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說偈 法不外求 | 人間福報

星雲說偈 法不外求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31觀看次
在《六祖壇經》裡,有一首偈頌說得好:「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這四句偈告訴我們,所謂修行,並不只是形式上、儀式上的作為,重要的是在行住坐臥之間實踐佛法、體悟佛法,才能與道相應,否則縱然是從早到晚念佛、拜佛、打坐,也不一定有用。圖/道璞
日用常行饒益,

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只向心覓,

何勞向外求玄?

──《六祖壇經》

在《六祖壇經》裡,有一首偈頌說得好:「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這四句偈告訴我們,所謂修行,並不只是形式上、儀式上的作為,重要的是在行住坐臥之間實踐佛法、體悟佛法,才能與道相應,否則縱然是從早到晚念佛、拜佛、打坐,也不一定有用。

「日用常行饒益」,生活日用之中,要懂得饒益眾生。能以菩提心攝化眾生,慈悲心利益他人,用清淨心行道,才有可能契入佛法。

「成道非由施錢」,你要想成就佛道嗎?光是物質的布施是不能成道的。因為布施是求福德、求功德,多布施就有多功德,少布施就是少功德,這還只是停留在「福德」,而不是「福德性」。

什麼是「福德性」呢?《金剛經》講到的福德性,不是透過布施而有,而是每個人的清淨自性,本自具有的真如、本體。我們修行學道,最終是要悟道,要求證菩提。

「菩提只向心覓」,菩提並非從外面尋求而得,是要向自己的內心去探求。

唐宣宗還沒有當上皇帝前,曾在一間寺廟做沙彌。有一次他看到黃檗禪師禮佛,就問他:「禪師,您常說『不作佛求,不作法求,不作僧求』,請問您現在拜佛,求的是什麼?」黃檗禪師聽了,出其不意的上前給了他一個耳光,說:「不作佛求,不作法求,不作僧求,當作如是求!」

求,是有對待之相,並不是我們的真心本性;這一句「當作如是求」,就是求而不求,不求而求!

所以,禪不是向心外求取、攀緣而能得到的。所謂「平常心是道」,能將佛法的慈悲、智慧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算得上是行道之人了。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