼星雲大師 山西太原 王步超 (太原畫院前院長、太原美術家協會主席)

MORE
/87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