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人間萬事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

人間萬事--看佛光山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今年是佛光山開山屆滿四十周年,到過佛光山的人都說,佛光山殿宇輝煌,佛像非常莊嚴;也有人說,佛光山的僧侶走路很有威儀,很好看;或者有人說,佛光山所辦的活動,給人的感受、氣氛都很好,所以很喜歡參加。以上所述,其實都只看到佛光山的表相,沒有看到佛光山的內在,所以現在針對「如何看佛光山」,提出一些說明:一、不要只看佛光山的外表,要看內涵:佛光山除「五殿十堂」以外,有培養僧才的佛教學院,有重編大藏經的編藏處,有雲水醫院及養老育幼等慈善事業,尤其禪堂、念佛堂等,不深入看不容易真正了解佛光山。二、不要只看佛光山的建築,要看事業:佛光山的建築,國內外的道場外觀看起來都差不多,但佛光山道場與眾不同的是,佛光山有教育、文化、慈善、共修等各項弘法事業,這些佛教事業才是佛教的慧命所在。三、不要只看佛光山的錢財,要看人才:佛光山不是一個富有錢財的道場,佛光山不儲財,也沒有餘財;佛光山所有來自十方信眾布施的錢財,都是用來創辦佛教事業,培養弘法人才。多年來佛光山在全世界留學的博、碩士有二百人左右,其他所有入室弟子也都是經過佛教學院的專科教育,大家各就所長,分別在文化、教育、慈善、共修、社教等各個領域服務,這才是佛光跳躍的生命。四、不要只看佛光山的活動,要看制度:佛光山的活動,只是提倡共修,在增加信徒的聯誼,是一種度眾的方便;重要的是,佛光山是個有制度的道場,舉凡共住的制度、度眾的辦法等,共有一百多條。佛光山以制度保障大眾,所以佛光山號稱「集體創作,制度領導」。五、不要只看佛光山的個人,要看團隊:佛光山的每個人,都受過佛門的專科教育,具有正知正見,正派正行;只是個人難免或有缺陷,但佛光山的大眾,人人都是「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所以看佛光山,要看團隊,不要只看個人。六、不要只看佛光山的廣面,要看深度:有人說,佛光山在全世界有多少的寺院場,在五大洲有多少的信徒會員。廣面看固然是不錯,但更重要的是要看深度:百萬會員信徒,他們都是正信佛弟子;二百多間的寺院,都是正派的道場,其寬廣如虛空,其深度如海洋。七、不要只看佛光山的現在,要看未來:佛光山的現在已經深耕厚實,佛光山的未來會隨著時間更加往前進步;佛光人有「紹隆佛種,捨我其誰?光大佛教,直下承擔」的發心,所以看佛光山的現在,更要看未來。八、不要只看佛光山的目前,要看過去:佛光山開山至今四十年,四十年當中,大眾一向是「以無為有,以空為樂,以眾為我,以教為命。」如能看到這些,才算是看到真正的佛光山。

MORE

《人間萬事》矛 盾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國與國之間經常有衝突發生,人與人之間也會時生矛盾。其實,人不但與國家、社會有衝突矛盾,人甚至和自己都有衝突,都有矛盾。試將有關人和世間的各種矛盾,列舉如下: 一、人與國家之間的矛盾衝突:國家有法律,有時候人民不能遵守法律;國家有政治管理,有時候和人民的理念、期待不同,都會發生矛盾與衝突。例如,國家的施政不符民主、不能自由,人民就會反抗、抵制,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人是一國之民,國民應該有愛國的義務,當個人的利益受損,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產生了矛盾、衝突,則國與民雙方都會受害;如果主政者都能勤政愛民,全國人民也都能為國犧牲,把光榮歸於國家,如此才能消除彼此的對立。 二、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衝突:人與人之間,必然有思想的不同、貧富的差別、利害得失的衝擊等;因為有種種差異,因此會有矛盾、衝突。例如,朋友之間合伙經營,為了維護各自的利益,或是經營理念不同而拆夥,甚至親如父母兒女也會因故反目成仇。所以,人與人之間必須要相互信任、體諒,才能消除矛盾、衝突。 三、人與事之間的矛盾衝突:一般人常說「事與願違」,可見世間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考不上理想的學校,找不到適合興趣的職業,交不到知心的朋友等,一直在各種事務之間矛盾;其實人如果懂得隨緣、隨分,對一些人事能夠適時遷就、禮讓,自然就會減少衝突。 四、人與境之間的矛盾衝突:有的人住在通都大邑,卻嫌環境吵鬧,心煩意躁,不能安住;有的人身居窮鄉僻壤,又嫌各種設備落後,一心想要換個環境。有的家庭裡,一張桌子的擺設,一幅書畫的掛法,意見不同,也造成家人的衝突與矛盾。人如果「心能轉境」而不被境所轉,就能隨遇而安,也就不會有人與境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了。 五、人與理之間的矛盾衝突:人經常說「我知道那樣很好,但我就是不要。」或說「我知道倫理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但人又何必辛苦接受那麼多禮法的束縛呢?」這就是人與理的衝突,所以有的人想的是一回事,做出來的又是另一回事;因為理是理、事是事,說與做不能相符,因此產生很多的衝突。人如果能訓練自己信服真理,胸懷大眾,自能消除人與理之間的矛盾。 六、人與心之間的矛盾衝突:人都有一顆心,人應該傾聽自己心中的想法,但是一般人寧可聽別人的閒言、是非,就是不聽自己良心、真心的告白,所以人與心之間有很多的衝突。例如,人和人之間,明知彼此應該互相尊重包容,但心理的疑忌、瞋恨,總是難免;人與人之間應該互助互諒,才能共生,但心裡就是喜歡討巧,總想占人便宜而不肯吃虧。 假如人能說服自己,凡事將心比心,人我之間彼此都互通互利,自然就能消除人與心之間的衝突與矛盾。 世間事,矛盾,只有彼此受害;除之,則互相有利。因此,懂得化解矛盾,不但是智慧,也是生存之道。

MORE

《人間萬事》緣 成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釋迦牟尼佛在印度的菩提樹下、金剛座上悟道;佛陀悟道,悟的是什麼道?就是「緣起」。所謂「緣起」,就是世間上沒有一個獨立的東西,彼此都是相互依存的關係。茲舉世間萬物「緣成」的真理如下: 一、一家不能成村:所謂村莊、社區,必定是由很多家族共同形成,所以一個村莊、一個社區的人民,彼此要守望相助,這也是人類值得推動的美德。 二、一民不能成國:「國者,民之積」,國家是由很多國民組成,人民當中儘管有不同的種族、血緣、文化、風俗、習慣等,但是彼此必須相互包容、團結,才能共成一個健全的國家。 三、一木不能成林:一棵樹,必須仰賴地水火風等眾緣成就才能生長;一棵樹,還要與其他樹木共生一處,才能成為叢林,彼此才能相互盤根錯節地鞏固根基,而不畏強風暴雨的侵襲。 四、一土不能成山:高山不辭土壤,所以能成其高;正因為集合許多的沙石、土壤、岩石,有這些因緣,才能成為高山,失去一些因緣,就不成其為高山了。 五、一音不能成樂:「工商角徵羽」,五音互用,才能合音成曲;只有單音,不能成為一首優美動聽的樂曲。甚至合音之外,還有二部合唱、三部重唱等,彼此協調,才會更加好聽。 六、一人不能成眾:一個人即使再怎麼智勇雙全,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還是無法單獨生存。因為他要吃飯,就得有農夫種田 ;他要穿衣,就必須有工人紡織 ;他需要日常用品,就要靠商賈供應。甚至他要乘車坐船外出,也要有人駕駛,所以一個人不能成眾,也不能離開眾人而獨存。 七、一緣不能成事:世間事要靠眾緣合和才能成就,所以佛教的一場講經,必須要有「六成就」,也就是要有信受、聽聞、時間、講者、聽眾、場地等六個因緣;一棟房子,只有鋼筋,沒有水泥、沙石,怎麼能建房子呢?或者只有木材,沒有釘子支柱,怎麼能建築呢?所以一切事的完成,必須眾緣合和,一緣不能成事。 八、一修不能成佛:說到修行,如《阿彌陀經》說:「不可以少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就如一個人只有獨臂,怎麼能運作 ?只有單腳,如何行走?所以在修行中,須福慧雙修、悲智雙運、解行並重,甚至世出世法都能兼顧,則修道成佛,不為難也。 因緣是世間上不易的真理,緣聚則有,緣散則滅;緣起緣滅,宇宙萬有都在因緣法中。用通俗的話來說「有緣千里來相逢」,從深奧一點來看,沒有因緣,怎能成就宇宙萬法?沒有虛空(緣),怎能現起萬有?所以人生要感謝因緣,有因緣才有一切。

MORE

《人間萬事》真相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世間上,一般人容易被假相所迷惑,假相的背後必然有一個真相,只是真相常常被假相所混淆,不容易追查。現在的媒體,最為人所垢病的,就是經常不依真相報導。歷史被人懷疑的,往往也是與真相距離遙遠。很多人為了追查真相,自己也被假相所騙,陷身在假相之中,找不出真相,例如: 一、冤獄誤判,難查真相:古今中外的歷史,冤獄很多。有的冤獄是真假掉包,有的冤獄是「莫須有」,有的冤獄是權力指示,有的冤獄是故設陷阱。冤獄一經審判定讞,要想翻案,比登天還難。現在民主時代,雖然法律有初審、二審、三審,甚至可以上訴高等法院、最高法院,乃至非常上訴等,但是一般官場,官官相護,息事寧人,翻案必然引起軒然大波,大家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下,冤案堆積如山,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湮沒歷史,難查真相:掌握權力的人,凡是對自己不利的事情,都會想出種種辦法來湮滅證據,後來的人要再追查真相,事實很難,所以有人慨嘆「盡信歷史,不如沒有歷史」。近代有人為《三國演義》翻案,說張飛是美男子,關雲長是好色之徒,只是這種翻案又能對歷史做公正的交待嗎? 三、牽涉廣泛,難查真相:一件事情,如果發生的時間遙隔很久,牽涉的人事很多,利害關係又非常對立,此中的真相,就很難查證清楚了。 四、事過境遷,難查真相:時空、人事都已經成為過眼雲煙的案件,要把當時的真相再如實呈現,事實很難,除非包青天再世。戲劇裡的「狸貓換太子」,其實也是因為宸妃、八賢王等關鍵人士尚在,所以如此天大的案件,才能在包青天審理下,給予翻案,終於真相大白。但這畢竟只是千百件冤案中,難得的一二件而已。 五、死無對證,難查真相:法院判案,講究的是直接證據,如果死者已逝,苦主也無人聞問,再大的冤案也只有草草結案。因為當事人已逝,死無對證,除非能找到許多有力的旁物佐證,才能讓真相大白於世。 六、權利介入,難查真相:一件事情,發生在單純的小老百姓身上,很容易被人看清事實真相;如果當事者是有權有勢的人,一旦權力介入,真相就很難有查明的一天了。現在的社會,很多亂象發生,都是源於權貴犯法,完全不受法律仲裁。 因此,比起過去的專制時代,還有「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之說,今日雖然名曰民主時代,權力還是至高無上。一個國家,如果法律不能公正、超然,不能凌駕權威之上,這樣國家是不可愛的。

MORE

【人間萬事】品味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現代人很講究生活的「品味」,談情說愛有談情說愛的品味,用錢有用錢的品味,穿衣有穿衣的品味,甚至交際應酬都要講究交際應酬的品味。 品味不是靠外在的金錢、環境去營造,品味要從自己身邊的生活細節做起。例如對人有禮貌,對事能負責,各種行事都很細膩,乃至淡泊、識趣、節省、愛人,這都是品味。 另外,從家庭生活中也能營造出個人的品味,例如: 一、煮菜要有媽媽的味道:吃,是人生少不了的大事,尤其一個家庭裡,主婦勤於下廚,每天三餐都能供應熱騰騰的飯菜,讓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用餐,這個家庭必然幸福無比。所以,很多人的一生,始終懷念在家裡吃著媽媽親手烹煮的菜餚,體會著媽媽做飯菜的愛心與辛苦;「媽媽的味道」因此成為人生中最值得回憶的事情。 二、講話要有爸爸的味道:社會上,一個能幹的人可以到處講演,一個普通的人,也會參與各種會議,隨時都有發言講話的機會。即使經商、從事買賣的人,在接洽、推銷時也都需要借助講話的技巧。講話除了真誠以外,能有「爸爸的味道」,也就是述說簡潔、理路清楚、態度從容、性格豪爽,如此就更具有說服力了。 三、故事要有奶奶的味道:我們平時總喜歡說個故事給人聽,或者把今天在電視、報紙上看到的新聞,乃至自己閱讀書籍的心得,說出來分享給別人。不管說故事、講笑話、談心得,不要忘記加入「奶奶的味道」,因為老奶奶講故事時的慈祥笑容、親切語氣,尤其老奶奶多少的人生閱歷,盡在其中矣,所以聽老奶奶講故事,也成為多數人美好的童年回憶。 四、用錢要有哥哥的味道:台灣有一首歌:「哥哥爸爸真偉大」;「哥哥」為什麼偉大?因為哥哥善用錢。身為大哥的人,要顧念家裡的弟妹,甚至身邊的朋友,不能自私的只顧自己,因此用錢能有大哥的味道,表示大方,對人重情義,懂得關懷別人,這樣的人才有資格當大哥。 五、裝飾要有姊姊的味道:一個家庭的裡外庭院要裝飾,一個人的衣著行為也需要裝飾。裝飾不是虛偽、做作,也不一定要講究華麗、奢侈,重要的是簡單、大方,尤其能有姊姊的味道,行儀端莊嫺淑、風采大方出眾,這就是最好的裝飾。 六、生活要有全家的味道:生活裡,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德與做人。心中有父母的人,必定能尊敬一切長者;能敬愛兄姊的人,必能照顧朋友;懂得關懷弟妹的人,定能照顧一切弱小,如此他的生活就能活出全家的味道。 從家庭推廣開來,則做人的美德,倫理的觀念,處事的分寸拿捏,必能從家庭散發到社會的機關團體之中。由於他的品德能從家庭擴及到社會,日後在社會團體裡立身處事,何難之有?

MORE

《人間萬事》一步一腳印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現在有許多人,當他勤苦奮發、事業有成時,都說「我是一步一腳印走出來的」。確實不錯,百丈高樓從地起,不是一蹴即就,千里路途,也必須一步一腳印才能走到,躐等不得。 「一步一腳印」,我們要用什麼樣的腳印去走出人生的道路呢? 一、用善良的腳印:軍人作戰,萬里出征,必須一步一腳印;商賈好財,經商營利,也要千里奔波。我們一般平民百姓的人生,只要有善良的腳步,為社會充當義工,為大眾做些好事,例如主動幫你跑個腿,發心替你走一遭,雖然看起來是微不足道的事,但是這樣的一步一腳印,點滴做多了,幫人的忙也多了,結的緣廣,人生自然會有「善緣好運」。 二、用慈悲的腳印:一步一腳印走出去,自己要對自己有期許,要能散播慈悲的種子,到處給人快樂,拔人痛苦,則人生的腳印是愈走愈遠,慈悲心也愈來愈增長。當你散播慈悲的種子,將來必能收成慈悲的果實,這是無庸置疑的道理。 三、用向前的腳印:一個人做好事、做善事,有時候也會躇躕猶豫。既是有為的人生,一步一腳印要不斷向前,不能猶豫,不能後退,尤其不能灰心,走一步,退二步,走二步,退三步,怎麼能走到人生的最前端呢? 四、用平均的腳印:人生的道路發心向前,也不是要你奔跑,限時完成 ;你要懂得平均規畫,每天走多少,一個月走多少,一年走多少,年月久了,把總值加起來,那就為數可觀了。平均的腳步就是要有恒心、耐力,不氣餒、不懈怠,建立了目標以後就鍥而不捨的向前。 五、用歷史的腳印:我們的一步一腳印不是漫無目的,不是無聊的散步,我們要為歷史留下痕跡。不只是為自己留下服務、功績,我們要為社會留下歷史,那怕是做個清道夫,但是一條街我一掃就十年、二十年;開計程車服務人群,也是一開就當成終生的事業。一個國家有國家的歷史,小市民也有小市民的歷史,總之我們的腳印,在歷史的長河裡,沒有少跨一步。 六、用文明的腳印:我們走過的腳印,要讓後人看得出來,我們不是參差不齊,不是輕重不分,我們的腳印是平穩的、對等的、均勻的,可以做為人間文明的象徵。我們要讓後來的人走在我們走過的腳印上,都能適合他的步調,都能與他的需要配合。不但我們的腳印是文明的,我們到達的目標,所有建設的成果,也都是文明的。 總之,我們的腳印一路走下來,所到達的每個地方,都有平坦的道路,都有美麗的花園,都有金碧輝煌的建築。到處過往來人,笑聲盈耳,街頭巷尾有兒童的嬉戲,車輛和緩無聲的駛過。學校裡書聲琅琅,這裡一堆君子論道,那裡一群學生讀書。原來一步一腳印,只要我們用心,就可以走出現代的桃花源。

MORE

《人間萬事》接觸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自古以來,人與人相交,是好是壞?都要經過「接觸」以後才能分曉。有的人幾經接觸而友誼永固,有的人因為接觸而分道揚鑣。尤其現代的社會,交通便利,人我往來頻敏,人際關係更要講究溝通,講究接觸。各種的會議,幾乎無日無之;各種的活動,隨時隨處舉辦,這些都是為了接觸,為了彼此相互了解。 關於「接觸」,管道很多,列舉如下: 一、眼神的接觸:「眼能傳神」,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兩個人眼神交會的剎那,有的人當了朋友,有的人成為伴侶。所謂「一見鍾情」,因為眼睛是靈魂之窗,眼睛也能講話,一個人內心的愛、恨,透過眼睛,也可以傳達給對方了解。 二、語言的接觸:有的人互看一眼不夠,繼而以語言問好、示意、交談,或是表達意見與關懷。透過語言,人和人可以相互了解、認識。有的人因為一席話,情定終身;有的人因為一番話,留下好印象。私事、公事,由於語言接觸順利,彼此的溝通、往來,也會順利。 三、點頭的接觸:現在的東方人士,慢慢也學習西方人的禮貌,在路上相見,不管相識與否?都會說聲「早安」、「您好」,甚至怕語言聽不懂,還會佐以「點頭」示意,或以「舉手」表示親切。當然也有人把交情不深的人,稱為「點頭之交」。即使「點頭」之交也表示尊重,也能相互認識,總比「形同陌路」好得多。 四、握手的接觸:在飛機場、火車站、會議廳,或是某人家的客廳,一群人相見了,因為彼此認識,即刻向前熱烈擁抱,語笑寒暄,相談甚歡。對於握手,過去只有男士和男士握手,現在已打破藩籬,男女不忌諱,彼此都以握手為禮。 五、擁抱的接觸:「擁抱」是一種西方禮儀,不管私人地方,或是公共場所,彼此相見,互相擁抱,表示禮貌,表示友誼。尤其現在的外交場合,相互擁抱更是司空見實,甚至是不可少的禮節。有時不但擁抱,還要貼臉。總之,人雖有東西方之分,禮貌、尊重卻是不分東方、西方,彼此都重視。 六、禮拜的接觸:過去中國的社會,晚輩一定要向長輩禮拜,所謂拜年、拜壽。但現在社會上的禮拜減少了,不過宗教的禮拜仍然保持。信徒見了高僧大德、師父尊長,仍以「禮拜」為敬。其實,佛教的禮貌,除了禮拜以外,問訊、瞻仰、圍繞、合掌,都和禮拜一樣,都是表達尊敬之意。 七、印心的接觸:經過了上述的接觸,在佛教裡,最高的禮敬就是「印心」了。像大迦葉在靈山會上,與佛陀「拈花微笑」的印心,像六祖惠能在黃梅,與五祖「無往生心」的印心。這一類的接觸,在禪門公案裡,多不勝數。禪師透過印心,留下一則則精彩無比的禪宗公案,也為後人開啟一次又一次的悟道因緣。

MORE

《星雲法語》 放逸之過

一個恣心放逸生活的人,他不以規矩行事,太過閒暇、浪蕩、隨便,就容易樂極而害至,造成過失。放逸之過有那些?下列四點: 第一、權力大者缺誠:一個權力大的人,容易流於不謹慎、不用心,過於放逸,就會缺少誠意。古人有云:「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後唐莊宗李存勗承父命,南爭北戰,終得天下,後來卻因寵信伶人,縱享聲色犬馬之樂,三年之後就國滅身亡。一個位高權重者,若不謹言慎行,危機終將來臨。 第二、功勞高者缺義:一個立功的人,如果沒有時時自我省察,容易得意忘形,缺少道義,而導致失敗。好比我們一聽到關公之名,就感到他義薄雲天;一聽到曹操,明知他有霸業,卻也只能稱他「奸雄」。 因此,立功者缺少信義,功德就難保於身。反之,不恃功驕縱,「以德倡廉、以俸養廉」,必能獲得大眾的擁戴與信任。 第三、放逸多者缺勤:有的人好閒蕩、喝酒、打牌、跳舞、遊戲,甚至抱著「說者由他,行者在我」的心態,這樣不務正業,雖有快樂,卻是短暫而空虛。人生有期限,歲月不待人,認清自己的長短缺失,勤懇奮鬥,生活才會充實。否則,在人生道上白走一遭,那就可惜了。 第四、信用寡者缺德:俗話說:「人而無信,百事皆虛。」有的人講話不算數、不守信、不守時,信用一旦破產,做人缺德,做事也難以成功。古人季布一諾千金、侯嬴一言為重,皆以信為命,今人香港白手起家的李嘉誠先生說:「經常有人問我,為什麼能將事業做大?答曰無他,一字矣,『信』。」所謂:「人而無信,未知其可也。」信用實是人生無限的資本。 在世間上做人處事,對目標與方向,要不斷的自我提醒。如同經典所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眾等當勤精進,如救頭燃。」珍惜當下,用精進來對治放逸,才能培養善德、財富,並且盡形壽去做一些有意義的奉獻,為國家社會及一切眾生服務。否則大限一到,想做什麼也來不及。以上四點「放逸之過」可以自我警覺。 第一、權力大者缺誠,   第二、功勞高者缺義, 第三、放逸多者缺勤,   第四、信用寡者缺德。

MORE

《人間萬事》手機問題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世間上,除了佛法般若是純善,沒有絲毫的缺陷以外,世間萬法,任何學科,都有利弊。例如,科學發明手機,造福現代人,讓人際往來真是「天涯若比鄰」,尤其遇有緊急事情,手機找人最為方便,各種聯絡,手機更是迅速。 現在的社會,幾乎到了人手一機的地步,甚至一人數機;但是手機也會衍生出一些問題。手機出了什麼問題呢?略述如下: 一、助長犯罪:手機像個隱形人,它找你非常容易,你找它,它有種種的方法躲避你的追查,所以近年來有一些不肖份子,利用手機詐騙,手段之高明,令人嘆為觀止。雖然現在一般民眾對詐騙集團的手法,已經普遍具有警覺性,卻仍然有不少人上當受騙,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尤其常見一些綁票案,擄人索贖的歹徒更是利用手機沒有固定據點的特性,藉它來遙控取款。只是這些歹徒儘管能得逞一時,最終還是難逃法網制裁。 二、車禍增多:由於手機聯絡方便,許多駕駛人經常一邊開車,一邊使用手機通話;可是開車時接聽手機容易分心,也因此交通事故頻仍。政府雖然三申五令,規定開車不能拿手機講電話,但是法令歸法令,駕駛人為了方便,忘記了危險。這大概就是人類的通病,也就是不見棺材不掉淚,不遇危險不知利害。可是仔細想想,拿一期的生命,換取一時的方便,值得嗎? 三、製造噪音:手機雖然聯絡方便,但在公共場所,人手一機,這裡在大聲講電話,那裡也傳來高分貝的講電話聲,擾人的噪音無休無止,所以現在公共場所,尤其開會前,都會宣布「關手機」。乃至搭乘飛機,也都有嚴格的規定,不可開機,以免干擾電訊,造成飛安事件。 四、影響健康:手機拉近了人際關係,但是由於手機使用時會發射一種輻射線,對人體健康有害。根據報導,一些住在基地台附近的民眾,容易罹患怪病,甚至經常使用手機,也會耳鳴心悸,產生很多毛病,所以手機究竟對人有益還是有害,就看個人怎麼評定了。 五、家庭失和:手機不但可以用來通話,還能傳簡訊;一首詩、一段充滿情意的話,很容易讓人迷醉。現在男女問題已經很多了,加了手機的推波助瀾,致使「婚外情」愈來愈普遍。一個幸福的人生,美好的家庭,只為了手機從中作怪,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說來實在不划算。 總上分析,我們不否認手機為現代人帶來的方便,但是如果弊多於利的時候,就不得不重新商榷了。一般人往往為了一時的方便,造成終生的懊悔,就如手機,只是看到手機的方便,不顧手機之害,所以奉勸使用手機的人,對於手機之弊端,不能不多加注意,最好能用得方便,也能用得安全。

MORE

星雲法語--老二哲學

人都喜歡做老大,不喜歡做老二,因此中國人有句俗諺「寧為雞首,不為牛後」。其實做老二的人,好像一位副主管、一座橋、一瓶潤滑油,一個團體若能有這樣的靈魂人物,氣氛必定和諧,政令也易通達實施。做老大,要有做老大的條件,若條件不足,擔子也挑不起來。但一個優秀的老二,比主管還難當,提供下列四點老二哲學:第一、輔助主管領導:主管在領導上若有不圓滿,或是欠缺之處,做老二的人就要輔助主管,上下協調,讓團體平安。好比諸葛孔明忠誠輔佐劉備、劉禪,鞠躬盡瘁,留下千古美談。在外人看來,這樣的工作好像很辛苦,但一位懂得舉重若輕的老二,懂得成功不必在我,自然心甘情願、付出一切。第二、幫助屬下建功:做屬下的人,都希望被提攜,或是有磨練表現的機會。身為副主管,與屬下更親近,自然了解如何激勵手下,使他們更願意投入工作,獲得成就。「培才愛人」,是為人主管者愛護屬下、提拔屬下、凝聚團體力量的基本胸襟。團體有了成長力,必定處處朝氣蓬勃。第三、代人承擔過失:無論從事各種行業,難免有功有過。做人要能功成不居,過失不諉。一個團體中,如果人人爭功諉過,則不能和諧,無法發展。因此當屬下有了過失,做人處事無法周圓時,做老二的人,要替屬下多承擔一點;有時,為了大局發展與未來,做老二的人,也要懂得為主管多擔當一些,表示自己有力量承擔。第四、功勞與人分享:一個團體的功勞,或是好事,要能與主管或基層幹部分享,因為有大眾才有個人。所以有好處要不爭利,有利益要不能獨占,不論多少功勞,一定要有個觀念:「這個功勞是大家成就的,應該分享給大家,將光榮歸於大眾。」一間公司、一個團體,會因有一位好的老二人才,而得到很大的利益。謙沖為懷的個性、堅持遠大的目標,是新一代領導者應有的風範。人的很多煩惱,都是因為不懂退做「老二」,若能懂得老二哲學,自會有另一寬廣的空間,這也是我們現代社會需要的。以上提供四點老二哲學: 第一、輔助主管領導,    第二、幫助屬下建功,第三、代人承擔過失,    第四、功勞與人分享。

MORE
/122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